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良、文丑的武功比张飞、赵云如何?为何都被关羽所杀?

李蔷蔷


在《三国演义》里颜良、文丑无疑是两个悲剧人物,正常状态下他们至少也能和关羽打上百十个回合,结果却直接被关羽秒了,成为关羽扬名的踏脚石。

颜良、文丑虽然出场时间不长,但是表现却非常惊人:

颜良、文丑第一次出现在书中,是虎牢关华雄逞威之时,袁绍感叹颜良、文丑不在身边,不然根本不怕华雄。之后在袁绍和公孙瓒之战时,颜良和文丑也有不错表现,特别是文丑,先是击败公孙瓒,再杀散他手下四健将,最后遇到赵云都战成平手。

而在之后袁绍和曹操的交战中,颜良先后斩杀了宋宪和魏续,又二十回合击败徐晃,杀的曹军诸将无人敢敌。文丑则是在中计全军大乱的情况下射倒张辽,击败徐晃,硬是以一人之力扭转败局。

徐晃是此时曹营中第二勇将,仅次于虎痴许褚。颜良和文丑能这么快击败徐晃,他们的武艺还在许褚之上,在《三国演义》里也是属于超一流的水平了,正常情况下面对关羽即使不敌,也不是短时间内会战败的。

然而颜良在面对关羽时过于大意,被关羽直接冲到了面前,颜良又反应太慢,被关羽一刀刺死。文丑虽然没有大意,可是心理素质不过硬,因为关羽斩杀了颜良对他造成的压力太大,才打了三个回合就觉得胆怯逃跑,结果被关羽追上一刀砍死。

所以说这两人死的都有点冤,不是艺不如人。


不沉的经远



颜良、文丑是河北军阀袁绍麾下的将领,而且是数一数二的名将,地位远高于张郃、高览等人。袁绍经常把二人挂在嘴边夸赞,非常信任他们。而二人的表现也没有让袁绍失望,两人是袁绍夺得冀州,坐拥冀、青、幽、并四州的首要功臣。

武力值方面,两人与张飞、赵云应该是一个级别的,差距不是很大……


首先颜良:

颜良的战绩不多,袁绍收复冀州的时候,颜良挥刀立斩耿武。


白马之战中,颜良独当一面,勇冠三军。吕布麾下旧将宋宪、魏续,分别被颜良三合、一合斩杀。曹魏以勇猛著称的徐晃,也被颜良二十合杀得毫无抵抗之力。曹营诸将见状,尽皆栗然不已,曹老板慌忙收军,闭门不出。

颜良是实打实的威震曹营,无人能敌……

单凭他二十合败徐晃的记录,就足以跻身顶级高手队列。毕竟徐晃也非等闲之辈,曾经与曹营第一猛将许褚的一战,尚能保持五十合不落下风。

所以颜良的竞技水平,应该在许褚之上,与张飞、赵云相当。


然后文丑:

文丑的战绩颇多,袁绍收复冀州的时候,文丑斫死了准备暗杀袁绍的关纯。


磐河与公孙瓒对峙期间,文丑以一人之力,击败了公孙瓒的全军。先是十余合击败白马将军公孙瓒,随后单枪匹马追入阵中,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公孙瓒的帐前四将杀败。在千军万马中,左追右赶,如入无人之境。一度将公孙瓒逼入了绝境,险些死于非命。

随后赶来的赵子龙截住文丑厮杀,五六十合之后,彼此胜负难分。


延津一战。文丑方先是阵脚自乱,文丑单骑逃生。曹操方张辽、徐晃骤马齐出,双双追击败逃的文丑。奔走之间,文丑不慌不忙,取出雕弓连射两箭,张辽翻身落马。幸得徐晃截住厮杀,三十合后,徐晃奔走。

文丑能战平赵云,虽然是初出茅庐的赵云,但那时的赵云仍然有顶级水平。此后一战,文丑能够击败张辽、徐晃两员一流战将的夹击,说明文丑的实力同样与张飞、赵云相当。

所以!颜良、文丑两人应该是张飞、赵云一个级别的。但如果两方对战,个人认为张、赵取胜的概率更大。


至于被关羽秒杀,并非二人硬实力的体现,以他们的竞技水平,即便打不过关羽,也不至于被一两合就Ko掉。

颜良之死因:

颜良的死因,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是有明确交代的,原文如下:

原来颜良辞袁绍时,刘玄德曾暗嘱曰:“吾有一弟,乃关云长也,身长九尺五寸,须长一尺八寸,面如重枣,丹凤眼,卧蚕眉,喜穿绿锦战袍,骑黄骠马,使青龙大刀,必在曹操处。如见他,可教急来。”因此颜良见关公来,只道是他来投奔,故不准备迎敌,被关公斩于马下。——参考,“演义”罗本

既然颜良的死因,罗老爷子都交代了,这边我就不多说了。


文丑之死因:

文丑的死因,罗贯中给了“心怯”两个字。也就是说,文丑死于心虚,缺乏自信。

为什么心虚,缺乏自信呢?

