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粮食的价格才是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的根本所在。你认同吗?

姚社朝


价格只是一方面,种粮生产力是一方面

年轻人靠种粮穷,老年人靠种粮累


再回首678


不是,如果涨了更好。一亩地,一年挣800元,要投入,打药,浇地,还有乱七八糟的,得投入每亩10工。一个工80元。你就是在涨,涨上两倍。我有五亩地,现在挣4000元,你就是一年挣一万多,还是不如打工。收入跟不上发展,



用行动来展望未来


我70后,在山东海阳,家里种了几亩苹果葡萄,前年种了三亩小亩,今年一点也没有种,我这里种一亩小麦,耕地打埂播种一亩120元收割120元化肥100斤一包140元麦种农药春天一边尿素最少100元不算人工一亩费用差不多400元,我一亩小麦亩产800斤差不多挣400多块钱,不如出去打几天工,小麦一斤也不卖自己吃,这就是现实粮食价格不能太高,国家调控的怕增加城市消费成本只能打压农民,你们见过除了粮食十多年不涨价还有什么十多年不涨价的?


阿峰223125687


农民现在不愿意种地的原因是,种地不足以维持他们的生活,所以对种地失去了热情,有人说只要提高粮食的价格,就能提高农民种地的积极性;如果提高了粮价,真的就能提高农民种地的积极性吗?

如今,农村的现状是种地的主力军都是是六七十岁的老年人,和在家中带孩子的中青年妇女,青壮劳力都外出打工,或者到建筑工地从事建筑,或者进厂在流水线上作业,每年的收入在五六万元以上;他们之所以这样做的目的是,即便粮价再低,没有收益,也能够保证他们不饿肚子,青壮年外出打工挣的钱,才能够保障家庭的正常运行。

种地的收益无法保障农民家庭的正常运行,才是农村主要劳力不愿意积极种地的原因;那么,提高粮价,让种地的收益大幅提升,农民就会待在家里,积极种地了吗?

农民平均土地不足两亩,有的地方不足一亩,一亩地能够产粮1200斤,假如粮价提到3元一斤,毛收入在3600元,除去种地投资的600元,纯收入在3000元。一个农民在家种地一年只收入3000元钱,温饱没有问题,但要他们支付孩子的教育费用,赡养老人的费用,建房费用,给孩子娶媳妇费用,看病费用,维持人情往来等费用,3000块钱,无论怎么算计也是不够用的;还得出外打工才能维持这些费用的支出。

所以,粮食提价,只能增加农民的一部分收益,不能解决农民家庭正常运转的根本问题,农民该外出打工的,还是会继续外出打工,该不种地的,还是会继续不种地;那么,有没有提高农民积极性的方法呢?

现在提倡土地流转,目的是让不愿意种地的农民把土地流转给愿意种地的农民,外出打工的安心打工,愿意种地的也会有更多地土地种植,同时,也能增减粮食的产量,似乎是一个多赢的结果,但是土地流转的结果并不理想,许多外出打工的人,情愿撂荒也不愿意把土地流转出去。这是因为他们把土地当做他们的最后保障,一旦不能打工了,最起码还能种地吃饭。

所以,提高农民的社会保障,让打工的人安心打工,即便不能打工,也不用担心吃饭的问题,这样才能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把空置的土地流转出来;同样,有了社会保障,愿意种地的农民,有了更多的土地可种,通过种地就能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他们才会积极的去种地。


老农说乡村


我是城市Farmer.我不认同这个观点,粮价只是影响农户种粮的影响因素之一。

我个人主要是从事农业生产技术指导工作,以我这十几年的工作经验,从农业生产角度分析,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共同影响农户种粮的积极性。

一是农业生产成本偏高。

受农产品价格大幅波动影响,农民增收不确定因素在增大。在之前工作发现中,农户普遍反映农业生产成本过高,粮食价格不稳定,尤其是近几年水稻难买,玉米、油菜价格下滑较为严重,同时又取消了最低保护价,部分农民增加投入困难。这几年随着环保高压,17年以来,种子、农膜、化肥、农药价格都在增长,增幅5-10%左右。以水稻为例,亩种植成本600-800元水平。受资金影响,仍有部分农户特别是一些种植大户春耕备耕物资储备不足,种粮意愿不强。

二是信贷机制难以满足农民需求。

金融主体对农业生产环节的信贷支持极为有限,信贷机制满足不了不同生产规模农民的个性化需求,难以满足农民发展规模养殖、设施种植以及农产品加工等资金需求量大的项目,存在农民“贷款难”的问题。之前工作中调查统计,所在工作县有350家专业合作社、400个家庭农场、2100多个种植大户发展规模生产和经营,用于生产和基础设施资金投入缺口在20亿元。

三是劳动力普遍缺乏且老年化严重。

大量农村青壮年外出,劳动力严重不足,务农人员中40~65岁年龄段占比不足20%。在家多数为老人、妇女、小孩,且文化水平低,不易接受新技术,给农业生产造成较大影响。

