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氣暴躁易怒怎麼辦?有沒有可以調節的方法?

莊立勝


言行舉止學會把速度放慢,習慣後自然心平氣和,遇事不急不躁,本人就是如此與前大不同


楊振清1973


情緒需要管理的,而大部分人是不知道的。我們的生活工作並不總是很盡人意,尤其是剛進入社會的年輕人,總會有一些讓人挫敗,甚至想要爆發的瞬間。情緒低落、傷感、不好控制。總是很急。但心急如焚自己卻毫無辦法。表現就是感覺自己脾氣,越來越暴躁。這樣一天,接著一天,不出問題才怪了。在以往工作中,我遇到很多像你這樣的年輕人,都把所有的過錯攬在自己身上,我告訴你,這是不對的。

在我的理解中,任何不正常情緒都是病,並沒有貶義。因為我知道一定有對應的藥在等著我。急躁,暴躁、不耐煩、這些特徵的背後按我的體驗感覺應該是,莫名其妙的憤怒!對嗎?

下面我教你學會控制憤怒吧!

本傑明•富蘭克林曾經說過,“憤怒從來都不會沒有原因,但沒有一個是好原因。”乍聽這真是一句妙言,也許可以裝裱起來,裝飾牆壁並時刻提醒自己不再憤怒。但是,憤怒真的就沒有好的原因嗎?當然不是。

專家說,偶爾的憤怒並不是件壞事。因為人在生活中,不可避免總會遇到一些憤怒的事,但如果長期壓抑自己,不將憤怒爆發出來,將會對自己有很大的傷害,比如打擊你的自尊,甚至傷害你的身體,帶來高血壓和心臟病。

但憤怒本身,不過是你情緒冰山的一角,它並不是獨立存在,而是被其他的情緒所引發,如害怕、怨恨或不安。所以既然憤怒不可避免,我們要做的不是壓抑憤怒,而是找到引發自己憤怒的情緒,在憤怒之前消除這些情緒,從而去掉憤怒帶來的消極影響。

我們將憤怒分成6種類型,你每一種都會遇到。這裡提供了破解之法。

耐心地讀完下面這些文字,管理憤怒情緒便不是一個難題。

一、爆發型

爆發型憤怒的症狀:“如果你再把髒襪子亂扔在地板上,我就搬出去住!”也許把你逼到爆發的邊緣並不容易,但當這一刻真的來臨時,便會地動山搖,身邊人都想逃離。

你為什麼容易暴怒:如果你從來沒有被教過如何處理憤怒,那麼你可能會習慣性地忍住怒氣,直到你無法忍下更多的怒氣。漸漸地,你的“怒點”便會很低,一觸即發。有很多人是火爆脾氣,一遇不順心的事,腎上腺素會突然上升,導致憤怒突然爆發,更不用說有更糟糕的事情惹他生氣。

暴發型憤怒的惡果:很難有人在憤怒的同時還能有同情心。所以在暴怒時,你通常會說出很多讓自己事後後悔的話或是做出很多事後無法彌補的舉動。

如何改變這一點:

等待怒氣消解。研究表明,憤怒所持續的時間不超過12秒鐘,就如暴風雨一般,爆發時摧毀一切,但過後卻風平浪靜。所以如何度過這關鍵的12秒,讓怒氣自然消解非常重要。深呼吸,或者在心中默數10個數,當你做完的時候,你會發現,其實你已經沒有那麼生氣了。(囉嗦一句,最好的默數不是順口從1溜到10,而是像1-4-5-9-14……,在數數同時做點加法運算,讓你的理性大腦甦醒,注意力轉移,情緒會更快平息下來。

. 掌控自己的情緒。換一種說法來表達自己的情緒,會有助於讓你感覺一切盡在自己掌握。“我對你的行為實在是感到很失望。”這句話比你暴怒時口不擇言的“•#¥%—*”更有力量。

