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關於寫作的祕籍,讓你下筆不再難

我的一位朋友,夫妻倆都是文字工作者,一個是自由作家,一個是單位裡有名的“一支筆”,可是他們的孩子在作文這項學業上卻十分薄弱,常常是班級裡的“後進”。朋友苦惱地說,這孩子怎麼就沒遺傳一點文學基因呢?像朋友這樣苦惱孩子作文的人絕不在少數。其實,說起來,學生寫作文難已經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了。

有數據研究顯示:近9成的孩子十分厭惡、畏懼寫作文,更別提寫好作文了。當然,除了孩子外,不少成年人也覺得寫作很難。那麼為什麼平常說話能夠滔滔不絕,提起筆來就寫不出一個字呢?

冰心關於寫作的秘籍,讓你下筆不再難

在《冰心給孩子的寫作課》中,冰心先生談到了自己對寫作的一些看法和經驗,我想這不僅僅對孩子們有用,對成年人也有用,甚至專職從事寫作的人都可以從中吸取到不少寶貴的知識。

一、寫文章難在哪裡?

冰心關於寫作的秘籍,讓你下筆不再難

中國教育在線上的一則調查顯示:小學生在寫作文時遇到的最突出的4個問題分別是寫作內容缺乏邏輯、缺乏詞彙量、對寫作沒興趣害怕、只會模仿不會創作。其實總結歸納起來是兩個方面的原因:頭腦中沒什麼可寫以及就算有東西也無法準確地表達出來。其實我們絕大多數人在碰到寫作困難時,根源也是在這兩個問題上。而害怕寫作文、對寫作沒興趣,實則是一次又一次地寫作失敗強化的厭惡感所帶來的副作用。

二、如何解決這兩大問題?

這兩個大難題該如何解決,其實冰心先生在書的不同篇章中都有提到。而這些經驗、技巧也離不開兩大根本:多看、多寫。

1、多看

冰心關於寫作的秘籍,讓你下筆不再難

讀萬卷書

寫作是一項輸出型的工作,而輸出的前提是腦中有物,這就勢必要求我們不斷地輸入,看書是一個能快速、持續輸入的絕佳途徑。冰心先生建議,我們應當多看書,而且要廣泛地看。在書的類目上,不僅僅侷限在文學,還要看心理學、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等書籍。另外,古今中外的好書都要看。

因為我們人的知識和情感,除了我們身體力行直接經驗到的那部分,還有一部分是可以通過書籍來間接學習的。多閱讀,就等於擴充了我們的知識、情感,即使不是親身經歷的事,我們也能從書中經驗到。

除了在書中間接學習一些知識、體驗一些情感,我們還能通過閱讀來培養自己的語感。“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句詩,所體現的就是當一個人有足夠豐富的輸入之後,輸出就變得十分容易,彷彿自動就能寫出。這是為何?就是因為我們在大量閱讀的過程中,作者如何遣詞造句、如何描寫事物、如何用比喻這些經驗,就已經不知不覺地被我們的大腦所吸收了。

當然,這個前提是要用心地讀,否則就只是走馬觀花,什麼痕跡都留不下。某些覺得不錯的書,可以一而再再二三地讀也不為過,在讀的過程中,細心地留意作者是如何用字的,如何用比喻的,遇到一些不錯的字詞句、精妙的比喻,摘抄下來做讀書筆記,積少成多就是一個龐大的私人素材庫。


冰心關於寫作的秘籍,讓你下筆不再難

行萬里路

增長見聞除大量閱讀之外,多看人、看山水風物也是很有必要的。所以才有“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之說。如果說讀書更多的是與作者的思想情感以及讀者自身的內心相遇,那麼看人、看山水風物則是走出內心,與活生生的人、物接觸,在現實的關係中去不斷地拓展自身的經驗。

冰心先生建議,一個想要寫作的人,第一可以多接近前輩作家,與他們談話。因為談話也是一門藝術,一個好的作家往往在談話時也會有力、有美、有條理,而這三個恰恰也是寫作最重要的三個條件。那麼,可能不是人人都有接近前輩作家的機會,所以冰心先生建議第二我們可以多與不同職業不同類型的人接觸,尤其是一些自己所不瞭解的職業人群,跟他們去交談,才能知道某一個職業的一些具體個人化的經驗,才會更加清楚一些細節,這樣我們在寫文章的時候,才能更加貼近現實,而非變成空想主義。

另外,多旅行多看山水風物,除了可以收集到很多素材之外,還可以讓作者本人的心理世界拓展得更為深遠。一個人的作品,和他的環境是很有關係的。如果一個作者常常閉門不出,他的作品就難免狹隘閉塞之感,而常常處在一個相同的環境中,視角也難免會陷入單一。去到不同的地方旅行,我們所看到的山水風物隨之變化,所體驗到的當地人情也各有不同,這種外在視角的變化,就會帶動心理視角的轉變,寫出的作品自然能夠更加多元、豐富。

2、多寫

冰心關於寫作的秘籍,讓你下筆不再難

有感觸就立即寫

可能很多作者都會有這樣一個體驗,一篇文章最難的是開頭的那一句話、一個字。當你開始了之後,就能慢慢變得順暢。很多人覺得寫文章難,就是因為被一些外界及內在的條條框框所束縛。

學生害怕作文,是因為作文是有要求的,不僅題目、內容有要求,甚至體裁形式都會有要求。而成年人呢,往往害怕自己寫出的東西不成樣子,無法表達自己真正想要表達的,甚至有一些擔心寫出的東西遭到他人的評判,因此就不敢寫,寧願不寫。

