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成为行业“试金石”,物业公司的服务优质与否,一目了然

 物业公司的资本表现,再次提供了行业观察的窗口。多位受访专家认为,疫情下,物业企业的抗周期、抗风险、政策支持等属性显著体现。物业费收入在经济波动中具有稳定性,不受消费偏好、投资需求等因素影响,具有较强防御性。

  但需要看到,疫情黑天鹅事件下,物管行业普遍缺乏应对经验。至今,仍有武汉居民反映,小区防疫措施不尽如人意,物业公司出现“缺位”现象。日常成本上升、物资储备缺乏、防疫措施执行不力,大浪淘沙后,物管行业将面临一次真正的洗牌。

  物业艰难抗疫路

  “小区之前感觉没人管,最近终于看到消杀设备,但也只在楼下喷洒。”武汉封城至今,杨兰依然心事重重。杨兰是武汉百步亭社区怡康苑业主,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该社区因举办万人宴、出现发热门栋而被推上舆论风口。

  这并非孤例,多位武汉居民向记者反映,小区防疫措施并不到位。2月12日,李青的小区刚开始封区管控。此前,她所在的社区已确诊病例22例,疑似(发热)病人65例,但小区门口没人测体温,居民出入自由,也未采取必要的消杀措施。

  疫情成为行业“试金石”,物业公司的服务优质与否,一目了然。截至目前,广州、深圳、杭州、南京、宁波、南宁等城市,都实行社区封闭式管理,物业公司成为抗疫的关键一环。但在实际操作中,物业抗疫并非毫无压力。

  “一是管理挑战,包括防疫知识不足、物资储备不充分、一线员工对防疫了解和防疫措施执行力等问题;二是服务挑战,如业主自我隔离,心理上会有一些障碍,物业服务能否缓解等。” 新希望服务总经理陈静称。

  吉林保利林语小区的保安刘贺对此深有体会。“刚开始,有些业主不理解、不配合,反问我们。业主回家还要测体温?亲朋来访为什么不让进?有的人还和保安发生了争执。”刘贺提到封闭管理的痛点。

  美的物业相关负责人也告诉记者,1月27日起,公司便对全国共200余个项目实施一系列园区封闭管理举措,包括限制或禁止非业主等无关人员及车辆进入、客户及工作人员进出100%测体温、适当关闭部分出入口等举措。

  “但由于疫情正值春节,园区封闭措施对业主走亲访友的习俗造成影响,部分住户产生抵触情绪、进行投诉。”上述负责人称,通过大规模防疫宣传,同时联系当地街道、居委会联合展开防疫工作,住户逐渐对封闭管理表示理解和配合。

  同时,疫情带给物业公司更大的成本压力,包括防疫物资采购成本、软性人力成本。重庆市物业协会会长、金科服务总经理罗传嵩举例称,以金科服务在管项目举例,防疫物业成本每天需1000元,每月达3万元,成本增加占比达10%-20%。

  疫情下员工返岗,再次放大此项开支。“受疫情影响,很多行业出现裁员情况。保利物业的人力成本也面临巨大压力。”保利物业称,建议对疫情期间有新招聘、新用工的物业企业提供更多用人、加班、误餐等补贴,减少疫情期间成本的增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