1.关羽一合秒杀了颜良。颜良的武力值相比自己如何?文丑肯定比谁都清楚。因此给了文丑足够的心理负担。

2.文丑后方没有军士跟随,以及孤身一人,追击徐晃的时候过猛,已经追过了敌阵。高阜处曹军无数。文丑就像一只离巢的孤鸟,撞进了人家的地盘,故而心怯。

3.关羽方除了自己,还有十余亲随,外加猛将徐晃。就算文丑打赢了关羽又怎样?他走得脱吗?所以无心恋战。

4.关羽的武力值高强,特别是他前面几刀砍出的效果,力度非常之恐怖。文丑被动接招,已深知关羽之勇,更加增加了他的恐惧心理。

综合来说,文丑之死因,“心怯”二字最为贴切。


由于在心怯奔走的过程中,坐骑没有关羽的赤兔马快,所以被关羽赶上一刀砍死。整个的追击过程,文丑连头都没来得及回,死于一脸懵逼。

【脑后一刀,将文丑砍于马下】

论及硬实力的话,即便文丑赢不得关羽,但也绝不至于被二合斩杀。


爱尚文史


所谓乱世出英雄,在东汉末年战乱之时,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其中就出现了不少勇猛之将,比如关羽、张飞、赵云、颜良、文丑、吕布、马超、许褚等。


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在《三国演义》中为五虎大将,是深受人们的喜爱和熟悉的。当然他们的武力值也是很强的,在当时绝对都是万人敌的猛将。而他们各自的武艺也是都在伯仲之间,彼此是很难分出胜负的。

颜良、文丑则为袁绍账下名将,也都是当时的上将人员。他们的武力值是不容小觑的。退一步说,若以真实自身实力,颜良、文丑联手,普天之下能胜过两人联手的还真不多。

颜良、文丑在《三国演义》中是并称的,既然是并称,就是说明他们两人的武艺平分秋色。而他们在书中的战绩也都很高。


比如,文丑曾和蜀汉五虎大将之一的赵云大战六十回合不分胜负,赵云的武艺之强是得到认可的,而文丑能和赵云大战六十回合尚不分胜负,由此则可反映出文丑的战力。

而文丑和颜良并称,那颜良的实力也是不弱于文丑的。而且他们还曾败过徐晃,徐晃为曹营中名将,而徐晃尚不是敌手而败走,亦可看出颜良、文丑的实力。

文丑和赵云六十回合不分胜负,颜良和文丑并称,赵云和张飞同位列于五虎大将之中。换句话说,颜良、文丑的武力是堪比张飞、赵云的。

但是,熟读《三国演义》的都知道,勇猛的文丑、颜良最终却被关羽分别轻易斩杀。关羽和张飞、赵云武艺在伯仲之间,为什么颜良、文丑会被关羽所杀呢?


其实,颜良、文丑之所以会被关羽所杀,主要是体现在一个快和出其不意之上,这让颜良、文丑措手不及,所为会被关羽轻易所杀。当然若是颜良或文丑与关羽以真实实力公平对决,虽然关羽纵然不会落败,但是他想要轻而易举的斩杀他们却并非易事。

下面简单的看下颜良、文丑被关羽斩杀时的情景。

在颜良和曹操对阵时,颜良打败曹营将领,让曹营诸将粟然,后关羽出现于阵前,他看到颜良所在之地,于是关羽就骑着赤兔马冲向颜良,赤兔马的速度很快,加上关羽神勇,所以关羽很快就冲到颜良面前。

当关羽来到颜良面前时,颜良还没有来的及反应,勇猛的颜良就措手不及被关羽斩杀了。

而关羽斩杀文丑是在文丑和曹营将领对阵时,那时曹将败退,文丑去追赶,然而文丑在追赶的时候,关羽却突然杀出。不管关羽和颜良的实力相差多少,不可否认一点的是颜良终究是关于所杀,这让文丑心中多少有这顾忌。故而在关羽突然出现时,文丑和关羽交手几个回合就心怯欲走,结果就被关羽所杀。



所以,武力堪比张飞、赵云的颜良、文丑会被关羽斩杀。从而也有了《三国演义》关羽斩颜良、诛文丑的故事。


中孚鉴


历史上的颜良是被关羽所杀,文丑则是在与曹操军队交战的时候,死于乱军之中。这在《三国志》当中都有记载,应该是比较真实可靠的。《三国演义》则是说颜良文丑都死于关羽手上,是为了衬托关羽的勇猛无敌而已。

