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被滅時,為什麼沒有人率眾遷移,再重建大宋?

騎牛看書本


這個問題問得好,下面就來說說南宋為什麼沒有可以做第二個“西遼”。



第一點:地理位置不具備

遼朝時,勢力一度是可以參透到西域的,與西域是鄰國來的,因此在地緣上,具有優勢的,再者,此時西域是多個政權並存,並沒有統一,因而造成了耶律大石的可趁之機,輕而易舉拿下整個西域。反觀南宋,此時北邊西邊、西南的大理已然是蒙古的天下,還時不時南下打越南陳朝,因此南宋就是被包圍之勢了,除了漂洋過海,已無去處。

第二點:民族認同感和歸屬感

南宋是漢族的政權,具有高度的民族認同感和歸屬感,文天祥就可以表達出來,而且南宋所在的地方已然是最後的土地,如果遷移,不僅代表放棄了幾千來的漢民族歷代祖先的生活家園。此外,遷移到人生地不熟的的地方,也代表的一種侵略,而這些國家本就是藩屬國,從道德正義上,不太站得住腳,歷代以來,藩屬國挑戰宗主國才會被滅掉,很少有宗主國故意去滅掉的。直接佔領也會時不時遭到當地人的反抗。氣候上也難以適應,東南一帶是比較熱的。唯一出處就是臺灣了。越南這邊就更不可能了,本來就是對宋朝是陽奉陰違的,時不時攻打宋朝的。



第三點:南宋君臣不可能放棄正統王朝身份

在那些藩屬國眼中的正統王朝地位就是南宋,越南和日本更甚,因此,你一個正統王朝連自己的領土都受不住,跑人了,會造成形象!上大大折扣。當然也有人說可以反攻大陸,請問這可能嗎?一旦逃跑,原本的人心會潰散了,就不會效忠宋了,這點是致命的,皇帝軍民一體是最能激發人心的,可南宋的皇帝們昏庸無能一心怕死。

第四:南宋沒有出現明君

南宋除了宋孝宗外,沒有一個是明君了,南宋後期更是一代不如一代,昏庸輩出。南宋皇室也沒有出現像耶律大石那班的人物,可以南征北戰,智勇雙全,所以,自身的條件本身就不具備了,所以想遷移就更不可能,這件事需要很大的魄力。因此南宋皇帝們只想延遲政權滅亡了,可能是大勢所趨吧。


可以說,南宋後期要是出現一個孝宗般的英明君主,勵精圖治,積極備戰,全國動員對抗蒙古,也許南宋還不至於滅亡,遷移也許就不有這個話題了。


巧惠羚


應該不是不想重建政權,而且實在無力在建。

1、無人領導

南宋政權經“崖山一役”後,陸秀夫揹著少帝趙昺及十萬軍民集體跳海殉國,要知道這裡面絕大部分都是宋政權的皇室和士大夫階層,也就是說經此一役,掌握“國家機器”運轉的階層幾乎名存實亡。無人有能力接過南宋這個破爛的權杖,再建政權。

2、無地可遷

自從5歲的宋恭帝趙㬎投降後,國舅楊亮節和駙馬都尉楊鎮護送益王趙昰及廣王趙昺從福建一路南逃至廣東崖山,並在途中文天祥、陸秀夫的擁護益王趙昰稱帝是為宋端宗,改封廣王為衛王。剛到廣東崖山,宋端宗朝廷就欲渡海南遷至雷州,誰知渡海時,突遇颱風,帝舟傾覆,端宗幾乎溺亡,只得,退回崖山。後又欲遷至占城(今越南南部),並派左丞相陳宜中前去溝通安排,誰知陳宜中一去不復返。而此時,蒙古人已經打到廣東一帶,中國大片疆土幾乎都在蒙古鐵騎之下,此時的南宋政權可以說前有追兵,後無退路,無路可走也無地可遷。

3、令人提不起信心的實力差距

文天祥所率領的孤軍在江西廣東一帶拼死抗元,但因力竭又無援兵,最終在海豐縣被元將張弘範部所圍殲,這也標誌著陸地上最後一支抗元勢力覆滅。自此,南宋政權再無成形的軍隊可用。





船伕觀史


1、蒙古滅南宋是圍而滅之的,取道四川先滅大理,這樣南宋三面被圍,東面是海,可以說逃無可逃了,別說再次建國了。

2、遼國被金滅國時,西邊還是廣袤的國土,金國從東面進攻,所以遼國有建立西遼的基礎,耶律大石是逃而建國。

3、蒙哥汗因為假道滅宋死在了釣魚城,蒙古對南宋有切齒痛恨,和滅西夏後一樣,不可能再給南宋皇室任何喘息機會。

4、南宋末期雖然有幾個名將,但軍事實力的確再也無法與橫掃歐亞的蒙古大軍抗衡。


博物館君


如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詩中所云: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裡嘆零丁——南宋滅亡後,漢人之所以沒有遷移、再立政權,是因為當時根本不具備條件:

一、無天時:

金、遼、西夏、大理,已悉數被蒙元所滅——南宋想聯合外力,也無外力可借。且當時南宋文弱,遠非勇武的蒙古人對手!