對於這點,冰心先生所提倡的“興到就寫,不拘體裁”,我認為是一種極佳的練習方式。當心中有真實的感觸湧動上來的時候,寫出的東西就是自己真正想要表達的,而且不管是一句還是一小段,都沒有關係,沒有評判、沒有對錯。所以,很多寫作的人都會有一個習慣,隨身攜帶一個小本,看到什麼或者想到什麼就記錄下來。現在各類記事APP就更方便了,打字不方便的時候,直接錄音下來就可以。這些其實都算得上是一種“興到就寫”,這種方式可以減少負擔感,又可以起到練習的效果。

冰心關於寫作的秘籍,讓你下筆不再難

寫經驗以內的東西

為什麼要寫經驗以內的東西呢?冰心先生在書的很多篇章中都提到,寫作最重要的是一個真情實感。創作來源於生活,沒有生活中的真情實事,寫出的東西就不鮮明,不生動。就像一個沒有吃過冰淇淋的人,大概無論他用多少美麗的詞彙,都無法形容出冰淇淋的美味,讀者也無法被打動。只有真實的情感,才會產生真摯的文字,而也只有真摯才能夠打動讀者。

唐代著名詩人李白的詩為何有那麼多流傳至今,除了詩人本人的文采之外,最重要的是其中真切的情感。無論是“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中那種淡淡的思鄉哀愁,還是“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的豪放豁達,都與李白本人的境遇、情感是相符的,是由心而發的感嘆。真摯的感情才能在作者和讀者之間無聲地流動。

要寫自己經驗以內的東西還有另外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文章的“科學性”,就是寫作也要符合科學常理,不能胡編亂造。冰心先生舉了個例子,描寫夜景,有一句寫到:“今晚的天空月圓如鏡,繁星滿天,多美的夜景啊!”乍一看,月圓如鏡、繁星滿天都是不錯的詞,但是放在一起就變得荒唐。因為月圓如鏡時,星星就顯不出它的光亮了,星星滿天時一般在月初月末,那時月亮都是月牙,所以兩個詞連在一起就自相矛盾了。而冰心先生自己有一回在鄉下看星空,真切體會到曹操所寫的“月明星稀”是何等精準。

還有我國著名科幻作家劉慈欣所創作的《三體》,氣勢磅礴宏大,受到很多讀者的推崇。雖然是科幻,但是裡面的一些細節依然是符合科學常理的,那種細節的真實感和科學性增加了作品的吸引力。反之看一些架空的作品,往往就顯得貧乏空洞,甚至貽笑大方。這都與作家本身的綜合知識素養相關。

冰心關於寫作的秘籍,讓你下筆不再難

細心觀察、練習觀感

觀察力是一個好的作家不可或缺的,不管是外在的客觀的觀察,還是內在的主觀共情,都是寫作的很重要的基礎。

如果我們沒有仔細觀察,多半會用一些大而空的套話來一筆帶過。比如描寫天氣,我記得學生時代作文的開頭出現頻率最高的一句話就是:“今天天氣晴朗”,這樣的描寫是沒有錯誤的,但是也很平淡。如果我們能用一些細節的描寫來佐證,“藍色的天空,乾淨地像一塊藍寶石。幼小的孩子們,在綠色的草坪上,跑著、跳著、滾著、鬧著,無拘無束地玩耍著”就可以在讀者的腦中呈現一幅畫面,進入那個情境,體驗到天氣是晴朗的。

我們人有五感,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對一個事物的描寫可以從這五感展開細化,而每一種感覺的用詞也是需要不斷地去體會、練習的。

三、寫作者本身的修養

冰心關於寫作的秘籍,讓你下筆不再難

文如其人,通常作者本身的心性在作品當中就會呈現出來,形成其獨有的風格。因此,與其說練習寫作,不如說是寫作者本身的修身。

1、絕不抄襲

抄襲這事本質上就是“偷”,無論是在法律還是道德層面,都是不被允許的。還有高明一些的“洗稿”,在法律上可能無法形成確實證據,但卻是打擦邊球的做法。無論如何,一個寫作者,是需要抵擋一些眼前利益的誘惑的。冰心先生說:“文章寫到了有風格,就必須是作者自己對於他所描述的人、事、物、景,有著濃厚真摯的情感,他抑制不住衝口而出的,不是人云亦云東抄西襲的語言,乃是代表他自己情感的獨特語言”。

2、情感與理智並存

這一點指的是寫作者既需要投入足夠的情感,去體會貼近人物、事件,又需要保持客觀超然。冰心先生舉例說描寫兩個人打架,既要去體會當事雙方在吵架的那個情境中的情緒情感,又不能偏幫任何一方,冷靜地觀察事物,理智地描繪出來。

3、反覆斟酌

似乎成就越高的作家對自己的要求就會越嚴格,因為他們的作品往往傳播地更為廣泛。比如最基本的,是否有錯別字、病句,寫完文章之後要檢查幾遍;再高一點層次的,則是對遣詞造句、文法的反覆斟酌,一個很著名的例子就是詩人賈島“推敲”的典故。

4、自律

古往今來,大概沒有哪一個出名的作家是完全靠天分寫作的。冰心先生覺得,寫文章一分靠天分,九分是要壓迫。這種“壓迫”自然是自律的另一種說法。很多作家透露自己的寫作訣竅,逃不開的總是一個“勤”字。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村樹,給自己定的寫作規矩是每天寫十頁,每頁400字,寫好十頁還想寫也堅決不再寫,寫了八頁寫不下去了,也逼自己寫滿十頁。

冰心關於寫作的秘籍,讓你下筆不再難

最後,每個作家都有各自的寫作風格、寫作經驗,而我們要從中吸取對自身適用的,形成自己的風格。不管我們最終能否成為作家,那些讀過的書、走過的路、寫過的文章,都終將豐盈我們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