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当时刘备归还了荆州,孙刘两家结好,关羽就不会败走麦城了吗?

用户5293061272552


非也非也,这只是个时间问题,即便不去,也会淹没在世道的洪流当中!


HI五莲


虽然历史不会重演,但是我们还是可以来分析一下。

如果刘备归还荆州,孙刘两家结好,关羽还是会败走麦城。

我们首先来说一说大环境。关羽守荆州的时候,已经是天下三分,基本上没有什么大的战事了,大家各守各的地盘。



再来说关羽其人,心胸狭隘,睚眦必报。

曹操欣赏他对刘备的忠诚,捉而不杀,把他当做好朋友对等,好酒好肉款待他,送美女送珠宝拉拢他。要是一般的人,即使是不想要,也是要礼貌的婉言谢绝,但关羽不一样,一点面子不给啊!直接拒绝,干脆利落。

后来听说刘备在袁绍处的消息,直接不辞而别,还过五关斩六将,杀了曹操好多将领。

这里我们要分析一下,为什么那些将领明知关羽是万人敌,还要坚决地阻止他过关口呢?原因是关羽杀曹军将领和士兵多,曹军中和他有仇恨的官兵也多。那个年代当兵的人,有好多都是父子或者兄弟一起的,所以这种情况很普遍。于是就有了每个关口都有人要杀他。

后来虽然被他突破了,曹操也知道没人能阻挡得了他,就紧急派人叫各个关口放人,否则徒增伤亡。但就是因为这样,曹操已经深恨关羽,今后有机会就一定擒而杀之。



再说孙权,本来想和关羽拉进关系,结成亲家,却被关羽骂作猪狗不如,气得孙权就想马上杀了他。关羽单刀赴会,也深深的刺激了所有江东英雄们,所以关羽是到处拉仇恨,好像除了刘备张飞赵云少数几个人,都成了他的仇人。

刘备如果要归还荆州,以关羽的性格,即使是孙权派人来接收,也绝对要为难于他们,重复拉仇恨的招数。孙权一样要想办法杀了他而后快。

曹操知道孙权要来接收荆州,也绝对要出兵干预,不会那么容易让孙权得到荆州。

于是两方夹击,又是一出关羽败走麦城。一样的故事又上演一遍。

我是白云山水居,和你共同关注历史。


白云山水居


”关羽走麦城”实际上就是一个失败的代名词。人常说,性格决定命运。关羽走麦城很大程度上是关羽性格缺陷,镇守荆州过程中在政治、军事、外交等事件处理不当埋下隐患造成的。所以,刘备即便把荆州归还东吴,关羽也注定在人生中有失败的祸患。

再者刘备归还荆州,孙刘交好实际上是个伪命题。孙刘交好与否,是曹操、孙权、刘备三大军事集团战略实力角逐的产物,是三国势力动态平衡的产物,实际上一直就是一会好,一会坏。

既然如此,还要从三家战略诉求来考虑这个问题的结果。

刘备把荆州归还东吴,曹操、孙权和刘备会相安无事吗?答案是肯定不会。刘备的政治纲领就是“上报国家,下安黎庶”匡扶汉室的。必然要分先后征讨曹操和孙权的。

一、荆州的战略位置

鲁肃曾对孙权形容荆州的险要和富饶:“荆楚与国邻接,水流顺下,外带江汉,内阻山险,有金城之固,沃野万里,士民安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矣。”

诸葛亮在隆中对中说:“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

荆州是四战之地,北有的江陵、南有衡阳、西有夷陵、东有夏口。其中,夷陵、江陵、夏口自西向东沿江而建,长江对于荆州的意义在南北方向可作为抵御北方的屏障,在东西方向可作为连通荆州的通道。因此注定了荆州是曹操、孙权、刘备三大军事集团战略实力角逐核心区。

二、荆州是刘备东出的前哨阵地

按照《隆中对》战略布局,荆州是刘备集团以益州为中心经营稳固后向东前出突破的前哨阵地,围绕荆州经营的前后顺序和作用都进行了细致的战略规划。

荆州始终是孙吴联盟的对接地,也是刘备前出作为与西出汉中的呼应而存在。

这说明刘备如果出荆州或汉中,必定牵动曹操和孙权的敏感神经,两者必定做出反应。

三、关羽出战的缺陷

东出荆州和西出汉中关羽都是中签率特别高的上将军。但不管在哪个方向,关羽都有其性格的致命伤,也就必然存在巨大失败的隐患。

1、对孙权:关羽为人冷峻孤傲,刚愎自用,看不到联盟关系的重要,缺少大局观念。孙权想和关羽联姻结亲,巩固联盟关系,关羽却不能很好处理相互关系,竟然羞辱孙权:“虎女岂可嫁犬子”,为联盟关系削弱和破裂埋下了祸根。

