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取消职称,拿什么来评价教师的能力与业绩?

用户100586451911


职称并不是与教师的能力与业绩成正比的,只能是衡量教师能力与业绩的重要参考而已。

为啥有人强烈建议取消职称?

其一、职称评审过程中的不公平现象,导致教师总有恨不得立即取消职称的想法。

民主评议是职称评审中的一个环节,因为民主评议的分值有的竞然占了50分。很多人在测评你,可能会提前打电话拉分数,拉分数的教师最后的分值就高。而比较老实的教师则没有提前打招呼,就会出现分数较低的情况。

还有的教师利用社会关系,最后评上了职称。以上只是个别现象。

职称评审涉及到教师的切身利益,评上职称,意味着增加工资。评不上职称,哪怕你同年毕业,同样的教龄,同带一个平行班级,就因为你和他职称不同,你每月就比他少几百元乃至上千元。干同样的工作,收入差距不断增大,你心里乐意吗?

其二、职称评审方案的不合理不科学,导致教师怨言载道意见纷纷。

近几年,中小学职称评审已对发表论文不做刚性要求。但有的地方依然还把论文当做评价指标。更有甚者,竟然论文不封顶,有几篇算几篇,有的拿出20篇论文,令人咋舌。

关于教龄的赋分,青年教师就想教龄分值少,年龄稍大的教师就想教龄占的分值多。他们都是站在不同角度来看的:青年教师在证书上具有优势,老教师在工作年限上占优势。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需求,导致很多人心理不平衡。

取消了职称依然能评定出教师的能力和业绩,可以从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全面评价教师的综合业绩。

一、德:职业道德

教师职业道德可以根据《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进行细化考核。由家长、学生、社会人士共同参与,拟定具体分值,取其平均分值,得出教师职业道德的分值。

二、能:教学能力

主要体现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每学期可以组织教师进行听评课活动,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得出平均分。

教师在教学上获得的各项证书,也代表了教师的业务水平也可以成为教学能力的一部分。教学能手、教学新秀、各级讲课比赛、公开课示范课、教学理论竞赛等各种与教学相关的比赛活动,都视为教学能力的体现。

把各种比赛都纳入到能力来考评,一方面能调动教师参与各项活动,另一个方面也能提升个人业务素质。

三、勤:工作考勤

每个单位都有考勤制度,严格按考勤制度执行。全勤的、请假的、旷课的都界定出赋分标准。

四、绩:教学成绩

教学成绩以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为标准,三者累积的和除以300,就可以得出教学成绩的分值。

低年级、中高年级的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因年级不同,试题难度不同,会导致差异较大。可以适当提高低年级的比率,减少评估差异。

五、廉:廉洁从教

主要以是否有偿办班辅导、推销教辅材料等情况为主,以家长参与方式为主,为公平其见可以委托第三方,但这样会增加评价成本。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师的职业具有特殊性和长效性。很多工作不是某个阶段或短时间内就可量化出来的。评价只是促进工作的手段而已。


小老师的闲言碎语


老师们在以前不按职称发工资时,干得也挺好的,我是八○年参加工作的老民办教师,刚开始每月是十三块五。我们老师干劲也大得很,早晨五点以前到校上早操,晚上上夜自习到九点,真是两头见星星。老师也没怨言,而现在按职称发工资老师干劲却没有了,这是为什么?职称不但不能调动老师积极性,而且让老师不痛快,因为职称评审弄虚作假的太多了,兢兢业业工作,不会来事的你累死也进不上,所以很多人想我进不上不进。但我也不好好干!


一切随缘


为什么要那么重视评价这些呢?明显的专家思维。多重视师德和教学工作量,不就行了?你能力再高,不上课,有毛用?不要那么太重考核,考核和学生减负是互相矛盾的,你太重视业绩考核,就达不到真正意义上的给学生减负。你应该转换思维,多劳多得,从教育课时上去计算绩效。大学毕业生,去教加减法,去教认字“你我他”,你还要考核什么能力?有教师资格证的都可以胜任这份工作,教育专家你不要整天吃饱没事干,整天研究这种问题,误导教育。取消职称势在必行,因为职称根本不适合教育事业。职称就像学生考试一样,你一次考的好,年年顺利升年级;如果考不好,年年留级。关键还有比例,这就注定大部分的“学生”年年留级。你能说,学生如果升年级不用看期末考试成绩,学生平时就不努力学习了吗?显然不是。学生就算没有年级升学考试,学生还是会好好学习的。所以类似,就算没有职称,教师还是一样会上好教师自己的课。职称,取消了也罢!