二、隱忍型

隱忍型憤怒的症狀:“我很好。一切都很好。沒事。”即使你的內心有一萬個憤怒的火球,但你仍然展現給別人一張笑臉,對真實情緒進行不露痕跡的掩藏。

你為什麼會隱忍:女性從小通常被反覆教育,無論發生什麼事情,都要忍住,要做一個淑女,而不能輕易發脾氣。發怒只會讓你失去聲譽、朋友、工作甚至婚姻。而如果你從小生活在一個充滿辱罵和暴力的家庭,那麼你一定不相信憤怒是可以控制或者平靜地表達出來的。

隱忍型憤怒的惡果:憤怒最基本的作用是預示某事出了錯,並且推動找到解決方案。如果對這種預示視而不見,你就會以自毀的方式來宣洩心中的怒氣,比如吃得過多,過度消費。而且你還會給別人的壞行為開綠燈,並拒絕給別人修正錯誤的機會。試想,如果對方都不知道你受了傷,又怎麼向你道歉呢?

如何改變這一點:

挑戰自己的核心信仰。問你自己,“允許下屬隨時早退對他們來說是件好事嗎?對於愛人來說,我每週末都在陪客戶打高爾夫這好嗎?”如果你夠誠實,你的答案一定是,當然不。認識對與錯,這是改正的第一步。

將自己置身事外。想象自己的一個朋友長期被領導批評,無休止地加班,或被漠視。對她來說,該如何做出正確的反應呢?列出一張清單,寫下她所可能採取的行為,然後問自己,為什麼這些方法對她可行,對自己卻不可行呢?

進行“健康”的對質。如果有人責備你,你可以用一種積極的、有建設意義的語言進行反擊。對方可能會對你的語言感到吃驚,甚至有些生氣。但你知道嗎?他們會原諒和習慣你的方式。對於家人和好朋友來說,隱忍式憤怒往往比直接表達出來的憤怒具有更大的殺傷力。

三:嘲弄型

嘲弄型憤怒的症狀:“哦,你遲到得正好,這讓我有了研究菜譜的時間,40分鐘!”你發現了一條拐彎抹角的方式來轉化自己的不快,而且臉上還帶著笑容。

你為什麼愛嘲弄:因為在過往的生活經驗中,你認為直接表達負面情緒是不對的,所以你選擇了一條非直接路線。如果對方生氣了,你認為這是他們自己的問題,而不是你的錯。畢竟,你只是在開玩笑。難道現在的人已經開不起玩笑了嗎?

嘲弄型憤怒的惡果:儘管你覺得你的語言裡充滿了智慧,但再有智慧的尖銳地嘲弄也會傷害對方以及你們之間的關係。雖然有人堅持嘲弄是一種有智慧的幽默,不過被嘲弄的對象並非個個都能讀懂這種幽默,或者都有讀懂這種幽默的心情。

如何改變這一點:

學會直截了當地表達。嘲弄是一種被動的攻擊性溝通,這更容易傷人,尤其是很親近的人。找到合適的詞語直接表達你內心真實的想法,有時候會更奏效。

表達要堅定而且清晰。對於孩子來說,簡單而溫柔地提醒,如“在沙發上亂跳的行為是不被允許的。”所能清楚傳達的信息遠比下面的這種幽默好上幾倍,“哦,別擔心,你這麼做只會讓我再準備2000元錢來買一組新的沙發。”

在感到憤怒之前說出來。在等待愛遲到的朋友時,在她來之前,進行不滿表達的各種練習,這樣能避免當你看到朋友後進行尖銳的嘲弄。

憤怒類型4:破壞型

使壞型憤怒的症狀:“哼,不讓我玩遊戲,那我刪除電腦上所有的遊戲!”你並不是隱忍或獨自吞下自己的憤怒的那類人,你總是用一種更隱蔽的方法來表達自己的憤怒。

你為什麼會破壞:你不喜歡面對面的鬥爭,但你也並不是一個會被輕易擊敗的人。當人們覺得自己正面抗爭不過別人時,就會變成“隱秘的憤怒者”,偷偷地對別人進行攻擊。

使壞型憤怒的惡果:你的確能經常挫敗他人。你生活的目的是不讓別人得到他們想要的東西,而不是努力爭取讓自己得到幸福。這種破壞型憤怒帶來的結果就是:雙輸。

如何改變這一點:

