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观测到930亿光年远,而宇宙却是138亿年前诞生?

识时务不分黑白


为什么说观测到930亿光年远,而宇宙却是138亿年前诞生?

这个问题有一句经典非常的回答,“一个人的身高和他的年龄有直接关系吗?”,差不多能噎死你!但你也可以一句话噎死他,“爱因斯坦告诉我们,任何有质量的物体不可以超过光速!”,这下应该轮到对方说不出话来了!不过这并没有解决问题,只是把问题弄得更复杂了。

宇宙的大小到底是怎么算出来的?

勒梅特通过爱因斯坦的广相引力场公式发现了宇宙正在膨胀,因此他提出了宇宙大爆炸说,而哈勃则通过望远镜的观测将宇宙膨胀实锤,并且通过观测取得了这些天体膨胀的速率,也就是哈勃常数,那么理论上就可以根据宇宙学模型计算出宇宙的年龄与当前宇宙的大小了,其实然并卵,现代宇宙年龄和大小计算需要的参数要复杂得多。

宇宙的大小和年龄计算公式

其中有一个尺度因子,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宇宙并不是匀速膨胀的,不同阶段膨胀的速度并不一样,红移值和哈勃常数还比较容易理解,现代天文测量的宇宙几乎就是平直的,所以曲率被省略了,还有辐射占比太小,也被忽略,剩下的是物质和宇宙常数了,这两个确定不太容易,但在1998年暗物质和2013年欧空局普朗克卫星测量后都取得了比较一致的意见。

所以最后计算出的宇宙的年龄大约是138.2亿年,相对应的可观测宇宙大小是930亿光年。很多朋友将宇宙的大小理解成930光年,但资料中都写了可观测宇宙,这非常有意思,我们下文中继续来简单描述下。

为什么138亿年的宇宙,却又930亿光年的大小?

假如根据爱因斯坦的光速不可超越理论,那么138亿年前的大爆炸产生的宇宙,即使以上限膨胀,那么整个宇宙也不过276亿光年而已,有何来930亿光年呢?这里你会发现会有两个问题:

  • 宇宙膨胀为什么可以超过光速?
  • 宇宙膨胀为什么能超过光速?

这两个问题咋看都一样,但其实所含的意义完全不一样,宇宙膨胀其实不受速度限制,但它并不和爱因斯坦的光速不可超越冲突,因为光速不可超越说的是信息与物质还有能量传递无法超过光速。而宇宙膨胀并不能传递信息物质和能量,可能有些不容易理解,做个简单的比方:

2013年普朗克卫星测量的哈勃常数为67.15千米/秒·百万秒差距,意思每隔326万光年的距离时速度增加67.15千米/秒,按这个速度计算宇宙大约在145.8亿光年以外就超过了光速。因为空间的膨胀在速度上前后是叠加的,因为宇宙的每一个普朗克尺度的空间都在膨胀。

宇宙膨胀为什么能超过光速呢?

当然其中一个原因是上文的计算,但这只是表象而已,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宇宙微波背景辐射上,自拉尔夫·阿尔菲和罗伯特·赫尔曼理论上预言了宇宙微波背景辐射,以及1965年彭齐亚斯和威尔逊发现了微波背景辐射原来,如何取得更精确的微波背景辐射图成了科学家首要考虑的目标,COBE卫星和WMAP卫星以及普朗克卫星的努力,天文学家取得了分辨率极高的微波背景辐射图。

结果发现背景辐射的各向同性简直就均匀到发指,温度涨落只有百万分之五,如何来解释这个问题?因为宇宙相隔930亿光年,连光速相互沟通都需要465亿年,而宇宙诞生只有138.2亿年,因此在很久以前必定有一种联系机制让它们可以互相传递信息。因此麻省理工的阿兰古斯教授在1980年提出了一个宇宙大爆炸的补丁理论:

宇宙暴胀理论

古斯认为,早期宇宙在大爆炸后大约10^−36秒开始暴胀,持续到大爆炸后10^−33至10^−32秒之间,暴胀过后宇宙继续膨胀,但速度要比暴胀低得多。尽管暴胀并未得到证实,但它解决了很多问题,比如宇宙的大小问题,以及微波背景辐射的各向同性,还有磁单极子问题还有宇宙空间的平坦性等问题。

