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后,经济大概多久能恢复?

简单点158637406


新冠肺炎对我国经济的冲击还是在可控范围之内,造成的经济波动有限。但是对于某些领域的某些行业,以及处在疫情重灾区的企业和行业受波动较大!疫情过后,经过一段时间的部门过渡和缓和期,被压制的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会快速释放,中国经济将会出现强势反弹。

总的观点是,虽然疫情形势非常严重,也是突然袭击,但是是中国经济非常稳固和处于健康发展的状态,因此对我国经济造成一定的冲击和波动,非常有限。



但是对某些领域、某些行业和某些企业有巨大的冲击和波动,主要有三点:

1、对于个体经济领域的个体私营户,以及中小企业和小微企业中风险和抗压能力较弱的,波及较大。

尤其是一些个体私营,属于个人经营的小本买卖,资金量有限,成交量也有限。整个封锁期,不营业就可能面临资金困难。一些中小企业和小微企业也是如此,我们的抗风险能力也比较小,有不慎就会面临资金链断裂的情况。

期间,就有很多小微企业面临倒闭的境地,苦为兮的也会通过裁员或者其他方式来渡过危机!

2、比如餐饮业、旅游业和和一些线下实体场景的服务业有加大影响。

因为很多餐饮业和旅游业还没有实现线上消费的趋势,餐饮行业都是以门店的方式来进行营业,而旅游业更是需要各来带动消费。

海底捞就是最好的例子,整个期间损失十多个亿。

西贝更是如此,直接濒临破产。

3、本次疫情对国家的支柱型产业、传统生产和制造业与互联网企业的波及面非常狭小,完全在可控范围。

就拿国家的支柱型产业来说,能源、石油、天然气、电力、煤炭等等影响都是微乎其微,不过是缓慢停滞一段时间。与传统的生产和制造业来说,影响也是非常小,本期间或处于缓慢运营的状态,或者停止一段时间。

影响都不大。

互联网企业因为通过在线办公、远成办公和灵活办公的方式,基本上业务也在开展,就完全耽误掉整个工作,因此影响较小。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完全得,疫情对中国经济这几面非常有限和狭小,在可控范围之内。中国GDP的影响并在0.01%~0.06%之间,不到1%。那么疫情过后,通过一段时间的缓和和力量积蓄,被搁置的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就会被快速释放,出现补偿性恢复,中国经济将强势反弹。

也就是说,此疫情也是我们对中国经济发展重新审视的一个过程,要清楚的认识到和理性消费和理性投资,健康和平稳地发展我们中国的经济。

经济稳固和健康发展,才能更加发展的根深叶茂,更加抵御风险和面对各种不可抵抗力。

至于具体要经过多长时间中国的经济才能完全从这次疫情中恢复过来,没有完全确切的时间来表明。

但是,可以肯定的一点是,疫情的影响将会被最大限度的消化,2020年中国经济的发展规划和发展势头完全不会被压制和打磨下去,20年中国也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而消除绝对贫困,经济向前发展的势头锐不可当!

为了更好的支持企业和各领域,快速的从疫情当中恢复过来,那国家以及各级政府都在积极和着力从各领域、各方向积极的为企业减税降费,并财政支持。

有了国家的支持,我们也一定能够迎难而上,便2020年的经济发展目标。

希望有所启发。


借你来往


你好!疫情后,经济恢复我的观点主要是按照3个周期来看待,可分为短期恢复,中期恢复和完全恢复。

一、短期恢复:6个月内

2003年非典时期,那时候普遍都会觉得经济运行可能会情况很糟糕。可是,疫情过后的恢复结果比大家想象的好太多,还实现了经济反弹的效果,也就说在3个月内基本恢复。

当然,如今的形势与经济体量,还有疫情的严重性与2003年比迥然不同,当时刚刚走出通缩,经济正在往过热的方向走,外部环境比现在更好,可想而知。

疫情过后的经济政策也会非常明确:尽可能地降低生产成本、宽松政策和利率,这些做法的主要目的不是刺激有效需求,而是使供给得到支持。

如此算来,等到疫情结束后,经济的短期恢复是指能够让一切生活消费与商业秩序变得井然有序,在6个月内根据每个行业属性的调整,一般在2020内都可以恢复。

二、中期恢复:1到3年内

我们要知道,世界卫生组织把武汉疫情列为国际关注突发卫生事件,这个决定对中国经济势必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的。

