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環境對古埃及文明的影響:優越的農耕條件使之成為最早的文明

在歷史文化領域有著名的“地理環境決定論”,認為地理環境決定了歷史文化的發展,甚至決定了民族的性格。小編認為,地理環境雖然不一定決定性的作用,但起碼有基礎性的作用。古埃及為什麼會產生世界上最早的文明?研究其地理環境,有助於我們更加了解文明的起源問題。

一,尼羅河的贈禮

湯因比在《歷史研究》中提出“挑戰和應戰”說,他認為第一代文明的起源在於對自然環境、物質環境提出的各種挑戰做出了成功的應戰。挑戰過於強大,應戰者無法應付;挑戰太弱,不足以引起勝利的應戰。而古埃及就是一個在危機和挑戰中產生的文明。

時間回到1萬年前,當時亞歐大陸的的末次冰川還沒有結束,北半球還十分寒冷,北非地區則是十分溫暖,也比較溼潤。當時的北非並非是大沙漠,而是一望無垠的稀樹大草原,草原上生長著數不盡的野生動物。這時候的人類還不依賴於農業,人們只需要採集或者狩獵就能夠解決基本的生存問題。不過隨著末次冰川的結束,氣溫開始升溫,北非地區逐漸成為了沙漠。就這樣,北非人面臨著新的挑戰。但是尼羅河卻給北非人帶來了應對挑戰的可能。

地理環境對古埃及文明的影響:優越的農耕條件使之成為最早的文明

尼羅河來自於東非高原,流經6600公里注入地中海,它是世界最長的河流。北非的氣候十分乾燥,但是尼羅河卻帶來了豐富的水資源,以至於古代埃及的人口基本都集中在尼羅河兩岸。當然,尼羅河帶來的並非只有水源,它給埃及人帶來的實在太多了。首先,尼羅河是一條十分有規律的河流,它是定期氾濫(每年6月開始漲水,7至10 月是氾濫期),不會出現洪澇災害。人們可以根據尼羅河的水位來劃分季節,進行了農耕其次,尼羅河上游是非洲大草原,河中有大量的腐殖質,這些在泛濫期會堆積在尼羅河下游兩岸。氾濫不僅使得下游的泥土疏鬆,還帶來了大量的養分。

地理環境對古埃及文明的影響:優越的農耕條件使之成為最早的文明

因此,對於古埃及人來說,這個挑戰是輕鬆的了。他們只需要簡單的生產工具就可以在尼羅河兩岸進行了農業生產,難怪希羅多德將古埃及稱為“尼羅河的贈禮”。古埃及人將自己的國度稱為“黑土地”,可想而知肥沃的土地對於古埃及來說多麼重要。直到古羅馬時代,埃及都一直是“地中海的糧倉”。希羅多德曾經對埃及的農業進行了描述:

他們比世界上其它任何民族,包括其它埃及人在內,都易於不費什麼勞力而取得大地的果實,因為他們要取得收穫,並不需要做其它人所必須做的工作。那裡的農夫只需等河水自行氾濫出來,流到田地上去灌溉,灌溉後再退回河床,然後每個人把種子撒在自己的土地上,叫豬上去踏進這些種子,此後便只是等待收穫了。他們是用豬來打穀的,然後把糧食收入穀倉。——希羅多德《希波戰爭史》

但是凡事都有兩面性,得天獨厚的耕作條件帶來了農耕的便利性,也導致了後期社會進步的缺乏動力。古埃及人只擁有一些簡單的工具就能夠豐收,何必去研發一些金屬農具呢?既然簡單勞動就能夠吃飽,何必去精耕細作呢?所以古埃及幾千年的農具都沒有多大的進步,到了後期甚至還有部分農具是石器。古埃及直到中王國石器還處於銅石並用時代,埃及成為中東最後進入鐵器時代的國家。尼羅河讓埃及人最先享受文明的成果,也讓埃及變得不思進取,最終走向滅亡。

地理環境對古埃及文明的影響:優越的農耕條件使之成為最早的文明


二,河谷和三角洲:奠定了古埃及的政治格局

埃及擁有一個相對封閉的自然環境,其北邊是地中海,南邊是浩瀚無邊的撒哈拉沙漠,東西兩邊都是沙漠,只有西奈半島一角可以通往兩河地區。在古埃及的眼裡,其國土就基本位於尼羅河沿岸和一部分綠洲地區。尼羅河在埃及流經了1200公里,形成了尼羅河谷和尼羅河三角洲兩大區域,人們將尼羅河谷稱為“上埃及”,將三角洲稱為“下埃及”,兩者合起來稱為“兩地”。

地理環境對古埃及文明的影響:優越的農耕條件使之成為最早的文明


尼羅河三角洲的地理狀態和尼羅河谷有很大的不同,這裡的海拔很低的平原,是尼羅河支流、自然沖積而形成了的。三角洲的沼澤地很多,在農業開發上相對比較困難。只有在三角洲中的沙質地隆起的部分才適合耕種和居住。雖然沒有上埃及的優越,但是這裡依然是埃及的重要農業產區。其中沙質地隆起地區可以耕種,低窪之地可以作為牧場,沼澤可以發展漁業。前1400年,這裡的土地經過大規模的開發,其耕地面積達到了尼羅河谷的兩倍。另外,這裡的和西亞的聯繫更加緊密,因此這裡也是一個文化交流的中心。

