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國傳奇:鮮卑有哪些主要部族,各是如何興起與衰亡的?

十六國傳奇:鮮卑有哪些主要部族,各是如何興起與衰亡的?

十六國傳奇:鮮卑有哪些主要部族,各是如何興起與衰亡的?

在歷史上,鮮卑一共興起了十支強大的部族,是中國古代少數民族中,部族興起最多的一個。鮮卑的前身是東胡,也是最早與中原發生關係的民族之一。在地理位置上,東胡居於匈奴之東,與匈奴同在今天的蒙古高原一帶遊牧,是與“匈奴並盛”(見《晉書》)的一個大部族。鮮卑被匈奴打敗後東遷,部族也分成了兩部分,即烏桓和鮮卑。

烏桓靠南,曾一度成為中原之患,曹操曾在柳城(今河北承德境內)一役中,大敗烏桓,“降斬二十餘萬”(見《三國志》),讓烏桓元氣大傷,餘眾被曹操遷至內地,慢慢與中原人同化,沒有內遷的向北逃竄併入鮮卑。匈奴敗走後,鮮卑趁機佔其故地,北匈奴中沒有逃走的,也都融合於鮮卑。匈奴的敗落,為鮮卑的崛起提供了一個絕好的機會。地域的擴大和人口的增加,讓鮮卑開始走向強盛。到十六國時期,鮮卑首次出現在中原舞臺,開始在中原建立政權。那麼,鮮卑在歷史上都興起過哪些部族呢?

慕容氏。鮮卑族最先崛起的便是慕容氏,慕容氏是也是鮮卑族中最先問鼎中原的一支,也是十六國時期佔據中原最久的一個部族。十六國亂了一百三十多年,而慕容氏總計建國時間就達一百年之久。慕容氏的發家之地在遼東,《三國志》中說“鮮卑自為冒頓所破,遠竄遼東塞外”,其中就有慕容氏。這裡土質肥沃,適於農墾,因此部族發展較快。後來部族出了一個傑出人物慕容廆,自稱鮮卑大單于,開始割據一方。到了他兒子慕容皝時,乾脆自立為帝,定國號為大燕,史稱前燕。隨後,慕容氏東破高句麗,又攻滅鮮卑宇文部、段部以及夫餘國,雄起於東北。

冉閔誅滅石氏後,慕容皝之子慕容儁趁機進入中原,打敗冉閔,在中原站穩了腳跟。前燕一度在北方與前秦二分天下,但最終為前秦所滅。前秦淝水落敗後,慕容垂趁機起兵,定都中山(今河北定州),建立後燕政權。北地長史慕容泓也在關中起兵,稱北濟王,是為西燕。後來,慕容垂攻滅西燕,再度成為中原強國,與羌人建立的後秦並霸北方。北魏興起後,與後燕連年征戰,參合陂(在今山西陽高境內)一役,後燕慘敗,中原大部分領土淪喪於北魏,後燕也被腰斬為北燕和南燕兩部分。北燕是鮮卑化的漢人馮跋所建,延續的也是慕容氏的班底,最終亡於北魏,南燕被東晉劉裕所滅,慕容氏從此一蹶不振,退出了中原舞臺。

吐谷渾。吐谷渾是慕容氏的一支。吐谷渾是個人名,他是前燕開國皇帝慕容皝的父親慕容廆的庶兄。當時的慕容氏,還是個並不發達的遊牧部落,他們的父親慕容涉歸死後,吐谷渾與慕容廆各領一部,結果二部“馬鬥相傷”,就此產生了矛盾。其實這本也不是什麼很大的事,但兄弟二人嫌隙已久,這事便成了導火索。慕容廆對吐谷渾說,“何不相遠,而馬鬥相傷”,你為何不離我遠點,免得咱們的馬再打架。“鬥在馬而怒及人”,吐谷渾焉能不知這是慕容廆容他不下?傷心之餘,帶領部眾“西附陰山,假道上隴”,一直西遷到今天的甘肅青海一帶,最後在枹罕(今甘肅臨夏境內)落了腳。部眾從此“遂水草,廬帳為屋,以肉酪為糧”(見《晉書》),“建國於群羌之故地”(見《舊唐書》),開始在遠離戰火硝煙的西部邊陲,過上了悠哉快哉的遊牧生活。

