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海洋與全球秩序|不同類型文明之間的衝突為何如此劇烈?


(一)大陸秩序| 大陸帝國與文明類型

本期內容,我們分三大板塊:

  1. 大陸秩序| 大陸帝國與文明類型;
  2. 海洋秩序| 文化的興衰決定民族命運;
  3. 全球秩序| 大陸與海洋的生存原則之差異;

我先講文明的地理發生學淵源,也就是文明類型為何產生差異?然後談不同國家和民族之間在陸地霸權之下的衝突,最後談到大陸秩序,這是古代史的主旋律;

第二節內容,我從文化為什麼會衰亡,以及文化對各個民族命運走向起到的重大作用,最後談大航海時代的開啟以及海洋霸權的制定決定了世界近現代史的規則,在第二節中我們應該獲得得是從大局觀重新思考什麼是文化?

第三節中,重點內容是當今天的我們放眼現代世界,如何找尋清楚自己的文化定位?我從東西方文明類型的衝突進而從兩方文化的差異開始分析對比,這樣能夠更深刻的理解大陸與海洋的生存原則之差異,比較兩種不同思維方式。最後,當我們回到現實中,看看今天的人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總原則之下,我們國人該以如何的眼光在全球的新秩序下獲得更多的優勢,並且重新思考今天的我們如何才能將中華傳統文化更好的傳承下去,這是子孫後代寶貴的財富,同時也是整個人類文明的寶貴財富,因為中華文化是人類文明至今唯一的古文化留存(農業文明)。


大航海時代之前,世界出現過好幾個國家或者民族成為世界霸主,版圖之大實在令今天的人驚訝!

  • 波斯帝國橫跨歐亞非,亞歷山大帝國繼承波斯帝國版圖;
  • 羅馬帝國地中海成為其內湖稱霸五個世紀之久;
  • 阿拉伯帝國版圖全盛時期大大超越了之前波斯帝國的版圖;
  • 成吉思汗的蒙古帝國從亞洲突擊到歐洲和非洲幹掉了當時強大的阿拉伯帝國(伊斯蘭帝國);
  •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是最後一個橫跨歐亞非大陸的帝國;

這些帝國是歷史上的世界霸主,無一例外都是區域性大陸強國向外擴張和侵略,都是陸地霸權秩序下的勝利者。關鍵還有一點很重要,除了亞歷山大大帝國因為大帝死後帝國分崩離析是個短命的帝國,其他帝國的統治時常最少都是400年以上。比如阿拉伯帝國626年,奧斯曼帝國623年,西羅馬帝國502年,波斯425年,無一例外都是大陸上以農牧業為主的大帝國;


大陸、海洋與全球秩序|不同類型文明之間的衝突為何如此劇烈?

而在大航海時代之後,陸地霸權秩序逐漸失效,進而出現了海洋霸主比如荷蘭,葡萄牙,西班牙,英國。

首先介紹下這幾位海洋新霸主在起家前的家底情況:

  • 荷蘭是世界上地勢最低的國家,荷蘭這個詞在他們語言裡意思就是低地,這個國家有27%的土地在海平面以下,1/3的國土海拔高度僅為1米上下;
  • 葡萄牙和西班牙地處歐洲西南部以工商業為主的伊比利亞半島;
  • 英國是英倫三島;

這些後來的海洋霸主相較於之前的大陸霸主不僅沒優勢,尤其荷蘭這個地方還有點可憐。可是為什麼自大航海時代以後的近代的海洋霸主是他們?從海洋霸權規則產生之後,我們再也沒見過陸地霸權的形成。後來拿破崙、希特勒都圖謀征服世界的夢想屢屢被海洋強國聯合其他國家所擊碎?為什麼歷史上曾經可以稱霸世界的大陸國家,在大航海時代之後,逐漸喪失了問鼎世界霸主的機會?

我們需要考慮海洋國家和大陸國家的生存原則之差異,也就是規則的不同!

大陸、海洋與全球秩序|不同類型文明之間的衝突為何如此劇烈?

荷蘭地圖


大陸、海洋與全球秩序|不同類型文明之間的衝突為何如此劇烈?

西班牙與葡萄牙


大陸、海洋與全球秩序|不同類型文明之間的衝突為何如此劇烈?

(英倫三島)


從全球秩序和帝國秩序來看

世界系統大體分三個


  • 【第一個世界系統】——亞歷山大帝國,因為其在地中海實現霸權後,起到了向其它地區傳播新文化的作用。因為他是古希臘集大成者亞里士多德的學生,所以他將古希臘的前期工商業文明以及文化向外輻射傳播,以此其他地區的人被希臘化,這就使得希臘的文化被其他各地的人繼續傳承和發揚,這種希臘化的重要意義之一就是使得古希臘文化最終可以在西歐被複興,如若不然,偏於一隅,也不至於會被阿拉伯人感興趣,進而產生百年譯經運動保存了古希臘的火種。
大陸、海洋與全球秩序|不同類型文明之間的衝突為何如此劇烈?

  • 第二個世界系統】——成吉思汗的蒙古大帝國,它橫跨歐亞大陸的通道——歐亞大陸橋,其版圖內容涵蓋東亞、西亞、中東和東歐。並且值得一提的是,蒙古帝國擊垮了伊斯蘭帝國對西歐文明的重大威脅,如若不然阿拉伯帝國在那時會將歐洲全盤伊斯蘭化。並且成吉思汗征伐的過程中給西方帶去了東方的技術,這也是之後古騰堡活字印刷得以發生的重大原因,古騰堡活字印刷產生之後《聖經》成本降低使得歐洲才得以發生馬丁·路德等人的宗教改革,而宗教改革對科學的產生起到了重大作用。

總結一下:蒙古帝國主要給西方帶來兩項收益,這就是東方的技術和東方財富的夢想。第二,就是削弱了伊斯蘭教和伊斯蘭帝國對基督教文明的威脅。這才為後來的科學文明提供了可能。

大陸、海洋與全球秩序|不同類型文明之間的衝突為何如此劇烈?

歐亞大陸

  • 第三個世界系統】——近代五百年的海洋文明(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由此開始真正意義上的世界史。比如拿破崙的征戰,傳播了法國革命的思想,比如荷蘭成為海上馬車伕,這就是公元一千五百年前後,以哥倫布發現新大陸開始,世界被打通,不再是之前的相對封閉狀態。人類第一次有了真正意義上的世界史。

稱霸全球的夢想從來不缺膽大的人,但有人成有人敗。大航海時代之後著名的比如拿破崙曾集全法蘭西國之力試圖征服歐洲,還有希特勒曾集全日耳曼之力圖謀征服整個世界,日本耗盡全國的人力財力試圖實現帝國主義……作為後人我們知道他們都失敗了,這種區域性大陸強國想要稱霸世界的夢想不是被自然原因摧毀,比如拿破崙,或是因為自身內部的派別對立進而自我消亡了,又或者被海洋強國聯合其他陸地國家所擊碎。

為什麼我沒有提大英那個自稱日不落的帝國呢?因為我指的是區域性的大陸強國,英國是個島國本期他的殖民地遍佈世界,所以不是區域性的陸地國家。

歷史上出現那麼多稱霸世界的大陸國家,同一時期幾乎是碾壓其他文明,無人能敵,可是在大航海時代以後,沒有一個大陸國家能成功實現霸主夢,區域性大陸強國在大航海時代之後逐漸喪失了問鼎世界霸主的機會主要有兩個原因:

  • 地緣因素
  • 生存原則

地緣因素很容易理解,我們先把重點放在解釋生存原則:海洋國家和大陸國家的生存原則是有極大的差異,剛才我說的那幾個區域性大陸帝國以及中國歷史上的各個朝代都是陸地爭霸,侵略與征服然後地盤資源人口贏家通吃,然後建立政權。

可是自地理大發現之後,海洋成了新世界,與陸地爭霸的秩序和原則不同,海洋爭霸開始重新定義全球的藍圖,今天我們知道海上爭霸是要塑造全球秩序的主線,主要是自由貿易與殖民統治,而陸地爭霸則是塑造區域秩序的主線,主要是集體協作與強權統治。

這兩種霸權不只是地緣不同,更是在其生存原則上內蘊著深刻的差別,所以是兩種規則下的秩序,就好比帝制集權無法再恢復是一個道理,歷史的車輪往前後,是無法回退的。

世界上三種文明形態,一種叫農耕文明(埃及、古中國),一種叫遊牧文明或者叫草原文明(成吉思汗他們叫遊牧文明),另外就是海洋文明(荷蘭、英國)。

大陸、海洋與全球秩序|不同類型文明之間的衝突為何如此劇烈?

成吉思汗接受對方的投降

大陸、海洋與全球秩序|不同類型文明之間的衝突為何如此劇烈?

托勒密時代文明分佈圖

咱們先看農耕文明和遊牧文明這倆典型的陸地霸權:回顧中國1840年之前的歷史我們會發現,中國歷史就是草原遊牧文明與中原農耕文明的互動的關係,咱們的皇帝歷來都是把眼睛盯著長城南北。儘管宋朝元朝明朝的技術遠超於世界,航海技術與造船技術水平也遠超世界,並且南宋時期開放海岸貿易;明朝我們有鄭和下西洋建立朝貢制度,但

這都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海洋秩序。因為我們的文化中根本沒有海洋文化,雖然歷史上的朝代既不缺船也不缺漫長的海岸線,但是就是缺真正的海洋文化!

並不是說有海就可以實現海洋霸權,或者說有海就可以稱之為海洋文明。

大陸、海洋與全球秩序|不同類型文明之間的衝突為何如此劇烈?

我們先繼續補補歷史課,討論農業文明背後深層的東西和工商業文明背後深層的東西。然後討論什麼是海洋秩序。

  • 文化的根是文明,文化根系文明而生存,人類要以生存為第一基要,也就是《三體》例說的: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
  • 人類生存都叫“文化生存”,而一切文化一定是生存的匹配系統,人類面臨生存環境,生存條件以及你自身的生存需求之間的組合關係這個才是文化得以發生的第一根基,不然文化不可能得到延續
  • 人類與自然環境的依存關係,以及與我們內在生理進化結構之間進行一個總體匹配。什麼意思?也就是指人身體內部的變化和外部環境的適應匹配,比如今天全球各地人的膚色不同、面貌和體型等方面不同是因為什麼?因為地理物候環境的不同,可我們要知道今天的人都是當初是幾萬年前從非洲大裂谷遷徙而來的智人的後代,也就是大家最初都是一樣的,之所以不同就是我們被環境篩選後基因的留存與延續,造成了今天你看到的人種之間的巨大差異。人類生存的延續叫文明,以上的人與自然的關係決定了人類文明的形態與發生
    。所以文明有一種劃分法是按照生成的地域劃分,也就是人種和文明差異的地理發生學淵源。

由此生髮成的文明類型是:陸地文明與海洋文明。

  • 陸地文明是指以大陸為主生成背景的文明,一般是適合農牧業發展的大陸地區;
  • 海洋文明是指以海洋為主生成背景的文明,一般是適合工商業發展的環海島國;

這種不同的生成背景,包括地域地貌、氣候氣象、自然生態等生存環境,生存資源及歷史文化等差異而形成顯著區別。

大陸、海洋與全球秩序|不同類型文明之間的衝突為何如此劇烈?

(鄭成功)

區別是:陸地文化是一種農業文化和遊牧文化。海洋文化是一種商業文化,但請記住,放牧的不等於遊牧文明,種田不等於農業文明,賣商品不等於工商業文明。


而是要看一個文明的社會構型,那就得看他的各種制度,看社會成員的組成方式及其關係格局,包含種群數量結構、家庭結構、社會組織結構、區域結構、職業或分工結構、收入分配結構、消費結構、社會階層結構等若干重要子結構,其中社會階層結構是核心。


舉個例子美國一個農夫的田那面積大到嚇人,全是現代化自動設備搞生產,每年他們出口的大豆和農作物比我們還多.....那咱能叫他農業大國嗎?我們當初宋元明的時候,我們的船隻是世界上最先進的,我們能叫自己海洋文明大國嗎?不行,因為缺真正的海洋文化!美國人會種田但是他沒有我們過去中國古代的農耕文明的文化。


陸地文化的生成空間陸地因受山嶺江河阻隔而造成狹隘性與封閉性,因對土地的私人佔有而產生封疆與世襲觀念,農耕文明是講集體協作耕作,得一份溫飽,絕不講個人主義,農業文明因為土地糧食種植獲取能量要高於動物吃草,人再吃動物獲取的能量要高效,所以致使人口暴漲,社會結構是在人口密度的基礎上自發發生的,因此農業文明相對於遊牧業文明具有極強的同化作用,所以大陸上的草原遊牧文明和農耕文明的互動關係總歸下來叫大陸區域性文化也叫陸地文化。

大陸、海洋與全球秩序|不同類型文明之間的衝突為何如此劇烈?

(戚家軍)

農耕文明導致人口暴漲,隨即帶來的就是生存緊張度提升,人倫關係得處理好,不然無法壓抑激烈的種內競爭,所以農耕文明的權利天然是自上而下的金字塔型。在大家族中是如此,在整個國家也是如此,所謂的家天下,皇帝就是全天下的父親,這是政治與社會的匹配關係。所謂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

而草原遊牧文明的政治與社會匹配關係和農耕文明不一樣,比如他們尊奉強者,繼承辦法是兄終弟及,大可汗管小可汗,有奴隸制度,這都是政治與社會的匹配關係。

大陸、海洋與全球秩序|不同類型文明之間的衝突為何如此劇烈?

大陸、海洋與全球秩序|不同類型文明之間的衝突為何如此劇烈?

大陸、海洋與全球秩序|不同類型文明之間的衝突為何如此劇烈?

大陸、海洋與全球秩序|不同類型文明之間的衝突為何如此劇烈?

