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丈夫冷落了9年,她终于忍无可忍提出离婚,丈夫:终生不得再嫁

被丈夫冷落了9年,她终于忍无可忍提出离婚,丈夫:终生不得再嫁

在我国古代文化中,形容女子大抵也都是用“芙蓉如面柳如眉”“人面桃花相映红”之类夸赞面容姣好的诗句,再过火一点也不过是《木兰辞》般称颂女子坚毅孝顺的性格。

可无论文人墨客们如何称赞女子,都无外乎才情相貌,都是以男性的绝对统治权为前提的,占据了中国几千年统治地位的男性早就适应了女性的顺从,所以当额尔德特·文绣将那一纸离婚诉状送到法庭时,整个中国都沸腾了。

意外入宫

1921年的春天,16岁的溥仪在三位太妃和旧有大臣的坚决主张下开始了选秀。文绣的叔父趁此机会背着文绣一家偷偷将她的照片放在了待选皇妃的姑娘们的相片中,送到了内务府,等候溥仪公布选妃结果。

文绣的父亲本为朝廷官员,但父亲早逝后家中就逐渐没落,母亲蒋氏一人拉扯着三个孩子长大,过着平民的生活。文绣被溥仪选中成为皇妃时,还在私立小学读书,

那年她14岁,同被溥仪选中的还有17岁的郭布罗·婉容。

被丈夫冷落了9年,她终于忍无可忍提出离婚,丈夫:终生不得再嫁

左文绣,右婉容

文绣被选中成为皇妃后,被迫中止了学业,搬到溥仪赏赐给她们一家的新居室中,在等待入宫的日子里就跟随叔父学习宫中礼节。

1922年11月30日,文绣被溥仪封为淑妃,以重礼迎娶进宫,本应是洞房花烛夜春宵一刻值千金的好时候,但等待文绣的只有溥仪冷冷的一句:“下去吧。”文绣本以为是自己未入溥仪的眼,但次日,溥仪迎娶皇后婉容,夜晚依旧是独居养心殿。随着在宫中待着的日子渐多,对溥仪的了解愈深,文绣才得知溥仪有生理上的缺陷。

被丈夫冷落了9年,她终于忍无可忍提出离婚,丈夫:终生不得再嫁

婉容面容清秀且年纪较长,很会讨溥仪欢心,文绣便逐渐被冷落,但她也乐得自在,每日梳洗完毕与溥仪和太妃们问完安后,便回到住所,跟随溥仪为她聘请的英文老师学习英语,闲暇时便陪同太妃们话家常或是教长春宫的宫女们认字,过着简单朴素又有序的日子。

刀妃革命

1924年冯玉祥带领军队入京打破了文绣不到两年的平静的宫廷生活,溥仪带着可以支撑日常开销的银元与后宫嫔妃迁出皇宫,搬到醇王府居住。他们过了二十余天的平民生活后,张作霖又率兵入皇宫,将冯玉祥驱逐出京。在张作霖统治北京之初,郑孝胥等亲日分子一再为溥仪献策希望溥仪能够投靠日本,郑孝胥曾对溥仪说:“想要恢复帝王伟业,就一定要借助日本人的力量。”

文绣得知郑孝胥等人想法后,多次劝阻溥仪:“日本人十分残忍暴躁,在日俄战争打响时,中国就有无数人惨死在日本人刀下,如果您执意听信郑孝胥的谗言,无异于引狼入室,后果不可想象!”

但回应文绣劝谏的只有溥仪那更加冷淡的态度。

1925年溥仪在郑孝胥等人的谋划下住进日租界的静园居时,更是常常与婉容出双入对,将文绣冷落在一旁,婉容和下人们更是时常给她羞辱与难堪,甚至在她用剪刀自尽未遂时,等待她的也只有溥仪的漠不关心和冷嘲热讽。

被丈夫冷落了9年,她终于忍无可忍提出离婚,丈夫:终生不得再嫁

文绣深知这个家里已是容不得她了,恰逢此时文绣的远房表妹玉芬前来探望,在得知文绣的悲惨处境后,玉芬向文绣灌输人人平等的思想,鼓励文绣勇敢走出这段不幸福的婚姻,争取人身自由的权利,好在文绣自小便学习西方文化,思想开放的她亦决定离开这里。

1931年8月25日,被丈夫冷落了9年的文绣计划好一切后带领妹妹文珊逃离静园居,随后又在玉芬和文珊的帮助下,聘请了三位律师,向法院提出诉状,控告溥仪在婚姻中存在虐待行为且生理有缺陷,同居九年,尚未同房一日,要求溥仪同意离婚诉状,并给自己五十万元作为补偿。

文绣将溥仪告上法庭的事情被京津两地各大报社疯狂刊登,溥仪被逼无奈,直得妥协,10月22日与文绣和平离婚,并与文绣约法三章,不许文绣做出有损溥仪声誉之事,终生不许文绣再嫁。

文绣的族兄得知此事后,

曾写信责备文绣此事的做法有辱皇家颜面,并在信中直言就算溥仪虐待她,她也应该万死而无怨以报皇恩。文绣也不甘示弱,在信中回击道:“你和我不同父,不同祖,我在宫中九年都没见过你一面,我们素无往来,但如今你倒是认我了,还不顾中华民国刑法,公然在报纸上让我去受死,您的这份勇猛也真是令我佩服啊!……”

这份义正言辞的书信和中国第一位提出离婚诉求的女性的身份,让百姓纷纷为之叫好,这次离婚风波,也被人们称为“刀妃革命”。

被丈夫冷落了9年,她终于忍无可忍提出离婚,丈夫:终生不得再嫁

北平再嫁

当文绣回到老宅时,才得知母亲早已因病去世,大姐也已嫁人,那所溥仪赐给她们一家的宅院,也被一个同族的人自作主张给变卖了。文绣只好拿着溥仪补偿给她却被玉芬骗去一大半所剩无几的钱,租下了一个屋子,与文珊同住,相依为命。

1932年,文绣恢复了上学时期的学名傅玉芳,在北平一所私立小学以傅玉芳的名字担任国文和图画教师。但好景不长,傅玉芳就是额尔德特·文绣的事被有心之人特意宣扬,媒体得知后纷纷赶来采访,好事之人也每日在学校外等候,只为一睹这位昔日皇妃的风采,文绣不堪其扰,直得忍痛辞去这份热爱的职业,携妹妹文珊在一个胡同里隐居起来。

“战争”过后,北平沦陷,北平的警察、保长们仰仗日本人势力狐假虎威,以为“大东亚战争”做贡献为由逼迫文绣交纳重金。此时文珊已经嫁人,另安新家,本就生活拮据的文绣在交纳一笔笔重金后生活更加困难,不得已到瓦工队里当苦力工卖体力讨生活,后来又因为身体不堪重负,

只能在街头巷尾卖香烟维持生计,饱尝人间冷暖。

好在1945年,中国抗战胜利,北平交由国民政府统治,文绣经过好友介绍在华北日报做上了报纸校对员的工作,后来又经报社社长张明炜介绍,与生于穷苦人家但有志气,从小兵一路升到国民政府的少将刘振东相恋半年后结婚。婚后夫妻感情融洽,文绣也在母亲去世后第一次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文绣的一生是坎坷的,但也是与众不同的,她敢于对封建势力说不,敢于去追求应有的幸福,她更像是那个时代的缩影,见证着新旧社会的交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