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裁员或者扩大人员

过了一个2020年春节,对上班族而言,这是一个坏时代,同时也是一个好时代。

很多职场人都在期待年后复工,结果却发现 年终奖被公司通知减半,好吧,还没来得及为减肥的钱包呜呼哀哉,坏消息接踵而至,很多城市、企业为了抗击疫情推出"暴力裁员、强迫离职"套餐!而且这个套餐还只能接受不能拒绝!

突发的疫情一方面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另一方面也使得很多中小企业"命悬一线"。

从行业来看,快消行业预计受影响时间最久,其次为服务业、金融业、通信业,制造业,特别是外贸企业深受其害。

疫情发生以来,受到物流不畅、工人返岗受阻等因素影响,外贸企业在复工复产、交付订单等方面遇到困难。

但企业总是要做出选择,所以在人员方面,也是有一定想法的,即使没有换掉你,也可能只是没有找到合适的人来替换你而已。

效益不好的公司或者行业可能会换掉的员工

1、平时工作懈怠的员工

2、对未来没有太大帮助的员工

3、没有执行力的员工没能力,

4、乱忽悠和留存率低的员工

5、可以机器代人行业

6、还有一部分员工,不是能力问题,也不是工作态度问题,也可能面临裁员,那就是学习能力差的员工。

一场疫情,经济形势发生了变化,如果不能及时调整自己,快速学习,到时间裁员就有可能是你我或者他(她)了。

但是另一方面这是一个新年新气象,这又是一个好时代。

2003年,“非典”曾经把大众困在室内,间接导致短信使用量剧增,增加了中国移动等公司的收入,同样也让一些互联网公司找到了盈利模式,推动了新浪、搜狐、网易三大互联网门户的崛起。移动电话使用率提升之后,互联网宽带的接入率也开始大幅增长,民众在互联网上获取信息、尝试网购,也重塑了娱乐方式。马云用搬到线上的电子商务孵化出了淘宝,培养出了网民的新消费习惯。

受春节期间疫情持续发酵影响,包括游戏、短视频在内的在线娱乐异常活跃,很多公司也在押注在线教育、生鲜电商。

线下需求转到线上后,各大电商和O2O平台获得了一批新客户和潜在客户。尤其是生鲜电商,很多消费者在疫情发生后才开始接触生鲜电商平台,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此前线上平台获客成本高企、获客难度加大的紧张局面。

受疫情影响,同时我们可以看到,在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很多工厂都在‘抢工人’,包括企业包车、帮助工人解决住宿等,创造复工条件;甚至有些企业采用隔离开工。地方政府也都出台减免税收、贷款延期偿付、收费降低、减免租金等措施。这些地方是最具竞争力的地方,这些地方的稳住了,整个发展就会逐步恢复。就外部渠道来说,我国制造之所以有竞争力,我国拥有完整的产业链,产业产能摆在这儿,其他国家短期内很难形成这样的竞争力,订单不会流失太多。对于有些必需品,未来可能出现报复性恢复。”

以上导致蓝领工人,专业服务、医疗、教育等行业人才需求相对扩张,最后一公里物流企业之人员也在快速扩张。

与2019年同期相比,今年节后第二周招聘职位数占比与简历投递量占比同时增长的行业中,房地产/建筑/建材/工程、专业服务/咨询(财会/法律/人力资源)与医药/生物工程最为亮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