(成吉思汗的移動蒙古包)


陸地文化是強政府弱社會,國富兵強。誰有軍隊誰就建立政權,叫暴力強權政治結構。為什麼中國社會政權,社會管理體系歷來是暴力強權體系?就好比動物世界裡的猴子大王,誰拳頭大,誰體型大,誰厲害誰就是統治者,這是自然進程下農耕文明的天然匹配和動物社會的接續,否則你無法管理這麼多的人。


大家仔細去想想諸子百家的思想是什麼?服務於誰?哪怕是商鞅的法,那也是法在王下,而不是王在法下,千萬別把今日的法律和過去的法律搞混了。過去講的是愚民政策,孟子所說“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指的對於君王來說民為資本。而不是民主思想。


商鞅的“弱民”政策中,其中有一條叫“貧民”,啥意思?就是說不允許人民富足,其實你想想,一個普通人想在農業文明體系下富足幾乎不可能。首先勞動力有限,其次耕地有限產量有限,玉米和土豆這些高產量澱粉作物都是五百年前才從美洲傳過來的,就算你是地主,其實富也不會太過分。除非你搞商業,做商人,呂不韋這人就是靠工商業最後富可造國;


可是你要知道在以後的朝代,你做商人富足將面臨極大的風險,為什麼?因為土地和礦物等資源歷來是掌握在政府手中的,你若想幹大事掙大錢,商人不可能不和官員勾結,那麼官員出事,你自然也不能倖免;明朝大富豪沈萬三自掏腰包給朱元璋修城牆,朱元璋覺得還不錯,他居然提出自己出錢給朱元璋犒賞三軍,立馬被殺。


並且沒有適合商人的制度保障,古代士農工商,商人地位最低,後代連科考都沒資格,所以不僅不給你制度反而是極其壓抑你。所以那時候很多做生意的比如晉商做大了還是沒有地位,你想做生意還得看當地官員點不點頭,你很有錢也不敢炫耀,不然會招致無妄之災。在明朝,商人或商販穿什麼顏色的衣服都是有限制、佩飾有限制,連戴帽子都有限制。所以你會發現農業文明體系下商業無法發展。


所以帝王歷來追求的是國富兵強。唐宋的時候中國的民在經濟上已經不窮了。 但是國民自由思想能力和自主行為能力上極其窮困,直至明清對人民散在的自由能量給與壓抑反而造成經濟上也變得極其窮困的原因,當然這其中還有人口暴漲的原因。在農業文明體系下:“愚民”和“窮民”的思想是必然導出,詳見諸子百家內容。其實不只是中國如此,古印度也是如此。

大陸、海洋與全球秩序|不同類型文明之間的衝突為何如此劇烈?

秦軍

大陸、海洋與全球秩序|不同類型文明之間的衝突為何如此劇烈?

騎兵


大陸、海洋與全球秩序|不同類型文明之間的衝突為何如此劇烈?

(撼山易憾岳家軍難,宋朝騎兵不行,但是步兵很強)

由此我們發現,農耕文明的權力結構、社會結構以及文化是什麼?

  • 強政府弱社會,強集體弱個人,強農業弱商業,強政治弱經濟;
  • 強倫理弱自由,強道德若法制,強重德弱愛智,強主流弱異端;
  • 強學以致用弱探究本體,強經驗實踐弱邏輯推導;強技術弱知識;

農耕文明的權力結構跟西方文明化以後的權力結構完全不同,他叫契約社會,就是大家有一個契約關係,然我民眾選舉給你授權,你才有權,納稅制度叫“無代議不納稅”議會里面必須有代表去和政府談稅率,不然不納稅。西方的任何政黨是不允許有軍隊的,是不允許使用暴力的。

這是因為古希臘那片地方,你看地圖那是不適合農耕文明生髮的,或者說農耕文明會被工商業快速替代,確實非常適合工商業化的,早在公元前六世紀,百分之七八十的人以個人自由單體流落到整個環地中海地區,親緣社會完全被打散,所以你在雅典文化構型中,你在古希臘那幾位大哲學家絕對見不到血緣結構的討論,羅馬人說:一百個希臘人就有一百個不同的意見。這正是說他們的自由;他們認為一個人若是不追求思想的自由那就不能稱作是人。

那個地方因為地理是開放地貌,不同民族之間交流頻繁,因為不適合種田於是得想辦法用新奇玩意換取埃及的小麥,於是能盡奇巧的對工商業品進行創新,不然埃及人不跟他換糧食和金幣,造就工商業發達,人與人來來往往,地緣政治被打破之後於是血緣結構鬆散。可是農耕文明不是的,它是繼續這個血緣結構上延申成為血緣宗法性傳統倫理社會結構,我們之所以這樣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地理禮貌處於封閉狀態。


大陸、海洋與全球秩序|不同類型文明之間的衝突為何如此劇烈?

古羅馬版圖對比今天城市和國家的分佈

古希臘地區工商業發展因為沒有血緣結構的束縛,所以你不認識我,我不認識你,我憑什麼信你,所以得講契約精神,講究規則,這樣才能壓抑種內競爭,不然全成搶奪和掠殺了,那生意做不成的。所以它的契約社會導出一個很重要的東西就是選舉投票,古希臘與雅典政治就是這樣,包括刑法也是投票來決定一個人有沒有罪。和我們這邊不同,我們這邊是父壓子的天然壓抑。而他們不這樣是因為沒有了血緣結構的強烈壓抑,試想你周圍不是你親戚,不是你爹媽,都是一些陌生人。那麼一個自由的個體人生地不熟的,怎麼會接受隨便來一個人用強權統治他?

所以一個人制定規則讓其他人遵守的強權和霸權必然不會長久,得是全部人都來制定,這也是他們後來必然走上那種民主制度的原因,民主制度一旦發生。它一旦走工商業,它就必須充分地調動智能,這種過度的充分的智能潛力的調動,建立眼見為虛的哲科思維體系,這和人類最基本的眼見為實,或者說農業文明的經驗法累計產生技術是大相徑庭的。

你我現在知道,我們的這個世界不是真實的,你看到的草不是它原本就是綠色,而是綠光的波長不適宜相關的光合作用等反應,故植物不吸收,所以葉綠素呈綠色,含有大量葉綠素的植物是綠色。你看到的一切圖像只不過是光量子和波長,你聽到的聲音是振動波,但是你曾想過一個地地道道的農耕文明會出來這樣的哲科思路嗎?一個農民會天天思考自己和石頭的區別嗎?會思考宇宙是怎麼來的嗎?不會,因為那些問題與胃無關。

這不是我在對兩種文化的優略進行比較,而是告訴大家,看問題不能看表面,要探究不同文明和文化的背後深層原因是什麼,我只做事實陳述。

大陸、海洋與全球秩序|不同類型文明之間的衝突為何如此劇烈?

大陸、海洋與全球秩序|不同類型文明之間的衝突為何如此劇烈?

(秦朝步兵與車兵軍隊)

我們總說過去中華文明一直處在世界的最前方,我們技術最牛,我們有四大發明,我們的宋元時期的槍炮是最前端的,中國當年造船技術也非常先進,而且其他各方面技術都非常完備,包括火藥、熱兵器,包括指南針、羅盤,包括造紙印刷都是中國發明,而且西方的技術也是隨著成吉思汗突進到歐洲和非洲帶過去的。

可是火藥是熱兵器的來源,羅盤是早年藍色貿易的基本工具,沒有羅盤就不可能遠洋。造紙是整個人類文化勃興的先決條件,而活字印刷在歐洲導致宗教改革,導致歐洲整個神學文化變更。但是這些東西在中國宋代實際上全部基礎具備,它卻沒有帶來任何社會變革的效應,這其中的原因需要我們繼續探究和追溯。這背後的原因不是我們平常說的什麼儒家的問題,不是君王壓抑工商業,壓抑資本主義等原因,那還是表層原因,而是文明類型的原因。

大陸、海洋與全球秩序|不同類型文明之間的衝突為何如此劇烈?

大陸、海洋與全球秩序|不同類型文明之間的衝突為何如此劇烈?

中華文明作為世界的領頭羊為何沒能開啟海洋霸權?


現在我們要討論的是為什麼中華文明的技術一次次立於世界之巔卻沒能開啟真正意義上的海洋文化的更深層的原因。

大陸、海洋與全球秩序|不同類型文明之間的衝突為何如此劇烈?

