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里山河之平遥古城——日升昌号

镇国寺回来,的士送到北城门。说来惭愧,当年的城墙是因为贫穷才能没有被拆除。司机一路上都在套你的话,入住没有,住在哪里,要不要叫熟人用电瓶车来送。实在懒得理会,闭目养神,北城门下车。


表里山河之平遥古城——日升昌号


《又见平遥》的演职人员穿着剧装在大街上行走,个个感觉像乔家大院里的少奶奶,引得许多男游客血脉喷张,这的确是很好的招揽方式。

表里山河之平遥古城——日升昌号


十字路口的打击乐表演,让人的体验感十足。

表里山河之平遥古城——日升昌号


十分随机,演奏完就走。

表里山河之平遥古城——日升昌号


这里是平遥古城的北门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来山西旅游的人们自然要冲着这座古城来的。那一年和展兄共同前来过,时隔多年,如今古城的风貌依然,但街上的风景是流动的。那回是冬天,这回是夏天,感觉古城整体更为干净了。

表里山河之平遥古城——日升昌号


古城的交通脉络由纵横交错的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条蚰蜒巷构成。沿着北大街进来,先是二郎庙,通票还没买,就在门口看了看,只是现在许多地方都是宣传横幅,极不合适地在宣言的地方悬挂。


表里山河之平遥古城——日升昌号


对面是平遥牛肉博物馆,牛肉都能做出博物馆?原来是打着这旗号的,平遥牛肉,这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平遥古城能够较为完整的保存下来,大家都会感谢当年阮仪山教授的辛勤奔波。当然一个尴尬的史实是这里的确穷得没钱拆了,到了80年代,人们已经开始注意到保护这些古建筑的重要性,全国掀起了修复古建筑的热潮,再后来1988平遥城墙成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就这样平遥在战火中幸存、在拆与不拆中摇摆,最终被保护起来,成为现存比较完整的古城之一。在招揽游客的宣传中,总是把这里宣传成属于浪漫小资们的必去之地,其实感觉这里并不适合所谓发呆什么的,毕竟这里的历史厚重感与南方的蓝天白云完全不是一个风格,倒是适合发怀古之忧思。


表里山河之平遥古城——日升昌号


一个人随意地徜徉于千年古城的青砖绿瓦中,感受古城墙内的昔日繁华,品味明清古城的厚重与质朴。一张大门票包含着二十几个小景点,都得验票,于是频繁地掏票进进出出。


表里山河之平遥古城——日升昌号


最先到的是最出名的日升昌票号。明清以来,随着以太谷、祁县、平遥为代表的晋商的发展,平遥城商贾云集,买卖兴隆,鼎盛时期曾经成为中国的商业金融中心。


表里山河之平遥古城——日升昌号


而这日昇昌票号则是其中扮演最耀眼的角色。


表里山河之平遥古城——日升昌号


日升昌票号被誉为中国最早的私人银行,当年其经营范围曾经几乎遍布整个中国。


表里山河之平遥古城——日升昌号


如今在票号里面还保留了一些当时经营时所用的实物资料,向人们展示着中国古代银行业的辉煌历史。

表里山河之平遥古城——日升昌号


整个日升昌大院布局十分紧凑,后来走的几个院落也大都如此。

表里山河之平遥古城——日升昌号


不敢想象这座古城曾是明清金融中心,这里则是中心的中心,“晋商”发源地。

表里山河之平遥古城——日升昌号


如今繁华已经逝去,票号静静地迎接着来往的游客们。

表里山河之平遥古城——日升昌号


当年的这些人一步一个脚印,走西口,出外蒙,南下北上,在当时闭关锁国形势下,将商业帝国发展到日俄甚至英吉利,其胸怀与胆识,其魄力与视野让人佩服与惊叹。

表里山河之平遥古城——日升昌号


在这样的一处土地上创造出“汇通天下”的奇迹,与他们穷则思变、吃苦耐劳的坚韧品质分不开的。


表里山河之平遥古城——日升昌号


当年这里街市纵横,票号林立,商贾云集,时光仿佛瞬间倒流。日升昌的大门开启又关上,关上又开启,迎来了多少个日升日落,目送了多少的人来人往?

表里山河之平遥古城——日升昌号


在这个车水马龙的平遥城:车马声、叫卖声、掌柜及学徒播动的算盘声交织在一起,“票号一小步,经济一大步”,汇通天下的梦想在此酝酿,气贯长虹。在不大的院子里慢慢行走,眼睛在当年的票据、账房上游移,耳朵聆听着票号的兴衰荣辱。想当年雷履泰,这位气魄十足的商界巨贾、日升昌的创始人,该是怎样地意气风发,置身此间,一块砖,一片瓦,一扇门,一堵墙,都牢牢地拽着你的视线,扯动着你的思绪,仿佛看到了这位票号的鼻祖正在谈笑风生、运筹帷幄。


表里山河之平遥古城——日升昌号


走出票号,再次融入到市井的繁华中区

适应环境,不断突破,当年这里从管理制度着手,从第一张汇票的汇兑,密押的精巧设置,到库房的位置的摆布,再到用人制度中体现的相互监督与相互钳制的方法,无不体现出平遥人的精明与智慧。没有人会想到密押会藏匿在诗句里,没有人会想到金库设在会客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