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說光武帝劉秀其實是中華民族的歷史罪人?

史海閒聊


劉秀

但是,不是每個人知道,東漢的開國皇帝光武帝在他晚年時的一個錯誤的外交政策卻使他成為了漢民族的千古罪人。

光武帝劉秀有著傑出的軍事技藝和才能以吸引有才之士來共舉他的大業。並且他對自己要求甚嚴。他是一個英明的君主,善於識人;而且還是一個精明的政客,因時制宜,視情況需要既能慷慨大方,也能冷酷無情。或許因為時代的侷限性和權利對他的影響,使他又是一個固執和迷信的人;他對批評往往作出過分的反應,他不具備長遠的戰略眼光,而且很難預見他行動的後果。他最大的弱點表現在外交政策和名族政策方面。

東漢建立後,匈奴依然是東漢面臨的威脅。但是,作為新興政權,儘管東漢有能力向匈奴發起進攻,就像漢武帝時衛青霍去病做的那樣。而光武帝的軍事姿態卻是完全防禦性的,雖然隨著公元36年內戰的結束,他強大得足以有能力採取攻勢。那一年他卻建築了新的防禦工事,以封住進入山西的傳統入侵路線。光武帝熱衷於修建長城,來保護自己不受匈奴的侵染,然而最好的防禦永遠是進攻。

但歷史還是給了東漢王朝一個機會,公元前60年左右,匈奴虛閭權渠單于死,引起內部分裂,先後出現五單于爭立的情況,混戰不斷,最後發展為呼韓邪單于的南匈奴和郅支單于的北匈奴之間相互攻伐。

敵人內部的不和正是自己爭取外交和軍事主動性的機會。

此時南匈奴比較親漢,表示願意向漢朝臣服,共同進攻北匈奴。但是,光武帝可能已經老了,缺乏雄心壯志,比較保守。他犯了在位時期最大的錯誤,這個錯誤也屬於中國歷史中最壞的一個。他本應與南匈奴聯合,攻擊北匈奴的聯合體。公元51年中國的將領們極力主張這場征戰,而且征戰肯定會取得勝利。南單于就可以作為匈奴唯一的統治者返回戈壁之北的土地,而東漢就可以收復西北邊陲的幾個郡。或者也可以採取平衡政策,讓匈奴與匈奴之間互相牽制,而東漢就可以以仲裁者的身份扶弱抑強,在草原上誰崛起就聯合其他弱小打壓他,讓自己在這盤天下棋局中成為獨大且富有的老大,長期享受著戰略優勢。

然而光武帝是怎麼做的呢?

面對臣服自己的好意,他竟然讓南匈奴遷徙到漢朝境內。而之後也沒想到儘可能的同化他們,沒有把他們打散,而是仍然讓這些匈奴人集中居住,也沒有解除他們的武裝,他們還仍然保持著匈奴人的文化習俗。

光武帝劉秀採取的措施就是讓相當多幕僚和一定數量軍隊的被稱為匈奴中郎將的官員代表東漢駐於南單于朝廷。同時南單于的一個兒子在東漢朝廷留作人質,然而這些措施並沒有用。

請神容易送神難,隨著時間的推移,南匈奴的力量逐漸強大,而東漢王朝的力量逐漸變弱。

從公元93年起,南匈奴內部的關係和東漢之間的關係日趨緊張。在以後的100年中,形勢變得越來越複雜和難以捉摸,他們時而公開衝突,時而進行有限的合作。在公元2世紀末,南單于在山西南部居住,這裡大大地靠近了東漢帝國的中央部分。他們的後代於公元308年就在這裡起來反對西晉。西晉之亡,中國北部的喪失和持續到公元589年的分裂時期,是光武帝的目光短淺的政策的直接後果。他後來的幾個皇帝由於沒有更正他的錯誤,儘可能的以分散和同化的手段削弱南匈奴,所以也應該受到指責,但作為錯誤的源頭,光武帝劉秀還是負主要責任。

一朝引狼入室,禍患不會一下而止。公元304年冬天,匈奴貴族劉淵起兵於離石,史稱漢趙,掀開了五胡亂華的序幕。


太極0220


漢光武帝劉秀起義,打敗了王莾,創立了東漢,其之罪也!

