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新世纪一场大型“云办公”实验,让我和家人成为了“同事”


长江新世纪一场大型“云办公”实验,让我和家人成为了“同事”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打乱了社会本来的节奏,让人们在突然之间卷入了一场灾难之中。作为非疫区的普通人,在生活之中也感觉到了这场灾难带来的巨大压力。

经济可以为疫情让步,但生活还是要继续。前线有关攻克新病毒的实验正在进行着,后方我们也不闲着,长江新世纪的小伙伴们也在积极参与这次全球最大规模的线上“云办公”实验。

而今,已然度过了3周,工作仍在进行中,虽有诸多不便,但在新科技的支撑下人们依旧在努力前行中。对此,小编也想听听,我们的小伙伴们对这次云办公有什么想法。


长江新世纪一场大型“云办公”实验,让我和家人成为了“同事”

长江文艺出版社副社长

长江新世纪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

黎波


己亥猪年就要过去了,心里想着可把低迷的一年熬过去了,喜迎庚子鼠年吧,好在老鼠怕猫,可能会比猪年好一点。大年初七,全国疫情通报十分严峻,政府要求大家控制疫情,延长休假时间,全部封在家里,不出门、不串亲、不聚会、不开工。

心情太复杂了。很多人高兴了,又可以多歇几天了。有些人多想了,不开工怎么挣钱,吃什么啊?网上各种声音出来了,什么资金只能挺三个月啦!什么办公室又有感染啦!什么写字楼全封闭啦!…… 对咱们来讲真是两难啊!

本来就不是很好的市场环境,再加上突如其来的灾难,关键是不能生产又没有消费,怎么办?金总、孙总、齐总一起提出线上办公,马上开始设计和组织,利用钉钉系统,又是测试又是组织,初步的金字塔管理系统落实了。记得第一次开会,还是有人随时掉线,毕竟没有经验嘛!继续抓紧落实,吃一堑长一智,终于几套系统同时上,效率大增。

各位同事在家里线上办公也不适应。家,毕竟是休养生息的地方,休息、办公,真不适应。一会得考虑孩子作业,一会儿得考虑做什么吃,一会儿又要完成工作,平时这都是在家一套,在办公室一套,两不耽误,现在乱了套了。

公司领导提出了“安全、生产”两不误。既要保证大家的安全,又要全力确保开工后的生产准备,同时要让大家树立信心,照顾好家,开展救灾。渐渐地,大家上道了。很多同事积极想办法,在线推促销、在线摸各地情况、在线发图书信息、规划工作落实执行、甚至开发新选题…… 几天后就井井有条了,有的同事说觉得比上班效率还高。

疫情就是灾难,有时灾难会更加磨砺人。我们这个公司成立于2003年3月的抗击“非典”期间,期待转型在2020年3月的战胜新冠肺炎结束,希望这次的疫情能让我们的同事成长得更快!成熟的更多!


长江新世纪一场大型“云办公”实验,让我和家人成为了“同事”

每天睁开眼,3分钟内就开工,睡觉和上班无缝对接,比上班坐车一小时高效多了。

翻出从大学时代就开始用的老笔记本,压箱底尘封已久的它,没想到今日还能派上用场。

老公就在斜对面办公,我坐床上,他坐写字台前。他比我晚上班2小时,晚下班2小时。我平日以为他惯爱懒散摸鱼,没想到也是恪守工作时间,用尽每一分钟,少一分钟都不去厕所。我俩同窗工作,相对无言,有时还一起加班。这样的生活,或许也就是在今日这个非常时期才会有吧。

笔头工作,在家或在公司差异并不大,不同的是身边多了一个狗头监工。12岁的老狗,安静地坐在一旁,盯着我电脑里的窗口切换,看着我打字,专心致志。然而不一会儿回头看,就见它睡着了。

销售渠道因为疫情原因变得安静不少,当当网新书界面已经好久没有更新,平日尽无选题时会去书店转转,今时只能在家细数曾经看过但没深入了解的内容,发现这样的内容其实也不少。或许这是一个复盘的好机会,一个审视的好机会。