北部:西伯利亞高寒凍土地帶;西部:帕米爾高原;西南部:青藏高原;南部:雲貴高原+橫斷山脈;東部:太平

要知道那個時候交流條件不完備不發達,人類信息沒有暴增,暴烈的科學文明沒有到來,工商業沒有遍及全球。陸地上的每一個農耕文明都在發展自己的文化,但是他們因為地貌不是封閉的,受到名族的擾攘和文化的入侵,不斷的被征服被統治,至今我們看印度和埃及以及巴比倫,有的地方人種早都被置換了。中華文明之所以文化燦爛輝煌,技術和藝術代表裡農耕文明的最高峰,是因為地理地貌決定這個交流條件相對封閉,大航海時代開啟,外部世界天翻地覆,但是我們在搞文化專制和閉關鎖國,聽著很差勁,但是你想想那時候農耕文明的人大多都是持有保守論的,直到我們被西方的現代文明開來的船炮一次一次敲打後,當時的人們才發現原來對一個文化精雕細琢,對技藝的不斷淬鍊,是無法產生社會變革,無法讓社會轉型。


這裡要提一句:農業文明必將走向工商業文明不是人類能決定的,隨著人類總體信息量的增長,這是必然的,而不是表面看上去是人類決定的,有沒有哥倫布只是到來的比較遲罷了。

農業文明是在一個地區的局域內獲得資源,工商業文明是需要跨區域和其他人交換工商品來獲得資源,比如希臘人換取埃及人的小麥,隨著人類發展,這是無法避免和回退的。


但是他們的工商業和我們當時的工商業是有區別的。

  • 我們的工商業只是大家交換資源互惠互利,我們的基本是種地吃糧食,所以叫農業體系下的工商業。
  • 他們的是完全的工商業,自己生產的不是給自己用而是必須和他人交換才能維繫生存,因為他們在地中海那有著很好的交流條件,但那地方不適合種糧食,可供發展農牧業的地區不夠,而且工商業利潤很高。後來的荷蘭他們為什麼要跑到全世界去搞貿易,就是因為他們得去和別人做生意才能獲利,他們必須開啟整個全球的貿易路線,否則就沒飯吃,而農業體系下的工商業,大不了不交換,我自己吃飯餓不死。

所以大航海時代開啟以後,海洋文明定義全球的秩序已成了一個必然。於是近代人類文明史上有好多事件的發生是很讓人難以想象和悲慘的,這具體原因就是兩種秩序或者說兩種文明類型的大碰撞產生的:

  • 第一個:清人入關,一點點人就滅了明朝然後把上億漢人統治了,儘管也有內部起義這個原因,但總歸統治的清人人數與漢人懸殊極大。這是遊牧文明和農業文明的衝突。
  • 第二個:1532年,西班牙人弗朗西斯科·皮薩羅帶領一百六十八個騎兵士兵,打散了印加帝國八萬軍隊,活捉印加帝國皇帝,印加帝國解體,那是一段很慘的歷史。這是工商業文明(海洋文明)與農牧業文明的衝突
  • 第三個:英國人第一次鴉片戰爭開來幾十條並不是多麼厲害的船,只帶四千到六千士兵,居然把當時有兩億多人的中華帝國打敗,中國不得不開門,從此進入半殖民地時代。海洋文明和農業文明的衝突。

這種巨大的反差都是舊文化堅守的結果,其實在封閉地貌堅守舊文化也沒啥,但是外部世界變化裡後,你就像是劉慈欣《三體》黑暗森林法則裡的文明之間一樣,你躲不掉了,他能跨海跑這麼遠來到你這裡,就算現在實力不如你,你不能保證未來實力還不如你,這就是黑暗森林法則裡的技術爆炸,所以被發現後你就沒法再以著堅守舊文化的態度去面對外來文化,你的文化必須得想辦法和外部環境找到對接點,得想辦法與之同化和共存,甚至為了生存乾脆都得放棄自己原本的文化。這讓我想起來諾基亞的總裁說的那句話:我們什麼都沒有做錯,但是我們就是輸了,是時代選擇淘汰了諾基亞。


(二)海洋秩序| 文化的興衰決定民族命運


我不由想到,工商業文明與農耕文明天然的對立,背後原因其實都是求存。

  • 農耕文明維繫生存必須重視集權、集體,重視人倫、道德,壓抑個人、自由、創新,壓抑工商業....
  • 工商業為了維繫生存必須支持自由、創新、貿易,支持平等、契約、規則,支持探險...

為什麼兩方天然對立?為什麼兩方非要壓抑或者鼓勵?就是因為求存。西方人探險不是他們多喜歡探險,而是沒辦法,很多探險家都是被驅逐的人群或者海盜,亦或者為了尋找新的資源,這是海洋文化必備的精神,因為大海真是危險難測,陸地好歹走丟了還有生存辦法,海洋走丟了,那就真丟了,更別說遇到大風暴或者海盜什麼的。

而我們這邊的農耕文明是要壓抑這種冒險精神的,不然社會在當時會出很多問題,社會一旦產生變革政治就會產生變革,統治者絕不希望看到這樣的事情發生,所以農耕文明不可能具有真正意義上的海洋文化。

說幾句熟悉的話大家就知道了:

  • 父母在不遠游;
  • 君子不立於危牆之下;
  • 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

這類的非常多,儒學是與農耕文明圖景下的帝制集權社會結構所匹配,我們不止一次說了,如果一個思想與當下社會結構不匹配,絕不可能留存非常多,更不可能成為主流或有效統治這麼久。

墨家是工商業的發言人,墨子在史記中沒有單獨的介紹,只有在其他內容裡寥寥幾個字。而道家名家的思想能留存到現在也是因為他是儒教極端壓抑人性提供一個緩衝。所以魯迅那句話說看歷史只看到兩個字吃人這樣說儒家,即對也不完全對。

大陸、海洋與全球秩序|不同類型文明之間的衝突為何如此劇烈?

所以說啊也不是清朝做錯了,而是自大航海時代之後,世界的主流思想是西方人開啟了工業革命然後是科學時代,這一套組合拳直接淘汰了世界上其他地區的農耕文明,不只是中國。


簡短說下清朝,按照農耕文明對社會結構匹配關係和要求來看,按照皇帝中央集權的思想上來看清朝是做到了極致。


我們知道清朝不僅集權達到了頂峰,還解決了內憂外患,外患這個問題中國從先秦時代,匈奴一直到唐代的突厥,一直再到後來的這個蒙古人,到南北朝的鮮卑——蒙古人,然後到清代的女真人都是最頭疼的事情。清朝女真人就是從東北那地方來到中原,長城都不需要修了。內憂是三個,第一叫外戚,第二叫強藩,第三叫宦官。漢代和唐代的外戚和強番問題,明代太監亂政的問題,到了清代全部解決。這些問題的解決可是歷朝歷代的君王的夢想,所以乾隆稱自己十全老人,作為皇帝他的漢文化水平超過當時的科考士子,雖然寫詩水平確實一般,他覺得在做皇帝職業沒人比得過他,前無古人。


文化專制和大興文字獄是事實,但是歷朝歷代這事情出現的多了。而且清代前中期的皇帝都很勵精圖治,雍正是典型的勞模。可是我們總說清朝垃圾,清朝文化專制主義和閉關鎖國等政策造成中國與現代文明失之交臂,這是後人看問題最容易犯的錯誤。