漢光武帝劉秀,東漢的開國皇帝,創立了東漢政權,他是漢高祖的第九代嫡孫,可謂是亂世出英雄,劉家兄弟“吞併“了”綠林軍“,其之罪也!

漢光武帝劉秀,東漢興國,皆不如西漢光武帝劉徹。開拓疆土,文藝復興,並派出使者張蹇,開創造了陸地“絲綢之路",遠至羅馬帝國,埃及……!其之罪也!

漢光武帝劉秀,一生兢兢業業,深思熟慮並勤於朝政!其之罪也!

漢光武帝劉秀,還有更多……!不一一而數,總之,罪過太多!






何漢甫


作為東漢開國皇帝,漢光武帝劉秀被譽為最完美的皇帝,然而偏偏有人給他扣上了一個民族罪人的帽子,原因便是他接納了南匈奴的歸附,而由此引發了兩百多年後的五胡亂華。那麼,這種說法有道理嗎?我認為完全是不可理喻。

匈奴分裂後南匈奴南下歸附,光武帝劉秀將南匈奴遷於河套

匈奴自冒頓單于時期崛起,便成為了兩漢北部的重要威脅,漢高祖劉邦北伐失敗後對其採取和親政策,歷經漢高祖劉邦、漢高後呂雉、漢文帝劉恆、漢景帝劉啟四代積累,這才於漢武帝時期拉開了漢匈百年戰爭的序幕。


△漢武帝拉開了漢匈百年戰爭序幕

漢武帝時期,西漢通過一系列的戰爭,先後收復河南地區和河西走廊,匈奴大敗後被迫遷居漠北。然而漢朝也因連年用兵而國力損耗嚴重,因而漢武帝以後便暫停了對匈奴的用兵,而遠避漠北的匈奴則趁機休養生息,實力得到了一定恢復,然而之後又爆發五單于爭立,匈奴在內亂之下實力再度大為損耗。

漢光武帝建立東漢之後,為了迅速恢復國力,對匈奴採取通好政策,但雙方關係實際上並無明顯改善。建武二十四年(48年),匈奴統治階級因爭權奪利而發生分裂,匈奴八部族人共立呼韓邪單于之孫日逐王比為單于,與蒲奴單于分庭抗禮,匈奴分裂為南北兩部,其中被匈奴留居漠北,而南匈奴則南下向漢稱臣。

△南匈奴內遷至河套地區

光武帝對於南匈奴的歸降選擇了接納,並將其安置在河套地區,漢朝則設置匈奴中郎將率兵保護其安全,並每年給予其一定糧食、絲帛等物資,南單于則協助東漢政府共同討伐北匈奴。

都說光武帝不打匈奴,其實他也有自己的苦衷

除了接納南匈奴之外,光武帝為人所詬病的另一個原因,便是沒有聽從大臣建議趁機攻打匈奴,此事雖是事實,但卻並未考慮到東漢當時面臨的形勢。


建武十七年(41年),大將軍軍臧宮和馬武一起上書劉秀,“匈奴人貪利,沒有禮節信義,困窘時向人低頭,安定時縱兵搶掠。現在匈奴境內瘟疫流行,戰鬥力下降。機不可失失不再來,請皇帝派人開赴邊疆,聯合烏桓等少數民族,一起討伐匈奴。這樣用不了幾年,匈奴就能被消滅。”

臧宮和馬武提出的“趁虛進軍”並非沒有道理,當時的東漢經過十餘年的治理,的確已經有了一戰之力,而且當時遼東邊境的烏桓已經歸順東漢,再加上匈奴內部天災人禍不斷,局勢對匈奴極為不利。然而光武帝劉秀卻並未同意出兵,這又是為何呢?