允許自己生氣。告訴自己,憤怒是你告訴別人,你已經對他的擺佈感到厭倦的一種方式。

為自己爭取。與其採取故意不交工作報告或者故意開會遲到,你不如鼓足勇氣告訴老闆,你長期以來超負荷的工作量已經超出了你所能承受的範圍,或者你和一個同事之間的矛盾已經不可調和了。這的確不容易,不過重新找份工作也同樣不容易。

學會掌控。如 果你因為被寄予了過高的期望,卻無法達到而感覺不舒服,你不能轉變成破壞型憤怒者,而應該在此之前做些努力來改變自己的現狀。比如你無法獨立承擔房貸或家 中的經濟支出,你應該告訴伴侶你需要他的支持和付出,而不是一邊隨便再找份工作努力維繫,一邊卻充滿怨氣經常對家人發脾氣。

五:自責型

自責型憤怒的症狀:“他之所以背叛我都是我的錯,因為我是個糟糕的妻子。”你每次都把所有的過錯攬在自己身上。

你為什麼容易自責:也許你的自尊受到過重創,而且你發現對自己生氣發怒,比對別人生氣發怒要容易得多。於是,你便把所有的過錯都攬在自己的身上。

自責型憤怒的惡果:長期將過錯攬在自己身上,將憤怒藏在自己的內心,容易產生對自己失望和不滿,久而久之會導致憂鬱症。

如何改變這一點:

質問自己。每當你要怪罪自己的時候,開始質問自己“誰告訴我這事應該由我負責?”然後再問自己,“你相信這一點嗎?”認清真正的責任所在,而不是不問青紅皂白就挺身而出,將本不該自己承擔的責任攬在自己身上。

提高自信。列一張清單,寫下自己所有的優點。找回自信是避免過度自責的關鍵所在。如果你在這一點上有問題,可以尋找專業人士幫忙。

六:習慣型

習慣型憤怒的症狀:“真煩,你怎麼老是要借我的釘書器,你為什麼就不能找一個屬於你自己的呢!”這並不是針對該事件應有的正確反應,而是一種錯誤的習慣。如果你沒能有意識地進行改變,這將變成你生活中常見的畫面。

你為什麼會習慣性憤怒:如果你總是如此直接地表達你的不滿,或者這種情緒經常會在不經意中流露出來,那麼在這些憤怒的背後一定隱藏著一些你不敢正視或不曾留意的怨恨、遺憾、或是挫敗。也許是你嫉妒你的同事升職了而你自己卻沒有,也許是你的婚姻瀕臨破滅但你卻不知道原因。

習慣型憤怒的惡果:如果你總是這樣直接、習慣性的一觸即發,那麼你的家人、同事、朋友需要承擔很大的心理壓力,以期望不讓你生氣和發怒。或者他們會選擇遠離和逃避你。

如何改變這一點:

直面自己的內心深處。哪些才是你真正滿意的?如果你能挖掘自己的內心,你會發現,一個釘書器,扔在地板的髒襪子,放在冰箱裡的空牛奶瓶這些小事情其實根本不值得自己一怒。但如果你直面內心也無法找到自己發怒的底線,你需要去諮詢專業人士了。

留意憤怒的跡象。對自己快要憤怒的反應和感覺要敏感,當你憤怒的時候,你的手是不是不知不覺地攥成了拳頭?你開始在房間裡不停地走來走去?嘴裡不停唸叨、詛咒或者緊咬牙關?當你能夠靈敏地覺察到自己快要生氣時的種種跡象時,便可立即做些努力以平息即將到來的怒氣。

