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暖!浙醫“後援團”手繪一線勇士,95後姑娘以畫筆記錄戰“疫”時刻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通訊員 吳玲瓏 吳婧

歲末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襲擊武漢、彌散湖北、蔓延全國。

疫情發生以來,浙江醫院14位醫護人員迅速出征,其中10人馳援武漢,3人增援浙大一院,1人奔赴溫州。勇士出發時誓言錚錚,親人離別時深情款款,背後暖心“後援團”的深深牽掛,是壯美“逆行者”阻擊疫情的最大動力。

傳達關心、支持和鼓勵,給奮戰在一線的戰士們以無窮的力量,浙醫親友“後援團”裡也出現了浙江醫院醫學檢驗科沈世恩技師表妹“GODGU”(微信名)的身影。95後的她,持續被抗疫一線的消息刷屏,尤其當在微信家人群中得知自己的表哥也毅然決然報名衝鋒在抗疫最前線,除了油然而生的敬佩,心底也湧動著一股衝動:“為表哥和同事們加油!為白衣戰士加油!可是我能做什麼呢?”作為視覺傳達專業的大三學生,她想到用自己手中的畫筆記錄戰“疫”時刻,經過一整天的努力,沈世恩和多位同事堅守一線的照片被她用手繪的形式呈現出來。

超暖!浙医“后援团”手绘一线勇士,95后姑娘以画笔记录战“疫”时刻

確認過眼神,你們是最值得信賴的人!“GODGU”說:“期待表哥和他的同事們凱旋,到時候再好好給大家畫一畫大團圓!”

放心,有浙醫人在一線堅守!自由呼吸,家人共聚,不遠了!

2月13日,第14天

記錄人:陳上仲

馳援所在地:浙大一院之江院區

超暖!浙医“后援团”手绘一线勇士,95后姑娘以画笔记录战“疫”时刻

如果我們失守了,那患者就沒命了

疫情期間的工作,和平時不太一樣。我們在ICU面對的是新冠肺炎中最危重的病人,如果我們失守了,那患者就沒命了,所以我們肩上的責任和意義重大,我們所有人都想通過全力的救治讓患者走出鬼門關,讓患者及家人有信心,同時也能為全社會戰勝疫情添加信心!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在這樣的危難時刻,要樹立起鮮紅的旗幟,只要國家需要,人民需要,我們都會義無反顧,挺身而出。

我們提供呼吸支持,提供各臟器功能支持,我們上呼吸機,腎臟替代治療,人工肝,人工心肺(ECMO)支持等,為的就是全力救治患者挺過去。我們每位醫護人員,對病人的每個細微病情變化都非常關注,每個治療措施都仔細分析原因,權衡利弊再實施。在ICU裡,我們穿層層防護服,儘管工作時間不算長,但是工作狀態不一樣,強度高,精神集中,時時替患者繃著生命這根弦。

下夜班回來,看著窗外寂靜的燈光,想念家人,也惦記幾個月大的女兒,想象抱在懷中的溫暖。和她視頻通話,她時常不理我,但我知道她還小,以後她也會這般想我。願她長大之後,正直、善良、勇敢,能追求內心的平靜,也能做著她自己的貢獻,無論大小。很少說情話,但此時想說一聲:家人、親友,愛你們!願疫情早日過去,願人人健康歸來,願國泰民安山河無恙!

超暖!浙医“后援团”手绘一线勇士,95后姑娘以画笔记录战“疫”时刻

2月18日,第19天

記錄人:葛珂

馳援所在地:浙大一院之江院區

超暖!浙医“后援团”手绘一线勇士,95后姑娘以画笔记录战“疫”时刻

“小湯圓”,長大後你會知道我嗎

支援浙一感染科已經半個多月,從剛接觸新冠病人的緊張,到現在逐漸適應,共接診收治了數十名患者,大部分是其他醫院轉院的重症病例,也包括孕婦、高齡老人、肝移植術後特殊人群,有的病情變化很快,給了我們很大挑戰。每天早上我們根據MDT團隊定好的治療方案,查房寫病歷,帶病人做檢查,有情況及時向上級彙報,在實踐中不斷總結治療經驗,使患者從重症轉輕。

患者的康復也不能離開其他兄弟科室和護理團隊的協助,他們打消了患者住院過程中種種忐忑、擔心和焦慮,期間,一名孕婦患者成功誕下了元宵寶寶“小湯圓”,讓我們都很開心。看著患者治癒出院時露出燦爛的微笑以及一封封真摯動容的感謝信,我作為一線醫務人員由衷感到欣慰,相信戰勝新冠肺炎那天很快就會到來。

超暖!浙医“后援团”手绘一线勇士,95后姑娘以画笔记录战“疫”时刻

感謝後勤團隊對我們生活食宿進行全方位照顧,也要感謝蹲點在醫院的記者,完成了杭城市民愛心外賣“奶茶”接力,讓我們更有幹勁為患者服務,為患者樹立起戰勝病魔的信心;還要感謝領導把這樣艱鉅的使命交給我,感謝家人在背後默默的支持,我在前線一定會不辱使命,早日歸來!