2、对曹操:从来就看不起曹操,内心中始终认为曹操是汉贼。过五关斩六将,从没有给曹操留下一丝情面。赤壁之战从小我出发放了曹操,却在刘备集团犯下了严重的政治错误,虽然刘备和军师诸葛亮没有深究他,他也很内疚和惭愧。因此面向曹操的作战就必然是痛下杀手,曹操也必然是最强力的反击。

综上所述:刘备与孙权和曹操任何一家交战,如果关羽出战,关羽勇冠三军,曹操和孙权都不敢小看,如果关羽攻击一方,必然会引起孙权和曹操两大仇家的联合和倾国之力的碾压。绝对实力的差距和关羽性格缺陷,举措失当导致软实力削弱,失败就是定局。


晴空远望史


历史没有如果,但就“如果”而言,关羽的生命中就不会有败走麦城之说!

其实,说到关羽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最后父子俩被东吴马忠所捉被杀身亡,固然有其倨傲自负的原因,也有刘备不听诸葛亮劝阻,按照诸葛亮的建议及时调换人员替关羽守荆州的有莫大的关系。

在东吴求婚于关羽的时候,诸葛亮就已经根据关羽的性格作出了“荆州危矣!可使人替关公回。”的判断及建议,但刘备被关羽水淹七军捷报的“假象”所迷惑,没有听从诸葛亮换人守荆州替回关羽的建议,以至于关羽“大意”失荆州以及后面一系列事情。

因此,错不在于荆州,也不在于当时有没有把荆州还给东吴,关键在于关羽倨傲自负,太不拿陆逊当回事,在于刘备听不进劝谏,没有接受诸葛亮的建议,及时换人守荆州替回关羽。

不过,话说回来,如果当初刘备真的把荆州还给了东吴,可以肯定的是在关羽的一生不再会有大意失荆州和败走麦城的说法。但是,只要关羽的性格没有改变,败走某某某的命运就很难改变,只是最后是战死还是继续被捉杀那就真的不好说了。

您说是不是?希望您满意,期待您的阅读分享和留言关注!🙏🙏🙏🙏🙏🙏


油茶丝语


首先,刘备的志向是什么?是恢复汉室,刘备是一代枭雄,志在天下,就算已得三分之一的地盘,又怎能满足现状呢?并且刘备的实力也不弱,手下骁勇之将与足智多谋之人甚多,所以刘备不可能同意割地求和,并且这样的事情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

如果不考虑那么多,单看假设的话,还是成立的,毕竟偷袭荆州是孙权干的,如果刘备割地了,两国和睦相处了,就没有关羽败走麦城了。



紫伊慕婉


《三国演义》是文学作品。作者根据历史上所发生的事,经过作者重新编排,让作品更具有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吸人眼球,吸引读者的兴趣。

民间有:识字人读三国(读guai),不识字人打骨牌。说的是《三国演义》这部古典名著的内容充满了阴谋、奸诈和算计。魏蜀吴三方都想一统天下,纵横联合都是权益之计。目的是,任何一方与另一方的所谓联合就是为了吃掉第三方。

表面看,蜀与吴在抗曹方面方向一致,并且孙刘两家还是姻亲,其实刘备的力量最弱。当时连根据地也没有,借荆州可以说刘备就没有打算还。这就是作者埋下的三足鼎立的矛盾引子。

历史上所发生的故事是没有如果的。作者的聪明之处就在于充分利用矛盾,让作品情节叠宕起伏。孙刘两家由联合到撕破脸皮,表面现象是东吴讨要荆州,其实也想借此机会,一举吃掉刘备这支力量,从而扩大东吴的势力范围。

最终结局无论正史还是文学演义,孙刘之争导致的结果是鹬蚌相争,曹魏得利。不然也就不会出现三国归晋这一历史事实。2020/02/22)


