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糧食的價格才是影響農民種糧積極性的根本所在。你認同嗎?

姚社朝


價格只是一方面,種糧生產力是一方面

年輕人靠種糧窮,老年人靠種糧累


再回首678


不是,如果漲了更好。一畝地,一年掙800元,要投入,打藥,澆地,還有亂七八糟的,得投入每畝10工。一個工80元。你就是在漲,漲上兩倍。我有五畝地,現在掙4000元,你就是一年掙一萬多,還是不如打工。收入跟不上發展,



用行動來展望未來


我70後,在山東海陽,家裡種了幾畝蘋果葡萄,前年種了三畝小畝,今年一點也沒有種,我這裡種一畝小麥,耕地打埂播種一畝120元收割120元化肥100斤一包140元麥種農藥春天一邊尿素最少100元不算人工一畝費用差不多400元,我一畝小麥畝產800斤差不多掙400多塊錢,不如出去打幾天工,小麥一斤也不賣自己吃,這就是現實糧食價格不能太高,國家調控的怕增加城市消費成本只能打壓農民,你們見過除了糧食十多年不漲價還有什麼十多年不漲價的?


阿峰223125687


農民現在不願意種地的原因是,種地不足以維持他們的生活,所以對種地失去了熱情,有人說只要提高糧食的價格,就能提高農民種地的積極性;如果提高了糧價,真的就能提高農民種地的積極性嗎?

如今,農村的現狀是種地的主力軍都是是六七十歲的老年人,和在家中帶孩子的中青年婦女,青壯勞力都外出打工,或者到建築工地從事建築,或者進廠在流水線上作業,每年的收入在五六萬元以上;他們之所以這樣做的目的是,即便糧價再低,沒有收益,也能夠保證他們不餓肚子,青壯年外出打工掙的錢,才能夠保障家庭的正常運行。

種地的收益無法保障農民家庭的正常運行,才是農村主要勞力不願意積極種地的原因;那麼,提高糧價,讓種地的收益大幅提升,農民就會待在家裡,積極種地了嗎?

農民平均土地不足兩畝,有的地方不足一畝,一畝地能夠產糧1200斤,假如糧價提到3元一斤,毛收入在3600元,除去種地投資的600元,純收入在3000元。一個農民在家種地一年只收入3000元錢,溫飽沒有問題,但要他們支付孩子的教育費用,贍養老人的費用,建房費用,給孩子娶媳婦費用,看病費用,維持人情往來等費用,3000塊錢,無論怎麼算計也是不夠用的;還得出外打工才能維持這些費用的支出。

所以,糧食提價,只能增加農民的一部分收益,不能解決農民家庭正常運轉的根本問題,農民該外出打工的,還是會繼續外出打工,該不種地的,還是會繼續不種地;那麼,有沒有提高農民積極性的方法呢?

現在提倡土地流轉,目的是讓不願意種地的農民把土地流轉給願意種地的農民,外出打工的安心打工,願意種地的也會有更多地土地種植,同時,也能增減糧食的產量,似乎是一個多贏的結果,但是土地流轉的結果並不理想,許多外出打工的人,情願撂荒也不願意把土地流轉出去。這是因為他們把土地當做他們的最後保障,一旦不能打工了,最起碼還能種地吃飯。

所以,提高農民的社會保障,讓打工的人安心打工,即便不能打工,也不用擔心吃飯的問題,這樣才能解決他們的後顧之憂,把空置的土地流轉出來;同樣,有了社會保障,願意種地的農民,有了更多的土地可種,通過種地就能過上衣食無憂的生活,他們才會積極的去種地。


