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茶為道泡茶不懂水溫、投茶量,再好的茶也泡不出好味道

很多茶友平時喝茶都是隨心而泡,對於究竟要放多少茶葉,泡茶適合的水溫,泡茶的時間,各種茶葉的不同要求等等問題,大部分人都不會去過多的考究。因此同樣的茶泡出來的味道也是各有不同。但如果您是一位專業的茶友,泡茶的技巧和方法就成了一個必修的“課程”。掌握好泡茶的技巧,才能泡出一杯真正的“好茶”。


以茶為道泡茶不懂水溫、投茶量,再好的茶也泡不出好味道

泡茶 的水溫

適宜的水溫是泡好一壺茶的的重要因素之一,水溫太高,茶裡的維生素C,茶多酚等都會遭到破壞,同時也會影響茶葉本身鮮嫩的口感,綠茶尤為如此。水溫太低,溶解度不夠,茶裡的有益成分不能充分溶出,茶香也會很淡。泡茶的適宜溫度一般為70℃-100℃。

以茶為道泡茶不懂水溫、投茶量,再好的茶也泡不出好味道


像芽比較嫩綠茶,黃茶,白茶就比較適合用低溫泡茶(溫度為70℃-80℃)。

而那些比較粗老的茶葉,如黑茶,紅茶,普洱茶等,適合用高溫泡茶(溫度為95℃-100℃)。這些茶葉,如果水溫不夠,茶葉就會漂浮起來,香味也釋放不出來。

除此之外,大多數的茶葉用85℃-95℃的水來泡是最合適的,用這個溫度的水泡茶,既能使茶葉的香味充分釋放出來,還能溶解出茶裡的各種有益菌。

以茶為道泡茶不懂水溫、投茶量,再好的茶也泡不出好味道


投茶 量

泡一壺好茶,首先要注意的就是投茶量。投茶量並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不同的茶葉,根據茶葉大小,茶葉種類,還有個人口味,投茶量都不盡相同。但是,對於大部分的茶葉來說,投茶量的標準相差不大。一般而言,標準的投茶量是1克的茶葉搭配50克的水。現在的很多茶藝師也就是用的這個標準。(緊壓茶,烏龍茶,一般則是會用到大概1:30的茶水比例。)

以茶為道泡茶不懂水溫、投茶量,再好的茶也泡不出好味道


現實生活中我們不可能每次喝茶都精確到茶水比為1:50,但是有了這個標準,我們就可以根據泡茶的容器大小來估算大概要放多少幹茶。

在沒有硬指數的情況下,茶友們也不妨試試用體積投茶的方法來決定投茶量。以平時所用的紫砂壺為例,各個茶葉的投茶量標準如下(僅供參考):

以茶為道泡茶不懂水溫、投茶量,再好的茶也泡不出好味道


綠茶(黃茶):1/5~1/6壺(葉大而鬆散則1/3壺)

不過要記住兩點,一是不要用太燙的水,二是不能蓋上蓋子,否則茶湯易被悶壞。

以茶為道泡茶不懂水溫、投茶量,再好的茶也泡不出好味道


青茶(烏龍茶):清香形1/4壺,濃香形1/3~1/2壺

烏龍茶的種類特別多,不過我們可以根據外形大致分為條形和球形。

條形的投茶量差不多佔紫砂壺容量的1/5~1/3,球形烏龍則蓋過壺底部大半就可以了。

以茶為道泡茶不懂水溫、投茶量,再好的茶也泡不出好味道


紅茶:投茶量是l/4壺

不過紅茶有大葉種茶和小葉種茶兩種,常見的小葉種紅茶為祁門紅茶,而云南紅茶則是大葉種茶,大葉種的茶葉葉片相對來說比較大,佔的體積也大。所以為了使口感不會太淡,泡茶的時候,投茶量要比小葉種紅茶多一些。

以茶為道泡茶不懂水溫、投茶量,再好的茶也泡不出好味道


白茶:投茶量是1/3壺

散裝的茶葉可以適當加大投茶量,茶餅的話就減少投茶量。相對來說,白茶是比較容易泡的茶了。

以茶為道泡茶不懂水溫、投茶量,再好的茶也泡不出好味道


黑茶:投茶量是l/4壺

黑茶多以被製成緊壓茶,有些緊壓茶壓得比較緊,相對來說“密度”會比較較大,所以可以適當減少投茶量,進行口味的調整。

以茶為道泡茶不懂水溫、投茶量,再好的茶也泡不出好味道


還有一點比較特殊的是,對緊壓茶人們有有一個說法——“三年以下開蓋泡,三年以上扣蓋泡”。有這個講究是因為年份較短的緊壓茶發酵度不高,蓋上蓋子會像綠茶一樣容易把茶湯悶壞,而三年以上的緊壓茶經過後期自我發酵就不存在這個問題了。

當然對於泡茶的投茶量,茶友們可以根據個人口味和心情來改變投茶的量。這裡無法做出一個統一的標準。我們的泡茶技巧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增長,相信只要多加練習,我們都可以泡出適合自己的好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