吐谷渾作為部族的姓氏,同時也作為部落的名稱,是吐谷渾的孫子葉延定下來的。葉延因《禮記》中有“公孫之子得以王父字為氏”(見《晉書》),自此,部族便以吐谷渾為姓氏。吐谷渾因為所居偏西,在群雄逐鹿的十六國時期,並未扮演過主要角色,發生的幾起征戰,也僅限於和涼州一地的政權之間展開。最初,吐谷渾並不強大,經常吃敗仗。比如,西秦的乞伏乾歸投降後秦後,吐谷渾第七任首領烏紇堤,便“屢抄其境”,後來乾歸“率騎討之”,將其打敗,吐谷渾“亡失萬餘口”(見《晉書》),遭到重創。第八任樹洛幹即位後,“率所部數千家奔歸莫何川(今青海省烏蘭縣境內)”,自稱大都督、大單于、吐谷渾王,並“輕徭薄賦,信賞必罰”,一時間,“沙、漒諸戎皆附之” (見《資治通鑑》),國力大增,吐谷渾走向強盛,但仍不能和西秦抗衡,後來還一度歸降過西秦。南涼的禿髮傉檀也曾西征吐谷渾的乙弗部,“獲牛馬羊四十餘萬”(見《晉書》)。

吐谷渾軍事上最長臉的一次,是在第十任國主慕璝時,他與北涼聯合,屢次出擊西秦,迫使西秦國主乞伏暮末“率部落東奔隴右”(見《晉書》),吐谷渾趁機佔據西秦故地。大夏國末帝赫連定被北魏打敗後,向涼州逃竄,也被慕璝攔擊,並生擒赫連定獻給拓跋燾。由於地處偏僻,紛爭較少,吐谷渾政權存世的時間很長,直到公元663年唐朝高宗時,吐谷渾才被吐蕃所滅。

乞伏氏。乞伏氏是西部鮮卑中最強大的一支,在十六國時期建立了西秦政權。乞伏氏最初也居住在蒙古高原一帶,後來其先祖“南出大陰山”(見《晉書》),也就是今天的內蒙古陰山,輾轉遷徙到今天的寧夏甘肅一帶,“併兼諸部,部眾漸盛”(見《魏書》)。苻堅平定涼州,乞伏氏也歸順了前秦,部族首領乞伏司繁被苻堅封為南單于、鎮西將軍,鎮守勇士川(今甘肅榆中)。苻堅攻晉時,其子乞伏國仁任前將軍、領騎先鋒。淝水落敗後,國仁的叔父乞伏步頹在隴右反叛,苻堅便派國仁去征討,結果是一去不回,國仁在那裡招集舊部,自稱大都督、大將軍、大單于,“署置官屬”(見《魏書》),徹底脫離前秦獨立。

西秦在第三任國主乞伏熾磐時,國力達到鼎盛。乞伏熾磐趁南涼禿髮傉檀西征之時,一舉滅掉南涼,為西秦在歷史上寫下了最輝煌的一頁。乞伏熾磐的兒子乞伏暮末繼任後,與北涼連年征戰,國勢漸衰,為了擺脫窘境,不得不向北魏乞降,在途中遭到大夏國赫連定的截擊,只好投降大夏,西秦就此滅亡。

禿髮氏。和乞伏氏一樣,禿髮氏也是“自塞北遷於河西”(見《魏書》)的,具體說,就是今天的黃河以西甘肅和青海的交匯處。禿髮是姓氏,起源有兩種說法,一是其先祖“因寢產於被中,乃名禿髮”(見《魏書》),鮮卑語中“謂被為禿髮”(見《晉書》),睡覺時在被窩裡生產了,便給孩子取名“禿髮”,其後世便以“禿髮”為本族姓氏;另一種說法,是“其先與後魏同出”(見《晉書》),也就是拓跋氏的一個分支。“禿髮”與“拓拔”本就諧音相近,說二者同宗也有一定道理。

禿髮部在禿髮烏孤做首領時,適逢呂光平定涼州,禿髮部不得不臣服於後涼。後來部族在禿髮烏孤的治理下,實力大增,翅膀硬了,便脫離後涼建立南涼政權。南涼最風光的時候,是第三任帝王禿髮傉檀在位期間。由於後秦介入涼州戰事,西秦、後涼相繼被迫投降,禿髮傉檀很機智,趕忙“去其年號,罷尚書丞郎官”(見《晉書》),向後秦稱臣。姚興一高興,便將涼州交給傉檀打理。這樣南涼便兵不血刃的盡佔後涼之地,達到有史以來的最大版圖。但禿髮傉檀並不就此滿足,和北涼連年征戰,失利後又西征乙弗部,結果讓西秦抄了後路,佔了都城樂都(位於今青海省東部),南涼就此滅亡。