四是农田渠道需要清修。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仍然是最薄弱的环节,农业抗灾减灾避灾能力不强。随着取消小农水费、农村税费改革取消“两工”后,末级渠道的维修养护主要由农民用水户自行进行维修养护,乡镇(村)政府及广大农民参与田间末端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的积极性不高,严重影响到水利设施最后一公里。近几年随着农田改造的投入加大,抗旱,抗涝的能力逐渐增强。


城市Farmer


种地是大部分农名的主要收入来源,而如今单位面积耕地的粮食产量受限的情况下,提高粮价也就意味着能够提高他们的收入,而这也是不少人认为提高粮价是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的关键因素之一,那么提高粮价真的能够提高农民种地积极性吗?我看未必!这次科学兴农由于肺炎疫情滞留家中,对于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的观点有了点新的看法,在这里也同大家分享一下。

科学兴农了解到,农民种粮积极性下降的因素很多,如果说提高粮价能够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的话,那么在我国对农民提供种植补贴之后,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也并没有提高多少,而如今科学兴农在最近走进田间发现依旧有不少的农田存在撂荒现象。其中农民经济效益偏低是种粮积极性偏低的主要因素,也就是所谓的不赚钱。

农民撂荒土地的原因也很简单,赚钱程度不如打工来的快,如果这么一个矛盾没有解决的话,那么诸多农民自然无意向去种植大量的粮食。那么提高粮价就能够比打工赚钱多吗?可能网友会说那是因为粮价提高的还不够。试问如果小麦粮价由当前的1.2元每斤提高到5元每斤,那么人们还能够消费得起码?这也意味着买一个馒头从原来的3毛钱一个涨到1.2元一个。一顿饭吃4个馒头,单单馒头就接近5块钱。我想这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都无法承受吧!而且即便是对于农村家庭来说,出去买馒头恐怕也真心肉疼了。

而即便是5元的小麦,亩收益也不过是5000块钱,如今一人大概1亩耕地,种植4亩的耕地也才两万块钱,这样的效益对于一个小农家庭来说,难道就能够比打工赚的多?我想并不会。从如今外出打工的经济效益看,一个月最差的也要有4000块钱,收入高的可以达到8000元以上。距离打工还是差了很多。

说了这么多无非一个意思,愿意撂荒的农民无论再怎么提高粮价,他们依然会选择撂荒土地,而愿意种地的农民无论怎么劝告,他们也依然会选择耕种,毕竟即便是大家再怎么说粮价偏低,他们依然是从中赚到钱的,而那些愿意选择撂荒的人,粮价再怎么提高其实也很难超过他们外出打工的收入。

那么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的出路在哪里呢?科学兴农认为在于加速土地流转,推进机械化,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如今对于的农业生产成本真的太高了。小农单打独斗的耕种增加了机械劳动成本,小地块减低了机械劳动程度,提高了人力用工成本,综合这些因素造成了如今种植效益偏低的局面。

不过这样的局面当前也比较难以打破,如果耕地大面积的流转,当前的城镇化速度又跟不上,多余的劳动力转移安置是一个问题。而粮价问题大家也真的指望不上,虽说近些年的粮价整体有所上涨,但是一斤一毛或者几分钱的上涨幅度,指望发家致富也太难了吧?而且国家为了稳定,安定百姓生活,也无法提高粮价,不过国家却也实实在在的为农民提供了种植补贴,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效益。


科学兴农


你好!我是柱子,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对于农村人真正种地的人来说,粮食价格确实影响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就拿我们这来说吧,我们这边一年种两季,一茬小麦,一茬玉米,小麦亩产八、九百斤,玉米在一千二百斤左右,小麦价格在1.2元左右,玉米0.8元左右,这是正常丰收的年景,平均下来一年一亩地产值在2000元左右,还没出去农药、化肥、浇水等,人工就不算了,除去投资,净产值在1000元左右,假如玉米能在一元左右价格,一亩地就可多增加200元,如果价格可以,有的人就会多承包一些地,100母地就可增加4万左右,现在都是机械化 ,效率也高。

对于农村年纪大的人,因为打不了工了,种地成了他们唯一收入来源,价格高一点,农民就多收入一些。

如上分析,价格确实影响种粮积极性。



柱子有空说


其实粮食的价格还真的能影响农民种地的积极性,很多农民都是因这几年的粮价低迷才不种植的。网上的行情表看似比较好,但实际上农民根本就卖不到那么多钱。


就拿我们家乡来说,水稻一斤才1.17元一斤,这在5年前一斤卖到了1.4元,而玉米收购价7毛一斤,和过去的1.1元收购价还是差了不少。当然小麦的价格也在不断的下跌,从1.3元跌到了现在的1.05元左右,和网上的最低价1.12元还是有很大差距。