关羽“斩颜良诛文丑”的背后隐情

常言道:艺高人胆大。大凡作战,一靠武艺,二靠胆量。 尤其是单兵对接,同等武艺的情况下,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取得最终胜利的决定性因素。反之,倘若技不如人而一味胆大往往也会适得其反。搞不好,还会有丢掉性命的危险。因此可以肯定的讲,作战技术和心理素质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完美结合,才能取得战斗效益的最大化。

在《三国演义》中,武艺上乘者很多,关羽关云长就是其中的一个。关羽的特点在于,不仅武艺高超,而且心理素质也非常过硬,一般人甚至是与其武艺相当的人根本不在其眼中,临阵对敌往往是一招制胜,绝不拖泥带水。当然,对待像吕布、黄忠那样的对手往往就要另当别论了。

关羽之勇,早在剿灭黄巾军时就已经崭露头角了。当两军遭遇,先是张飞将程远志副将邓茂刺于马下,接着关羽又“跃马舞刀直出”,搞得程远志是“心胆皆碎,措手不及”,结果被关羽一刀砍为两段。很显然,程远志的武艺和心理素质都属一般,一见关羽,先自害怕,手忙脚乱,稀里糊涂就成了人家的刀下鬼。

这一战,其实只是对黄巾军作战中很小的一次,并没有让关羽闻名于天下,显达于诸侯。而真正让其名声大震并从此为之骄傲的,自然还是后来跟随刘备讨伐董卓的那场战斗。当年,董卓乱政,曹操发出矫诏,十八路诸侯共同讨伐董卓。

不料出师不利,刚一开始就遇到了劲敌,各路诸侯手下数员大将连连被华雄斩于马下。危急关头,关羽自告奋勇,及时上演了一幕摧枯拉朽式的大剧。华雄可谓勇将,但面对技高一筹的关羽却显得力不从心,眨眼功夫就被人取了性命。“温酒斩华雄”,一下子将关羽的勇猛形象跃然纸上。

还是华雄技不如人,被关羽斩于马下也在情理之中。但后来关羽又连续斩杀河北名将颜良、文丑,就显得有些出乎意料了。当年,关羽为报曹操大恩,在曹操连连败阵的情况下,“奋然上马,倒提青龙刀……飞奔前来”。

见关羽到来,颜良竟然没做任何反应,就被关羽斩于马下。刚开始看这一节的时候,总是搞不明白。想那颜良本是武艺高强之辈,怎么会不经一个回合就被斩于马下呢。其实这里面有一个细节,那就是颜良见关羽前来,“恰欲问之”。

这下问题就出来了,两军对阵,颜良不小心应对,还要问什么呢?

原来,颜良辞别袁绍的时候,投靠袁绍的刘备曾经叮嘱颜良:“吾有一弟,乃关云长也,身长九尺五寸,须长一尺八寸,面如重枣,丹凤眼、卧蚕眉,喜穿绿锦战袍,骑黄骠马,使青龙大刀,必在曹操处。如见他,可教急来。”有此嘱咐,因此颜良见关羽前来,还以为是来投奔呢。没打算迎敌,结果被关羽轻易取了性命。颜良死得冤枉,其始作俑者就是刘备。

后来延津诛文丑就更富有戏剧性了。本来颜良被斩,文丑就对刘备有意见。结果文丑前去迎敌的时候,刘备不顾文丑的极力反对,又要跟着同行。最后文丑没办法,只好与刘备分兵前行。等文丑与曹操的先头部队接触之后,张辽、徐晃首先出战。文丑见二将前来围攻,先是一箭射掉了张辽的盔缨。张辽再赶,又被文丑射中座下战马。

见张辽危险,徐晃急忙来救,与文丑战了几个回合,因见“文丑后面军马齐到”,徐晃慌忙撤退。就在文丑率兵追击之时,关羽突然出现,拦住了文丑。见关羽突然杀出,文丑仓促应战,结果不到两合,“文丑心怯,拨回马绕河便走”。这一走不要紧,关羽因为骑得是赤兔马,比文丑跑得快,脑后一刀,将文丑斩于马下。

要说文丑,刚开始一人力敌张辽、徐晃二将尚且从容自如,毫不畏惧,今拒一人反被要了性命。事实就是,张辽、徐晃的武艺一点不比关羽逊色。更何况,当年磐河大战时,赵云与文丑也只是打个平手。而今天,面对武艺与赵云一般的关羽怎么反而力不从心了呢。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其实,文丑之死,一者是受颜良被斩的影响。因为关羽名气渐大,武艺也被无限夸大了,有此阴影自然对文丑心理上产生了巨大的压力;二是文丑不该逃跑。两军相遇勇者胜,一逃跑就失去了主动权。而关羽骑得又是曹操刚刚赏赐的赤兔马,几步赶上,文丑也就成了刀下鬼了。