+++++++++++++++++++++++++++

生活中遇到一些自大的人,認為自己只符合是其中一種,而現實表明,不是這樣的。

+++++++++++++++++++++++++++

明白生活中的喜怒哀樂,才能享受人性中的七情六慾。這就是我想說的。

只不過,年輕時的人們過於相信自己,又缺乏處理事情的能力,不曉得生活的過程,充滿了變故與無奈。剛出社會只有熬過了,那些難以忍受的寂寞與煩惱,品嚐了生活的酸甜苦辣,才會確切地清楚自己的生活到底應該有哪些東西。不同期間的自己,會學到其他時間段裡無法遇見的事理。而不同的期間拼接成了自己完整的 人生經歷,那些拼接而成的事理就會變成了我們為人處世的經驗和方法。這是成長的一部分。

願你成長


治癒心理


對於獅子座,大家都不會陌生的。而獅子座的特性就比較自負甚至有一點點霸道的意味。總喜歡領導別人,凡事還要別人聽自己的。而我恰恰就是一個典型的獅子女。[捂臉]

年輕的時候大概因為年齡和女人的關係,大家都會讓著,可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如果自己不能很好的收斂一下易怒的情緒,確實在工作當中,或者在家庭生活中隱患多多。那我為了改掉壞脾氣,就養了幾隻烏龜來研磨自己的性格。

每當我心情不好,需要進行自我心理調整的時候。我會跟我的烏龜一起玩兒,帶她去江邊散步,陪她在草叢裡奔跑,抱著她跟訴說我的煩躁。。。。。

其實當人的情緒激動或者不穩的時候,肯定需要一個傾訴的的過程,而必定需要一個傾聽者也許是人,也許是動物,更或許是植物。

當你把所有的不滿,所有的負能量排洩掉以後,你的心理就會迴歸正常,情緒就會歸於平穩。

而我的大寶,就是我最好的傾聽者。

就這樣,大寶陪伴了我七年的時光,我也從一個易怒的人轉為現在平和的自己。

這一切都是大寶的功勞。











天令其亡必先令其瘋狂


憤怒管理

美國心理協會 Psychology心理探尋 2019-04-25

The instinctive, natural way to express anger is to respond aggressively. Anger is a natural, adaptive response to threats; it inspires powerful, often aggressive, feelings and behaviors, which allow us to fight and to defend ourselves when we are attacked. A certain amount of anger, therefore, is necessary to our survival.

憤怒時,會本能做出攻擊型反應。憤怒是面對威脅時的一種自然、適宜的反應。它會激發強烈的,通常具有攻擊性的感受和行為,以便於我們受到攻擊時迎戰或防衛。因此,一定量的憤怒是我們生存的必要條件。

On the other hand, we can’t physically lash out at every person or object that irritates or annoys us; laws, social norms, and common sense place limits on how far our anger can take us.

但另一方面,我們卻不能對憤怒聽之任之,攻擊每個讓我們生氣或不悅的人或物。法律、社會慣例和常識等都約束了憤怒對我們行為的操控。

People use a variety of both conscious and unconscious processes to deal with their angry feelings. The three main approaches are expressing, suppressing, and calming. Expressing your angry feelings in an assertive—not aggressive—manner is the healthiest way to express anger.

人們採用很多有意識或潛意識的方法來應對憤怒,三種主要方法包括:表達、壓制和冷靜。

以堅定態度表達憤怒感受,而非以攻擊方式表達,是憤怒的最健康表達方式。

To do this, you have to learn how to make clear what your needs are, and how to get them met, without hurting others. Being assertive doesn’t mean being pushy or demanding; it means being respectful of yourself and others.

要做到這一點,你必須學會在不傷害別人的前提下,明確表達自己的需求以及如何才能滿足這些需求。態度堅定,並不意味著咄咄逼人或強行要求,而是意味著對自己以及對他人的尊重。

Anger can be suppressed, and then converted or redirected. This happens when you hold in your anger, stop thinking about it, and focus on something positive. The aim is to inhibit or suppress your anger and convert it into more constructive behavior.

