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未都帶朋友買古董,10塊錢玩意兒花了1000塊,卻說賺大發了

馬未都,是著名的收藏家、古董鑑賞家,觀復博物館創辦人及現任館長。馬老不僅僅在收藏界是頂級人物,而且他的生活閱歷非常豐富,對生活中的一些講究規矩非常熟悉。他講到一些生活瑣事,也能讓我們受到很大的啟發。生活中的一件不起眼的小事情,如何做卻有很多的講究,如果做錯了就要付出代價。

馬未都帶朋友買古董,10塊錢玩意兒花了1000塊,卻說賺大發了

比如有一次,他帶朋友去逛潘家園。大家都知道潘家園古玩市場是全國著名的古玩藝術品交易市場。裡面的古玩琳琅滿目,能不能淘到“寶貝”全憑你自個的眼力。“撿漏”了你就賺了,“打眼”了你就得認栽,別磨磨唧唧的。這裡的古玩交易就有很多規矩,不懂千萬別亂進。用行話說“水很深”。

馬未都帶朋友買古董,10塊錢玩意兒花了1000塊,卻說賺大發了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那天,他這位朋友看到地攤上有一個瓷碗,外形和起色有點新奇,就用腳尖指著那碗問:“這個碗多少錢?”馬未都一看,這知道犯了大忌了。但凡是你想問別人什麼事,首先要有個尊稱,比如,北京話就習慣性地稱呼為“您”。這麼沒頭沒臉地問人家,還用腳尖指指點點,這明顯是不懂規矩不尊重人。有時候冬天天冷,年輕人路邊打車,“伸腳攔車”老司機都假裝沒看到,空車也不拉你。

馬未都帶朋友買古董,10塊錢玩意兒花了1000塊,卻說賺大發了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果然老闆一看,給他說了一個價錢“14萬”。商家出價錢,往往都是比較順口吉利的數字,比如“6”“8”等等,很避諱“4”因為這諧音就是“死”。尤其是古玩市場的江湖老油條,哪能不知道這講究?出價“14萬”,顯然在質問你這是“要死”嗎?出這價錢,就是在暗中警告馬老這位朋友,得懂得點規矩。沒想到馬老的這朋友一聽,回了一句:“你這碗也值嗎?”轉身就想走。

馬未都帶朋友買古董,10塊錢玩意兒花了1000塊,卻說賺大發了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此時老闆立馬叫住了他:“您別走啊?那您給還個價呀!”這裡就要說到古玩交易的一個規矩:既然你問價錢了,就是想買,賣家給你出了價錢,那麼你必須要還一個價錢,表示你的誠心不是來拿人開涮的。你要是不還價,就有浪費人家時間,拿人家開心耍人家玩兒的嫌疑。不還價轉身就走,很容易因此而發生矛盾。

馬老的這位朋友一看,隨口回了一個價:“你這東西頂多值1000塊。”聽他這麼一說,賣家馬上接過來:“怎麼能差這麼多呢?您給10萬塊成嗎?看您挺喜歡的。”“最多1000塊!”“您看在多給20,給我出個打車錢成嗎?”“1000塊,多一分不要。”“成!”至此,馬老的這位朋友知道,這是“漏進去”了。

馬未都帶朋友買古董,10塊錢玩意兒花了1000塊,卻說賺大發了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馬老至始至終把事情都看在眼裡,過後這位朋友問馬老,這碗值多少錢?馬老這麼回答的他:“這碗,一看就是假的,也就值10塊錢。剩下的990就當買了個教訓,你還是賺了!”這位朋友也從這件事情上,懂得了古董交易的很多規矩和套路,對他真的是受益終生,說他賺大發了也確實是事實。

我們也該從這件事中吸取教訓。比如,在你向別人請教問題詢問事情的時候,必須要謙恭,對人要有禮貌。比如,有時候我們去一個陌生地方,不認識要問路,有人就搖下車窗問路。雖然你語言客氣,但不下車也是不禮貌的表現。如果遇到“講究人”或者“愛挑禮”的人,那很可能會指引你一條彎路,讓你多繞道。

馬未都帶朋友買古董,10塊錢玩意兒花了1000塊,卻說賺大發了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還有,就是在自己未知的領域,千萬別亂講話,很容易暴露自己的無知。尤其是在酒桌上,人們喜歡高談闊論,炫耀自己的知識淵博見多識廣。但其實很多領域都是很專業的,你瞭解不深最好不要亂插嘴,不然等待你的小了是出糗,大了可能耽誤你的事業買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