我問你,如果地球沒有這麼大,只有中國,會是什麼情況?我們今天一定還在帝制之下,農業文明一定還在有序延展。但是你的外部環境不只是有你,也不只是有中國人,是要講世界格局的,就像今天不是簡單的地緣政治,而是全球化了,所以我才拿諾基亞總裁的那句話打比方。


原本因為封閉地貌,外部的人還不容易大規模進入,因此避免更遠的歐洲民族擾攘和文化入侵,你看埃及和敘利亞那些地方至今都不太安穩。就算來了,也只是一小批人做個小生意,不會對帝國造成什麼影響。


但是地球上一旦其他同樣的人種,他在文化能力上突破原有的限制,也就是所謂的大航海時代開啟,大批大批的跑到你這邊來了,而且還是有一定實力的隊伍,那中亞的地貌可就不是封閉隔絕的狀態了,我們有那麼長的海岸線,雖然中國不是馬可波羅說的遍地黃金,但是他們國家的人喜歡中國的茶葉和絲綢瓷器,這幾樣東西賣回國利潤高的可怕。所以這幫人你攔都攔不住。


如果來的是一幫只是普通工商業和農牧業的小菜鳥那也就沒啥,同化和壓制唄,服從天朝上國唄,歷來如此,直到清朝乾隆年間,乾隆給英國人定時間開放通商口岸,就今日廣東十三行就是清朝在廣州設立的對外貿易特區內的十三家牙行商人。後來,這地區稱為“十三行街”,“洋貨行”、“洋行”成為外貿商行的通稱,但是也不是隨意交易,是有限制的。


那時候一年只交易一次,定時定點,只能在規定的區域活動,不能帶女人因為洋人坦胸露乳有礙風化,不能與當地人有過多接觸,否則禁止交易,當地人也會被當做通敵罪處決。咱們知道清朝後來和洋人打了一場仗最後簽訂的條約內容是在城市附近找了一塊地給洋人租用讓他們貿易和居住,並且允許帶老婆孩子來住,你不讓我進城,那清政府的人也不得入內,這就是電視劇裡經常出現的那一幕。


所以你看,過去你可以壓制他們,但是越往後你不能保證這些人就一定實力不會超過你,尤其是我們面對後來爆裂的科學文明,你既無法無法同化更無法壓制。中華農業文明相較於科學文明天然的缺陷立即顯現,咱今天看歷史都明白這差距,無論是生產力還是武力等方面都不是一個量級的。


日本為什麼說我們缺少思想家?


舉個例子日本明治維新託亞入歐全面學習西方1868年,不到三十年年,在1894年,先是中日甲午海戰把中國,然後把俄羅斯這麼大的兩個帝國都幹趴下了。李鴻章當時說:三千年未有之變局,三千年未有之強敵。


日本著名的思想家福沢諭吉說:不管滿清政府出現多少偉大的人才,或是出現一百個李鴻章,都無法進入文明開化之國。要使人心煥然一新,將中國導向文明之國,唯有推翻滿清政府,此外別無他途。


他這話還有個意思是:你搞得洋務運動不行,中學為體西學為用這是不行的,你無法找到兩種思維方式截然相反的文化的對接點,所以必須推翻清政府,中國在滿清制度下,你出再多的人才,再多的革新改革人物,你都沒有任何前途。他意思是中國人需要一個偉大的思想家,而不是政治家。否則,中國出一百個李鴻章也沒用。


我們聽著確實不舒服,小日本放棄中華老師教的中學去學習西方,然後反過來打老師還狂妄自大的做評價。但你一旦帶有這樣的情緒去看歷史,那必然看不到深層原因,感興趣可以去看一下中國當時和日本的軍事武器方便的對比。而後確實如福沢諭吉所說辛亥革命爆發。而後五四青年運動開始口號“打倒孔家店”全面學習西方。


締造新時代的前提是要有新思想和新文化。我們發現東西方近代社會轉型出現了截然不同的文化啟動方式,他們從黑暗中世紀的神學壓抑人性中走出來,我們從農業文明下的帝制集權轉型到工商業文明下的人民共和。西方近代文化轉型和社會轉型,以找見自己的古文化之根,找回古希臘那一脈思路,文藝復興,宗教改革,獲得發育。中國近代社會文化轉型,以打倒自己的古文化,打倒孔家店,全面拋棄自己的傳統文化獲得社會轉型,獲得我們的拯救。


這說明什麼?思想才是關鍵!技術不能改變觀念,因而歷來不能成為變革社會制度的要素。繼續討論為什麼他說要想真正改變,必須推翻清政府,不然一百個李鴻章都沒用。

我們的生存方式和體系就決定了必須得壓抑工商業文明。

  • 農業文明最大的特點就是處在穩定不分化狀態。農民佔社會整個底層,皇權管理佔社會的一個塔尖。社會保持農業生產體系的完整性,然後壓抑工商業。它是謹防社會分型的。
  • 可是工商業發展早期,從它的發展脈絡一直到今天,它的發展方式是不斷地分化,不斷的讓社會碎塊化,讓任何操作專業化。因此我們會發現工商業文明表現為社團分立,社會分工,學科分化,一系列分化現象不斷展開,然後保持結構系統的緻密化,這是現代社會的典型特徵。

農業文明的權利結構和社會結構上期節目說裡,這裡不贅述。因此

工商業文明的的社會總模型是這樣一個模型,叫小政府大社會。政府管的事非常之少,主要管戰爭和外交極小的事情。然後整個社會生產系統跟政府無關,社會文化系統跟政府無關,社會宣傳系統跟政府無關,所有這些東西由民間各分立社團分立法人來進行。

這種小政府大社會,社團林立,分工複雜,專業化趨勢越來越窄的分化格局,就是現代社會或社會近代化轉型的一個表觀形態。因此我們在我們各行各業都會看到不斷分化,公司會把自己的業務越切越細,而且不斷把業務撒到外面去,交給專業機構另行承擔。

儘管中國宋朝工商業發展的比較好,大家看清明上河圖就知道了,但是那叫農業體系下的被壓抑的工商業文明,和西方哲科思維體系下的工商業文明不一樣,我們重德文化發展的只能是技術和藝術,你再鑽研也不可能造出讓幾百噸的鐵疙瘩上天;他們的愛智文化發展的是哲學和科學,使得他們必須不斷的思考世界的本質是什麼。

  • 技術體系是經驗模型,叫做硬態試錯法,是事後的歸納總結,講究眼見為實,因此他具有很強的時效性和不易被顛覆性。已有的工具、技術和經驗可以用很長時間不被顛覆,也就是俗話說的創新難,就算有創新,舊的還是可以繼續發揮效用的,處理新的信息量的時候,技術體系有時候是壓抑和排斥創新的,所謂奇技淫巧。但是人類思想文化要得以伸展,它有一個前提條件,就是你的思想本身不受壓抑,不受束縛,能夠充分煥發,這是人類思想文化締造的社會前提。

而中國農業文化,它需要一個穩定的文化系統來壓抑種內競爭,孔子說過:“子不語,怪力亂神”。他還說“攻乎異端,斯害也已”,意思是任何異端思想一旦出現,你就應該攻滅它,這樣才能使得它的餘毒和危害得到消除。可見中國文化對於任何新思想,在它的傳統中都是加以排斥的。但是我們要知道,要讓社會制度變革的第一要素就是思想,思想才是關鍵!紛亂的戰國時期,群星冉冉,各路思想蓬勃發展的原因就是社會處於動盪時期。要知道技術不能改變觀念,因而歷來不能成為變革社會制度的要素,不然中國古代的技術一度是世界最前沿,為什麼有近代屈辱史?文化和思想變革才能引領社會變革,而這個還不是根本,你的任何變革是要看外部環境的,或者叫世界秩序往後聽您就知道為什麼了。