憤怒也可以被壓制,然後被轉化或改變方向。這種方法體現在當你生氣時,你壓制住自己的憤怒,停止去想它,並聚焦於一些積極的事物。目的是為了阻礙或壓制你的憤怒,將其轉化為更有建設性的行為。

The danger in this type of response is that if it isn’t allowed outward expression, your anger can turn inward—on yourself. Anger turned inward may cause hypertension, high blood pressure, or depression.

而這種應對方式的問題在於,如果不將憤怒表達出來,你的憤怒就會淤積於心,對你造成損害。囿於內心的憤怒可能會導致過度心理壓力、高血壓或抑鬱症。

Unexpressed anger can create other problems. It can lead to pathological expressions of anger, such as passive-aggressive behavior (getting back at people indirectly, without telling them why, rather than confronting them head-on) or a personality that seems perpetually cynical and hostile.

囿於內心的憤怒會導致其他問題。可能會導致一些病態的表達方式,如消極式攻擊行為(以非直接的方式報復對方,而且不告訴對方原因,而非直接正面面對)或似乎總是憤世嫉俗或充滿敵意的性格等。

People who are constantly putting others down, criticizing everything, and making cynical comments haven’t learned how to constructively express their anger. Not surprisingly, they aren’t likely to have many successful relationships.

總是貶低別人、批評指摘、挖苦嘲諷的人就是還沒有學會如何以有建設性的方式表達他們的憤怒,而且也並不令人意外,他們身邊也不大可能有很多親密的人。

1. Relaxation/放鬆

If you are involved in a relationship where both parters are hot-tempered, it might be a good idea for both of you to learn these simple steps:

如果你們兩個人都是暴脾氣,則可以都學習一下這些簡單步驟:

Breathe deeply, from your diaphragm; breathing from your chest won’t relax you. Picture your breath coming up from your “gut.”

從隔膜處深呼吸。僅僅胸部呼吸無法讓你放鬆。想象從“丹田”吐氣。

Slowly repeat a calm word or phrase such as “relax,” “take it easy.” Repeat it to yourself while breathing deeply.

緩慢重複一個冷靜的詞或短句,如“放鬆”“彆著急”等。一邊深呼吸一邊對自己重複這類詞或短句。

Use imagery; visualize a relaxing experience, from either your memory or your imagination.

想象畫面。想象一段令你放鬆的經歷,無論是記憶中的經歷或是想象的經歷。

Nonstrenuous, slow yoga-like exercises can relax your muscles and make you feel much calmer.

瑜伽之類的不劇烈、緩慢的運動可以放鬆你的肌肉,並讓你更加鎮靜下來。

Practice these techniques daily. Learn to use them automatically when you’re in a tense situation.

每天練習這些技巧,學會在劍拔弩張時能夠自如運用。

2. Cognitive Restructuring/認知重構

Simply put, this means changing the way you think. Angry people tend to curse, swear, or speak in highly colorful terms that reflect their inner thoughts. When you’re angry, your thinking can get very exaggerated and overly dramatic. Try replacing these thoughts with more rational ones.

簡而言之,就是改變你的思維方式。人在憤怒時易於使用高度粗鄙言辭咒罵或講話,這都反映了其內在想法。當你生氣時,你的想法會變得誇大、過度戲劇化。那麼,試著用更理性的想法來代替這些被誇大的想法。

For instance, instead of telling yourself, “oh, it’s awful, it’s terrible, everything’s ruined,” tell yourself, “it’s frustrating, and it’s understandable that I’m upset about it, but it’s not the end of the world and getting angry is not going to fix it anyhow.”

Be careful of words like “never” or “always” when talking about yourself or someone else.