从此中可以看出,颜良、文丑死得的确有些窝囊,也有些不明不白。而关羽,当然逃脱不了投机取巧的重大嫌疑。但事实终归是事实,颜良、文丑就是被关羽斩首的。或许正是这样的结局,才使关羽的勇猛形象更加突出,俨然成了无敌于天下的人物了。

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颜良、文丑至死都不明白,一身的好武艺,因了不同的机遇和情形,让事情变得如此糟糕。早知道关羽武艺并不比自己高强,沉下心来放手一搏,鹿死谁手还不一定呢。一时疏忽大意,直叫竖子成名。此时,九泉之下的颜良文丑恐怕肠子都悔青了。



汉时明月


我是羽林轻骑,我来回答。

目前对三国人物的介绍,主要有两部书籍,一部是正史的《三国志》,一部是演说的《三国演义》,《三国志》中关羽斩颜良确有其事,却并没有诛文丑。本问题的设定既然是颜良和文丑都被关羽所杀,所以就不以《三国志》讨论,而以《三国演义》来探讨。

一、首先探讨颜良、文丑的武力是否堪比张飞、赵云

对武将进行比较,最直接的证据是两人有过面对面的较量,而且在没有外界干扰的情况下进行单挑,但是这样的情况只能发生在演武场,敌对双方不可能做到,在实际情况下,两军阵前的单挑是最公平的。如果两将在万马军中混战,也是看不出武功高低的,因为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旁边突然飞来一支箭或者刺过来一支枪等等。如果两人没有直接照过面,就要通过第三者或者第四者来对照比较。

《三国演义》中这方面的直接证据并不多,但还是可以进行一个大致的比较。

1.        先比较颜良和赵云的武功,二人没有直接交过手,可是可以通过许褚和徐晃为中间人来进行推断

1)       颜良和徐晃在白马单挑,“徐晃应声而出,与颜良战二十合,败归本阵。”

2)       曹操带着汉献帝到高陵,徐晃和许褚交锋,“刀斧相交,战五十余合,不分胜败。”

3)       许褚的武功,可以在他和赵云单挑中得到证明:刘备袭击许都,“操大怒,教许褚出战。玄德背后赵云挺枪出马。二将相交三十合,不分胜负。”

三国演义中,如果两将能战五十回合,基本可以说明两将武功不分上下,因此徐晃和许褚武功相当。

徐晃在颜良面前过不了二十回合,说明颜良的功夫高于徐晃,自然也就高于许褚,但是许褚和赵云能交手三十回合,所以说颜良的功夫是高于赵云的。

2.        再比较颜良和张飞,这两人也没有直接交过手,可以引入张郃参照

1)       曹操在潼关和马超作战时,“张郃出迎,战二十合亦败走。”说明张郃和马超战不过二十回合;

2)       张飞和张郃在阆中作战,张飞“挺矛跃马,直取张郃。两将在火光中,战到三五十合。”说明张郃可以和张飞打三十回合以上;

这两者比较,说明张飞是打不过马超的,而曹操和马超对垒时,“许褚拍马舞刀而出。马超挺枪接战。斗了一百余合,胜负不分。”

注:虽然张飞和马超在葭萌关单挑过,也打了两次近两百合,可是张飞和马超作战时,占有了天时地利,“关上张飞恨不得平吞马超,三五番皆被玄德当住。看看午后,玄德望见马超阵上人马皆倦,遂选五百骑,跟着张飞,冲下关来。”说明马超是人困马乏,张飞是精神正旺,两人的单挑是不公平的,因此不能得出两人棋逢对手的结论。

说明许褚的武功又在张飞之上,可以得出结论,颜良的功夫高于张飞。

3.        再看文丑和赵云

公孙瓒和袁绍在冀州大战,赵云和文丑二人单挑,“赵云与文丑大战五六十合,胜负未分。”说明赵云和文丑能打五十回合以上。

而在延津,徐晃和文丑也交过手,“文丑回马复来,徐晃急轮大斧,截住厮杀。只见文丑后面军马齐到,晃料敌不过,拨马而回。”这次徐晃敌不过文丑,并不是文丑人多势众, 文丑军本已经大乱,事先并无准备,而张辽和徐晃是趁乱出击,可是徐晃和文丑面对面单挑时,徐晃立刻认识到自己不是对手,主动认输。