地理環境對古埃及文明的影響:優越的農耕條件使之成為最早的文明

尼羅河三角洲

總體而言,下埃及雖然重要,但是始終無法和上埃及抗衡。古代埃及的經濟中心一直在上埃及,這也導致埃及的統一戰爭幾乎都是從南向北進行的。大約在前3100年,上埃及的希拉康波里強大起來,統一了下埃及,定都於上下埃及之交的白城(孟菲斯);大約在前2040年,定都上埃及底比斯的11王朝再一次統一了埃及,進入了“中王國”時代;中王國崩潰後,喜克索斯人佔據了下埃及,而埃及偏安上埃及。到前1570年,底比斯的第18王朝驅逐了喜克索斯人,再一次統一,埃及進入了“新王國”時代。

地理環境對古埃及文明的影響:優越的農耕條件使之成為最早的文明

底比斯

尼羅河流域之外的地區,一般就是沙漠和綠洲了。綠洲也是古埃及重要的生產基地,如著名的法尤姆綠洲,這裡有大型湖泊——莫伊利斯湖。中王國時期,曾經修建水利工程將湖水大量排出,增加了耕地面積,使得這裡成為了埃及的糧倉。而沙漠地區雖然在農業是幾乎毫無價值,但是卻有豐富的礦產資源。東沙漠綠松石礦、金礦和銅礦,這些礦產對地中海的文明發展和審美觀都有重要的影響。渡過東沙漠就是西奈半島,連接著西亞地區。小小的西奈半島,是古埃及對外交流的唯一陸上通道,也是埃及外患的唯一來源地。喜克索斯人、亞述人、波斯人、希臘人、羅馬人、阿拉伯人都是從這裡打進了埃及。

三,埃及地理環境對文化的影響

古埃及的文化,也是首先從尼羅河說起。由於尼羅河的泛濫對農業生產十分重要,古代埃及人總是會記錄尼羅河的水位漲幅情況,以預測是否是豐年。按照尼羅河的泛濫現象,人們將一年劃分為了三個季節,第一個為“氾濫季”。第二個為“佩雷特”,意思就是氾濫後,土地露出,是播種的季節。第三個為“夏矛”,也就是旱季,是收穫的季節。

地理環境對古埃及文明的影響:優越的農耕條件使之成為最早的文明


由於尼羅河氾濫時間很有規律,這使得埃及人能夠從中找到天文知識。經過長期的積累後,人們發生,上一次氾濫和下一次氾濫之間平均隔著360天左右,因此古埃及人制定的歷法一年為365天。同時,古埃及人發現氾濫的尼羅河水湧到孟菲斯附近時,天空中就有天狼星和太陽同時升起,古埃及人就將這一天定為一年的開始,並且傳說天狼星(伊西絲女神)的眼淚導致了尼羅河的泛濫。通過對天狼星和太陽同時出現的天文觀測,古埃及人制定世界最早的太陽曆,將一年分為12個月,每個月30天。到前18世紀,埃及曆法進行了修訂,在每一年的歲末加上了5天作為節日,如此一年就成為了365天。太陽的運轉和尼羅河的漲跌是那麼有關係,古埃及人因而認為太陽是世界的主宰,產生了對太陽神——拉的崇拜。

地理環境對古埃及文明的影響:優越的農耕條件使之成為最早的文明

阿蒙神廟


太陽的東昇西落,尼羅河的定期氾濫,這些都讓古埃及人產生了一種幻覺,認為世界都是循環的,生命也是如此。古埃及人認為,死亡不過是生的延續。在人去世後,古埃及人選擇在西沙漠地區,一是不會佔據耕地,二是更接近日落之地,認為靈魂會藉助太陽而重生。古王國時期大規模修建金字塔,也反映了人們對太陽的崇拜,對靈魂重歸的相信。古埃及人認為只要能夠保存屍體,那麼靈魂會再次歸來。於是古埃及人熱衷於製作木乃伊,以保存屍體。製作木乃伊需要對屍體進行解剖,使得人們對人體構造有了科學的認識,推動了外科技術和醫學的發展。在古王國時代,埃及的醫學就已經有了內臟、 眼科、 牙科之分,到新王國出現了介紹血液循環的醫書。

地理環境對古埃及文明的影響:優越的農耕條件使之成為最早的文明

埃及的數學知識也和尼羅河有關。尼羅河每年的泛濫會淹沒一些土地,也會新增加一些土地,人們必須運用數學知識來測量這些土地的面積,以確定當年的賦稅。測量土地,就需要幾何學,因此埃及成為了幾何學的發明之地。希臘哲學家德謨克利特說“幾乎古埃及人都會畫各種直線的圖形,每個人都是拉繩定界的先師。”後來埃及的幾何學經過被泰勒斯引進了希臘,發展成為演繹數學。希羅多德對古埃及的數學介紹到:

如果河水沖泡了一個人分得的土地的任何一部分,這個人就可以到國王那裡去把發生的事報告給他。於是法老便派人前來調査並測量損失堤段的面積。這樣今後他的租金就要按著減少後的土地的面積來徵收了。正是由於有了這樣的需求,埃及才第一次有了幾何學,而希臘人又從那裡學到了它。


地理環境對古埃及文明的影響:優越的農耕條件使之成為最早的文明


地理環境對對古埃及文化的影響是無處不在的,如因為缺乏木材,古埃及人選擇用石頭進行了建造,促進了機械力學的發展;沙漠中的寶石影響其審美觀念,這也是西方人喜歡寶石的來源;東西沙漠的對稱關係讓埃及人更喜歡對稱的藝術……

地理環境對古埃及文明的影響:優越的農耕條件使之成為最早的文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