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未來


教育的未來

本文同步發送於個人同名公眾號:修外求內,歡迎大家前往關注。

前言


教育是個歷經人類歷史而經久不衰話題,而教育的核心就是老師。教育的未來會是怎樣就取決於老師角色變化。未來老師會是怎樣呢?


傳統之師


《師說》曾言: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這裡老師有三個作用:傳道:傳授為人處世之道,授業:傳授課業知識,解惑:解答人生和課業困惑。

之前有幸接觸過一些特級教師,確實是在為人師表同時還很好完成了課業傳授工作。但是這樣非常優秀的老師畢竟是極少數,絕大多數人能接觸到的老師能在這三方面中任意一面做的非常不錯就很難了。如果有童鞋接觸過我國比較基層的教育工作者,應該知道在基層教育工作者中很多人這三方面都沒有達到我們心中老師及格線的標準。

從師資來看,我國基層教育工作非常需要補短板,但是怎麼做是個非常大問題。


教管分離是歷史所驅


傳道授業解惑如果換個角度來分解,可以分解為傳授為人處世知識並解答疑惑和傳授課業知識並解答疑惑。從這個角度來看,未來老師會分化為教育型老師和管理型老師。

所謂教育型老師就是以傳授解答課業知識為主,兼顧人生道理傳授。而管理型老師則主要負責學生管理工作並在日常管理中言傳身教人生道理傳授,兼顧傳授課業知識為主。

這個分工其實和目前雙師制非常像,只是我把這兩者側重點的不同更明確點了出來。這也是非常符合人類社會發展大分工的趨勢。

就像一個人同時學習兩門知識所要花費的精力遠多於同時學習一門知識的精力,所以當教師由全能型教師分化為雙師型教師,則每個老師都更有精力在自己擅長一面加速提升自己。而學生也更有機會在人生和課業兩方面都接觸到非常優秀的老師。

從已有社會實踐來看,管教分離的教師分化在教育“補短板”方面成效非常顯著。中青報曾就在線教育改變貧困地區教育短板現狀做過專項報道(注1),在報道里課業傳授工作由成都七中老師在線完成為主,貧困地區所在地老師輔助跟進。而學生管理教育工作則完全由貧困地區所在地老師扛起大旗。從多年實踐最終結果來看,貧困地區學生課業知識和為人處世都有了非常大的進步。


教輔業未來在哪裡?


中國教育產業裡呈現兩極發展趨勢:K12教育和職業專項教育(公考、英語、IT等)最為發達。

拋開職業專項教育不談,我們聊聊K12教育未來在哪裡。教育行業是一個典型制度決定型行業,即制度改變往往會導致行業格局大變動。

從可以預見未來來看,K12階段的教育制度依然是把學生教育學習時間放在了以學校為主上。既然學生大部分時間會在學校裡度過,那麼我們教輔工作定位必然是在課餘時間以補短板為主。

在前面傳道授業解惑中,我們講了教育工作分為三塊:傳道、授業、解惑。其中傳道必然是要以言傳身教為主(佔用時間較長),所以教輔發力重點只能放在授業和解惑上。並且由於授業必然以在校老師教學進度為主,所以教輔發力重點就應該是以解惑為手段解決輔助授業問題。

在校教師雙師制分化對教輔機構有影響麼?

在校教師雙師制分化後必然會提升在校教師整體教學水平,而教輔老師補短板前提必然是要不弱於在校教師,這就必然倒逼教輔老師素質提升。既然在校教師可以通過雙師制提升整體教師水平,教輔機構必然也要走這條路來提升老師素質。

教輔機構相比於學校的優點是可以在經濟利益激勵上成倍放大,缺陷是很難給予社會普遍認可精神激勵。如果教輔機構要走雙師制必然要在經濟激勵上做文章。

因為管理型老師需要根據學生數等比例擴充,且管理型老師主要任務傳道任務也會由在校老師完成,所以教輔機構經濟激勵重點應該是解惑為主的授業型老師。

因為授業型老師可以藉助現有在線教育系統1對無限,所以教輔機構可以“天價”挖角解惑類授業老師,並通過足夠多學生數來平攤“天價”挖角成本來構築比較競爭優勢。舉個例子,比如用千萬以上“天價”挖角中學數學的“肖秀榮”老師並用足夠多學生數來平攤成本後,教輔機構核心競爭優勢就成了我能提供最頂級解惑類授業老師還能比普通教輔機構收費低更多,這種“性價比”殺傷力必然會讓教輔業進入“通殺型”競爭格局。

娛樂業一九分成的現在也許就是教輔業的未來。


結語


社會化大分工會提高社會整體效率,這是一種歷史必然。雙師制、走班制等更精細化新型教育制度也是歷史一種必然。不論學校還是教輔皆會如此。


注1,中國青年報-這塊屏幕可能改變命運 http://news.cyol.com/node_65534.htm?para1=News¶2=201812¶3=12&urlId=16239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