短期恢复主要是国内为主,中期恢复就要从国际环境来思考,毕竟中国当前的经济体量、国际贸易地位都是前茅的,即使疫情恢复,国际的观察期,尝试期到真正恢复需要有1到3年的周期过度。

不过,世卫组织毕竟是联合国的下属单位,它提出的专业意见,最终采取什么措施都是各个主权国自己定,目前对旅游和航班来往受限影响较大,而货物往来涉及的贸易和投资虽有影响,但不会完全停止,会放慢脚步。

根据世卫组织以往宣布的几个案例,它的决定是动态的,可以撤销或者3个月后重新评估,这个主要就是看我们自己的疫情防控情况如何,多久能开始慢慢下降很关键。

疫情过后,中国肯定会逐渐开始恢复与国际合作,毕竟国际需要中国商品,中国也需要国际市场,只要我们有信心,不用恐慌,更不要自己吓自己,我们与世界经济是一体的,这个链条是永远不会断的。

三、长期恢复:3到10年内

如果要实现真正的恢复,整个经济环境要包括生活消费、商业经济,还有企业的倒闭以及失业等,这方面的影响会比较大,需要把所有损失弥补并完全恢复,大概就要有3到10年的时间。因此,我觉得2019年算是中国经济未来十年最好的!

从宏观看,过去10年,我国经济每增长1%提供的就业岗位是90万个,现在每增长1%提供的就业岗位大概可以达到130万到150万个。

疫情影响下,相比2003年,那个时候线上属于初期,线上数字经济起不到作用,可是如今因为大家隔离在家不出门,通过数字经济和共享经济等给大家供应物资,还有快递类经济同样会拉动线上经济成长,保住了一定的经济体。

但是我们要知道,一些传统制造业的经济以及线下实体店,在长期的结构性调整以及疫情的双面夹击下,很多是要付出巨大代价的,甚至有些要关门,还有钢铁、冶金和汽车零部件等重工业是产能过剩,同样可能会因为运输和汽车销售下降而影响,还有户外广场和CBD中心等场所的实体店都有可能出现倒刺和失业现象。

从长久来看,我们也不能完全寄托于消费拉动经济,但是我们一定要先恢复消费,毕竟要现有一个恢复期自己经济损失的弥补,然后再重新出发,再次崛起,多给中国经济一点时间,一切都是向好的!

总之,我们在评估经济恢复周期还是要看疫情的持续周期还有多久,如果持续时间越长,对经济的伤害肯定越大!如果简单估算,未来30天内疫情能够得到控制,短期对中国经济的伤害也许不会达到0.5%,这就是我的看法,谢谢!


醉井观商


一国GDP指标被公认是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

2020年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初步核算,2019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99086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1%,符合6%至6.5%的预期目标。

针对疫情具体情况,全国的节后开工时间基本都往后推了,像广东这边,定于今天2月10号复工。现在是一边有效的控制疫情,一边组织生产恢复经济。

按2020年1月17号,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在经济GDP占比中,服务业占54%、工业占39%,剩下的就是第一产业(种植业、养殖业)占比7%。

现在就来具体算算这次疫情的影响。

虽然很多地方的企业说在昨天复工,但是基本效果也大打折扣。

假如能在2月23号正常恢复,那么就是停工一个月。现在我们保守一点算,就像格雷厄姆在投资中使用的安全边际。

我们把这次影响时间定为一个半月,占比一年也就是1.5/12。

服务业的影响:54%x1.5/12=6.75%;

工业的影响:39%x1.5/12=4.88%;

第一产业比例小,非人口密集产业,这里忽略不算;

总的影响:6.75%+4.88%=11.63%;