△東漢初年的盧芳割據勢力

原因其實很簡單,當時的東漢雖有一戰之力,卻並非出兵的良機,原因有三:一是內部並不穩定,建武二十三年(47年),南郡蠻人叛亂,不久武陵蠻人也發生叛亂;建武二十五年(49年),遼東貊人侵擾邊境。在這種內憂外患的情況下,自然不能輕易動兵。二是沒有取勝把握,東漢初期,北部盧芳在匈奴的支持下經常襲擾東漢邊境,東漢雖然曾先後多次與盧芳和匈奴援軍交戰,卻是敗多勝少,始終沒能消滅盧芳,因此劉秀其實並沒有擊敗匈奴的把握。三是百姓需要休養生息,劉秀雖然在公元25年便已經稱帝,但實際上直到公元36年才消滅川蜀統一全國,久經戰亂的國家急需要休養生息,而消滅匈奴並非一朝一夕之功,劉秀自然不願輕啟戰端。

因此,並非劉秀不願攻打匈奴,而是當時的東漢並不具備開戰的條件,此時能夠做的就是儘量分化、孤立匈奴,為以後徹底將其消滅打下基礎,而這想必也是劉秀接納南匈奴的其中一個原因。

少數民族內遷是個長期過程,將責任推給劉秀顯然不太合理

劉秀雖然接納了南匈奴,但當時南匈奴南遷的不過四萬餘人,而五胡亂華時的匈奴、鮮卑、羯、氐、羌主力南遷,均是光武帝劉秀之後發生的事情,將這個責任推給劉秀,顯然不太合理。我們來看看,五胡亂華的主要力量,匈奴、鮮卑、羯、氐、羌都是什麼時候南遷的。

△“五胡”內遷形勢

1、匈奴:除了光武帝劉秀接納的四萬南匈奴之外,匈奴還有幾次更大規模的南遷。例如東漢永元元年(89年),匈奴再起戰端,北匈奴單于大敗逃走,在漢軍的追擊下被俘殺一萬三千多人,另有多達二十餘萬人歸附漢朝。

2、羯族。羯族在兩漢時期臣服於匈奴,因此有一部分羯族人隨著匈奴東遷後在蒙古草原征戰,之後又隨著匈奴南遷,逐步內遷至上黨武鄉一帶。

3、氐族:氐族起源於先秦時期的西戎,一直活動在西起隴西,東至略陽,南達岷山以北的地區,其曾在西漢至三國時期經歷過兩次大規模遷徙。第一次發生在漢武帝元封三年(前108年),氐族人反叛,漢武帝派兵鎮壓後,一部分氐族人遷徙到酒泉郡,另一部分則遷徙至關中水、隴山之間。第二發生於三國時期,由於氐族生存在曹操和劉備兩大集團之間,成為雙方爭奪的對象。氐族於是趁機崛起,在武都地區形成四股勢力,分別是興國氐王阿貴、百頃氐王楊千萬、下辨等地氐帥雷定等七部、河池附近氐王竇茂。建安十六年(211年)阿貴、楊千萬等隨馬超反曹操,阿貴最終被夏侯淵所滅,一部分隨馬超入蜀投奔劉備,另一部分則投降了曹操,被曹操分別安置在扶風、美陽,以及天水、南安地區。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討伐漢中張魯,竇茂率眾抵抗,被曹操攻滅。後來,曹操擔心氐族為劉備所用,於是命雍州刺史張既遷徙氐族五萬餘人於扶風、天水二郡。

4、羌族:羌族源於古羌,周朝時期便有大量羌人融入華夏,春秋戰國時期的義渠國便是羌人所建,後在與秦國的170餘年戰爭中逐漸融合,另一部分則依舊居住在甘肅、青海一帶。此後,西北羌人迫於秦國的壓力,進行了大規模、遠距離的遷徙,分為越嶲羌、廣漢羌、武都羌等。漢朝時期,羌人已經分佈極廣,部落繁多。為了隔絕匈奴和羌人的聯繫,漢王朝除了加強對西域的管轄之外,歸附的羌人也開始大量內遷,分為東羌和西羌,其中東羌居於塞內而與漢族雜居,從事農業生產,逐漸步入封建社會;而未進入中原的西羌則分佈在西北、西南地區,例如分佈在今四川綿陽市西北部和甘肅武都市南部的白馬羌,分佈在今甘肅武都市的參狼羌,分佈在在今四川西部的雅安市一帶的青衣羌,分佈在岷江上游和四川西北部的冉駹羌等。