150638594


职称制度,严重打击了劳动者的积极性,使投机取巧者名利双收。


房增华128


难道职称是评价教师的唯一方法?没有职称的时候照样搞教育!大家干劲大无怨言!现在推行的职称制度为什么怨声载道?!!!


用户8635624386829


职称终身制不好,应五年一评,能上能下,只作为选拔干部的条件,退休作废,但不与工资挂钩。当官也应废除终身制,不能一当上官就只升不降,


上善若水127436101


如果取消职称,用什么来评价教师·····?言下之意,职称是用来评价教师工作的。个人觉得,这个题目本身有点问题,职称是用来每学期或每学年评价教师教学经历、能力和业绩的吗?即使有,也是对职称评定前的若干年工作而言的,平时根本就没用它做尺度去衡量教师工作的。

思想政治素质、学历、教学经历、能力、业绩和科研成果,这些都是评定职称的条件,符合相应职称条件的,就可以被评审委员会定为相应的职称。职称只在评定和取得的过程中有短暂的评价功能。

对工作的评价,主要根据是工作量、出勤率、教育教学成果、有无违纪违规违法行为等。而不能用已有的职称来进行评价,如果每年都用职称来评价教师工作的话,就要一年一评,每个职称证书有效期只有一年。而事实上,从来就没用职称去每年评价教师的工作。

那么,某位教师被定为某职称后,是否可以用职称来评价他以后的实际工作呢?当然不可以。谁敢保证高级职称的教师就一定做出高级的工作业绩来?又有谁敢说低级职称的教师就一定做不出好的业绩来?教师的工作具有多变性或不确定性,有很大的伸缩空间。不像工厂里的流水线,每个工人必须坚守自己的固定岗位,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整个流水线将无法运转,每个人都必须将自己的技术、能力发挥出来,否则产品质量就要出问题。如果他们有职称的话,而且职称所代表的技术又与生产劳动是紧密结合的,那么此种情况下,职称可以在评价工作业绩时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在目前的职称终身制下,教师的工作是不能用职称评价的,有什么样的职称,并不等于就自然有什么样的工作(顶多只能评价职称评定前的3年5年的工作情况)。

如果每学年对教师工作有一个严格的对应职称等级的评价标准或体系,那么有些人的职称就要经常变动了。称职的(做出与自己职称相应的工作业绩来),则维持原级或升一级,不合格的,则降级。在这样的机制下,根据统一的标准,经过专门机构根据标准审核一下并换发证书。不过,这钟机制能操作吗?能制定出让人满意的评价标准吗?这也许就是有人提出的"一年一评,一年一证“。

教育有必要被职称折腾来折腾去吗?为什么有些国外的教育,沒有评比、评优,教育教学也没什么轰轰烈烈的竞争,教学任务也不重,教育却是公认的世界一流水平?比如德国的教育静悄悄,一般下午都不上课,没有高考。再比如日本,虽有教师职称,但相同学段的工资没悬殊,小学段的教师基本一样,大学教师工资最少,越往下教师工资越高,幼儿园工资最高。可是日本的教育也是世界一流的。

我就弄不明白,离开职称,地球就不转吗?教育就不转吗?如果取消职称,还需要想出别的什么评价工具或管理工具吗?而事实上,职称作为日常的教师工作的评价工具的现象,也并不存在,又何谈取消呢?

这里是百姓茶馆,感谢您的光临。让我们一边饮茶,一边畅谈教育,畅谈人生。


百姓茶馆话人生


上岗补贴(一节课补多少)、平均分数名次奖励、班主任补贴、家长意见实证扣分等。


惠舒旅社老板


教师的能力是多方面的,比如,班级管理能力,课堂教学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写作能力。与学生交流能力……等。当某一方面的能力欠缺或不协调,都会影响整体教学的提高。教师职称只代表某一方面的能力,并不代表教师的综合能力。从这个意义说,高级职称的教师并不代表他的能力就强。相反,有些职称不高的教师,在某一方面比高级职称的教师还强。所以,看一个教师是不是有能力,不能只看他的职称。


AC11264


教师的职称不能够代表他的经历与能力,特别是在腐败的磁场里,没多大能力的部分人靠走人情关系捡到了高级职称。而一些从教多年的老师教书育人成绩相当好,但无法争取到高级,这事实是客观的。要衡量教师的业绩个人观点:一评价师德(由家长学生相当人数代表参与),二评价教育教学成果(以学生学会做人做事,文明道德,热爱祖国,热爱劳动,掌握所学基本知识程度为依据)。其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