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海淀區集中隔離點,提供心理疏導、“個性化”備餐

新京報快訊(記者 周依)“一號崗,‘120’到達後報告。”“各組請注意,第一輛車將於5分鐘後到達。”“醫療組收到!”“後勤保障組收到!”2月21日上午10點52分,北京市海淀區集中醫學觀察中心辦公室內,多部對講機接連響起,有“新客人”要入住了。

探访海淀区集中隔离点,提供心理疏导、“个性化”备餐

今天上午,一名密切接觸者由120轉運車送達海淀區集中醫學觀察中心,醫護人員身著防護服將其送入隔離區。新京報記者 浦峰 攝

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海淀區建立的這座區級集中隔離點自1月29日啟用。記者探訪發現,上百位工作人員在此24小時服務,除監測入住者身心健康外,還有一些貼心舉措,如根據入住者不同口味提供“個性化”餐食。

探访海淀区集中隔离点,提供心理疏导、“个性化”备餐

觀察中心辦公室內,各部門工作人員配合調度工作。新京報記者 浦峰 攝

海淀區集中醫學觀察中心坐落在鳳凰嶺山腳下,由一傢俱獨立院落的酒店改造而來,可接收110人。除酒店原有的62名工作人員外,中心還派駐了40餘人的工作專班,包括衛健委、疾控、公安等多個部門,下設辦公室、醫學觀察組、醫學專家指導組、安保組、後勤組等。

海淀區集中醫學觀察中心工作組組長張海濤介紹,這裡入住的都是曾與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或疑似病例密切接觸,但尚無發熱、咳嗽等明顯發病症狀,不具備在家或醫院隔離條件的人員,如曾與患者乘坐同一火車車廂、接觸過病患的醫護人員等。排查發現為密切接觸者後,經本人同意,將由120轉運車送到這裡進行14天的集中醫學觀察。

為緩解接受觀察者的緊張情緒,工作人員將他們統一稱為“客人”。記者瞭解到,客房內空調、電視、wifi等設施一應俱全,生活用品等需求則由工作組協調解決。“除了不能出門,跟住酒店沒多大差別。”一位入住者告訴記者。

探访海淀区集中隔离点,提供心理疏导、“个性化”备餐

醫護人員在值班室內登記接受觀察者信息。新京報記者 浦峰 攝

醫護人員每天會通過電話依次對所有“客人”進行體溫、症狀監測,早九點、晚八點測兩次體溫,24小時值守,一旦發現異常將及時報告。同時,密切關注入住“客人”的心理健康,適時提供心理疏導。“有一些入住者剛來會比較煩躁,我們就慢慢解釋。”醫護小組負責人、北京市海淀區雙榆樹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海淀區中醫醫院)中醫科主任於曉說,一些團隊成員的社區工作經驗幫上了不少忙。

探访海淀区集中隔离点,提供心理疏导、“个性化”备餐

送餐時,服務人員把餐食放在每間房門口的椅子上。新京報記者 浦峰 攝

一日三餐則由專人“送餐上門”。中午12點午餐時間,記者看到,每份盒飯都用塑料袋打包成“外賣”,從餐廳送至隔離區門口後,再由服務組工作人員身著防護服進入隔離區送餐。為減少接觸,服務人員會把餐食放在每間房門口的椅子上,全部送完後,再挨個敲門提醒。

探访海淀区集中隔离点,提供心理疏导、“个性化”备餐

服務人員根據“客人”的不同口味製作的“個性化”餐牌。新京報記者 浦峰 攝

同時,中心還根據“客人”的不同口味提供“個性化”餐食服務。“我們會電話詢問他們的需求,比如有人不吃蔥、姜、蒜,有人不吃辣的,還有素食者等等,我們就製作了這個溫馨提示的小牌,希望通過這些細節讓‘客人’更舒服一些。”一名服務組人員介紹。

為保障安全,隔離區每天三次對全樓公共區域消毒,工作人員也會指導客人每天對客房擦拭消毒。此外,所有生活垃圾均按醫療垃圾處理,每天定時收集、封箱,然後由垃圾車走專用通道清運。

新京報記者 周依 攝影 浦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