老農說鄉村


我是城市Farmer.我不認同這個觀點,糧價只是影響農戶種糧的影響因素之一。

我個人主要是從事農業生產技術指導工作,以我這十幾年的工作經驗,從農業生產角度分析,我覺得有以下幾點共同影響農戶種糧的積極性。

一是農業生產成本偏高。

受農產品價格大幅波動影響,農民增收不確定因素在增大。在之前工作發現中,農戶普遍反映農業生產成本過高,糧食價格不穩定,尤其是近幾年水稻難買,玉米、油菜價格下滑較為嚴重,同時又取消了最低保護價,部分農民增加投入困難。這幾年隨著環保高壓,17年以來,種子、農膜、化肥、農藥價格都在增長,增幅5-10%左右。以水稻為例,畝種植成本600-800元水平。受資金影響,仍有部分農戶特別是一些種植大戶春耕備耕物資儲備不足,種糧意願不強。

二是信貸機制難以滿足農民需求。

金融主體對農業生產環節的信貸支持極為有限,信貸機制滿足不了不同生產規模農民的個性化需求,難以滿足農民發展規模養殖、設施種植以及農產品加工等資金需求量大的項目,存在農民“貸款難”的問題。之前工作中調查統計,所在工作縣有350家專業合作社、400個家庭農場、2100多個種植大戶發展規模生產和經營,用於生產和基礎設施資金投入缺口在20億元。

三是勞動力普遍缺乏且老年化嚴重。

大量農村青壯年外出,勞動力嚴重不足,務農人員中40~65歲年齡段佔比不足20%。在家多數為老人、婦女、小孩,且文化水平低,不易接受新技術,給農業生產造成較大影響。

四是農田渠道需要清修。

農田水利基本建設仍然是最薄弱的環節,農業抗災減災避災能力不強。隨著取消小農水費、農村稅費改革取消“兩工”後,末級渠道的維修養護主要由農民用水戶自行進行維修養護,鄉鎮(村)政府及廣大農民參與田間末端水利工程維修養護的積極性不高,嚴重影響到水利設施最後一公里。近幾年隨著農田改造的投入加大,抗旱,抗澇的能力逐漸增強。


城市Farmer


種地是大部分農名的主要收入來源,而如今單位面積耕地的糧食產量受限的情況下,提高糧價也就意味著能夠提高他們的收入,而這也是不少人認為提高糧價是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的關鍵因素之一,那麼提高糧價真的能夠提高農民種地積極性嗎?我看未必!這次科學興農由於肺炎疫情滯留家中,對於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的觀點有了點新的看法,在這裡也同大家分享一下。

科學興農瞭解到,農民種糧積極性下降的因素很多,如果說提高糧價能夠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的話,那麼在我國對農民提供種植補貼之後,農民的種糧積極性也並沒有提高多少,而如今科學興農在最近走進田間發現依舊有不少的農田存在撂荒現象。其中農民經濟效益偏低是種糧積極性偏低的主要因素,也就是所謂的不賺錢。

農民撂荒土地的原因也很簡單,賺錢程度不如打工來的快,如果這麼一個矛盾沒有解決的話,那麼諸多農民自然無意向去種植大量的糧食。那麼提高糧價就能夠比打工賺錢多嗎?可能網友會說那是因為糧價提高的還不夠。試問如果小麥糧價由當前的1.2元每斤提高到5元每斤,那麼人們還能夠消費得起碼?這也意味著買一個饅頭從原來的3毛錢一個漲到1.2元一個。一頓飯吃4個饅頭,單單饅頭就接近5塊錢。我想這對於大多數家庭來說都無法承受吧!而且即便是對於農村家庭來說,出去買饅頭恐怕也真心肉疼了。

而即便是5元的小麥,畝收益也不過是5000塊錢,如今一人大概1畝耕地,種植4畝的耕地也才兩萬塊錢,這樣的效益對於一個小農家庭來說,難道就能夠比打工賺的多?我想並不會。從如今外出打工的經濟效益看,一個月最差的也要有4000塊錢,收入高的可以達到8000元以上。距離打工還是差了很多。