吉祥如意


谈一下我的见解,大家就当细说闲聊,说的不当的地方权当笑谈吧。

首先历史不能假设,根据蝴蝶效应,这世上的所有一切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有一个条件改变了,那么必然会影响结局。所以这里姑且不谈真正的历史,就拿小说《三国演义》来谈一下。

假如当时刘备还了荆州,那么关羽应该不会败走麦城,但即使不走麦城,那么关羽也会败走别的地方,最后也是难逃一死。根据诸葛亮隆中对的战略方针,就是要占领荆州,然后取下益州,以益州为基础,以荆州为战地进而北伐。本来诸葛亮计划的就是取了益州之后,派一员上将领军北伐。那么在刘备阵营中关羽自然是当仁不让的第一人选。要知道从荆州背上伐曹,难度系数绝对比出祁山要小得多。祁山那条路,单是往外走就很不容易,更别提押运粮草辎重了。诸葛亮六出祁山,最最头疼的就是粮草问题。而如果从荆州北上,过了樊城就是一马平川了。所以如果可以选,刘备那边肯定会把祁山那条路用来防守,而从荆州伐曹。自家北面只要派马超守住汉中,定能保成都无虞。

当初曹操得了荆州,孙刘两家是说好谁能取下荆州,荆州就归谁。后来刘备取了,孙权派鲁肃去讨要荆州,其实本来就是一种无赖的行为。荆州凭什么孙权能取,刘备就不能取?何况两家之前是有约定的。但出于当时的形势,诸葛亮让刘备说出暂借荆州,本来就是一套无奈拖延的缓兵之计。但毕竟话以出口,本来自己有理,这一说借,又成了自己没理了。那么好吧,假设刘备信守诺言,还了荆州给孙权。那么下一步呢?之前你孙权就是在我刘备根基未稳的时候来逼着我写的借条,那么现在我已经遵守承诺了,是不是也可以反过来再逼你了?要知道孙刘两家其实是面和心不和的,夷陵之战刘备以倾国兵力七十万讨伐东吴,孙权仅仅五万兵力应战,战力上刘备明显胜于孙权。而地势上蜀国是沿长江顺流而下,也占优势。在这么明显的优势下,又是被人刚欺负了之后,刘备会在扎根成都之后,不杀个回马枪再把荆州取回来吗?荆州实在太重要了,三家谁都想要啊。后面刘备死后,西蜀和东吴之所以重修旧好,实属不得已而为之,北面有个强大的曹操,孙刘两家根本不敢再互相打了。

好了,按刘备的实力,重取荆州问题不大,但想灭掉东吴,把扬州也取来就难了,毕竟扬州是孙家的老家,根基厚实,不是那么容易就能拿下的。

下面,刘备得了荆州,按曹操或曹丕的战略,就是谁家输了就去打谁,这时候孙权腹背受敌,而刘备主要的目的还是先打曹操光复汉室,而且江东那片如果被曹操占了,北伐就更难了,况且自己的实力也比不上曹操。那么后面孙刘两家必然又会再次结盟共同抵御曹操,刘备那边也说不定还是会再让给孙权几个郡。那么一切就等于又回到了刘备刚刚取下益州时的局面。荆州其实还是一块三角地,刘备派关羽打曹操,后方还是会有孙权这个隐患。孙权有了机会,依然又会使阴招对荆州图谋不轨,那么关羽最终还是难逃一死。

其实怪就怪庞统急于立功,加上小人之心,不听诸葛亮劝告,刚一出山就被人弄死了。如果他活着,刘备阵营正好可以分成两个军团,只要诸葛亮留在荆州,讨伐益州之事全权交给庞统负责,诸葛亮专心布局荆州的战略,那么关羽也就不会死了。





闪光的烟头


在下简单分析下关老爷会不会败走麦城?个人结论不会,关羽败走麦城是因为两线作战被吕蒙偷袭抄了后路所以一代武神败走麦城,那么既然刘备通知关羽归还了荆州还哪会有吴下阿蒙的偷袭了。

不说那些政治背景了,我们先从战略地理角度看。荆州南部四郡零陵、武陵、长沙、桂阳在关羽北伐之前已还给东吴,荆州以北襄阳、樊城、新野等地当年为曹操从刘表手中得到,由从弟曹仁镇守。所以说蜀汉关羽部手中只有荆州也就是三国时期的江陵,城市并不大。由于南部四城已还孙权不可在夺,只能向北发展。所以出现未还荆州北伐曹操让东吴抄了后路。