去年2019年的GDP增长是6.1%,那么2020年在疫情的影响下,GDP的增速就是:6.1%x(1—11.63%)=5.39%。

注意,这是建立在影响持续1~1.5个月为基础的,如果时间更长,那么GDP增速可能会低于5%了。

当然,针对这次疫情,中国人民银行与财政部已经出手了。

这时的货币政策调控至关重要,基本都是释放流动性,宽货币宽信用的。政府通过这些政策引导经济在最短时间内能够复苏。

我们先看看今天的十年期国债收益率,现在利率已经降到2.83%了,说明货币宽松政策已经开始。

在2020年2月3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投放1.2万亿元逆回购资金,确保流动性充足。

随后2月4日, 又开展了5000亿公开逆回购操作,两次投放流动性总1.7万亿。

2月7号,中国人民银行央行为了支持对疫情做出贡献的企业,设立3000亿元专项贷款。

这个贷款利率,不能超过一年期贷款报价利率(LPR)减100个基点,目前从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LPR利率是4.15%,那么优惠后的利率为:

4.15%—100x0.01=3.15%。

另外,中央财政按企业实际获得的贷款利率贴息50%,那么这些企业最后获得的真实利率就是3.15%x1/2=1.57%,这个利率已经相当低了。

还有这个LPR是每个月20公布的,2月20马上就要到来,利息降低与下行是大概率事件。央行副行长潘功胜同时提到的还有中期借贷便利MLF,也要调低。

同日,财政部也宣布,企业多生产的重点医疗防控物资 全部由政府兜底采购,这样就解决了企业担心过度生产而产生的挤压库存了,这种情况下,他们还不加大马力全力生产?

经过以上和未来经济政策的干预,未来宏观经济一定会向好的方向发展、增长。

其实还可以参考之前2003年非典时期的情况:

我们看到2003年的第一季度的GDP是11.1%,第二季度遭遇非典,下滑到了9.1%,第三四季度,又回到了10%,随后几年在经济环境宽松的情况下,持续发生了高增长和低通胀,最终让经济损失降到了最低。

这一次的疫情,经济估计也会是这样的表现。经济会按它的周期规律运行,这次疫情只不过是拖延了它的脚步,只会迟到,不会不来。


心榕心榕


这次的疫情不同寻常!影响之大,之深可能是前所未有的。

你从我昨天发的疫情对经济影响的几张图就能一窥全豹:2020年初至今截至2月11日,与去年同期相比,四大发电集团耗煤量下跌40%,春节后人员运输量下跌81%、房地产成交量下跌90%!延迟复工和防疫隔离已导致生产与消费活动陷入停滞。

你再看看WHO宣布卫生紧急事件后,国际航线的数量下滑的情况,再看看身边停业的餐饮、娱乐,等待复工的停工企业,延迟开放的学校等,背后都是多少打工人群和背后的家庭。问了身边很多公司,大部分现金流只够支撑3个月,假设疫情4-5月才逐渐平息,恢复正常的业务量至少也需要1-2个月。

更重要的是:许多严重依赖于打工收入的中低收入家庭很可能因暂时性失业而出现生活困难;许多中小企业可能因为停工停产而出现大面积的亏损、倒闭或破产,并带来失业的进一步上升;一些医疗器材、易耗品及老百姓的基本生活必需品有可能因为停产停工和物流中断而出现供应短缺,带来物价上涨、恐慌、囤积、抢购等现象,在短期内进一步加剧短缺。

中央可能通过降息降准、加大财政赤字,增加基建投资,暂停房主不炒等方式来稳住经济,长期来看,经济也会重新恢复活力。但短期来说,经济要恢复之前的状态需要的时间不会很短,要做好充分思想准备。




大树道道


商务部最新发言:

关于新冠肺炎疫情对消费的影响,要全面、客观、理性分析看待。由于国家统计局尚未发布1-2月份统计数据,我们初步分析判断认为:疫情对消费短期影响较大,中期影响平缓,后期逐步恢复,疫情不会改变我国消费长期稳定和持续升级的发展趋势。从时段上看,一季度消费影响最大。疫情高峰在1月下旬爆发,对1、2月特别是2月份影响最重,3月份消费市场有望触底企稳;预计二季度消费市场仍将处于恢复期,下半年进一步好转,受疫情影响的部分补偿性消费进一步释放。

按照商务部的表示:第三产业(消费和服务重灾区)在3月底企稳,二季度(4到6月)属于恢复期,那么很明显三季度经济整体形势就属于满血复活,同时在财政和货币加码的前提下,三季度和四季度加速。