說了這麼多無非一個意思,願意撂荒的農民無論再怎麼提高糧價,他們依然會選擇撂荒土地,而願意種地的農民無論怎麼勸告,他們也依然會選擇耕種,畢竟即便是大家再怎麼說糧價偏低,他們依然是從中賺到錢的,而那些願意選擇撂荒的人,糧價再怎麼提高其實也很難超過他們外出打工的收入。

那麼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的出路在哪裡呢?科學興農認為在於加速土地流轉,推進機械化,降低農業生產成本。如今對於的農業生產成本真的太高了。小農單打獨鬥的耕種增加了機械勞動成本,小地塊減低了機械勞動程度,提高了人力用工成本,綜合這些因素造成了如今種植效益偏低的局面。

不過這樣的局面當前也比較難以打破,如果耕地大面積的流轉,當前的城鎮化速度又跟不上,多餘的勞動力轉移安置是一個問題。而糧價問題大家也真的指望不上,雖說近些年的糧價整體有所上漲,但是一斤一毛或者幾分錢的上漲幅度,指望發家致富也太難了吧?而且國家為了穩定,安定百姓生活,也無法提高糧價,不過國家卻也實實在在的為農民提供了種植補貼,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農民的經濟效益。


科學興農


你好!我是柱子,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對於農村人真正種地的人來說,糧食價格確實影響農民種糧的積極性。

就拿我們這來說吧,我們這邊一年種兩季,一茬小麥,一茬玉米,小麥畝產八、九百斤,玉米在一千二百斤左右,小麥價格在1.2元左右,玉米0.8元左右,這是正常豐收的年景,平均下來一年一畝地產值在2000元左右,還沒出去農藥、化肥、澆水等,人工就不算了,除去投資,淨產值在1000元左右,假如玉米能在一元左右價格,一畝地就可多增加200元,如果價格可以,有的人就會多承包一些地,100母地就可增加4萬左右,現在都是機械化 ,效率也高。

對於農村年紀大的人,因為打不了工了,種地成了他們唯一收入來源,價格高一點,農民就多收入一些。

如上分析,價格確實影響種糧積極性。



柱子有空說


其實糧食的價格還真的能影響農民種地的積極性,很多農民都是因這幾年的糧價低迷才不種植的。網上的行情表看似比較好,但實際上農民根本就賣不到那麼多錢。


就拿我們家鄉來說,水稻一斤才1.17元一斤,這在5年前一斤賣到了1.4元,而玉米收購價7毛一斤,和過去的1.1元收購價還是差了不少。當然小麥的價格也在不斷的下跌,從1.3元跌到了現在的1.05元左右,和網上的最低價1.12元還是有很大差距。

這才幾年,糧食的價格就已經下跌這麼狠,農民再有種地的積極性,還是要外出打工。現在我們家鄉的農田,基本上都被那些種植100畝地左右的人承包了,其他人都在外面打工,大家對種地並不抱有什麼希望,這對農民的打擊很大。

我們要知道,化肥、農藥的價格這兩年一直上漲,主要還是受到環保化的影響,結果生產的成本增加,抬高了農資產品的價格,從而讓農作物的生產成本增加。

可能有人會說,國家提供了惠農補貼,實際上一畝地也不過120元,這筆補貼多年都很穩定,沒有上漲太多,但農資的成本增加,機械化的成本提高,如此一來自然是讓糧食的種植成本增加。

糧價不提高也就罷了,但目前是一直很低迷,讓老農們很是愁苦,春節期間大家聊起糧食的話題,都在搖搖頭,對這個行業並沒有太大的希望和幻想。

現在市場中的蔬菜水果都在漲價,糧食的加工產品價格也在提升,唯獨糧價卻成為了一個“孤島”,不受外界市場的影響。正是在這種情況下,農民不願意種地,很多大戶們也都放棄了種植,農民本身就不容易,還要承受低價糧,老農們的苦誰人知!