  • 哲科體系是思想模型,叫實證科學,講究眼見為虛,是思想建模在前,理論依據在前,實驗論證在後,而後快速更新迭代,西方有個科學家波普爾,他給科學下了個定義叫:證偽主義,就是後人努力去顛覆前人,證明前人的東西是處理不了當下的信息增量,在當下是不適用的,任何人類的理論體系都職只是處理當前信息增量的一個自洽模型,而後信息暴增就得由後人又得去想如何處理使之自洽,人類文明進程就是信息增量的進程。科學和哲學的思想模型會帶動人類整個文化品質和文化內涵的轉型。因此它在很大程度上會推動整個人類文明進程的轉型。因此我們看西歐,它通過文藝復興撿回古希臘哲科思脈,然後通過馬丁路德等人的宗教改革,打破原有神學的強硬的封閉,基督教賦予自由平等博愛,最終通過科學思潮,從哥白尼到牛頓,突破人類原有的思想侷限,由此締造新文化和工商業文明新時代。
大陸、海洋與全球秩序|不同類型文明之間的衝突為何如此劇烈?

大陸、海洋與全球秩序|不同類型文明之間的衝突為何如此劇烈?

注意這兩者的區別。經驗模型不改變思想,哲科模型是在思想變革或邏輯變革的基礎上才能進行,這種素質決定了技術和科學對人類文化的影響力。很大原因是地理地貌造成的不同交流條件和方式。要知道縱觀人類文明史,只有古希臘那一脈思路才可以孕育出今日的科學。舉個例子,大家想想澳大利亞這個地方。


所以中國的舊文化是產生不了哲科思維,所以不足以開創未來。你在舊文化上琢磨得再精細,你也絕不會有出路。嚴格講來,中國農業文明的運道及生命力並沒有完全的完結,今天的我們並不是完全的工商業文明(這裡我不能過多說)但請記住,遊牧文明不等於放牧的,農業文明等於種田的,工商業文明不等於賣商品的。因此我們知道文化受阻才是最可怕的事情。一個民族的興衰取決於文化興衰,人類前途取決於文化導向,而不取決於你有多少人口,你有多少財富,你佔據多大的地理面積,歷史上的陸地霸權的大帝國多了去了。


一個人也是如此,你的成功與否不取決於你現在擁有多少存量,而是你能擁有多少增量,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彈跳力比高度更重要,所以暫時的苦難與艱辛不是最可怕的,認知通道的堵塞封閉是最可怕的事情。這是歷史給我們一次又一次的教訓。


究竟怎樣才能稱作海洋文明?


說完了農牧文明和工商業文明,我們開始聊海洋文明,要知道在地中海那個地方,不論是早期的古希臘還是後來的羅馬早就半農業半工商業文明,早就有船隻了,但是他們怎麼沒有進而成為海洋霸主?沒有開啟大航海時代?

大陸、海洋與全球秩序|不同類型文明之間的衝突為何如此劇烈?

大陸、海洋與全球秩序|不同類型文明之間的衝突為何如此劇烈?

更有趣的是迦太基人和羅馬人打仗的時候,迦太基的船就已經是五列漿戰艦和四列漿戰艦,稱霸地中海很久了,大家看圖,就是船內部有人划槳,但是大海霸主竟在海戰中輸給剛學划船造船的農夫羅馬人——第一次布匿海戰,要知道羅馬人儘管離海很近,但他們是農牧文明,他們很多人是不會游泳的,當時打仗,羅馬人就十幾艘破船,還是找羅馬聯盟裡的同盟國借的船去打仗的,可見真是奇怪。

大陸、海洋與全球秩序|不同類型文明之間的衝突為何如此劇烈?

而且那地方經常被農牧文明的騎兵和重甲步兵征服,比如地中海最厲害的努米迪亞騎兵今天阿爾及利亞那,比如馬其頓最厲害的重甲步兵,迦太基的大象騎手。由此我們可以得出,那時候新的秩序還沒有開啟,那時候地中海附近人們的觀念中依舊是人類熟悉的陸地霸權和戰爭,海洋霸權的爭奪也是為了爭奪陸地,比如羅馬人和迦太基人為什麼打海戰,就是為了爭奪西西里半島,但這不都是真正現代意義上的藍色文明——海洋工商業文明。

大陸、海洋與全球秩序|不同類型文明之間的衝突為何如此劇烈?

大陸、海洋與全球秩序|不同類型文明之間的衝突為何如此劇烈?

海洋文明是人類歷史上主要因特有的海洋文化而在經濟發展、社會制度、思想、精神和藝術領域等方面領先於大陸人類發展的社會文化,工商業文明跨領域獲得資源優於農牧業限局域獲得資源,而海洋工商業文明實則是陸地工商業文明的進一步發展。所以為什麼地中海人不是霸主的,原因是目光還是太近,應該放的更遠——全球海洋貿易。

所以,一種文明之所以能稱為海洋文明,

  • 一是要領先於陸地人類社會的發展;
  • 二是這種領先主要得益於海洋文化;

兩者缺一不可。一種文明在地理位置上靠近海洋,甚至有比較發達的海洋文化,並不一定是海洋文明。不然咱們的宋元明,既不缺船也不缺漫長的海岸線,但是就是缺真正的海洋文化!舉例子:

  • 古埃及靠海,但其文明的發展主要得益於尼羅河,是農業文明;
  • 古巴比倫也靠近海洋,但其文明的發展主要得益於兩河,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叫他們兩河農業文明;

這些都是不爭的事實,還有我剛才說的迦太基人和後來的羅馬人,就在地中海旁邊住著呢,但是他們只會說:地中海是羅馬人的內湖,可見觀念中還是農牧業文明。

大陸、海洋與全球秩序|不同類型文明之間的衝突為何如此劇烈?

大陸、海洋與全球秩序|不同類型文明之間的衝突為何如此劇烈?

羅馬人打仗的船前面有一個大梯子連著一個固定的鉤子,接近對方戰船的時候,放下帶鉤子的梯子,於是連接了對方的甲板,海洋戰變成了熟悉的陸地戰,一擁而上幹掉對方,這種打仗方式也就是農牧文明的羅馬才熟悉的,迦太基人傻眼了,還有這樣玩的。


大陸、海洋與全球秩序|不同類型文明之間的衝突為何如此劇烈?

大陸、海洋與全球秩序|不同類型文明之間的衝突為何如此劇烈?

大陸、海洋與全球秩序|不同類型文明之間的衝突為何如此劇烈?