说明文丑武功高于徐晃和许褚,和赵云不相上下。

4.        再看张飞和赵云武功的对比

赵云有两次对徐晃和张郃进行一对二PK的经历。

1)       在赤壁之战,赵云打曹操的埋伏,“操教徐晃、张郃双敌赵云,自己冒烟突火而去。子龙不来追赶,只顾抢夺旗帜。曹操得脱。”

2)       赵云在汉水救黄忠时,“那枪浑身上下,若舞梨花;遍体纷纷,如飘瑞雪。张郃、徐晃心惊胆战,不敢迎敌。”

说明赵云武功远高于张郃和徐晃,也远强于张飞。

这样就可以得出结论:

颜良、文丑的武力并非堪比张飞、赵云,而是颜良武功高于张飞、赵云;文丑和赵云不相上下;张飞功夫最差。

二、探讨颜良、文丑被关羽斩杀的原因

颜良、文丑被关羽所杀,完全是因为关羽占了马快的便宜。

1.        颜良被杀的场景和原因

“颜良正在麾盖下,见关公冲来,方欲问时,关公赤兔马快,早已跑到面前;颜良措手不及,被云长手起一刀,刺于马下。”

关羽杀颜良时,两军并没有进入交战状态。颜良在麾盖下持刀立马,他的前面是一排排的军卒,这样的阵势,主要是等待曹军将领出来进行一对一的单挑,按照颜良先前斩杀宋宪和魏续的逻辑,是曹军将领先出阵后,他再拍马舞刀出阵相迎。

可是,关羽并没有遵守这样的游戏规则,他没有阵前挑战,而是直接破阵杀到颜良面前。这个时候其实颜良还有机会,可是他的经验害了他。

颜良久经沙场,经验丰富,当关羽一出现在他面前,他就从关羽和他之间的距离,再通过对普通马匹的速度判断出时间,这样的判断让他认为他有足够的时间发出话去要对方通名报姓,如果对方不理,他再操刀相还不迟,可是关羽的赤兔马实在太快,完全超出他的经验之外。这使得颜良白白丧失了机会。

2.        文丑被杀的场景和原因

在延津,文丑杀退徐晃后,正在后紧追时,关羽带了十余骑进行拦截,这时的场景是:

“关云长大喝:‘贼将休走!’与文丑交马,战不三合,文丑心怯,拨马绕河而走。关公马快,赶上文丑,脑后一刀,将文丑斩下马来。”

文丑被杀有两个客观原因:

1)       文丑知道关羽在曹操处,有将关羽带回袁绍处的任务

袁绍知道颜良死在关羽手,本来要杀刘备,刘备说他可以劝关羽过来投奔,因此袁绍就命令文丑和刘备一同向延津进发,可是文丑嫌刘备总打败仗,所以先走了一步,这说明文丑带有说服关羽来投袁绍的任务,并不想和关羽发生战斗。

2)       颜良的死,让文丑心存胆怯

两将相斗,如果一方没有了斗志,战斗力会急剧下降。

颜良被杀,让文丑对关羽心存胆怯,再加上关羽骑着快马,辗转腾挪非常灵活,战斗力得到极大加强,又不给文丑说话的机会,文丑只能下意识的逃跑,结果被关羽的快马追上丢了性命。

 









羽林轻骑


颜良、文丑是河北名将,皆有万夫不挡之勇。张飞别称万人敌,赵云于百万敌军中纵横驰骋如无人之境,威名远播。四人的英雄称号都是实打实拼杀出来的,豪杰气概是经过千万次的搏击历练成的。他们都是用百战经历确立了自己的在社会的荣誉和地位。他们几人除了文丑和赵云曾经有过交集,但两人大战六十回合不分胜负,其余连面都没见过。至于颜良文丑的武功和张飞、赵云相比如何,愚认为,他们的武功应该不分伯仲,准确说应该是梅、兰、竹、菊各有千秋。

关羽斩杀颜良成功原因有五:(1)关羽为报曹操之恩,多次请求出征,曹未允,使关羽的身上锐气越聚越多。(2)曹操以颜良勇猛,其军队纪律严明激将关羽,使关羽身上蕴藏的锐气更加锋利。(3)关羽不按套路出牌,上阵不叫阵,直接冲入敌营,奔颜良而去。(4)颜良带兵10万征讨,曹军率5万迎敌,初次交战颜良连斩宋宪,魏续两员曹操大将,其非常自得,有轻敌心态。(5)关羽骑的赤兔马速度过快,超过一般人想象,颜良猝不及防中招。

