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最牛狀元,殿試時在考卷上寫8字,皇帝看後落淚:狀元就他了

眾所周知,科舉形成於隋唐時期,宋朝時逐步發展完善。相比於之前的察舉制和九品中正制來說,科舉制度意味著更多機會,畢竟這對參考者的要求很低,只要不是賤籍就可以,無疑給很多平民百姓帶來希望。理論上來說,只要好好讀書,就可以考取功名,然後就能當官,所屬階層就改變了,從而也就能光耀門楣了。

隨著科舉制度的不斷髮展,最終演變出“鄉試、 會試、 殿試”三級,經過層層選拔,獲得皇帝欽點的才是頭名狀元。這可比現代各省高考狀元還難上千倍,這是真正的全國第一,而且還是筆試加面試。科舉制實行一千多年,也只誕生了504個狀元,比如狀元第一人孫伏伽、三元及第的奇才商輅,都算是名氣比較大的。事實上,有一位狀元經歷頗為傳奇,但大家可能不太熟悉,他就是晚清狀元駱成驤。駱成驤更是清朝唯一的四川狀元,也是四川最後的一位狀元。

清朝最牛狀元,殿試時在考卷上寫8字,皇帝看後落淚:狀元就他了


自古以來四川便有“天府之土”的美稱,但這片土地所出的狀元卻屈指可數。有清一代二百餘年,四川也有且僅有駱成驤這一位狀元。僅僅是這樣的一層身份,駱成驤就可以稱得上是傳奇了,但他的故事遠不止於此。駱成驤本姓李,7歲喪母,父親將他過繼給了駱姓商人。此後駱成驤才改姓駱,並在養父的支持下發奮讀書。因為經商賺了一些錢,再加上駱成驤天資聰穎且勤奮好學,於是養父便僱了先生專門輔導他一人讀書。

清朝最牛狀元,殿試時在考卷上寫8字,皇帝看後落淚:狀元就他了


光緒十九年(1893年),四川和往常一樣舉行了鄉試,28歲的駱成驤考了個第三名。雖然還只是個舉人的身份,但他也獲得了次年赴北京參加會試乃至殿試的資格。但不幸的是,駱成驤在會試中落榜了,因路途遙遠便索性留在了北京,成為了一名“北漂”。好在有朋友幫助,替他謀了個教八旗官學的活,讓他可以勉強維持生計。這樣的日子沒有持續太久,光緒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朝廷再開會試,駱成驤終於中了進士。

清朝最牛狀元,殿試時在考卷上寫8字,皇帝看後落淚:狀元就他了


高中進士之後,緊接著便可以參加由皇帝親自監考的殿試了。而恰好,那次的殿試與以往不同,那時清朝被歐洲列強打得是一敗塗地,就連日本也都能擊敗北洋水師。在痛定思痛之下,朝廷也意識到了“之乎者也”是無法禦敵的,大清真正需要的是救國良策,因此這場殿試,考的就是時政策論。這可難住了那些“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書呆子。而駱成驤卻不是閉目塞聽之人, 他有著自己的一番見解,在殿試之時他慨然提筆,洋洋灑灑地解時局說對策,在快結尾時他抬頭看了看坐在寶座上的光緒帝,作為一代帝王他卻是滿面鬱結。看到這位沒有實權的皇帝,再想想這個風雨飄搖的國家,駱成驤滿懷悲憤地在試卷結尾處,寫下了“主憂臣辱,主辱臣死” 八個大字。

清朝最牛狀元,殿試時在考卷上寫8字,皇帝看後落淚:狀元就他了


此時,慈禧太后才剛結束垂簾聽政不久,終於獲得了權力的光緒皇帝急於大展拳腳,因此他迫切的希望能通過這次科舉,選拔一些能夠為己所用的人才。因此,這也是光緒皇帝第一次真正主持殿試閱卷。當他看到駱成驤的試卷結尾那滿懷情感的八個字的時候,被觸動了內心的他也不禁落淚,想不到天下還有願意忠於皇帝的學子。光緒帝也沒有辜負駱成驤的熱血,當場欽點:狀元就他了,於是駱成驤就成了清朝歷史上唯一一位四川籍狀元。

清朝最牛狀元,殿試時在考卷上寫8字,皇帝看後落淚:狀元就他了


這樣傳奇的經歷並沒能挽回歷史的車輪,駱成驤雖一生為官清廉、在位上兢兢業業,卻終究沒能改變清朝滅亡的命運。民國建立後,駱成驤曾被請出山擔任臨時議會的議長等眾多職位,但在每一個職位上,他都以廉政為先、以百姓為先。因此即便駱成驤多年為官,家中卻始終沒有餘財,百姓為稱他為“布衣狀元”。1926年,61歲的駱成驤在家中病逝,當地百姓自發掛白憑弔,城中為之空巷。

時至今日,駱成驤的一句“天下無如吃飯難,世上唯有讀書高”依舊勉勵著一代代的年輕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