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为止,影响你最大的一本书是什么?

吴帅澎


你有没有发现,越不想痛苦,越痛苦?

如何让自己不再那么痛苦?

如何让自己活的更好、更开心?

如果你不知道方法,那么你一定要看下埃克哈特·托利的这本书《当下的力量》。

这是在我20多年的生命里,对我影响最大、帮助最大的一本书。

我看过不少好书,有让我开心的,有让我泪流不止的。有干货满满,让我赞不绝口、拍案叫绝的。

但是,印象里,从来没有一本书,让我感到过【平静】,绝对的平和情绪。

这本书,做到了。

这本书让我对很多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让我知道怎么可以更好的应对各种痛苦的情绪。

痛苦是什么东西?绝大多数完全都想不清楚,想破头也想不出来个所以然。

但是,这本书的作者,竟然说清楚了“痛苦”:

痛苦的程度取决于你对当下的抗拒程度以及对思维的认同程度。

可不正是这样吗?

(突然想说,希望大家不要强迫自己“自律”)

为了方便大家看上去更加一目了然。在这里,我将原书中的这段表达拆成3部分:

1.痛苦的程度取决于你对当下的抗拒程度以及对思维的认同程度。通常,当下所产生的痛苦都是源自对现状某种形式的不接受、某种形式的无意识抗拒。

2.从思维的层面来说,这种抗拒以批判的形式存在;从情绪的层面来说,它又以负面情绪的形式呈现。痛苦的程度取决于你对当下的抗拒程度以及对思维的认同程度。思维通常否认当下,并试图逃离当下。

3.换句话说,你越是认同自己的思维,你就越感到痛苦。或者可以这样说:你越是接受当下,你受的苦就越少,也越能从小我思维中解脱出来。

下面的这一部分,总结的也特别好。

直接拍照片给大家看

不看这部分,这些问题我是永远也想不清楚的。

推荐大家都看一下这本书,真的能大大减少你生命中的痛苦。

希望大家都能开开心心的

最后,想再说一句。

忍受现实,并不等同于接受现实。

平时我们会说要“接受现实”,但很多人都把“忍受现实”当成了“接受现实”。

忍受,内心其实是拒绝的,抗拒的。会痛苦。

接受,内心是完全没有抗拒的。也就没有痛苦。

这也是我看了这本书后才想清楚的。


左眼追剧兮右眼读书


窗外的万家灯火一盏接一盏的灭了,街道上没有了车水马龙,整个城市安静了下来,夜深了。

透过窗外稀稀拉拉的灯光,我的思绪突然就飘了很远,这个熟悉又陌生的城市…

突然瞥到了书架上的一本词典,眼睛竟突然酸了起来…

那是一本破破烂烂的词典,封皮都卷卷巴巴的,污渍破损多不胜数。

也是一本结结实实的词典,所有破损都被用黄的、白的或透明的胶带牢牢粘好,扉页上写着我的名字。

这是一本现代汉语词典,是上小学时妈妈带我一起买的,花了55元,那时她的工资好像不到200元。

前几年,当我在这个城市买了房子安顿下来,她又把它从老家带了来,她觉得我还用得上。

很明显,词典上那些已经磨边的胶带是早些年粘上的,那些透明的干净的胶带是最近才有的,肯定是拿来前又加的。

人好奇怪,看着这本词典,他能让你想到那双不再光滑灵巧的手在认真的修补词典,也能带着你的思绪飘回了5年,10年,15年,20年,想到了一次次的临行密密缝…

时光易逝,相聚实短,我在前面努力跑着,她在家远远的盼。



鸿雁于飞LP


那当然是小学一年级的语文书啦!作为较偏远的山村小孩我是九岁才开始读书的,而接触的第一本真正意义的书本也是语文书。可以说她教会了识文断字,并有此开始了我的求学之旅,所以说她对我的人生具有重要意义,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知识的大门。

另外一本至今印象还有很深刻的,是我高中时第一次进书店看到的那本《海底世界两万里》,由于过往乡村教育的局限性我们很少能接触到课本以外的知识,而这本课外书可以说是另外一把钥匙,她开启了我对课本以外知识的探索大门。我被书里精彩纷呈而又无比新鲜的内容深深的吸引着,看了很多遍。接下来的很多个周末都去找这类书来看。

第三本书,不是一本具体的书,她统称为生理卫生!是的,还是在那个百川书店,有一天终于溜达到了很少人的书区,全面了解了男女人体构造。。。。。。


山海之心路


《医疗基础知识》医疗基础知识这本书是我以前做服务员捡到的书,我很喜欢书,一看到书就会拿回去看,即使跟我的专业不相干,我决得什么都白学不了,现在走过三十多个春秋了,有用的没用的都用上了,知识真的能武装自己!这本书在我危难的时候还救了我的生命,我当时是一脸懵逼梦然,到现在想起来都会愣神,生活真是很危险!