5、鮮卑:鮮卑早期受匈奴壓制被迫退保鮮卑山,直到匈奴分裂戰敗之後,鮮卑這才開始崛起,並趁勢佔據草原。在鮮卑首領檀石槐去世後,鮮卑分裂為三部分,分別是雲中、雁門一代的步度根集團;代郡、上谷的軻比能集團和遼西、右北平和漁陽塞外的東部鮮卑。三國時期,軻比能集團兼併其他鮮卑各部,最終統一漠南鮮卑,開始對曹魏北部形成威脅。235年,曹魏幽州刺史王雄派遣刺客韓龍將軻比能刺死,鮮卑各部再度分裂為慕容部、宇文部、段部三部,而禿髮部和乞伏部也先後從鮮卑分裂出來,並開始內遷中原。其中,禿髮部由塞北遷居到河西,而乞伏部則大規模遷入雍、涼二州。

綜上所述,導致五胡亂華的少數民族內遷,實際上經歷了漫長的時期,而且主要源於東漢末年至西晉初年時期的長期戰亂影響,由於中原人口銳減,為彌補中原兵力和勞動力不足,曹魏、西晉不僅允許匈奴內遷,甚至對此採取積極鼓勵,乃至招誘措施,從而使得大量北部遊牧民族內遷,並就此造成漢人比例下降。將這個責任推到光武帝身上,顯然不太合理。


香茗史館


劉秀是光武皇帝,他創造的歷史被稱之為光武中興,簡而言之就是把他們老劉家丟掉的江山重新奪了回來,並且採取了一系列措施,恢復、發展社會生產,緩和西漢末年以來的社會危機。

但是,不是每個人知道,東漢的開國皇帝光武帝在他晚年時的一個錯誤的外交政策卻使他成為了漢民族的千古罪人。

東漢建立後,匈奴依然是東漢面臨的威脅。但是,作為新興政權,儘管東漢有能力向匈奴發起進攻,就像漢武帝時衛青霍去病做的那樣。而光武帝的軍事姿態卻是完全防禦性的,雖然隨著公元36年內戰的結束,他強大得足以有能力採取攻勢。那一年他卻建築了新的防禦工事,以封住進入山西的傳統入侵路線。光武帝熱衷於修建長城,來保護自己不受匈奴的侵染,然而最好的防禦永遠是進攻。

但歷史還是給了東漢王朝一個機會,公元前60年左右,匈奴虛閭權渠單于死,引起內部分裂,先後出現五單于爭立的情況,混戰不斷,最後發展為呼韓邪單于的南匈奴和郅支單于的北匈奴之間相互攻伐。

敵人內部的不和正是自己爭取外交和軍事主動性的機會。

此時南匈奴比較親漢,表示願意向漢朝臣服,共同進攻北匈奴。但是,光武帝可能已經老了,缺乏雄心壯志,比較保守。他犯了在位時期最大的錯誤,這個錯誤也屬於中國歷史中最壞的一個。他本應與南匈奴聯合,攻擊北匈奴的聯合體。

公元51年中國的將領們極力主張這場征戰,而且征戰肯定會取得勝利。南單于就可以作為匈奴唯一的統治者返回戈壁之北的土地,而東漢就可以收復西北邊陲的幾個郡。或者也可以採取平衡政策,讓匈奴與匈奴之間互相牽制,而東漢就可以以仲裁者的身份扶弱抑強,在草原上誰崛起就聯合其他弱小打壓他,讓自己在這盤天下棋局中成為獨大且富有的老大,長期享受著戰略優勢。

然而光武帝是怎麼做的呢?