所以我們可以看出來,農牧業文明看不見藍色通道的真正價值,因而無以遠行,反倒傾向封閉。中國古代文明的發展,真正全部得益於海洋的不多。古代日本文明與海洋的關係遠比中國文明與海洋的關係密切,然而其文明程度卻遠不如以長安為中心的中華文明。所以也不能算是海洋文明,只能說是島國靠航海維繫生存。太平洋諸島的土著文化,其文化與海洋的關係雖然十分密切,也創造了一些海洋文化,但卻落後於時代的發展。當然更算不上海洋文明。


所以靠近海洋,就算有海洋文化不一定就能發展成海洋文明。從這樣一種思路出發,我們首先要確定人類歷史上第一個海洋文明,分析這種文明的特點,根據這些特點尋找後來海洋文明的發展,最後總結出海洋文明的根本特點和優勢,以使我們對近現代海洋文化和近現代的海洋文明的認識有一個新的高度和新的起點。

(三)全球秩序| 大陸與海洋的生存原則之差異

近現代的海洋文明的三大特點

  • 第一個特點是:開放性。海洋文明不是一種閉關自守的文明,而是一種不斷從異質文化汲取營養的文明。海洋文明的開放是多方位的。從經濟上講,它是一種對外貿易依賴型的文明,發展海外市場,開拓海外殖民地成為這種文明的最重要的經濟要求。從人口流動上講,它在不斷吸收外來人口的同時,又不斷向外殖民,人口的流動改良了人種的素質,又促進了文化和思想的開放。
  • 第二個特點是:文化的多元性容忍異質文化和多種文化共存和競爭成了這種文明開放性的補充,多種文化的共存使每一種文化都隨時意識到競爭的存在,為了在競爭中取得優勢,都要設法不斷髮展,以發展求生存。由於海洋的分隔,希臘文化的各個實體保持了它的多樣性,多樣性促進了競爭,而競爭又促進了發展。同時又是由於海洋的保護,使每一個城邦都有可能保持自己的文化特點而又可以有選擇地吸收他人的優點。文化的多元性體現在一個政治實體內部就是容忍個體發展自己的個性和創造性,它的政治體現就是民主制,雅典就是它的典型的代表。
    希臘的活力就在於文化的多元性以及自由精神,歐幾里得說不懂幾何者不得入內是因為古希臘人認為不懂幾何那就不懂自由,沒有自由精神的人不能稱作是人。
  • 第三個特點是:原創性和進取精神。人從陸地進入海洋本身就意味著一種挑戰,征服海洋會培養和激發人的創新和進取與冒險的精神,古希臘人較少有思想上和精神上的束縛。從希臘神話中可以看出,在希臘人的眼中,沒有誰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威,甚至神也是如此。大多數的神的行為更像一群頑皮的孩子,主神宙斯的行為也不檢點,沒有很高的權威。神和人都不是因其已有的地位而是因其事功的獨一無二性而受到頌揚。

古希臘半農業半工商業文明,工商業文明跨局域獲得資源,不像農業文明限局域獲得資源,因此它的生存條件相對寬鬆。再加上它們的商業創新制作需要解放思想,於是它們出現了對自然學和人類智慧的探討這一脈思路。這就是狹義哲學。


所以我們發現海洋文明精神內核是農耕文明難以理解和接受的,簡單來說,海洋霸主所建立的必須是自由秩序,陸地霸主則不一定。


國際法之父格勞秀斯提出,由於海洋不同於陸地,它無法被“實際佔有”,從而不能在上面設置主權,因為大海是兇險的,“大海不識主權者”,(陸地自然災害也不識別主權者),大海只能作為全人類的“共有物”存在,海洋天然是自由的(和古希臘哲學及工商業文明和科學不謀而合);而貿易自由屬於自然法,貿易權不能被哪個國家所壟斷,自由的海洋因此也天然是為自由貿易敞開的。


海權的基本邏輯

  • 第一:海洋無法壟斷。
  • 第二:海權只能是獨霸的。

第一個原因是:任何試圖將海洋(公海)進行壟斷封閉的努力,都只能落於失敗。因為海面上無法設置隘口,無法設定邊界,試圖封閉海洋的國家只能依靠自己艦隊不間斷、無縫隙的巡航。但海洋過於廣袤而且危險,大風暴隨時可能發生,長期在海上人也受不了,這種巡航在技術上是不可能做到的。


大航海的先行者西班牙、葡萄牙兩國曾試圖封閉海洋,但這既會因無縫隙巡航之累難以維繫,也會因為政策無法落實而威信喪盡,最後敗下陣來。之後所有的海洋霸主都採取了海洋自由的政策。


第二個原因是:陸地上可以設置防禦陣地,可能出現守城戰和相持戰,打到最後劃地盤,比如楚河漢界,比如黃河兩岸分治。對峙雙方相持不下那就先劃界而治,再想辦法打對方,典型的地緣政治;但是海上無法設置防禦陣地,從而不存在相持戰,一旦在公海上打起來必定是殲滅戰,你要殲滅掉敵方的遠洋力量,船隻一個都不能放過,沒有船他們一時半會出不來,所以他們只能守著自己的地盤,這就將其還原為近海防禦的力量,你可以換得很長一段時間的海上霸權。


因此,海上是獨霸的結構,任何海上多強的結構都只是不穩定的過渡階段而非常態,只是暫時的,但這種過渡階段可能預示著某種霸權轉移過程。海戰對於國家財政能力的需求是相當高的,這導致只有島國才能作為海洋霸主存在,你要問為什麼?島國一般國力不行啊,這就是容易從表面看問題。


中國古代為什麼不發展海洋力量?


因為你龐大的內陸想要安定,需要龐大的陸軍,這筆支出非常高,如果你去發展海洋,你的陸軍必然要變弱,陸軍弱了,遊牧民族你本來就打不過,你還敢不發展陸軍去發展海軍,對於王朝的穩定統治來說那是找死,陸地霸主始終面臨著周圍外患所帶來的生存壓力;由於陸戰原則上的相持特性,這種壓力可以說是一種宿命。


因此,陸地國家的生存線在於陸上安全,其財富線則端視其具體的經濟結構,兩條線無法像海洋國家一樣大致合併,國家的財政自由度便受到壓縮,無力再去海上爭霸。陸地霸主國家只能建立起以陸地為基礎的區域秩序,這種秩序並不必然是開放的,也不必然是平等無差序的。


但是島國不一樣,自己國家一窮二白啥沒有,也沒有啥外敵,畢竟自家島國不大,因其無須再供養一支龐大的陸軍,所以在海軍建設方面的財政自由度是最高的。


荷蘭是歷史上第一個近代資本主義共和國,他們的地盤大家可以看過去的地圖,是低地國家,國土一半以上居然比海平面還低,所以它必須在海邊築一個高堤,才能保持國土的完整。因此它的農業文明開發是很困難的,典型的家裡地窮得出去某活路的,和島國沒啥區別。所以無需組建什麼陸軍,財務自由度極高,但是出去得需要錢吧,它開創了第一個規模化的股份公司,這就是荷屬東印度公司,後來英國的叫英屬東印度公司,前者的據點在印尼,後者的據點在印度。

大陸、海洋與全球秩序|不同類型文明之間的衝突為何如此劇烈?

大陸、海洋與全球秩序|不同類型文明之間的衝突為何如此劇烈?

荷屬東印度公司要跨半個地球,到現在的印度尼西亞,這個公司需要的資金量極大,任何當時的資本家和有錢人,他的資金量是不足以建立這樣的公司的。荷蘭人想了個辦法,他開創了世界上第一個股份公司,也就是大家集資,以佔有股權的方式做成第一個股份公司,這個基礎就是契約精神,所以我們看到典型工商業文明導出的這些精神和科學的自由精神以及海洋秩序的精神都是一致的,就是自由!

大陸、海洋與全球秩序|不同類型文明之間的衝突為何如此劇烈?

大陸、海洋與全球秩序|不同類型文明之間的衝突為何如此劇烈?

