一天賣出5000斤!“校+村”聯動解決連山永梅村農產品滯銷

“還以為砂糖橘賣不出去了,但今天一天就賣出5000多斤,還是我們黨組織有辦法啊!”20日,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永和鎮永梅村砂糖橘種植戶蒙學軍滿臉喜悅,在永梅村黨總支的幫助下,他原本滯銷的砂糖橘如今銷售過半,挽回了近萬元的損失。

疫情當下,許多農戶的農產品出現不同程度滯銷。對此,永梅村黨總支充分發揮“校+村”合作優勢,利用“線上+線下”銷售渠道,幫助農戶解決農產品滯銷問題。2月17日至20日,線上接到訂單量逐日遞增,在線下也累計賣出滯銷蔬果8000多斤。

一天卖出5000斤!“校+村”联动解决连山永梅村农产品滞销

線上推出“68元助農計劃”

打開滯銷農產品銷售網絡

過去,為了幫助村民擺脫貧困,永梅村黨總支鼓勵村民大規模種植水果、蔬菜,單是砂糖橘和春桔的種植面積就有260多畝。春節以來,受疫情影響,該村急待上市的滯銷水果蔬菜已達到30多噸。

56歲的蒙學軍種了30多畝砂糖橘,有1萬斤滯銷。“平時過年前後都會有商家來到村裡大批量收購,今年受疫情影響,商家沒法來、也不願來收購,很難賣。”

永梅果蔬合作社黨支部書記蒙仕亮為了滯銷農產品的銷路沒少操心,種植技術員出身的他深知,連日來霜凍夾雨的天氣直接影響水果的收成,眼看掛在果樹上的果實越掉越少,蒙仕亮看在眼裡,急在心裡。

這時,回鄉創業大學生、連山蒙峒古村旅遊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蒙美芹提出“線上+線下”的銷售方法。“村路不通網絡通,市場不開快遞開。”蒙美芹說幹就幹,馬上聯繫其本科及研究生母校校友會會長說明農產品滯銷情況,希望能為農戶尋找銷路。

這一想法很快得到兩位校友會會長的支持,最後決定由永梅村黨總支與西北民族大學廣東校友會、廣東財經大學清遠校友會聯合推出“68元助農計劃”,幫助農戶推廣砂糖橘、沃柑、春桔香菇、菜心、竹筍、南瓜等滯銷農產品。

“‘68元助農計劃’,購買者不需要出門,只要在網絡平臺下訂單,就能在家坐收到大山裡種植的綠色無公害果蔬。” 蒙美芹說:“這是一個雙贏計劃,農戶的農產品有了銷路,也讓宅在家裡的吃貨們‘菜籃子’有了質量保證。”

同時,蒙美芹還在各微信群動員自己的校友購買滯銷農產品,蒙美芹說:“線上銷售是很有效的方法,但是很多村民不知道怎麼操作,我是黨員,也是永梅村的一份子,就有責任幫助村民解決難題。”

線下收購農戶砂糖橘

把甜蜜送到防疫一線

永梅村黨總支與廣東財經大學嶺南旅遊研究院黨支部是共建關係,連山蒙峒古村旅遊服務有限公司是“校+村”合作的落地團隊,蒙美芹向廣東財經大學嶺南旅遊研究院黨支部書記桂拉旦彙報農產品滯銷的情況後,桂拉旦對此非常關心。

經線上支委會討論決定,當天就在學校黨支部發起捐贈,利用一天時間籌集了一萬餘元捐贈款。“這筆捐贈款可以收購一批農戶滯銷的砂糖橘,捐贈給連山抗疫防控一線的工作人員。”桂拉旦說。

一天卖出5000斤!“校+村”联动解决连山永梅村农产品滞销

為確保按時按質按把慰問物資送到抗疫防控一線,2月19日清晨,永梅村黨總支書記蒙聰恕動員村裡所有年輕黨員、理事會成員、各自然村村隊長組成志願者隊伍,邀請團縣委和縣小螞蟻志願者一同幫助農戶採摘砂糖橘。

他們分工合作,完成近7000斤砂糖橘的採摘和分裝時已是晚上七點多,蒙聰恕感慨,“抗疫防控時期,農村黨員與村民雖然在經濟方面幫不上忙,但是他們從不吝嗇自己的力氣。”

2月20日上午,受廣東財經大學嶺南旅遊研究院黨支部委託,蒙美芹把700多箱砂糖橘作為抗疫防控物資捐贈給一線。蒙美芹說:“收購滯銷砂糖橘贈送到一線,既緩解了農產品滯銷問題,也把我們的關心與感謝送到一線,希望堅守在一線的工作人員能感受到這份甜蜜!”

【記者】黃津

【通訊員】練柏娟

【作者】 黃津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