也有说颜良出征临行前刘备私见之,言其弟在曹处,红脸长髯,绿衣裹身,让颜帮打听。颜遥见关羽一人单骑奔来,以为关想投降,正开口想问,关公马到,未提防被关所杀。有此一说,终无可考。

关羽诛杀文丑成功原因有三:(1),关公不费吹灰之力灭了河北名将颜良,风头士气十足。(2)文丑在延津中曹操之计,士兵都在争抢曹军拉下的辎重粮草,队形建制混乱,曹军趁势回攻,文丑大军混乱不堪。(3)被围之后,先后遭到张辽,徐晃的攻击,虽战胜张徐二人,但部队混乱让其头疼。恰逢关羽,虽战两回合,但心底还是对关羽飞斩颜良有所忌惮,心先怯,欲走,结果被骑赤兔的关羽从后斩杀。

一代名将如此成全关羽威名,实不该也!


城南逸客


大家都知道,颜良、文丑、张飞、赵云、关羽都是汉末三国时期非常著名的武将。前两人是袁绍的部将。后面三人是刘备的部将。

颜良、文丑一直跟着袁绍直到战死。而赵云前期在公孙瓒帐下不被重用。张飞一直是刘备的左膀右臂。关羽呢徐州之后短暂投降曹操。

就是在关羽投降曹操这一段时间,后来逼曹操一度想迁都的关羽替曹操解了白马之围,策马刺杀颜良,令河北诸将胆寒。白马之围立刻解决。三国演义中,基本保留了这一个记载。

《三国志·关羽传》:曹公使张辽及羽为先锋击之。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於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

颜良军列好阵,威风凛凛。关羽骑上赤兔马冲入颜良军中。颜良未及反应,措手不及,即被关羽所杀。关羽割下颜良首级绑在马脖子上,顺利返回。

这次斩杀发挥了赤兔马的特长,迅雷不及掩耳,致使颜良丝毫没有准备,就成了冤死鬼。所以此后也不能比对他们的实力。关羽的成绩多半是颜良轻敌、赤兔马太快。

文丑呢?正史里面,文丑并没有记载是关羽所杀。但是在撰写小说时候,罗贯中老人家还大笔一挥,把文丑之死也归功于关羽的功劳。实际上,文丑在追击曹操时候被荀攸设计打败,文丑死于乱军之中。并没有标明是谁所杀。

《三国志·荀攸传》:攸画策斩颜良。语在武纪。太祖拔白马还,遣辎重循河而西。袁绍渡河追,卒与太祖遇。诸将皆恐,说太祖还保营,攸曰:"此所以禽敌,奈何去之!"太祖目攸而笑。遂以辎重饵贼,贼竞奔之,陈乱。乃纵步骑击,大破之,斩其骑将文丑。

而演义中,则是另外一回事情,颜良被关羽快马斩杀,文丑怒火中烧,集于给颜良报仇于是挑战曹操也中了埋伏,击退张辽,战平徐晃,由于文丑大军已经混乱,这时候关羽追上,不敢恋战的他撤退,文丑措手不及也被斩杀。这一次也是因为赤兔马快,而且车轮战,大军已乱,影响了文丑实力发挥。也是不能作为后来比对的。

那么,既然关羽不能作为参照物,如果要对比颜良文丑与张飞赵云的能力,怎么比?

其实,这个是个假设,虽然历史不容假设,但是茶余饭后增加一点谈资也是不错的,歪史试着分析一下他们之间的能力。

我们看一下发生背景,官渡之战时候,曹操处于弱势,袁绍兵多将广,曹操处于不利的一方,曹操很多部将都心怀鬼胎。开始颜良文丑的实力不会因为己方的大环境受损。但是都属于大意的一方。

幸好,有另外一场战役可以作为参照,那就赤壁之战的前夕,曹操率军南下,击败刘备,分别在当阳桥、长坂坡遇到张飞、赵云。

在赤壁时候,曹操实力强大,而这时候的刘备,妻离子散,仅仅率领几人逃走。曹操紧追不舍。于是出现了如下一幕,先是赵云,在乱军之中遇见甘夫人将他护送脱险以后、又遇到糜夫人以及阿斗,糜夫人投井。赵云之后坏带阿斗冲出重围,面对几万曹军,赵云孤身一人,最后平安的护送阿斗脱险。