(犯下罪惡的殖民者)

荷蘭人遠洋建立對一個地方的統治殖民,建立一個原料基地和商品貿易基地,跨越半個地球,它在前十幾年中肯定沒有任何利潤,投資人那股份的人也沒有任何回報,而投資人很有可能等不了這麼長時間,就會生活困頓,他就得抽回資金,可股份公司寫的契約合同是不允許回抽投資,不退款不好意思,但大家錢被佔住,後續投資跟不上都沒法生存,那咋辦。於是相應的

它又分化了世界上第一個證券交易所,也就是你投資雖然不能抽回,你卻可以把你的投資,也就是你的股份在一個交易所裡變現。世界上第一個股票交易所出現,這就是世界上第一個證券公司的來源。


海洋連接的是全球貿易,這個獨霸的海洋霸主也必定是一個全球霸主國家,不然沒法保證安全;但是由於海洋的自由本性,這個國家對於海洋的壟斷實則是對於海上安全秩序掌控權的壟斷,而不會是對於海洋貿易航線與海外貿易權的壟斷,因為前面說了,大海是你無法絕對壟斷的。


若存在對貿易權的壟斷,絕不會是因為政治原因,而只會是因為霸主國超強的經濟實力。試圖以政治或軍事手段壟斷航線與貿易,是對海洋霸主生存原則的違背,看歷史結局沒好下場。


所以,

霸主國不僅不是絕對壟斷,這種壟斷反倒會促動自由貿易的發展,以使自己從中獲得更大的利益,也能促進全球的交流;其對海洋安全的壟斷或者說海洋老大提供安全。實際上把海洋變成為一種全球公共品,只要來貿易,按照規矩來,所有國家都可以共享,這樣的霸主帝國一定是個具有開放性的自由帝國。它提供了具有普遍性的海上安全以及自由貿易秩序,在這個普遍秩序下的具體貿易過程,雖然各國有著同等的機會,但霸主國佔據最大份額,並在規則生成過程中因為擁有更大的影響力,使得其國家利益在此中獲得了實現。

大陸、海洋與全球秩序|不同類型文明之間的衝突為何如此劇烈?

(英國戰列艦)

而大陸地緣政治是滅掉你,吃掉你,全部歸我,陸地霸主在實力和制度兩個層面上的世界主義轉型不一定像海洋國家那樣會自發出現;相反,它更加有可能將自己征戰地界的力量轉化為一種放大版的民族主義,比如我們經常說的橫跨歐亞非三大陸的大帝國,這就是超級民族主義,所以會試圖對周邊國家進行壓制,大多數都是直接消滅,以消滅威脅來鞏固自身的霸權。


而且大航海時代之後的大陸國家再想試圖這樣去稱霸的,就會引起海洋霸主的攻擊,因為他要去其他地方賣東西,你把那地方的經濟破壞了,人都殺光了,我東西賣誰呢?所以大陸霸主這種做法會激起鄰國聯合起來對抗它,甚至引來作為全球霸主的海洋國家來共同對抗它。


這就是我前面說的:為什麼文化和思想變革才能引領社會變革,而這個還不是根本,你的任何變革要看外部環境,或者叫世界秩序,就算你農業文明如何變革,你的實力多麼強,你得看這個世界的秩序和外部環境,否則霸權只是一時,想要存活,不能只簡單關注自身的存在。


歷史上的帝國沒有哪一個不想千秋霸業,沒有想要被消滅的,但是帝國承載不了自己的重量,曾經那麼強大,卻莫名其妙的就被打敗了。


就好比那句話:腦海中的已知才是阻礙你認知世界腳步的最大敵人;你覺得新文化新思想新知識是異端邪說,無法接受的時候,那是你選擇呆在腦海中已知的舒適區裡,自然會與時代擦肩而過。歷史不止一次告訴我們這個道理,現代商業也不止一次告訴我們這個道理。


所以一旦是個海洋霸主,他就被生存原則逼迫著它必須具有世界主義的品性,而不是獨霸一方的品性。如果大家看過亞當斯密的《國富論》就知道我在說啥了,所以這個霸主國家的精神層面必然會向開放的世界主義轉向。這就是我前面說為什麼很多有海洋文化的國家不能稱作真正的現代海洋文明,因為大多數都是農業文明,農業文明天然不可能接受這樣的世界主義。

大陸、海洋與全球秩序|不同類型文明之間的衝突為何如此劇烈?

這就是現代海洋文明以及科學文明帶來的新秩序。所以清朝不是亡於我們後人看來的封閉和專制,其他農業地區的人和清朝搞的那些沒大區別,而是農業文明的必然宿命,只不過因為封閉地貌中游牧文明和中原文明的互動關係中,遊牧民族必然被同化,但是千年來我們避免被更外面的民族擾攘和文化入侵,使得我們處於這樣的狀態中過著小農經濟。

大陸、海洋與全球秩序|不同類型文明之間的衝突為何如此劇烈?

大陸、海洋與全球秩序|不同類型文明之間的衝突為何如此劇烈?

(中國海軍!成立七十週年閱兵!)

這段歷史對今天的人有什麼樣的啟發?

至今很多人不是還在抵制某國的商品麼?可是拿起來一看,made in china;全世界都在參與一個商品的從原料到生產製造再到裝配,原本是把原料都運到一個地方由一幫人去生產製造裝配再到貿易。而現在是,當地有什麼原料,就近辦工廠生產其中的零件,然後按照需求將這些分配運輸到一個地方之後再去裝配然後直接賣,這是全球化,我們拿到的任何一個東西,都不可能是一個國家的人從頭到尾做好賣給你的,而且大部分的組裝都還是國人完成的,我們抵制的話,那是自掘墳墓,隨性一點,想用啥就用啥,沒什麼的,不要被愛國情緒綁架了你的消費,那是你辛辛苦苦賺的錢,商品經濟社會,消費者不能慣著企業。

大陸、海洋與全球秩序|不同類型文明之間的衝突為何如此劇烈?

大陸、海洋與全球秩序|不同類型文明之間的衝突為何如此劇烈?

西方的工商業文明文化的基調叫進步論,因為他們地理地貌決定開放交流條件使得他們的文化快速更新迭代,過度交流、過快進步,或者叫頻繁受到不同民族的擾攘入侵和文化衝突,科學文明以後進步論又被加持;中國的農耕文明文化的基調是保守論,因為東亞地區的封閉地貌決定我們的交流條件不足,新文化進不來,舊文化很難進步甚至還要不斷固化。


自社會大轉型之後,我們摒棄所有中學,全面西化後的今日,我們讀歷史的時候不免會進入一個誤區,我們不免都持有的是進步論,也就是我經常說的,我們都覺得明天一定比今天好,所以人人都想穿越到未來去享受,因為覺得當下的很多問題沒有得到解決,而我們現在大部分的工作都是為後人打下基礎,未來可真成了天堂,也就是三體裡三體危機沒有爆發的黃金年代,冬眠是不合法的,不然人人都冬眠了,現在社會誰甘願留下來?所以今日持有進步論的我們只注重肉體上的維護,而不太注重心理上的維護。


這不是我在批評進步論,我只想做說明,它的實在內質也可以稱之為人類隨著信息的不斷增長,信息增量的必然產物,或者叫人類自文明史以來演化過程的必然導出,從猴子到今日的人類,不確實如此嗎?所以,我們持有的進步論它是人類文明總體性必然發展的表層現象,而不是深層原因。但是持有進步論思緒會帶有褒貶情懷,所以想要真正讀懂歷史,請勿帶上過多的褒貶和態度,只談解釋。探尋事物背後深層的原因。並且一定牢牢記住,不要以今天人的思想觀念去評定古人的是非,一旦這樣做,那會封閉認知通道。此中真理將與你無緣。

本期內容結束,喜歡請轉發,感謝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