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学赵孟兆页各个时期的作品,会给你省了很多麻烦

赵孟頫书法大致以元武宗至大三年(1310)为界,可分为前后两大阶段,展现出从秀媚圆活到雄健拙老的追求与变化。若细分,前一阶段以成宗大德五年(1301)为界,后一阶段以仁宗延祐三年(1316)为界。下边让我们从他的后一阶段来看他的书法:

他此期的楷书代表作有书于至大二三年(1309-1310)间的《湖州妙严寺记》,至大三年的《昆山淮云院记》《珊竹公神道碑》(又名《拔不忽木碑》),皇庆元年的《定演道行碑》等。这些碑版书都显示出赵孟頫书风由姿媚圆活向晚年苍劲雄秀风格的自然过渡。大约延祐三年(1316)赵孟頫63岁后进入其晚年创作高峰期,朝野之人无不以延得其片纸只字为荣。

这样学赵孟兆页各个时期的作品,会给你省了很多麻烦

这一时期他书作极多,仅延祐六年和七年两年间(1319-1320),所书碑版就至少有20种以上,在书法风格方面展现出对“拙”与“老”的追求。 “拙”与“老”可以说是赵孟頫一直的追求,晚年他真正达到了这种境界。《光福重建塔记》《胆巴碑》《道德经》等代表作展示了不同字体的最高成就。这一时期有年款的名作还有《归去来辞》《与山巨源绝交书》《仇锷墓碑铭》《杭州福神观记》《送瑛公住持隆赵等疏》等。晚年所书《仇锷墓碑铭》与中年所书《三门记》曾同时出展上海博物馆,两相对比,不同立见。《仇锷墓碑铭》与《三门记》整饬的用笔及通篇没有一处破锋贼毫不同,显得苍率漫漶,有些笔画或字形出现失控情形,字的结构亦由攒聚变得放散,但是排挞纵横之气、古劲直拙之致却是以前所缺少的,尤其面对真迹时,其转折顿挫起落之处,神采勃勃,宛见其用笔之老到,令人豁然开悟,慨悦不胜。

这样学赵孟兆页各个时期的作品,会给你省了很多麻烦

这也与赵孟頫的年龄和书学积累有关,毕竟书《三门记》时他才50岁出头,而书《仇锷墓碑铭》时已经66岁了。这些晚年力作,老境斑驳,元气淋漓。如果说中期作品还停留在字字珠玑、笔笔细密、丝丝入扣上,那么晚年的赵孟頫则更注重通篇的磅礴之气,一种浑然天成的壮阔之美。这是赵孟頫艺术风格、艺术追求、审美情趣、文化修养以及性格内涵的综合融会,透过书作,犹如看到赵孟頫儒雅温润的仙人风采。元人回归魏晋,提倡古意,复兴古法,扭转了自南宋以来日见萎靡的书坛风气,其中发挥影响最大者无疑是赵孟頫。

这样学赵孟兆页各个时期的作品,会给你省了很多麻烦

综上所述,他不仅提倡师法魏晋,而且兼善篆、隶、章草等古字体,在他的带动和影响下,元代不少书法家在擅长楷、行、草的同时,也能写篆、隶和章草。以上通过对赵孟頫传世真迹中部分有代表性作品的梳理和分析,可以理清他各个时期的书风特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