惠農圈


我認為糧食價格過低,主要是國家為了推行城鎮化及解決城市用工荒實行的調控手段。有人說糧食漲價所有的物資都會一起漲價這好像頭頭是道,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你別忘了國家是有調控這個能力的。

這些年那些公職人員工資,養老金,農資一次次的漲,糧食不漲反落。這也是調控不同步的結果。


崔春天


問:有人說糧食的價格才是影響農民種糧積極性的根本所在,你認同嗎?

一,農民種糧積極性不高,糧食價格只是其中主要原因之一。

1,咱們先說說農村土地利用的現狀吧。大家也都知道,現在的農民,不一定要靠種地為生,也就是說種地不再是農民經濟收入來源的唯一渠道,除了種地,農民還有外出打工的,搞養殖的,做小生意的等等,在農民年經濟總收入裡面,種地的收入所佔的比例再慢慢地下降,有的農民家庭,年總收入大部分來自在外打工,主要的勞動力不在老家農村,南方掙錢北方花的現象很普遍。

2,農民種地的意義也在發生巨大的變化,說白了也就是,現在的農民不在依附於土地,離開土地也能存活,因為現在隨著社會發展,以及城鄉戶口藩籬被打破,不再區分城鄉,農民也可以自由的遷移了,謀生手段多樣化了。就像一個老鄉說的那樣,我家種地不是為了掙錢,而是為了自家吃,自家種出來的糧食吃著放心。有個老鄉說,我們家的稻田一年就種一季,就夠我們一家幾口吃了,也不圖掙錢。

二,隨著社會的發展,農民也有了更好的追求。

3,隨著城鎮化的高速發展,農民進城安家落戶的現象增加,這幾年農民在城鎮尤其是縣城和社區買房子的家庭多了,他們為什麼會選擇在城鎮買房?一是城鎮居民的生活條件比較好,生活在城鎮,能夠更加便利地享受到現代化所帶來的各種資源福利,還有兩個主要原因,一是為了自己孩子上學,城鎮教育資源更優越,將來孩子能考上一個好大學,有個輕鬆的前程,農村教育資源相對來說真的有點落後。二是農村年輕人結婚,要求在城鎮買房買車,這個不用多說農村人都懂。

4,國家政策的優待讓農民有更多的追求。比如說為了儘快地消化掉城鎮房屋的空置率,各地方會出臺一些農民進城買房安家落戶的優待政策,包括農民進城安家落戶以後老家農村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問題、老家農村宅基地使用權問題等,都會在政策上給予支持保留,農民進城以後,老家農村的土地在打理上自然會有懈怠,有的乾脆流轉租賃給農業合作社、種地大戶或者其他農戶種植,自己只收租賃金。

三,正確看待農民種糧食價格問題,客觀分析。

5,要說現在農民的糧食收購價格,低不低?從農民種糧的勞動力價值來看是低,但是從國際糧食價格來看,不算地了,我們可以看到從國外進口的糧食價格,有的要比我們國家還低,不過他們對農民種糧的補貼很厲害,所以主要不是因為糧食價格低的緣故,而是我們農民種糧模式有些落後了,現在很多地方的農村還是小農耕耘模式,一家一戶單幹,從勞動效率上來說不高,所以農民投入成本很大,但沒有發揮出來土地的應有價值,適度規模化種糧,土地才能發揮出來更大的價值,規模出效益不是隨便說的。

6,農民手裡的土地佔有面積是不均衡的,各地農村都不一樣,有的同一個村子的農民,土地佔有面積都有多有少,土地多的自然可以獲利,土地少的只是夠吃買不了幾個錢,這也是農村農民的現實問題,因為添人不添地減人不減地,所以農村土地少的農民,在家你讓他怎麼發展?畢竟現在物價那麼高,農民拖家帶口的,要吃飯,要上學,要結婚,要買房子等,不得不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結尾:總之有的農民種糧積極性不高,不一定都是因為現在糧價太低,而是社會發展了,農民不再滿足於一畝三分地的生存現狀,再說了外面還有更大的發展空間,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能生活的更好一點,誰不想的呢?有追求,才是現在農民應該有的態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