从军事实力来说关羽江陵一城经济实力有限难以长久维持作战且会出现兵员无法补充的问题。手下将领除了关平周仓外其他人王浦、糜芳(叛)、傅士仁(叛)都能力一般。军师白眉马良素有才华,关老爷听不听他的建议就不好说了。一旦战败就算从蜀中集结救援也为时已晚,胜得不到补充败得不到救援,说真的能在荆州牵制对手就不错了。反观曹魏东吴,曹魏荆州樊城,有曹仁镇守兵精粮足即使战败后援不断。我记得是来了好几波吧,于禁庞德援助过,当然关老爷神勇水淹于禁斩庞德,后来徐晃又到,曹仁始终没有丢失襄阳主城。这时关羽手臂已受伤,减员严重。在说东吴,吕蒙接任鲁肃为大都督,少壮派实力大涨。孙权还年轻又碰见了一群年轻将领这还能不打?看出马的将领潘璋马忠、蒋钦周泰、丁奉徐盛…关键在长江一线东吴后援也很快。

是不是跑题了?对不住各位看官了。

如果归还了东吴可能形势就大不相同了,关羽不会夹在中间两线作战了,退回蜀汉东吴必不会偷袭,得了地盘是目的杀关羽不是目的。如曹操偷袭会出现两种情况,1孙刘再次携手共拒曹操。2关羽回蜀,东吴和曹魏争夺荆州,刚要回荆州东吴少壮派必将拼命,所以曹魏胜算也不一定大。

再说关羽回到蜀汉短期来讲好处太多了,1关羽等诸将增强了蜀汉实力,不光增加士兵还有人口。2可以增加更多的驻防调配方案。3五虎将第一次齐聚,成为美谈。当时赵云在成都、张飞在巴中、魏延在汉中、马超在下牟、黄忠忘了。要是我就联合东吴,让关羽去上庸替下孟达,并关平刘封连东吴出上庸夺襄阳然后北进。赵云配合马超收复西凉、出安定逼长安,黄忠与魏延出汉中与马、赵两路杀长安。军师由马良未死、孔明、法正担当。天下二分当定…

打字打的手都哆嗦了不扯淡了,祝大家看的开心。


黯然神伤


政治舞台上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物都是争权夺利掠地扩张,孔明不动一兵一卒单凭一张三寸不烂之舌得来的宝地怎么可能说还就还的呢?就是不惜一战也不会轻易归还,周瑜早已看出却一时计穷没能拿回荆州,还记孔明再三嘱咐关羽千万不要轻易出兵拒绝任何挑战,其原因可想而知能有归还的诚意吗?谁也不愿啥弃。


苍松劲傲峭崖中


说到这个问题就要说到荆州是怎么来的。


荆州本来是孙权实际占有着,刘备被曹操打的只能退守江夏,用张昭的话说“弃新野、走樊城、败当阳、奔夏口”好不凄惨。而此时的曹操更是起兵八十万,和孙权隔江相拒,准备一统江山。



在这个时候诸葛亮提出了联吴抗曹,于是有了赤壁之战,曹操败走,丢盔弃甲,这个时候刘备没地方去,就借了荆州,说是取了西川就还给东吴,结果刘备当了皇帝了,都没还给东吴,为此周瑜被气死,江东诸将早都想把荆州要回来,毕竟荆州可是战略要地。

但是这刘备就是不还,没办法最后东吴用计打败了关羽,败走麦城,不仅把关羽杀了并且还把关羽的头砍了下来。

那么假设刘备归还了荆州,这些事还会发生呢?



可以肯定是依然会发生。

首先是利益关系,荆州是战略要地,给孙权欢了之后,刘备必然还是要防备孙权,而孙权占领这要地之后也会攻击刘备,要知道刘备也是有了荆州之后,自己才有机会挺进西川,所以孙权也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双方依然是会发生冲突。

其次是关羽的性格,关羽性格孤傲,骄傲自大,这才是他死的根本原因,从封五虎将开始,就可以看到关羽的孤傲,争抢好胜,东区要跟他结亲,他把人痛骂一顿,所以说关羽的死,是因为他的性格,所以即使不是荆州的事,关羽也可能在其他的地方出事。

所以说,荆州还不还,这事都会发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