面對臣服自己的好意,他竟然讓南匈奴遷徙到漢朝境內。而之後也沒想到儘可能的同化他們,沒有把他們打散,而是仍然讓這些匈奴人集中居住,也沒有解除他們的武裝,他們還仍然保持著匈奴人的文化習俗。

光武帝劉秀採取的措施就是讓相當多幕僚和一定數量軍隊的被稱為匈奴中郎將的官員代表東漢駐於南單于朝廷。同時南單于的一個兒子在東漢朝廷留作人質,然而這些措施並沒有用。

請神容易送神難,隨著時間的推移,南匈奴的力量逐漸強大,而東漢王朝的力量逐漸變弱。

從公元93年起,南匈奴內部的關係和東漢之間的關係日趨緊張。在以後的100年中,形勢變得越來越複雜和難以捉摸,他們時而公開衝突,時而進行有限的合作。在公元2世紀末,南單于在山西南部居住,這裡大大地靠近了東漢帝國的中央部分。他們的後代於公元308年就在這裡起來反對西晉。

西晉之亡,中國北部的喪失和持續到公元589年的分裂時期,是光武帝的目光短淺的政策的直接後果。他後來的幾個皇帝由於沒有更正他的錯誤,儘可能的以分散和同化的手段削弱南匈奴,所以也應該受到指責,但作為錯誤的源頭,光武帝劉秀還是負主要責任。

一朝引狼入室,禍患不會一下而止。公元304年冬天,匈奴貴族劉淵起兵,掀開了五胡亂華的序幕。

五胡亂華,指在西晉時期塞外眾多遊牧民族趁西晉八王之亂,國力衰弱之際,陸續建立的非漢族政權,形成與漢人政權對峙的時期。在此期間,大量漢族人被殺,或是遷移到南方居住。


史海閒聊


西晉末年,八王之亂,耗盡國力,天下分崩,內遷的五胡擒西晉兩帝(懷帝,愍帝),陷長安,洛陽。中原士族南遷,史稱永嘉之亂。五胡在北方建立十餘個政權,同南方漢人政權對立,中國歷史進入五胡十六國,南北朝時期,直到公元589年,隋文帝楊堅滅陳,才重新統一全國,結束近三百年亂世。如果,把五胡亂華的禍端,加在二百多年前的光武帝身上,是非常可笑的。


劉秀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偉大的皇帝,軍事能力遠在漢高祖劉邦之上。他出身布衣,崛起於亂世,三十歲便登基稱帝,重建大漢王朝,史稱東漢,劉秀即光武帝。

東漢建立時,人口只剩下一千多萬,二十多年後才恢復到二千多萬,真正是地廣人稀。劉秀是一個出色的政治家,統一全國後,立刻時行休養生息政策,實行三十稅一,興修水利,發展生產,抑制豪強,整頓吏治,東漢經濟逐步恢復,史稱光武中興。

東漢初期,匈奴,鮮卑,羯,氐,羌等少數民族已在邊境地區生活,民族矛盾比較嚴重。劉秀一改漢武帝和王莽時期的大民族主義政策,對待少數民族問題上以"柔道"為指導思想,主張因地制宜,對少數民族用友好,友善,自治,互助政策,主張以德治邊,這是漢初嚴俊國內形式決定的。

東漢初期,人少國弱,沒有實力對外發動戰爭,只有用懷柔政策才能維護邊境的長治久安。光武帝允許少數民族進入長城內定居,以後幾代皇帝,仍對少數民族友好政策,而且給東漢政權帶來巨大好處。