综合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军教授的观点和摩根士丹利的分析,一季度GDP大概率在3.5%上下,二季度恢复期其GDP大概率在4.5%上下,而我们2020年目标是理性增长区间在5.5%到6%之间,咱们取中值5.8%。那么上半年增长5%的情况下,要想完成全年目标则下半年季度GDP平均增速必须达到7.9%,即使考虑到接下来财政和货币持续发力,那要想将失去的约3个百分点追回来的话,至少得到2021第三季度。

所以,理性客观的分析,经济大概要在明年中期才可能恢复。

解释:我所理解的正常是,没有发生疫情情况下增速,同时还要将疫情的损失给找回来。

我是溯源归一,极简投资践行者!

溯源归一


现在疫情控制已经看到了希望,湖北省每日新增确诊病例连续四天低于2000例,湖北省外确诊病例连续两天低于100例,如果按照这个速度下去,估计2月底湖北省外就可以恢复正常秩序,湖北省也基本控制住疫情了。




那么疫情过后,我国经济大概需要多久能够恢复呢?从我国经济的韧性和目前的经济状况看,我认为不同的产业恢复周期不一样,下面简单说一下我的观点。

1、对第一产业来说影响不大,能迅速恢复

从我国国民经济的占比看,第一产业占比大约为8%左右,这次疫情对第一产业的影响比较小,由于农业生产空间比较开阔,而且疫情期间正处于农闲季节,2月底结束疫情的话,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因此第一产业应该能够迅速恢复。

2、对第二产业来说影响有限,预计三个月内可以恢复

第二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大约为41%左右,受疫情影响,很多企业延迟了复工时间,而且为了防止疫情,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产能恢复也达不到原来的水平,只有疫情结束之后,第二产业才能够加速马力生产,因此疫情对第二产业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但是第二产业也得到了一些机会,比如,防护用品生产等等。

疫情结束之后,第二产业有一个快速的反弹期,企业会通过加班加点补充原来落下的产能,因此,第二产业虽然受一定影响,但是大约通过三个月的时间,就能够把原来的损失弥补一大部分,整体影响应该是有限的。


3、疫情对第三产业的影响应该是最大的,完全恢复估计需要1~2年的时间

现在我国国民经济占比最大的是第三产业,已经超过了50%,而这一次受影响最大的也是第三产业,第三产业有一个特点,就是服务是有时效性的,无法再弥补,比如春节期间的年夜饭,只要过去了,不可能三个月之后再把年夜饭补回来;再比如影院,如果今天不去看电影,明天是无法把今天的消费补上的,所以第三产业的损失是真正的损失,是无法进行弥补的。

除了上面的直接影响,疫情对第三产业的影响,就是人们的长期戒备心理,经过这次疫情之后,估计有很长一段时间人们会减少聚会、娱乐、旅游,这种经济恢复需要经过很长时间,所以我认为第三产业要想完全恢复,可能需要1~2年的时间,甚至有些行业要通过一些革命性的变化来应对。

总之,这次疫情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还是比较明显的,尤其是对第三产业的影响,可能会倒逼第三产业寻求转型,更多的服务会由线下转为线上,也会从密集的城区转向比较开阔的郊区,服务业的空间应该变得不那么拥挤了。


互金直通车


除湖北省之外,其余各省已经纷纷开始复工生产了,我国的经济又逐步步入正轨,腾飞的火车,即将开动,不过开动起来的经济火车,相比于以往,会带有些许的落寞,虽然只是短短的一个多月停工,但这个月的冲击太大了。

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

先来说说受疫情影响最为严重的四大行业:餐饮业、娱乐业(电影、KTV、电玩等等)、交通运输业以及旅游业,这些行业在短期之内很难回到以往的风光景象,即使国家宣布疫情结束或者抗疫战役获得胜利,对于普通人而言,也不可能立马就去这类人员密集的单位,肯定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缓冲,所以说受疫情影响的行业,最少在疫情结束后的半年之内,要恢复到以往的光荣岁月存在着较大的困难。