但当然,仍旧希望能早日云开雾散,结束一周工作后,带着舒爽的心情去户外踏青。


长江新世纪一场大型“云办公”实验,让我和家人成为了“同事”

21世纪20年代终于实现了听过好久的“云办公”,特殊时期当了一把每日穿睡衣上班的女编辑,走哪哪是办公室,甚至和我爸混成面对面埋头苦干的好同事。不用通勤的日子,多出来很多时间,每日9点打卡,晚上钉钉汇报工作,自行安排工作节奏,效率其实不比通勤办公差,甚至好像更自在更高效。开语音会议的时候听见同事孩子说话的声音,大家都笑;听黎社讲课的时候听见背景里(大概是)切菜的声音,意外“窥见”同事们更贴近生活的那一面。

平日在公司工作,三餐有两餐从外面买,剩下一顿叫外卖。因为“云办公”,吃了一个月的家里饭,点餐的心都省了……可谓工作并幸福着。


长江新世纪一场大型“云办公”实验,让我和家人成为了“同事”

说实话,之前大家一起上班的时候,虽然很开心,我时常会觉得压力很大,觉得自己做不出来东西可咋办,觉得无法面对严厉的两位大领导。

但当三周快过完之后,我可以说是彻彻底底的“疯”了。我无比怀念可以去单位上班的日子,怀念同事们可爱的笑脸。

可是现在疫情当前,又不能聚集上班,只好就这样继续在家了。

那就说一下成绩吧:

在家办公第19天,签订了一直嚷着要签订的两个合同,抖音大V@老饭骨《国宴菜·家常做》和“宝妈版小家越住越大”的《小房子住成大豪宅》的合同;完成了10册(含套书)选题的论证。

要改进的还有很多,比如,忘记了2天的日报,比如,经常精神不集中。

说到底,我看起来嘻嘻哈哈,其实是一个心很软的人,疫情当前,我真的不知道哭了多少次,也只有工作,能给予我安慰。——和那些献出生命的医务工作者,和年已耄耋还奔波在一线的老先生们,和甚至和那些站岗的社区工作者相比,我又算的了什么?

只能,也只有好好工作!

最后,感谢疫情中还一遍遍和我敲定合同的老饭骨团队和行距版君团队,感谢一直追进度的领导,感谢和我一直讨论营销计划的同事们,我一定金最大的努力,把书出好,不辜负各位的信任!


长江新世纪一场大型“云办公”实验,让我和家人成为了“同事”

这个春节假期无疑是有史以来不出门时间最长、长肉最多、洗头化妆最少,眼泪最多的一次长假。

有没有做到不给国家添乱咱也不知道,但一定做到了响应公司“健康工作两手抓”的号召,除了每日家务劳作,基本做到“人在电脑在”,“手不离手机,哪怕倒垃圾”。

云办公的体验阵痛感强烈,初期症状是以为可以一边喝茶一边看稿,现实是一边电话会议一边切菜一边还要记两笔。内心呐喊“我的天哪”,挂了电话还要迅速切换到“家庭辅导员”“家庭保洁员”“作者信赖的好编辑”以及“领导放心的好员工”。

成长是锻炼出来的,三周的云办公生活已渐入佳境。多重角色如今无缝衔接。然而依然期待疫情早日过去,大家健康回归。想念同事,祝福中国。


长江新世纪一场大型“云办公”实验,让我和家人成为了“同事”

“当一扇门被关上了时,总有一扇窗会打开。”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的春节后,我们不得不以一种别样的形式投入到工作中——云办公。

在云办公实行初期,我确实也感受到了一定的不适应。比如:首先,疫情期间,每个人多多少少会有一些恐慌的情绪,很难把心思很快地转换到工作模式当中;其次,沟通成本在不知不觉中无限放大,与同事对接工作时会出现互不理解的情况;另外,工作空间和时间的弹性被拉长,偶尔也出现了焦虑和分心的状况。

但是这些问题很快渐渐减少了,随着公司各领导每日不间断地在群里为大家伙加油打气并提出及时正确的工作建议,大家的心稳住了;公司云办公的相关制度也在积极地完善和调节,大家的效率提高了;最重要的是,每一位同事在这个艰难时刻都对工作保持着足够的热情、互相之间保持着重组的理解和耐心。我想,这也许就是我们能一起扛过来并走下去的力量吧。

战疫情,复生产,抓契机,求改变。战“疫”当前,出版不退!