从这里看,一样陷于不利境界的文丑,要逊色很多,虽然赵云有曹操的暗令保护,但是刀枪无眼。文丑在优势的情况下战败被杀。可以说,他绝对是不如赵云的。

张飞呢?掩护刘备撤退,曹操亲自率军追击,到了当阳桥之时,曹操赶上,这时候的张飞仅仅十余人面对曹操几万大军丝毫不惧,并且成功的阻止了曹操大军的进度。

这个又可以和颜良的情况作为对比,颜良在优势兵力时候,因为大意被杀,可以看他平时粗心大意。一个有勇有谋、一个有勇无谋。结果可想而知。


歪史


如果要选出袁绍阵营里最厉害的武将,颜良和文丑当仁不让,他们和张郃、高览并称“河北四庭柱”,基本代表了河北武将的最高水平。

在大多数人对《三国演义》的记忆力里,颜良和文丑均是关羽的刀下亡魂,尤其是颜良还落下一个“插标卖首”的“美名”。

但是《三国演义》毕竟是文学作品,罗老为了塑造关羽“武圣”的形象,对关羽的战绩有所夸大。颜良是关羽所斩杀不假,但是文丑之死却和关羽没多大关系。



真正的三国历史中,关羽斩杀颜良得益于一个人,并且文丑的死也是出于这个人的谋划,这个人就是被曹操称为“谋主”的荀攸。



计斩颜良

建安五年二月,袁绍派大将颜良攻占白马坡。四月,曹操亲率大军北上,欲解白马之围。

当大军正向前进军时,随行的谋士荀攸认为,袁绍实力强大,敌我兵力悬殊,不能和颜良正面对抗。他分析了当时的敌我形势,随后提出了声东击西、解救白马的作战方略。



他认为袁绍兵多,应使疑军分散其兵力。于是荀攸建议曹操引兵先到延津,伪装渡河攻袁绍后方,使袁绍分兵向西应战,然后再派轻骑袭击进攻白马的袁军,攻其不备,一定可以打败颜良。

曹操听了他的这一番话,觉得十分有道理,就依计而行,袁绍果然分兵延津。曹操乘机率轻骑袭击白马。颜良不及防备,于是被关羽斩杀。

所谓“谋定而后动”,关羽在斩颜良的过程中更多的只是一个执行者,真正的谋划者是荀攸。

计斩文丑

曹操解白马之围后,率六百骑兵押送粮草辎重沿黄河往西撤退。军行不久,与袁绍五六千追兵相遇,为首大将正是文丑。

诸将见敌众我寡,都感到很害怕,劝曹操退守大营。此时荀攸又站了出来,他深知敌人的弱点,就说:“这正是歼敌的好时机,为何要退呢?” 曹操立马心领神会,与荀攸对视而笑。



曹操在荀攸的建议下命令士兵解鞍放马,丢弃辎重,以此引诱袁军。袁军逼近后,果然争先抢夺辎重,此时曹操突然命令诸将上马,迅猛发起攻击,最终大破袁军,骑将文丑也死在乱军之中。

由此看来,文丑之死和关羽半毛钱没有,而又是荀攸看透了袁绍军军纪不整,诱敌而歼之,最终斩杀文丑。

计定河北

在随后的官渡之战中,荀攸继续妙计百出,先是派徐晃烧袁绍粮草,接着力劝曹操采纳许攸之计奔袭乌巢,然后又力劝曹洪接纳张郃、高览,最终使得曹操在官渡大败袁绍,彻底扭转了天下局势。



官渡之战后,袁绍一命呜呼,荀攸力排众议,主张曹操消灭袁绍诸子,彻底平定北方隐患。曹操采纳,终成统一北方的霸主。

谋主荀攸

荀攸,被曹操称为“谋主”,妙计百出,算无遗策,擅长灵活多变的克敌战术和军事策略。

荀攸、贾诩,庶乎算无遗策,经达权变,其良、平之亚欤!——《三国志》



同时,荀攸为人又经权达变,极为低调,曾设奇策十二策,但是却只有好友钟繇一个人知道,大部分的功劳都算在了曹操的头上,所以深得曹操信任。所以即使在荀彧被赐死之后,作为荀彧侄子的他,仍然能得善终,荀攸的做人之道确实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公达,非常人也,吾得与之计事,天下当何忧哉!——曹操

总结

历史上的颜良和文丑其实都是死于“谋主”荀攸的谋划,关羽更多的只是一个执行者。

荀攸的谋划深刻地体现了“兵不在多而在谋”这一军事真理。颜良文丑虽然都有万夫不当之勇,但却都“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以短取败,令人不免叹息!

我是李沐茗,为你解读历史!


李沐茗


颜良,文丑对战张飞,赵云,我认为颜良,文丑要在对战一百回合以后才合落败!下面来说一下我的观点!


颜良,文丑是河北名将,是东汉末年最大的诸侯袁绍麾下大将,跟张郃,高览并称为“河北四庭柱”,但是论武力值而言,颜良,文丑要比张郃,高览强!而张飞,赵云是三国时期蜀国的“五虎将”,战斗力在当时属于顶尖水平,这两方四位猛将虽然没有成对的正面进行过较量,但我们可以通过他们的战绩来比较一下!