受疫情影响一般的行业

受疫情影响一般的企业,主要是第二产业,即各类制造业,受疫情影响,这些企业无法及时开工,现金流上面临着些许的困难,但是随着疫情结束,这些企业纷纷复工开业,招兵买马,企业的生产恢复很快,但是由于制造业中的部分行业其产品是销售向餐饮、娱乐等行业的(比如酒水、饮料等等),所以这些行业也或多或少会受到一定的影响的,但是整体影响不大,毕竟他们面对的客户范围更广,所以两三个月的缓冲期应该基本可以恢复。


基本不受疫情影响的行业

基本不受疫情影响的行业主要就是农业,当然还有部分行业是受疫情影响反而快速发展(比如医疗物资、医药物资等行业),这些行业在疫情结束后,可以维持保持正常生产,企业的经营没有受到任何的影响。

总结

不同的行业,受疫情影响大小不一,所需的恢复时间也不一样,如果从全国性范围,不分行业的来看,要整体经济回到疫情前的状况,估计需要的时间差不多为六个月左右,毕竟六个月足够人们淡忘掉很多,回归到正常的生产生活中。


鲤行者


疫情过后,如果按全国水平来看,上半年经济肯定恢复不了的,今年一季度的GDP可能还差一些,第二季度略有好转,而三、四季度会逐步好转起来。疫情的影响至少要大半年时间才能过去,我估计2020年中国的GDP 是5%至5.5%之间。而CPI呈现前高后低,就是在短期内创下5.4%,创下10年来新高后,将会构筑顶部,逐步呈现回落之势。

当然不同的地区,经济恢复的情况也不同,像一些疫情并不严重的地方,除了外贸出口之外,可能疫情过后,不出二三个月当地经济就恢复到比较正常状态。而受疫情相对严重一些的省份,可能需要半年左右时间恢复过来。而像湖北武汉这样的重疫区,估计能在今年五六月份解禁,但要想恢复经济,彻底消除不良影响,恐怕要有一二年的时间。

再分行业来看,一些行业基本不受影响,比如农业、医疗物资、医药物资等行业,这些行业在疫情结束后,将会有很长一段时间内会发生“供不应求”的局面。此外,还有远程教育、远程办公软件开发(包括远程会议)、人工智能、5G等行业,都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而且还会有更多的资金流入,这些行业会迎来一轮发展机遇期。

但是,受疫情影响最大的的四大行业,餐饮业、娱乐业(包括电视、KTV、电玩等)、交通运输业及旅游业,这些行业在半年之内是难以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就算国家宣布疫情结束或者抗疫战役取得胜利,对于普通人来説,也不可能立马去那些人员密集的地方,这个缓冲期少则半年,多则一年左右,这次疫情对大家的冲击太大。肯定要经过一段时间缓冲期。

而疫情过后,与广大民众生活休戚相关的普通生产制造业、零售业等,受到影响比较轻,人们不可能因为疫情不去超市、不去便利店买东西,更不可能不去蔬菜超市,所以,关乎居民生活的那些行业,也会快速恢复生产以及销售,最多只是疫情期间受点影响,疫情过后就恢复如常了,有些日用品还会有缺货的时候。

当然,疫情过后,开发商们将新房销售拓展到了网上,他们将会努力降价推销新房,刚开始会带动一些成交量,但是这次疫情影响经济较大,再加上房价又处于历史高位,很多人会选择观望。而且人们购房理念也发生了改变,真正需要买房的人,才会出手,而非理性购房者将会退出。一手房市场业绩今年会出现拐点,二手房市场房价将会出现普遍下调状态。不论是开发商,还是房产中介,好日子正在逐步过去。

这次疫情对国内经济来説,影响是很大的,即使是现在开始全社会复工,估计全年的经济增速也将会放缓至5-5.5%之间。同时,也有很多行业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未来失业率会上升,估计普通行业恢复要二三个月,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要半年左右。而像湖北武汉这些疫情重大的城市,即使在5-6月份解封,要想经济真正恢复正常至少需要一至二年的时间。


不执著财经


这个问题问的比较好,个人给大家分析分析:


大家首先要搞清楚我们目前经济的结构,经济结构包含很多,简单来说:我国目前消费结构中,消费占比仅35%,主要依靠出口和投资拉动产业机构中,一产不稳,二产大而不强,三产不够,服务业比重较低城乡结构中,严重失衡,城乡差距拉大,二元化仍然存在投资结构中,主要依靠公共投资,民间投资较弱分配结构中,劳动报酬占比较低。当前,必须把坚持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换种说法,就是农业,工业,服务业。疫情大概要持续三个月时间,刚好是第一季度,对于农业,我们依旧是产不够的情况,第一产业在改革开放前占经济比重大,但是改革开放后就变了,第一产业在逐渐下降,其实大家可以看看农村的土地,荒废的居多,为什么呢?因为创造不了很多受益,可能一亩地一年累死累活只能赚几千块,而你去城市随便打工都能上万,那为什么不能效仿美国形成机械化生产,只能说时机不成熟把,疫情对农业的影响其实不大。


对工业的影响其实也不算太大,时间节点进入到2月中旬,很多企业已经复工复产,比原先的计划晚了十来天,有多大的影响呢?影响也有,但是比较小,并且对于科技企业,比如芯片人工智能机器人等反而是助推作用。


真正影响的是第三产业,也就是除工农之外的产业。疫情的时间点刚好是春节前后,要知道春节是消费最旺盛的季节,2019年春节档票房58.59亿,2020年春节档颗粒无收。2019年除夕至正月初六(2月4日至10日),全国零售和餐饮企业实现销售额约10050亿元,2020年同期受损严重。2019年春节假期,全国旅游接待总人数4.15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139亿元,2020年同期锐减。交运行业春运出行人次预计减少近五成。房地产行业暂停销售活动,复工投资延迟。建筑业、金融业、农林牧渔等行业受波及。简单估算,电影票房70亿(市场预测)+餐饮零售5000亿(假设腰斩)+旅游市场5000亿(完全冻结),短短7天,仅这三个行业直接经济损失就超过1万亿,占2019年一季度GDP21.8万亿的4.6%,这还不包括其他行业。


经济是一体的,你在这里没赚到钱,那么自然影响你的支出,因为你的支出就是别人的收入,所以对经济的影响很大,但是大家也要想到,你春节期间没有看电影,等疫情结束后你会不会补回来?所以可以预测的是,疫情结束后,某些行业会短期爆发。


对经济到底有多少影响,多久会恢复,我们不能只看疫情造成的影响,也要看到我们因为疫情所要做出的措施,比如减税降费,如果我们能够落实减税降费措施,提高企业的积极性和创造力,那么对经济的影响很有限。总而言之,疫情对经济短期有影响,但是中长期看还是中国的基本面,如果基本面够强,我们自然能够化险为夷。大家认为呢?


蚂蚁聊股市


SARS从2002年11月起到2004年6月底基本逐步消除,8月份疫情完全控制。从时间周期上看,从发现疫情到控制疫情到解除疫情用了8个月。SARS期间中国全产业(第一第二第三产业)连续下滑近2%,受挫严重,直到2003年6月份(7个月)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才迅速回暖。

从SARS的经验来看,经济的恢复通常在疫情控制后的第一季度就可以有所恢复。但是不要忘了,这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比起SARS有过之而无不及。除了死亡率相对较低外,其他影响都比SARS严重。主要经济影响因素是:

1、WHO的1月31日将此次疫情定义为:国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虽未被定义疫情区域,但是冠冕弹簧的不建议影响贸易,依旧重重地打击了中国旅游,出入境,国际贸易及配套工业产业链经济。这个影响恢复时间至少在3个月后(PHEIC)三个月一个周期。

2、本次疫情的政府干预及隔离力度,以及公民安全卫生意识比SARS期间强百倍。这导致了诸多行业的复工率影响巨大。从而造成消费、产能都会直接下降,要恢复还要看疫情控制情况(员工命比钱重要)。中小微企业因资金断链,倒闭,转行,高外债,低劳动。这些为中国GDP贡献超过40%的群体需要恢复,这个至少在3-6个月的时间。

这两点是SARS不能比,所以综上所述SARS从第三季度整体经济开始恢复,那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至少是往后多推1个月时间。

这个是整体宏观经济,而并非产业经济。若进入到行业细分领域去看行业数据,差异性非常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