长江新世纪一场大型“云办公”实验,让我和家人成为了“同事”

总编室主管 王雪娇

突来的疫情给各行业带来沉重打击,不能开工,不能上班。但是中国人最聪明,也最善于变通。于是,我们有了“云办公”。到今天已经是我在家“云办公”的第十七天了,一切都那么特殊,一切又那么理所当然。从接到“云办公”通知时无所适从,到现在一些工作井然有序地开展,一些工作有了突破的进展,离不开领导们正确的工作部署,也离不开各部门同事的通力合作。

每天从早考勤打卡开始,身体到精神都进入到工作模式,随时关注和回复微信、QQ的信息,按照昨天给自己制定的工作计划开展一天的工作。“云办公”初始困难重重,不断传来的工作任务和压力,以及合作单位没能恢复办公的现实,着实让人着急,也一筹莫展。不断地通过微信与对接人联系,想要知道对方的情况,是否安全?是否可以远程办公?是否有更多的好消息……渐渐地全国疫情得到控制,与合作的同伴也都取得了联系,大家都是平安的,虽然没办法到岗工作,但都在尽其所能的开展工作,自己的心里踏实了。每天晚上写工作日志,既让我梳理了一天的工作情况,也发现了工作中的漏洞和未能完成的任务,在第二天的工作计划中可以好好的安排。

虽然“云办公”没有坐班的规规矩矩,但是随时随地的沟通,让工作效率一点也没有降低。


长江新世纪一场大型“云办公”实验,让我和家人成为了“同事”

销售部物流仓储主管 孙昊

这个春节假期,由于疫情影响,大家只能在家里远程办公了。在家办公的情况下,我觉得需要自己更大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去主动思考工作,去主动优化工作,去主动承担工作,去主动协同合作客户等等,推动工作的持续进行。

每天按平时正常上班时间起床,洗漱吃早餐,营造上班的仪式感,将自己拉入到工作状态中,同时将一间卧室作为自己的专属工作区,以便于自己专注工作不受打扰。

由于宝坻的疫情爆发严重,宝坻处于封城状态,导致我公司的物流发货工作受到了严重的影响。我每天都在关注宝坻的疫情情况,和库房人员沟通物流运输情况,推动库房能尽快尽早的打通物流运输通道。

持此之外,我还联系其他的物流公司,沟通物流运输时效等问题,以便于对目前库房发货做一个备份。

特别要感谢家庭成员,为了保证我的工作效率,给予了极大的支持,自己才做到了严格自律,能迅速地投入到工作当中去。

总之,我希望自己能够通过这次特殊的办公机会,进一步深入思考、拓宽思维、理清思路,待疫情结束之后,更努力、高效的投入到未来的工作中去。


长江新世纪一场大型“云办公”实验,让我和家人成为了“同事”

销售部特殊渠道业务经理 周青

一场疫情,我们被迫“宅”在家中,但我们“宅”家不停工,在延期复工阶段,手机成了我的作战工具!

“雪姐,博库的三仓不能开门,他们想要康辉和白岩松书的书送到北京临时库房去,有什么办法吗?”

“雪姐,文轩营销想重点运营《狼殇》,能给到支持吗?”

“亲们,天猫品牌馆少儿数据还差ABC这些图书的资料,谁手机记录能找到,发我发我!”

我们的微信小群里经常回荡着这样的话语,只要有问题,都是马上回答,不厌其烦!

微信小群在疫情这段期间不断的叮叮叮,把控重点书库存销售周期;联系多场直播让我们的图书在疫情中温暖读者;组内商讨,思想在交流中碰撞,能力在工作中提升~

我们努力完成工作,不能辜负公司为保障我们的安全一次又一次地延迟复工,战胜疫情的那天一定会到来!而这期间我们遇到了最好的我们!