先来看看袁绍阵营的两位猛将!

颜良在白马之战时曾三回合斩原吕布帐下八健将之一的宋宪于阵前,一回合斩杀大将魏续,二十回合战败曹操五子良将之一的徐晃,非常厉害。再说文丑,十回合战败公孙赞,一人勇斗公孙瓒手下四员健将,并击杀一人,击退三人,又和赵云大战五六十回合,败走。延津之战,曹操要捉文丑,张辽,徐晃争功去战文丑,结果被文丑一箭射翻名将张辽,又大战徐晃二十余合,徐晃见难敌文丑,于是败阵而去。


蜀五虎将阵营的两位猛将!

张飞曾单挑过三国第一猛将吕布,并与他大战一百回合不见输,还曾十回合挑死袁术手下第一大将纪灵,面对许诸,张辽,徐晃的三人围攻毫不示弱,至于曹操手下的于禁,张郃等大将都是张飞的手下败将!而赵云,曾击退过文丑,七进七出曹操百万大军,以一对二战败徐晃和张郃的联手!

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这四个人都曾与徐晃交过手,颜良,文丑各自二十回合战败徐晃,而张飞,赵云都是大战徐晃与别人联手的攻击, 在我看来战与人联手的徐晃要比单挑有难度,而颜良,文丑也不是泛泛之辈,张飞,赵云想战胜他们估计要一百回合以后!



至于说为什么两人都被关羽斩杀,我认为只是罗贯中为突显关羽而往关羽脸上贴金而已,两个人被关羽一刀一个,难道他们的实力就这样不济吗?顺便说一下,在正史中这两人是被孙坚所杀的!


唐古看今


老规矩,烂泥先抛出结论,颜良、文丑的武力堪比张飞、赵云,关羽斩颜良有侥幸成分,关羽斩文丑则需另作讨论。

《三国志》基本都是平铺直叙,言简意赅,对于大家津津乐道的武将实力没有过多描写。所以,烂泥只好将《三国演义》作为这次讨论的基础,并适当结合其它史料综合分析。

颜良、文丑皆是万人敌,但离场较早,咱们先来看下他们的经典战绩:

1、白马一战,颜良不到三合斩宋宪(与张辽同为吕布八健将之二,后降曹),二十合击败徐晃,曹营其余将领均栗然。

2、冀州一战,文丑久战之后偶遇赵云,两人大战五六十回合,胜负未分;延津一战,张辽、徐晃两人拍马迎战文丑,还未近身,张辽先被文丑射翻,徐晃战不过文丑,拨马回走。

无论在《三国演义》中,还是其它史料记载,颜良文丑两人大都相提并论,武力应当差相仿佛,故以下假设颜良和文丑武力相等。

从上述战绩中,可以看出,能与许褚五十回合不分胜负的徐晃,根本不是颜良文丑的对手,而徐晃和许褚属于曹营最顶尖的战力,可见颜良文丑武力明显在曹营众将之上。

而久战的文丑遇到刚出山的赵云,五十回合未分胜负,两人的战力应当处于同一层次,至于到底谁上谁下的,那就无法判别了。

而关羽、张飞和赵云同为蜀汉的五虎上将,虽未交手,但大众普遍认为,三人战力基本处于同一层次,谁上谁下,也是无从判别。

所以,可以推论得出,颜良、文丑、关羽、张飞、赵云武力处于同一层次,远胜曹营一流武将。

但为何颜良和文丑却窝囊的被同一层次的关羽斩杀呢?

无论是《三国演义》还是其它史料,均有提到,颜良去白马前,曾被袁绍/刘备叮嘱,关羽正在曹营,可能会来投奔,果然颜良在乱军之中瞥见关羽提刀骑马而来,刚欲张口询问,结果关羽马快,一刀把他斩了。这颜良死的冤不?谁能想到这关羽不是来投奔哥哥,而是来和他干架的?

再说文丑。延津一战,文丑射翻张辽,战败徐晃,然后碰到了关羽。关羽刚刚参战,而且之前不久杀了与文丑齐名的颜良,正是体力最佳,信心爆棚,气势正盛之时;反观文丑,刚力战张辽徐晃,又见到能够斩杀颜良的关羽,未战先怯,掉头就走,被关羽追上从后斩杀。同层次间交手,一方信心十足,一方未战先怯,那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不过,对于关羽斩文丑一事,在史料中并未见到,甚至关羽是否参加了延津之战,都不得而知。烂泥谨慎怀疑,关羽斩文丑是《三国演义》为了拔高关羽形象,杜撰而来。

<stron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