这才几年,粮食的价格就已经下跌这么狠,农民再有种地的积极性,还是要外出打工。现在我们家乡的农田,基本上都被那些种植100亩地左右的人承包了,其他人都在外面打工,大家对种地并不抱有什么希望,这对农民的打击很大。

我们要知道,化肥、农药的价格这两年一直上涨,主要还是受到环保化的影响,结果生产的成本增加,抬高了农资产品的价格,从而让农作物的生产成本增加。

可能有人会说,国家提供了惠农补贴,实际上一亩地也不过120元,这笔补贴多年都很稳定,没有上涨太多,但农资的成本增加,机械化的成本提高,如此一来自然是让粮食的种植成本增加。

粮价不提高也就罢了,但目前是一直很低迷,让老农们很是愁苦,春节期间大家聊起粮食的话题,都在摇摇头,对这个行业并没有太大的希望和幻想。

现在市场中的蔬菜水果都在涨价,粮食的加工产品价格也在提升,唯独粮价却成为了一个“孤岛”,不受外界市场的影响。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农民不愿意种地,很多大户们也都放弃了种植,农民本身就不容易,还要承受低价粮,老农们的苦谁人知!


惠农圈


我认为粮食价格过低,主要是国家为了推行城镇化及解决城市用工荒实行的调控手段。有人说粮食涨价所有的物资都会一起涨价这好像头头是道,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你别忘了国家是有调控这个能力的。

这些年那些公职人员工资,养老金,农资一次次的涨,粮食不涨反落。这也是调控不同步的结果。


崔春天


问:有人说粮食的价格才是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的根本所在,你认同吗?

一,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粮食价格只是其中主要原因之一。

1,咱们先说说农村土地利用的现状吧。大家也都知道,现在的农民,不一定要靠种地为生,也就是说种地不再是农民经济收入来源的唯一渠道,除了种地,农民还有外出打工的,搞养殖的,做小生意的等等,在农民年经济总收入里面,种地的收入所占的比例再慢慢地下降,有的农民家庭,年总收入大部分来自在外打工,主要的劳动力不在老家农村,南方挣钱北方花的现象很普遍。

2,农民种地的意义也在发生巨大的变化,说白了也就是,现在的农民不在依附于土地,离开土地也能存活,因为现在随着社会发展,以及城乡户口藩篱被打破,不再区分城乡,农民也可以自由的迁移了,谋生手段多样化了。就像一个老乡说的那样,我家种地不是为了挣钱,而是为了自家吃,自家种出来的粮食吃着放心。有个老乡说,我们家的稻田一年就种一季,就够我们一家几口吃了,也不图挣钱。

二,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民也有了更好的追求。

3,随着城镇化的高速发展,农民进城安家落户的现象增加,这几年农民在城镇尤其是县城和社区买房子的家庭多了,他们为什么会选择在城镇买房?一是城镇居民的生活条件比较好,生活在城镇,能够更加便利地享受到现代化所带来的各种资源福利,还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为了自己孩子上学,城镇教育资源更优越,将来孩子能考上一个好大学,有个轻松的前程,农村教育资源相对来说真的有点落后。二是农村年轻人结婚,要求在城镇买房买车,这个不用多说农村人都懂。

4,国家政策的优待让农民有更多的追求。比如说为了尽快地消化掉城镇房屋的空置率,各地方会出台一些农民进城买房安家落户的优待政策,包括农民进城安家落户以后老家农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问题、老家农村宅基地使用权问题等,都会在政策上给予支持保留,农民进城以后,老家农村的土地在打理上自然会有懈怠,有的干脆流转租赁给农业合作社、种地大户或者其他农户种植,自己只收租赁金。

三,正确看待农民种粮食价格问题,客观分析。

5,要说现在农民的粮食收购价格,低不低?从农民种粮的劳动力价值来看是低,但是从国际粮食价格来看,不算地了,我们可以看到从国外进口的粮食价格,有的要比我们国家还低,不过他们对农民种粮的补贴很厉害,所以主要不是因为粮食价格低的缘故,而是我们农民种粮模式有些落后了,现在很多地方的农村还是小农耕耘模式,一家一户单干,从劳动效率上来说不高,所以农民投入成本很大,但没有发挥出来土地的应有价值,适度规模化种粮,土地才能发挥出来更大的价值,规模出效益不是随便说的。

6,农民手里的土地占有面积是不均衡的,各地农村都不一样,有的同一个村子的农民,土地占有面积都有多有少,土地多的自然可以获利,土地少的只是够吃买不了几个钱,这也是农村农民的现实问题,因为添人不添地减人不减地,所以农村土地少的农民,在家你让他怎么发展?毕竟现在物价那么高,农民拖家带口的,要吃饭,要上学,要结婚,要买房子等,不得不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结尾:总之有的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不一定都是因为现在粮价太低,而是社会发展了,农民不再满足于一亩三分地的生存现状,再说了外面还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能生活的更好一点,谁不想的呢?有追求,才是现在农民应该有的态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