长江新世纪一场大型“云办公”实验,让我和家人成为了“同事”

市场推广部副主任 刘峥

在家云办公的这段时间,给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对自身自律性的一大考验。

这种考验来源于许多外界的干扰和诱惑,我需要拿出比在公司办公多十倍的自律性来要求自己。不仅如此,我还发现其实我们本可以大大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开会直奔主题,善用各种办公软件,在没人监督的情况下自己去发掘应该做什么、还能做什么,这种开发的过程无疑也是提高效率的过程。

在这段期间,有需要工作对接的同事微信都是秒回,需要电话沟通的对方也是随时在线,需要的相关图书资料和图片也是随要随有,一切流畅性都提现了我们这个团队的自律性,大家即使在家办公,但是依然有着办公室的团队协作感。就比如说,云办公期间我们组织了近十场线上直播,从前期对接到物料准备,再到设备准备,不过两三天的时间就可以完成,并且保证了直播质量,一点儿都不逊色于办公室办公。我的每一场直播的成功,都要感谢背后付出的销售部同事们,也要感谢一直坚守在屏幕前给我加油打气的其他部门的同事们。


长江新世纪一场大型“云办公”实验,让我和家人成为了“同事”

通过将近3个星期的在家云办公,可以说是劳逸结合。

起初一两天感觉还处在假期的模式中,有些不适应,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交不太明确,作息不规律也是常有的事情。

后来通过比较早的起床,调整作息时间,渐渐进入比较好的工作状态,每天早睡早起,首先在作息上恢复上班的感觉。

每周一开会明确一周要办的事情,然后按照计划完成这一周的工作。

给我最大的感受是这种分布式办公给我们带来了最大的自主权,但最需要的就是可以随时感受到同事之间彼此的联系。

让我们可以感受到是在和大家一起工作。所以云办公最重要的一点我感觉就是有效的沟通。有效到位的沟通可以让我们工作取得更高的效率。


长江新世纪一场大型“云办公”实验,让我和家人成为了“同事”

因为疫情,公司实施了“云办公”,使我似乎回到了高中时期的寒假生活,只不过成堆的作业,变成了无形的工作。这一个月,虽没有升学的压力,却也多了点对外界的恐慌。透过窗子看世界,看着看着也就有了透过窗子表现自己的欲望,而直播就是一个很好的方式。

独自在家,有那么多想说的话,想分享的事,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互动,都可以得到满足,名人名言,书摘,不仅是交流,也拓宽了视野。因为疫情,物流、印厂、线下书店这些环节还未正式复工,因此推动线上的宣传就显得格外重要。而直播可以更加立体的展现每本书的风采,美妆博主是替受众找寻他们所喜爱的用品,出版者则是亲自替读者触摸一本本书籍,品味书中的话语,推荐所喜爱的段落,何乐而不为呢。


长江新世纪一场大型“云办公”实验,让我和家人成为了“同事”

出版印制部美编 郭璐

大家都已经在家办公三周左右了,

你们感受如何?

是不是和你想象的在家办公有点不一样。

你以为的在家办公,

睡觉睡到自然醒,电影零食一起嗨。

实际的在家办公,

早九晚五变成九九七,并且时刻待命。

结果大多数人的状态变成,

每天一脸不知所措,哭着喊着想要去上班。

但其实上,如果把自己手上的工作高效高质的完成,

在家办公也可以变成另一种状态。


1> 远离床、沙发等休息区,尽量在一个单独的场所工作

• 尽量选择光线充足的区域工作

• 与家人达成共识,避免干扰。

• 不随意走动,不随意自我打断。


2> 远离手机、远离食物、集中注意力

• 不要把食物放在办公桌面上,只留下电脑、水杯、纸巾和必要的办公用品。

• 在工作时间避免玩手机,避免游戏、社交网络、电视等其他诱惑和干扰

每天的动力就是赶紧把手头的工作高效完成(毕竟完成后就可以安心的追剧、吃鸡、撸猫)你们也可以试试这种心理暗示的方法。


3> 在家办公的作息要也要保持节奏一致

• 以前通勤时间怎么都要一小时以上,在家办公虽然可以一步到岗,但也要保持和正常上班时一样的节奏,可以帮助我们找回在办公室的状态。


4> 当日事当日毕

• 专注当下任务,高效处理。

• 当日事当日毕,在下班之前完成当天的工作。

坚持养成好习惯,避免恶性循环。(只要想着谁都不要耽误我提交完成工作的进度,爱谁谁!我依旧是动力满满!)