公元73年和公元91年,東漢政權兩次率南匈奴和鮮卑,烏桓聯軍討伐北匈奴,取得決定性的勝利。南匈奴和鮮卑成為維護邊境穩定的重要力量,劉秀制定的民族政策非常成功。

西晉建立初期,國內形式同東漢初期差不多,人口只有二百四十多萬戶,一千六百多萬人,同樣面臨人口嚴重不足問題。

當時,西晉民族問題也非常嚴重,匈奴,鮮卑,羯,氐,羌內遷。關中地區少數民族人口占三分之二,對長安呈包圍之勢。

姜聰比較有長遠眼光,他上書《平戎策》,主張把內遷的少數民族全部遷到長城以外,以免夜長夢多。

晉武帝司馬炎沒有采納這個政策,一個是國內嚴重缺少人口,一個是強令少數民族外遷,將引起騷亂,既使把這些人強行趨趕到長城以外,邊境地區忖永無寧日。

事實上,晉武帝司馬炎是一個出色的帝王,文治武功兼備,繼祖叔父之基業,統一天下,澄清吏治,發展經濟,天下大治。

晉王朝很快走上富強道路,人口激增。五胡亂華的罪魁禍手是皇后賈南鳳和八王之亂,導至天下分崩,五胡趁機在北方掀起建國熱潮。

公元304年,巴氐人李雄在成都建立成漢,匈奴貴族劉淵起兵於離石,建立前趙政權。此後百餘年間,少數民族在北方建立十餘政權。

在南方的漢佚政權先後數次北伐(祖逖,桓溫,劉裕)都沒有成功。直到隋文帝楊堅建立隋朝後才重新統一全國。

五胡亂華時期同光武帝時代已有二百多年啦,不同時代,有不同的國情。光武帝不可能為二百多年以後的事情背黑鍋。

在古代,遊牧民族生存條件困難,總是騷擾邊境,成為漢民族的惡夢。但是,中原王朝強大時,少數民族根本沒有機會入主中原。

東漢末期,軍閥公孫瓚的白馬義從可以吊打烏桓,曹操擁半壁江山把匈奴分成五部,派刺史治理,甚至可以滅了烏桓,因為此時中原王朝軍力比較強。

西晉王朝滅亡,是統治者治國無術,由內亂引發外患,究由自取。


關東俠客



劉秀被認為中國歷史上最完美的皇帝。

毀滅華夏文明,把中國帶入煉獄的秦皇漢武暫時不多說。先與隋文帝與唐太宗做對比吧。

隋文帝被歐美史學家公認為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帝王。卻選擇了個失敗的接班人。

唐太宗開疆擴土,創立貞觀之治。晚年卻誅殺諫臣。煉丹求長生。

漢光武帝劉秀整肅吏治,發展經濟。開創光武中興。劉秀不但沒殺一個功臣。連廢太子則得以善終。劉秀時期,儒家獨尊,言論自由,沒有一人因言被誅。

中華民族的歷史罪人是漢武帝劉徹。

漢武帝指使法家酷吏張湯、杜周,羅織罪名,製造冤獄,把群臣屠戮殆盡。

漢武帝指使法家酷吏江充,以巫蠱之禍誣陷皇族。致使陽石公主被滅門,諸邑公主被滅門,太子劉據被滅門,長公主被滅門,皇后衛子夫被滅門。皇族被屠戮殆盡。

漢武帝重用法家桑弘羊,創立平準法、算緡法。壓榨盤剝百姓。致使餓殍遍,野民不聊生。漢武帝后期,人口減半,相當於今天死了7億人。人人告奸,人性泯滅。

漢武帝幾乎毀滅了大漢王朝。差點毀滅華夏文明。


楊朱學派


劉秀是一代仁君,做到了勤政愛民,鞠躬盡瘁,對當時的內地百姓功德很大。但是從長遠來看,我們不得不正視一個事實,那就是他嚴重失當的邊疆措施,給後世造成了嚴重的邊患。東北、正北、西北都有決策失誤,其中造成嚴重後遺症的,在東北,非常嚴重。這個失誤,最終導致了西漢的東北文明建設,付之東流,毀於一旦,最終導致平壤的以夷變夏。這個影響是綿延至今的。

