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经济”—零售消费新范式

2020年的春节,本该是阖家团圆、热闹非凡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肺炎疫情却让我们所有人都陷入了完全相反的境地—隔离、孤独、抑郁、焦虑、恐慌…每天待在家里,持续增加的数字,不断刷新的坏消息,一次次延迟复工的通知,让我们的恐惧感和焦虑感不断扩大。疫情的突然爆发,影响了大部分的经济,逛商场的人少了,实体购物消费的人少了,出行旅游,酒店住宿,贸易出口,金融投资,影视娱乐等涉及线下经济的实体产业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疫情冲击了很多传统的经济领域,但也催长了“宅经济”。比如“宅购物”,像美团外卖、饿了么等平台销量大增;“宅娱乐”,以手游为例,一款游戏单日峰值竟然流水高达数十亿;“云医疗”,线上看病的热度飙升;尤其随着春节假期结束,很多学校开始将课堂搬到网上,一些具备条件的公司提倡“在家办公”……

“宅经济”—零售消费新范式

“宅经济”生于互联网,长于互联网

“宅”这个名词起源于日本,是“御宅族”的缩略,最早是1983年由日本著名漫画家中森明夫通过漫画作品提出的,主要描写那些对动漫等着迷几乎不顾时间和精力,全身心投入的人。“宅”文化是随着动漫和计算机游戏的出现而诞生的。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电影、动漫、夸张的电动玩具等给当时的孩子以强烈的刺激,逐渐把握了青少年精神需求的主导权。随着“宅文化”的兴起,各种与之相关的产业也在高速发展,“宅经济”也因此应运而生。

在我国,互联网的发展为“宅“文化提供基础。宅”文化在美国、日本发展比较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传入中国大陆,但是在中国的传播速度较快,尤其是国内互联网快速发展以来,我国的“宅”文化发展迅速。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民规模的持续增加,互联网普及率的快速提升,为“宅”文化盛行提供有力的基础。

“宅”文化催生“懒”人群,改变消费习惯

“宅”文化的出现催生出来“懒”人群,由于该消费群体的足不出户也决定了其消费将以线下消费逐步转变为线上消费的模式为主,其购物以电商平台为主,较少线下商店的购买频次,饮食也以线上的外卖平台为主,减少线下门店的就餐机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消费群体的消费方式和消费习惯。

“宅经济”—零售消费新范式

从宅经济的用户侧来看,除了受互联网快速发展带来的大规模网民基础因素外,另一个重要因素是未来消费主力人群较早受互联网消费的培养,(95后)人群规模超过3亿,这类人群是受到互联网、即时通讯、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科技产物影响很大的一代人,这类人群逐步走上工作岗位,消费能力逐步凸显,其固有的生活和消费方式有利于平台侧的快速发展。

从宅经济的平台侧看,由于用户需求带动O2O行业的爆发式发展,弹幕视频网站从小众走向大众,国内手机动漫产业蓬勃发展等反促进用户侧人群向外辐射,服务的内容进而发展为外卖、生鲜电商、上门服务等线上连接线下的服务,以及二次元、手机游戏、手机动漫、网络小说等契合年轻用户的产品和内容,衍生服务范围更加丰富,包括上门服务、兴趣社交、爱好培训等。

“宅经济”需求层次多,细分产业最为受益

“宅经济”实际上是互联网经济的一种体现,其发展也相应地受互联网通信技术的发展推动。5G建设的正式启动及VR/AR、云视频等新技术快速发展,都有助于增强“宅经济”相关产品的用户体验,为“宅经济”发展创新提供技术保障。

“宅经济”相关产业按照人们的需求层次进行分类,可以分为多个层次,首先是人们宅在家的基本生理需求,主要包括宅家食品、零售电商、服装电商等;其次是人们宅在家的健康需求,主要包括在线医疗等;再次是人们宅在家的社交休闲需求,主要包括在线游戏、在线视频、宠物陪伴等;最后是人们宅在家的自我实现需求,主要包括在线教育和远程办公等。

伴随着“宅经济”持续发展渗透,相关细分产业都将受益。生理健康需求和社交休闲需求更像是“宅经济”细分产业中的刚需,尤其是对于其中出现的新商业模式,具有良好用户体验感的,其渗透速度会极快。自我实现需求则更像是“宅经济”细分产业中的“可选项”,因当前应用规模较低,发展潜力很大,但渗透速度会相对缓慢。

“宅经济”—零售消费新范式

“宅经济”催动短视频,消费模式大爆发

随着移动互联网日新月异的进步,短视频已经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人们通过移动端能够尽情享受短视频带来的欢乐。受疫情影响,“宅经济”大火,抖音、快手等线上短视频领域全面爆发,短视频带货等新零售也迎来巨大的增长!

贺岁电影《囧妈》另辟蹊径,与字节跳动公司合作,把影院搬到了线上,搬到了千家万户的视线中。《囧妈》在字节跳动四大平台(抖音、西瓜视频、今日头条、抖音火山版)及智能电视应用鲜时光总播放量超过6亿,总观看人数1.8亿。这一波创新式的流量操作不仅为影视创作团队带来了收益,同时也为线上娱乐平台带来新的增长空间。

2003年的SARS非典,潜在催生了以淘宝、京东为代表的传统互联网电商,2020年的SARI肺炎,必然也会造就以这个时代特征为主的新型互联网企业和大量财富机会。线下经济受到了一定扼制,线上经济必然会得到更多的机会和发展。短视频拥有8.21亿的月活,月人均使用时长达到22.3小时,如此高的用户量级和粘性促进了短视频电商带货的高速发展。

“宅经济”自救,启迪行业营销

疫情之下,不少中小企业面临生存问题, "山茶花焕肤修复专家"林清轩创始人孙来春发出了求救的《至暗时刻的一封信》,"再拖下去,不出2个月,林清轩将面临破产。"线下门

店关闭近一半,业绩暴跌90%,林清轩被突如其来的疫情逼到新的十字路口。

为了求变求活,孙来春把所有业务转向线上,不管是员工还是老板,全员都上淘宝直播间。第1天,直播间只来了2个人,第五天,500人,林清轩仍在坚持,第14天,老板亲自上了直播间,6万人在线,卖出了40多万山茶花油,同时,林清轩的业绩全面反弹,营收比去年同期还涨了45%。在这样的特殊时期,林清轩的求变实现了销售回暖,成为行业教科书式的营销案例。

如今,各地的复工复产如火如荼,各行各业抓紧自救,亦是在与时间赛跑,希望能够赢得新的发展机会。中国“宅经济”用户规模上亿,涉及的行业也从外卖、网购、生鲜电商、上门服务,扩展到移动直播、短视频、社交等领域。很多企业原本就有网络经营基础,只是未被重视,疫情让企业被迫转移到线上拓展,尝试业务转型升级,营收情况虽各有不同,但开阔了企业的视野,令其看到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线上线下结合的发展机遇。疫情是暂时的,“宅经济”的井喷,也可能是暂时的,但是以“宅经济”为延伸的用户需求却是长久的,企业只有洞察到“宅经济”的前景,才能为“疫后”发展打开新思路,找到自身的发展空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