注重每一个小细节,也可以让在家办公这件事变得有仪式感,更加高效的完成工作。相信很快就可以恢复自由通勤的日子了,在那之前,希望我们每天都能更好的做好自己的工作。新的一天,加油!


长江新世纪一场大型“云办公”实验,让我和家人成为了“同事”

财务部财务主管 李晓洁

2020年的开局别具一格,因为疫情的肆虐,使今年的假期超过了历史上的任何时期。线上办公变成最火的新词之一。鉴于正常开工已不可能,单位领导专门下发了线上办公的通知,并对工作进行了明确要求和强调。为了稳定员工们的心,单位进行了工作创新,通过电话会议、视频会议、视频培训等措施,展开了线上办公。所有员工都下载了钉钉,并通过钉钉、微信等途径上报工作情况及健康状况。

但线上办公也带来诸多不便。工作性质决定我们的工作需要大量数据单据支撑,并在一定期限内与多方协作完成,居家办公变成阻力,沟通及数据收集困难重重。

这场疫情,虽然把我们隔离在家里,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自由,但是,从国家对防控疫情的整体大局来看,居家隔离也是最有效的措施之一。我们每个人,有责任和义务做好配合服从安排,为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做出贡献。


长江新世纪一场大型“云办公”实验,让我和家人成为了“同事”

财务部主任 郑曲

最近看一个段子,说以前的梦想是挣足够多的钱之后,每天都呆家里,想吃吃,想喝喝,想玩玩,这个春节,钱没有足够多,但愿望却实现了,因为疫情,我们在家办公了!

是的,谁也没有想到,2020年以这样一种近乎疯狂的方式开场,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身边打响!为了战役的胜利,有的人冲锋陷阵,有的人逆风疾行,更有些人取义成仁,他们是时代的英雄,值得被深刻铭记。但更多的是像你我这样的普通人,画地为牢,足不出户,相应国家号召,少接触不感染,保护自己就是保护他人,关键时候不给国家添乱。

2月3日起,公司领导基于员工安全考虑,实行在线云办公方式,上下班外勤打卡,钉钉语音视频会议,在线工作报告提交等,工作方式的改变也让固有的思维模式发生改变,跳出日常的琐碎来,静下来思考部门工作的整体布局与方向,考虑以往工作中的问题与措施。更多时间是利用自己的专业结合公司现阶段实际情况,为疫情之后的重生建言献策。

危机时刻,考验每个公司的生存能力,也考验每一个人的意志力。正如南方周末新年致辞所言:凡是过往,皆为序章,考验如火,粹炼真金。


长江新世纪一场大型“云办公”实验,让我和家人成为了“同事”

运营管理部行政人力主管 孙越

鉴于目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情形日趋严重,为了确保公司员工的健康和安全,并为疫情防控尽自己的一份力,公司决定让我们在家里办公。

在家办公看似美好,其实更像是一场自我修炼,越是自由的时间,越需要时间的管理,需要更严格的自律。我跟家里人做好沟通后,获得家里人的理解和支持。我给自己定了在家办公时间是上午九点钟开始,中午休息一个小时吃饭,下午继续办公中间起来运动一下。电脑及手机微信随时在线,随时响应,时刻关注工作群的动态。每天先做最要紧的事,其他按计划进行安排。每日下班前把自己的工作日志发到钉钉上(尽可能详细明确)。

相信在这次疫情的促使下,在家办公会持续一段时间,面对工作环境的变化,我们应该积极调整自己的心态尽快适应。

希望疫情赶快过去,中国加油!武汉加油!


长江新世纪一场大型“云办公”实验,让我和家人成为了“同事”

最后,小编想说,线上办公是不得已而为之,在艰难地环境中为了自己为了家人也要挺身冲上去。

希望疫情能早些结束,一切恢复正常,出版业重新振作的“拐点”早点到来。可以让我们摘下口罩不存顾虑地呼吸那期盼已久的新气息。


长江新世纪一场大型“云办公”实验,让我和家人成为了“同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