西域諸國多次請求東漢朝廷,希望重置都護府,以保護西域人民的安全和利益,但都被劉秀用“不以夷狄苦中夏”的理由拒絕了。不過這個拒絕,只是暫時寒了西域人民的心,不久之後,他的兒子漢明帝,答應了西域的要求,重置了西域都護府,並在西漢的基礎上又開拓了伊吾,也就是哈密地區。

在正北,讓南匈奴內遷,為五胡亂華埋下了伏筆。但五胡亂華的時候,南匈奴已經嚴重漢化,冉閔殺胡都不殺他們,認為他們是自己人。五胡亂華造成危害最嚴重的是羯族和白匈奴,而這兩種人都被冉閔徹底解決了。另一方面,五胡亂華從長遠來看看並沒有對中華民族造成不利影響,反而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東亞民族的融合,以及江南地區的開發。經歷了這一次變故,中華文明依然燦爛,人種也沒有混雜。

然而在東北,不利影響卻是持續的。劉秀在東北的嚴重決策失誤,就是撤銷東部都尉和高句麗縣。後來的歷史發展證明,劉秀的這個減小國防開支的決策,實在影響太大了。劉秀承認了高句麗的建國,讓一個縣變成了附屬國,減少了對這一地區的管理和文明建設,導致高句麗自由發展,任意擴充,野心越來越大,最終於隋朝時造成了嚴重的邊患。而且趁南北朝混戰時期,吞併了樂浪郡,將漢人聚居的平壤城,變成了濊貊人聚居的城市。

試想,如果劉秀如果在西漢的基礎上,繼續治理高句麗縣,讓東部都尉繼續保衛海參崴,那經過東漢近200年的治理,東北的文明程度會有很大的提升,以後的朝代也會繼承既得成果,一如既往的建設下去。高句麗要是能經過400年的郡縣化建設,必然不至於到明朝末年的時候還是落後的部落制。如果沒有高句麗吞併樂浪郡,平壤人到現在還在講漢語幽州官話。

劉秀在東北的失誤,就如同朱瞻基在交址的失誤。朱瞻基棄交址,在《明史》裡面遭到了強烈的感慨與惋惜。棄交址的新聞傳開後,《明史》裡對輿論的形容是“舉國皆憤”。朱瞻基最後為了平息輿論,把交址省的省級官員全部治罪,讓他們當了替罪羊,成了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

以人為鑑,以史為鑑。功過成敗,蓋棺論定。我們現在需要以客觀的態度,看待歷史,看待古人。以求古為今用,防止重蹈覆轍。不能像李斯那樣,過度地揚善抑惡。知善不知惡,聞功不聞過,後果很嚴重。馬克思哲學最輝煌的一點就是客觀看待,客觀分析。客觀看待劉秀的功過,功不忘記,過雖已無法補救,但是也得知道,因為影響太深遠了。有些決策,短期看有害,但長期看是有利的;而有些決策,短期看有利,但是長期看就禍國殃民了。劉秀的邊疆決策就是利在短期,弊在長遠。


秦客逸民


司馬家的鍋去要劉秀背,完全不顧這中間隔著二百多年,這歷史玩的稀碎啊。


說劉秀是歷史罪人的那篇文章的題目叫《為什麼光武帝劉秀是中華民族的歷史罪人?》。


大概意思是南匈奴想聯合劉秀出擊北匈奴,但是劉秀沒答應,而且劉秀把南匈奴遷到漢地,給他們錢讓南匈奴制北匈奴。


然後到了晉朝五胡亂華的那幫人,都是這些南匈奴的後代,所以文章的作者認為劉秀錯失了北征匈奴的機會,又引南匈奴的狼入室,所以他是中華的千古罪人。

寫文章可以上嘴唇一碰下嘴唇,如評書演員說書那樣:劉秀髮十萬大軍,徵匈奴去者。


但是現實的戰爭是要打消耗的,需要大量錢糧人員的投入的。


漢武帝時候對外作戰,衛青北征匈奴,霍去病封狼居胥後世說起來是赫赫戰功,但是漢武帝也把文景之治數十年的積累都打沒了。


晚年漢武帝面對大漢王朝的千瘡百孔,也不得不下罪己詔。


東漢初年,剛剛經歷了天下大亂,穩定下來,群臣中也有人希望劉秀出兵北擊匈奴:



及關東稍定,隴、蜀已清,其猛夫扞將,莫不頓足攘手,爭言衛、霍之事。帝方厭兵,閒修文政,未之許也。



劉秀為何不願意出兵呢?


