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白褂,破樓蘭,赤子切記把家還

衝在一線的白衣戰士,你們切記“平安還”

一位記者抗疫一線採訪日記系列二

作者:四萬 (湖北省黃石市當地媒體記者)

他們,站在疫情防控的最前沿。

有人說,他們是最美逆行者。他們也許不這樣想,他們說,這是職責所在,他們不過是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救死扶傷,送人康寧。

是這份職業,是所在崗位,讓他們在這個特殊時期,身處最前線,離危險最近,卻又必須衝上去,站上前。

穿成人紙尿褲,是為了節省時間、節省防護物資,也是應急下的無奈之舉。剪短髮,是減少病菌粘附,做好防護的實際需要,也是危急時刻愛美之心的暫時捨棄。不與家人見面,怕給最親愛的人帶來傳染隱患,是危急時刻理性與情感下的狠心剋制。

臉上一道道勒痕,防護服下的悶熱、護目鏡上的霧氣,渾身的汗水,癱坐的身影,他們的苦與勞,憂與喜,只有身在其中,才能深切體會。

有緊張害怕,畢竟病毒傳染性極強;有擔心憂慮,畢竟家人是放不下的心頭牽掛。放下醫護工作者的身份,他們,何嘗不是孩子需要依靠的爸爸媽媽,父母膝下唸叨牽掛的子女,愛人戀人的另一半知心人。

他們,是醫護工作者,也是普普通通的凡胎肉體。

我們必須向這些白衣戰士致敬。

一位丈夫,用A4打印紙,給奔赴一線的妻子寫了一首“舉牌詩”,“深夜接軍帖,九州大點兵,衣白褂,破樓蘭,赤子切記平安還。”

你們,切記平安還……

在此,我默默記錄下採訪過的醫生和護士們,他們,是黃石這座抗疫戰場上的白衣戰士。

致敬。


衣白褂,破樓蘭,赤子切記把家還

向正中:一頓沒能吃成的團年飯

從大年三十開始,他就吃住在醫院,已連續25天。戰“疫”打響來,他幾乎沒出醫院的住院部。

47歲的向正中,擔任呼吸內科主任,他是黃石有色醫院最早進入抗疫戰場的尖兵之一。

大年初一晚上,向正中接診了醫院第一位高度疑似患者,隨後,該患者被確診。此後幾天,呼吸內科陸續有發熱和疑似新冠肺炎患者收治進來,當時還未設置隔離病區。為以防萬一,他特別規定:不允許其他醫生進入患者收治區。

身為主任的他,雖然知道有風險,但他還是自己一個人去查房。“關鍵時刻,我必須頂上去。”

而醫院成為救治定點醫院後,他更忙了,他所負責的第一綜合病區,已經收治近百名確診患者。他所帶領的呼吸內科16名醫護人員,全部在一線參與救治。

以往每年大年三十,他都會和一家人吃年飯。今年,卻沒能吃成。那天,一家人打開手機視頻,通過視頻吃了頓特殊的年飯。

希望,他明年能好好和家人吃頓團年飯吧。

(記錄日期 2020年1月31日)


衣白褂,破樓蘭,赤子切記把家還


姜濤:妻子和未出世的寶寶等你平安回家

在醫院一間大概四五平米的醫生值班室,他坐在一張簡易的架子床上,接受我的採訪。

姜濤,今年39歲。我面前的他,說起話來,乾脆利落,笑聲爽朗,但掩藏不住勞累。

為了緩解病人緊張情緒,便於溝通,他在所管理的病區建立了一個微信群,30多名患者和醫生可以隨時交流。“姜醫生,我這會兒燒得有點高。”“姜醫生,我的胸口有點悶。”患者在群裡,提出各種問題,微信群響個不停,遇到群裡患者的呼叫,他總是隨叫隨到,及時解答。

12日凌晨4點,值夜班的醫生打來緊急電話,一位確診住院的6旬患者,得知哥哥去世後,情緒激動,嚷著要出院看哥哥最後一眼。不得已,他在電話裡安慰了半天。一早查房,他又單獨去勸了勸。“什麼情況都需要應付。”他有些自嘲笑道。

採訪中,他和我說到,他管理的病區,儘量少讓年輕的醫生尤其是沒結婚的醫生去病房查房,一般他自己一個人去。他說,這些年輕人被感染了,婚都沒接,萬一被感染了去世,連個後都沒留下。答案很樸實,卻讓我心裡一緊。

一心撲在工作上,對家裡自然無暇顧及。妻子懷孕,他沒法陪著去做產檢,只好讓妻子推遲一段時間再去。9歲的大女兒天天在電話裡說想爸爸,他也只得安慰:等忙完了這陣子,爸爸就回來了。

坐在記者對面的他,說著說著,突然紅了眼眶,不知道當時觸動了他內心哪塊柔軟的地方。採訪結束,揮手,告別,我送上一聲:多保重。

多保重,因為您妻子和還有未出世的寶寶,都等著您平安回家。

(記錄日期2020年1月31日)


衣白褂,破樓蘭,赤子切記把家還


護士張金:欠下女兒一個生日

37歲的張金,是黃石市婦幼保健院急診科護士長。1月18日,她被抽調到醫院發熱門診,連軸轉了20多天,沒有休息。

在抗疫一線,忙是每天的常態。早上8點不到,張金就來到工作崗位,晚上七八點下班是常有的事。在發熱門診,白班團隊最高峰一天要接診近百人。測體溫、信息登記、輸液,她和護士們忙得團團轉。

一次門診接診了一名1歲多的兒童,需要輸液。可當時,孩子已經出現發燒症狀,疑似患上新冠肺炎。身為護士長的她,決定自己上。孩子哭鬧不止,血管不好找,她俯身迅速找準血管,給孩子輸上了液。後來,孩子被排除新冠肺炎,同事們才為她鬆了一口氣。“當時沒想那麼多,只想把孩子的針打好。”張金說。

在醫院是“拼命三郎”,對家裡她卻心生愧疚。1月25日是大年初一,等她忙完準備下班,已經是晚上8點多了。剛坐下來休息,4歲的小女兒打來電話:“媽媽,你什麼時候回來?”張金趕緊收拾東西回家。到家後看到桌子上的蛋糕,她才想起當天是女兒的生日,瞬間紅了眼眶。

採訪電話中,回憶起女兒的生日,她似乎有些不好意思,很老實回答:那天太忙了,的確是忘了。

這不是她第一次主動參戰。2018年11月,張金主動請纓,前往西藏自治區山南市曲松縣人民醫院,當了半年的援藏護士。

張金有兩個孩子,大女兒14歲,小女兒4歲剛上幼兒園,正是依賴媽媽的年齡。除了大年初一和初二各回了趟家,她一直住在醫院為醫護人員準備的賓館裡:“一方面離醫院近些,上下班方便,也怕病人接觸得多,回家有風險。”每天實在想孩子了,她就手機視頻和孩子們聊聊天。

張金在微信朋友圈發了一張照片,鏡頭前,她和4名同事一起比出勝利的手勢。她和同事們約定:勝利後一起回家。

我們都期待,勝利早日來臨,病魔早點被趕走,陰霾早日散去,讓醫護人員早點回家。讓他們回家,補下那個欠下的生日,補下對家人的虧欠。

回家,好好和家人一起團聚。

(記錄日期 2020年1月31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