哈勃半径实际大小(实线)作为宇宙膨胀比例系数的函数

所以我们解决了暴胀问题后你将会发现,宇宙在某个区域外膨胀超过了光速,因此从理论上来看宇宙就会存在一个可观测的极限边界,这就是我们理论可观测宇宙的大小,当前理论计算认为是930亿光年。而这就是可观测宇宙这个名词的来历。

宇宙只有930亿光年吗?其实并不是,因为宇宙在930亿光年外我们是观测不到的,而且从宇宙的平坦性来看,宇宙并非是封闭而是无限的,简单的说我们只能评估出宇宙的可能是无限大的,假如以严谨的说法来描述的话,只能描述可观测宇宙,而不是宇宙的大小。


星辰大海路上的种花家


在我们今天的宇宙中,由于宇宙在膨胀,来自遥远星系的光出现红移。因此,离我们更远的物体后退的速度似乎比单纯的膨胀率外推会更快,这是因为我们的宇宙不仅包含物质和辐射,还包含暗能量。膨胀率随时间变化的方式取决于宇宙是由什么组成的。在大爆炸后的头几千年里,辐射占主导地位。在那之后的数十亿年里,物质主宰一切。而今天,是暗能量。但是在大爆炸之前,宇宙以指数级的速度膨胀,这使得宇宙变平,并在任何地方赋予它均匀的性质。这是在宇宙膨胀时期。

指数膨胀意味着膨胀率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慢,当远处的点以越来越慢的速度相互远离时,膨胀率不会下降。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远处的距离会增加一倍,然后是四倍,八倍,十六倍,三十二倍等等。

因为扩张不仅是指数级的,而且速度快得令人难以置信,“倍增”的时间间隔大约是10的负35次方秒。也就是说,经过10的负34次方秒的时间,宇宙大约是它最初大小的1000倍;经过10的负33次方秒,宇宙大约是它最初大小的10的30次方倍;经过过去了10的负32次方秒,宇宙大约是最初大小的10的300次方倍,以此类推。指数函数并不因为它快而强大,;它如此强大,是因为它是不间断的。

也就是说膨胀速度远远大于光速了[来看我][来看我][来看我]



嗷熬滴神


这个说法不准确,这个930亿光年应该是可观测宇宙的范围,是可观测宇宙的直径,而不是我们可以观测到930亿光年那么远。

关于可观测宇宙,指的是理论上可以观测到最大的范围。这个范围是根据观测数据和理论计算出来的,根据对星系运动的测量,可以得出哈勃常数,这是一个反应空间膨胀的系数。目前测量的这个数值是67千米/秒/百万秒差距,意思就是说距离每增加326万光年,空间膨胀的速度就会增加67千米/秒。

这样计算下来,当距离达到465亿光年时,空间膨胀的速度就会超过光速,当然,这个速度不是真实的超过光速,而是视速度。但即使是这样,那里的天体从我们这里观测到的速度就是光速了。

因此,超过这个距离的天体,我们是无法观测到它们的信息了,因为对方的信息传递速度要慢于空间膨胀的速度。

这就是可观测宇宙的概念,也就是理论上可以观测到的最远距离,而我们实际上还观测不到这么远。

而宇宙的年龄,则是根据对空间的膨胀速度,各个天体的年龄测定等一些列的数据综合而得到的结论。

至于说为什么138亿年的年龄会出现远远于930亿光年范围的宇宙,这是因为早期宇宙膨胀的速度远远超过了光速,所以才会产生这样的现象。


寒萧99


观测到多远不重要,重要的是138亿年前诞生的宇宙,这一百三拾八亿年前的宇宙,是用什么方法加以确认出来的,有这方面的测似规律吗?让我们反回到穿越行成宇宙时的情景,那我们该多年青了,观测到930亿光年的距离,这个巨离指的是空间的多远,而138,是但生的宇宙,观测到的930亿光年远,是由于宇宙膨胀的距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