芊梦狐雪


《斯大林的失误》

内容提要

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战争之初,强大的苏军损失却十分惨重,对此世人疑惑不解。作者利用近年解密的苏联档案资料、政治局文件和苏联高级将领的回忆录,以畅销作家的文笔,通过对苏联高层决策的内幕、红军指挥系统的僵化及战争场面等客观的叙述,再现了苏德战争前十天的悲剧。

书中配有数十幅珍贵的历史照片,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真相。



qq1136167361


读大一时在学校的图书馆里一次偶然机会看到法国作家卢梭《忏悔录》,因为那段时间刚好痴迷于读文艺复兴时期的书籍,所以看到这本书后真的震撼到我 了。

我现在要做一件以前没有人做过,而且以后也不会有人敢做的事。我要把一个人赤裸裸地揭露在世人面前。这个人--就是我。”。这是忏悔录的经典开场白。从一出生后妈妈去世就注定来到这个世界是悲剧,到童年流浪,犯错,性启蒙等等都描绘的非常精彩,文笔细腻,特别对内心情感变化的描述准确,到位。到青年后慢慢偏离社会主流文化圈,成为社会主流的对立面,有些在现今看来都很难被人理解的事情,在当时的欧洲又怎么会有生存之地呢。

这是一本非常值得看的小说。顺便建议一下,边看小说边听哥哥张国荣《沉默是金》歌曲,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让人对人生有不一样的感悟和看法。



Wufayu2008


迄今为止对我影响最大的书是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

书中写了安利柯的四年级生活,父母写给他的文章以及老师讲给各位学生的每月故事。老师平时所展现出来的宽容与谅解,父亲的言传身教无不对安利柯的生活影响深远。

看这书的时候还很小,小到不知道什么是大革命,不知道什么叫做爱国主义。那时候看《爱的教育》,只感觉这书读来使人向往,也许这不像读书,像是两个小学生跨越时空的交流吧。摒弃一切的大道理,只是在谈论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有自己的好恶,也犯过不少的错误。

读书时明显感觉得到的是,书中的内容逐渐深邃。一个学年的时间,安利柯的思想与文笔都取得了长足进步。

那时候总想着我也要写日记,留待日后,我也可以编做一本书。然而我啊,是懒惰而惯于忘却的,慢慢的日记变做了周记,再然后只是偶尔提笔写一下心里的感触。

高中的时候,我已有许多书了。外甥女过年来家里,我于是想着送她一两本,但我鲜有儿童读物。翻找了一会,挑出来两本,《安徒生通话》《爱的教育》。我想外甥女能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也希望她能踏足大地,仰望星空。


业余写手小九九


是《活着》。高中时正是多愁善感的年纪,看的心痛不已。书名叫“活着”,然而角色却相继死去。虽然死亡是每个人的结局,但亲自送别一个又一个亲人,实在过于残忍。看了《活着》后,我开始思考生命与死亡的意义,开始觉得功名利禄也许并没有那般重要,开始珍惜手中能握住的一切。生活再难,心中再苦,也要活着,既为了别人,也为了自己。


欧阳晓波8074


每个人都有一本属于自己的生命之书,何谓生命之书?就是对自己产生深刻影响的书籍,这种影响是深入到骨髓里面的,打通人灵魂的一本书籍,而对于我自己来讲,开启我第二次生命的书籍就是被推崇为群经之首的易经。当然也会有一些朋友质疑,会把易经当成迷信书籍,那就是算卦的书,不管别人怎么说,我不会去反驳,这也是为什么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原因,就是说你认为这个世界是怎么样的那么这个世界就是怎么样的,这不影响,易经是我的生命之书,它提供给我一种另外的一种思维模式,让我明白了我是谁的问题,我应该去为这个世界做点什么的定位,易经当中最重要的概念就是时和位,时可以理解为天时,时间的范畴,位就是位置,是一个空间的范畴,位和时就是时间和空间,时间和空间上升到一定维度就是宇宙,就是说易经让我明白了我在宇宙中是以怎样的形态生存,让我明白人该有自知之明,要懂得进退之道,拿易经乾卦来说,初爻为潜龙勿用,此时如果懂得这道理就是有多大本事能力也得藏着,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之道,上爻亢龙有悔就是过头的意思,物极必反,强调做事情不要太过了,凡事先想好退路,一定要做事情回归到天道的层面之上,才能活的明白,活的更透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