拓拔氏。鮮卑分佈最北的一個部族。《北史》稱其“出自黃帝軒轅氏”,又說“黃帝以土德王。北俗謂土為拓,謂後為跋,故以為氏”,這便是拓拔姓氏的官方由來。拓拔氏與內地的紛爭始於匈奴鐵弗氏。晉懷帝時,幷州刺史劉琨與鐵弗氏征戰,便向拓拔氏借兵相助。拓拔氏因為助戰有功,酋長拓跋猗盧被晉室封為“代公”,公元314年又進封為代王,“置官屬,食代、常山二郡”(見《晉書》),這便是代國。公元376年,拓拔什翼鍵為代王時,鐵弗氏藉助前秦兵力,打敗拓跋部,滅了代國。什翼鍵的孫子拓拔珪隨母親一起,逃到了匈奴的賀蘭部(拓跋珪的母親本是匈奴賀蘭部的公主)。公元386年,拓跋珪趁前秦衰敗北方重陷混亂之際,召集舊部自立,稱代王,隨即稱帝,改國號為“魏”,是為北魏。

拓跋氏再興後,先滅掉鐵弗劉衛辰部,又在參合陂(今山西陽高境內)大敗後燕,盡佔中原之地。太武帝拓跋燾即位後,又西攻大夏、馬踏柔然,最後掃平苟延殘喘的北燕和北涼,一舉統一了北方,之後北魏開始與劉宋南北對峙。拓跋燾曾鐵騎南下,一直打到長江北岸的瓜步山(今江蘇六合縣境內),隔江威脅建康(今南京市),北魏武功達到鼎盛。

柔然。即蠕蠕,北魏太武帝拓跋燾“以其無知,狀類於蟲,故改其號為蠕蠕”。柔然是“東胡之苗裔”,其“先世源由,出於大魏”(見《魏書》),也是鮮卑的一個分支。在十六國後期,與北魏同時興起,位置在北魏的北部,也就是現在蒙古高原一帶。北燕曾與柔然聯姻,國主馮跋將女兒樂浪公主嫁給柔然可汗勇斛律,這樣柔然與北魏、北燕在北方一度成三角之勢。柔然在軍事上的對象主要是北魏,曾多次出擊騷擾北魏邊境,也多次被北魏打敗。後來柔然“遠遁漠北”,攻打高車,並“深入其地,遂並諸部”,實力大增後,回過頭來仍與北魏為敵,讓北魏很是頭疼。到了太武帝拓跋燾時,柔然的威脅才徹底消除。拓跋燾親討柔然,柔然“怖威北竄,不敢復南”(見《魏書》)。

十六國時期,鮮卑部族中與慕容氏同時興起的,還有段部和宇文部。段部居於遼西,一度稱臣於晉室。晉末八王之亂,其首領段務目塵曾派兵支援東海王司馬越,立有大功,被封為遼西公。後段部與慕容氏相爭,被前燕所滅。宇文氏與慕容氏同樣興起於遼東,最後也被慕容氏打敗。北魏末年,宇文部再次興起,北魏大將宇文泰擁立孝文帝的孫子元寶炬,建立西魏政權,其子宇文覺廢掉西魏末帝拓跋廓,建立北周政權。北周共建國二十五年,有過五位皇帝,公元577年,第三任帝王周武帝宇文邕在位時,一舉滅掉高氏的北齊政權,一統北方。但僅過了四年,隋國公楊堅便篡周自立,建立了隋朝,結束了宇文氏的帝王生涯。

十六國之後興起的,還有還有奚族和契丹。奚族又稱庫莫奚,“東部宇文之別也”,屬於宇文部的一個分支。被慕容氏打敗後,“竄匿松漠之間(今內蒙、遼寧、河北交界地)”,奚族當時文明程度較低,“民不潔淨,而善射獵,好為寇鈔”。北魏時,太武帝拓跋燾曾帶兵親自征討,“獲其四部落,馬牛羊豕十餘萬”(見《魏書》)。南北朝之後,奚族曾依附於隋唐,最後被遼國打敗,部眾歸於契丹。

契丹是鮮卑族中最後興起的一個部落,其“在庫莫奚東”,與庫莫奚“異種同類”,最初也是個不起眼的小部落。慕容氏驅趕庫莫奚,契丹也未倖免,與庫莫奚“俱竄於松漠之間”(見《魏書》)。後來,又受到北魏和北齊的打擊,繼續向北逃竄,最後依附於高句麗。隋唐時,契丹部族有所發展,到唐末時迅速崛起,並於公元907年建立契丹國,後改稱遼,曾稱霸北方一時。(

(本篇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