東漢當時剛經過變亂,正是百廢待興的時候,劉秀面對戰後的百業凋零需要的是百廢待興,不是折騰。


東漢每年拿出點錢,就能讓匈奴打匈奴,何必自己出兵呢?


東漢每年拿多少錢出來呢?


東漢朝廷每年給南匈奴一億七千萬錢,這是漢朝每年收入的四十分之一。


匈奴爭立,日逐來奔,願修呼韓之好,以御北狄之中,奉藩稱臣,永為外扞。


能花錢辦成的事,都不叫事兒。


況且匈奴兄弟很實誠,覺得大漢皇帝的錢不能白花,於是每年都會給皇帝獻上禮物,一開始是斬獲北匈奴的牛羊,後來劫掠來北匈奴的牲畜人口,到了漢和帝時,東漢和南匈奴把單于他媽都給抓來了。


這說明劉秀這套策略還是有用的。


南匈奴因為有漢朝廷做後盾,有了底氣和宿敵北匈奴死磕:



匈奴分破,始有南北二庭焉。仇釁既深,互同便隙,控弦抗戈,覘望風塵,雲屯鳥散,更相馳突,至於陷潰創傷者,靡歲或寧,而漢之塞地晏然矣。


南北匈奴越是仇深似海,互相死磕,漢朝邊境越是安穩和平。


除了抗擊北匈奴外,南匈奴在抗鮮卑,平羌亂中也出力不小,南匈奴是保衛漢朝北疆的一股重要力量。


而且南匈奴被遷入漢地,定居下來後,是要服從漢朝中央管束的,馳中郎之使,盡法度以臨之。


即使南匈奴想鬧事,但是大多人都定居了,所謂跑了和尚跑不了廟,大漢朝廷有的是辦法治不聽話的人,所以南匈奴被遷入漢地後,偶有不聽話的人,但是沒有太大的叛亂。


直到三國時,雖然天下大亂,南匈奴想要趁機崛起,依舊被曹操壓得死死的,南匈奴被曹操分為五部,編入自己的軍隊中。


劉秀對匈奴採取了懷柔政策,出錢讓匈奴制匈奴,南匈奴打北匈奴,是根據當時形勢做的決策,後來李鴻章師夷長技以制夷大約是源於劉秀的策略吧。


劉秀怎麼會想到後來出了司馬家這樣奇葩的王朝,司馬家約束不住匈奴五胡,管人家劉秀啥事?


五胡亂華的晉朝距離曹操平定北方不過百年,當時人家曹阿瞞把南匈奴治的服服帖帖的,到了司馬家咋就玩脫了呢?



薛白袍


此問純屬放屁。光武大帝國史帝王之典範。可謂:娶妻當娶陰麗華 ,此為家也。其昆陽大捷後百般忍耐九死一生。其以柔治理豈是公孫帝可比,此為公耶。中興一詞謂之公論。毛主席說:光武帝是最會有學問的皇帝,最會打仗的皇帝。此言不虛。閣下之問,不足為史家語。


用戶8067635123827


我不認可這種說法,光武帝劉秀為漢朝延續了200年的生命,

我們看待這些歷史人物,不能吹毛求疵,因為歷史不能假設,歷史上的這些大事件,隨便某一個人稍微有一點變化,我們現在這些人都不會存在,歷史沒有假設,只有參考!

我們現在站在上帝的視角,回望歷史,然後來評判他們是不公平的,

因為我們不知道當時的歷史情況是什麼?

至少漢武帝劉秀沒有屠殺功臣,他作為一個先天條件不是很好的,為漢朝延續了200年的生命,已經很偉大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