二、無地利:

襄樊之戰後,南宋政權喪失了最後的屏障,被精銳的元軍步步緊逼,臨安、福州、泉州、廣州等地相繼陷落,南宋政權人困馬乏,陸戰不是元軍對手,只好堅壁清野,在海灣中的船上修整,這是南宋唯一的退路!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根據地的喪失,導致了戰爭資源(從軍人口、糧草、兵器)無法得到補充。



三、無人和:

崖山海戰失敗後,丞相陸秀夫揹著少帝趙昺投海自盡,皇室成員、朝中臣子以及十萬軍民隨之慷慨赴死。突出重圍,欲擁立少帝東山再起的大將張世傑也於大風雨中溺死在平章山下,南宋政權最後的班底全數殉國。此時的百姓,飽受戰亂之苦,疲於流離失所,已無反抗信念。


布書公子


這一觀點的確令人哀嘆!南宋好幾次面臨危機時,自始至終都沒有考慮海外建國;而阿拉伯人,波斯人,都來到南宋當官了,反差何其之大!

南宋開國之君高宗趙構,都被金兵攆到海上漂著,依著他膽小怕死的心性,就沒產生個念頭在海外,為自己為子孫弄個安全的躲避地?

如果他依靠岳飛安全後,又搞死了岳飛,擔心再無人保護之下,派出探險隊海外尋地,依靠北宋南宋繁盛的海外貿易,總會尋個安全的無人之地。

甚至南宋的歷代帝王,只要有一個人產生了這樣的念頭,就可以實現。呆灣太近就去呂宋,呂宋有人,就再遠一點,澳大意亞。澳大意亞就不會再叫澳大利亞了,可能叫遠宋,東宋。南宋可是有著強大強盛的海軍,這一切都不是問題。問題是得早幾年實行就可以了。歷史就會改變。

北宋的皇帝皇親國戚被差點一鍋端,到南宋幾次危機還沒長記性。膽小怕死又打不過,你就早點謀劃逃遠點啊!畢竟那麼繁盛的海貿,總算視野開闊,見過世面吧!

南宋到滅亡後,有個傳言,說在蒙古兵南下前幾個月,宰相陳執中不知道是被派遣去的,還是膽小怕死找藉口說到南洋去請救兵的,跑到南洋消失不見了。。。。

宋一朝,從君王到臣子,很多都讓人無語,甚至噁心!


果然如此


1、南宋被滅正值蒙古強盛時,南宋軍力沒那麼強大,而且並沒有什麼合適的地方可以轉移;

2、西遼起來時間較早一點,蒙古還沒起來,金國顧不上他。

西遼能夠向西是一是因為遼國在西部本來就有地盤,再因為耶律大石本身具備武力條件,打得贏,具備收保護費的條件,才能在亞洲中西部立足、而且一直靠收保護費統治大片土地;

西遼建國前的中亞國家體制也不一樣,他們不是中央集權國家。

宋是中央集權制國家,一棍子到底,根本不會收保護費模式的社會治理。說實話,逃到哪也沒人願意接受他們。

3、東西方社會治理模式決定了西遼模式在宋朝行不通。



終南高揚


看看這幅地圖,你覺得南宋有可能復活嗎?





歷史大變局


1.南宋當時的敵人是橫掃歐亞不可一世的蒙古,全是蒙古的地盤。

2.崖山海戰,出現了集體跳海之舉,宋室皇帝宗親大臣都犧牲了。


華夏曆史館


還立什麼國,封鎖人民就是封死自己。封建王朝是私家天下,灌輸人民的思想是忠君等於爰國。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還愛什麼趙官家。如果不會種族歧視,蒙元泛殺漢族人,宋朝早就完了,還用打崖山海戰。家天下思想,宋朝立國開始就陰損自己的戰友。治國理念是壓武,所以內治可以,外戰都都輸給了北方彪悍的民族,遼,金,蒙。其實這些民族基本上都是夏,商,周,漢時期抵抗的民族後代吧。


長春樹48509


問題是往哪兒遷移,首先請問往哪兒遷移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