2月15日 第16天

記錄人:沈馨

沈世恩馳援所在地:

浙大一院之江院區

超暖!浙医“后援团”手绘一线勇士,95后姑娘以画笔记录战“疫”时刻

老爸不回家的第16天

2020年1月,一個叫新型冠狀病毒的怪物,牽動著中國14億人的心。

它非常兇悍,導致越來越多的人病倒,成百上千的醫護人員變得非常忙碌。很多醫生叔叔、護士阿姨還沒來得及過年,或正在和家人過年,因為疫情越發嚴重,都紛紛返回崗位,投入到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我的爸爸就是其中一位。

1月31日,爸爸和另外兩位叔叔加入浙江省醫療隊,增援浙一之江院區,那裡是2019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集中收治的醫院。雖然離家只有二十多公里,但每天都回不了家。唯一的聯繫,就是吃飯的時候,他會和我們視頻聊天。每次視頻時,他總是面帶微笑,和我們開開玩笑,時不時還與我們鬥鬥嘴,總說還好還好,我知道他是為了讓我們不要擔心。有時他也會說漏嘴,說帶口罩呼吸太悶,防護服穿著很悶熱,護目鏡壓著眼鏡太難受了。為了少上廁所,白天他基本不喝水,而在家裡,每次牢牢霸佔廁所的都是他。

超暖!浙医“后援团”手绘一线勇士,95后姑娘以画笔记录战“疫”时刻

想念他在家裡跟我鬥嘴,在家裡給我講題目,跟我一起玩的日子……每天看見在攝像頭中的他,我便心中一暖。他曾說過,為全力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每個醫務人員都是義不容辭,職責所在。是的,這就是我的爸爸,平時他就是個很熱心的人,更何況這關鍵時候呢。只要用得上他,他必定會第一個上。加油,老爸!加油,防控!加油,中國!

超暖!浙医“后援团”手绘一线勇士,95后姑娘以画笔记录战“疫”时刻

檢驗室裡爭分奪秒地進行標本分析檢驗,以最快的速度為前方提供準確的數據,讓排查確診快一點,再快一點,沈世恩就這樣加入了“新冠肺炎”疫情戰鬥。來到浙大一院半個多月,他每天都在與時間賽跑,埋頭於標本檢測中,已經習慣了不是實驗室就是宿舍的兩點一線生活。就是有一點不習慣——不能回家!女兒元宵節吃湯圓了嗎?她上網課的情況怎麼樣?只能藉由飯點的空閒時間利用視頻通話以解“相思”。

從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戰鬥打響,作為共產黨員的他就沒想過退縮,踐行初心使命、體現責任擔當、築牢紅色“防疫牆”,如今多了這次馳援浙一的歷練,更有經驗了,也更胸有成竹了。“如果武漢需要,我請戰”,他說。

2月18日 第8天

記錄人:趙恬

我很好,希望就在前方

這是我到溫州的第8天,一切都平穩有序進行著。2月10日晚上11點到樂清,入住酒店。第二天一早,樂清人民醫院院領導介紹相關工作,下午培訓。第三天,來到感染科病房上崗。這裡的工作井然有序,病房的醫護人員都是從其他科室過來支援的,他們從年前就一直堅持工作到現在足足有一個多月,都一直住在酒店沒有回家休息過,但是大家的心態都很好,一點怨言都沒有,大家都很團結豁達,工作氛圍很融洽,擰成一股繩,就為了早點戰勝疫情,這一點讓我特別感動。

醫院也收到了很多社會捐贈,不管是在海外的,還是在本地的,不管是經商的,還是沒有收入來源的留學生,只要有能力,有渠道,就想方設法把籌集到的寶貴物資捐贈到醫院,也把溫暖傳遞給患者和所有的醫護人員。

在感染科病房上班的這些天,總體情況一直都在好轉,不斷有患者核酸檢測轉陰,確診的病例也在少起來,這讓我有一種希望就在眼前,再加把勁一切都會好起來的感覺。

超暖!浙医“后援团”手绘一线勇士,95后姑娘以画笔记录战“疫”时刻

出發來溫州的時候,沒跟家裡人說,其實是想不好該怎麼跟他們說,這麼多天過去了,現在家人也都知道了。我每天都會跟家人視頻,他們會不停囑咐我,要保護好自己,注意身體。其實,他們也還是會擔心,但是他們同時也相信,我能保護好我自己。

我這邊的工作其實相對來說還比較平穩,看看去武漢馳援的同事,他們的工作強度比我大很多,希望一切都早點好起來,春暖花開,大家都能自由呼吸,家人共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