例如,不要對自己說:“真是糟糕透頂,倒黴至極,一切都毀了”,而是說,“是挺不順利的,而且我不開心,是可以理解的。但這不是世界末日,生氣也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無論是談論自己或是別人,都要當心“從不”或“總是”之類的詞。

“This !&*%@ machine never works,” or “you’re always forgetting things” are not just inaccurate, they also serve to make you feel that your anger is justified and that there’s no way to solve the problem. They also alienate and humiliate people who might otherwise be willing to work with you on a solution.

“這個!&*%@的破機器從不管用”或“你總是愛忘事!”這類陳述不僅不準確,而且還會讓你感到你的憤怒是合情合理的,而且感到沒有其他方法能解決當前問題。它們還會羞辱、疏遠那些可能本來可能會願意和你一起解決問題的人。

Remind yourself that getting angry is not going to fix anything, that it won’t make you feel better (and may actually make you feel worse).

提醒自己,生氣解決不了任何問題,也不會讓你感覺好起來(而且實際上還可能會讓你感覺更糟)。

Logic defeats anger, because anger, even when it’s justified, can quickly become irrational. So use cold hard logic on yourself. Remind yourself that the world is “not out to get you,” you’re just experiencing some of the rough spots of daily life. Do this each time you feel anger getting the best of you, and it’ll help you get a more balanced perspective.

邏輯,是憤怒的天敵。因為憤怒,即使是有正當理由的憤怒,也會很快變得失去理性。因此,要採用理性邏輯思維方式。提醒自己這個世界並非“刻意針對你”。你只不過正在經歷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挫折而已。每次你感到被憤怒控制時,都像這樣想,這有助於帶給你更平衡的視角。

Angry people tend to demand things: fairness, appreciation, agreement, willingness to do things their way. Everyone wants these things, and we are all hurt and disappointed when we don’t get them, but angry people demand them, and when their demands aren’t met, their disappointment becomes anger.

人在憤怒時,往往會強求一些事物:公平、珍惜、贊同、願意按照他們的方式做事情。每個人都想要這些東西,當我們得不到時,我們都會感到受傷失望,但憤怒的人卻會強行要求得到這些,當他們的這種要求得不到滿足時,他們的失望感就會變成憤怒。

As part of their cognitive restructuring, angry people need to become aware of their demanding nature and translate their expectations into desires. In other words, saying, “I would like” something is healthier than saying, “I demand” or “I must have” something.

作為認知重構的一部分,憤怒之人需要認識到他們“強行苛求”的本質,並將他們的期望轉變為願望。換言之,說“我希望得到某物”,要比“我堅持要求得到某物”或“我必須得到某物”要健康的多。

When you’re unable to get what you want, you will experience the normal reactions—frustration, disappointment, hurt—but not anger. Some angry people use this anger as a way to avoid feeling hurt, but that doesn’t mean the hurt goes away.

當你無法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時,會經歷正常的反應:受挫、失望,傷痛——但不會感到憤怒生氣。一些人使用憤怒來避免傷痛感,但這並不意味著傷痛就消失了。

3. Problem Solving/問題解決

Sometimes, our anger and frustration are caused by very real and inescapable problems in our lives. Not all anger is misplaced, and often it’s a healthy, natural response to these difficulties. There is also a cultural belief that every problem has a solution, and it adds to our frustration to find out that this isn’t always the case.

有時,我們的憤怒感和挫折感源於生活中不容忽視、無法逃避的問題。並非所有的憤怒感都是無理取鬧,通常它是對於上述困難的一種健康、自然的反應。我們的文化中還有一種普遍觀念,即,每個問題都會有辦法解決。但當我們發現並非總是如此時,這種觀念就進一步加劇我們的挫折感。

The best attitude to bring to such a situation, then, is not to focus on finding the solution, but rather on how you handle and face the problem.

該情形下,最好的態度是:不要只是急著去找到辦法,而是主要著眼於如何處理、應對問題。

“怎麼還沒解決呢?我真沒用!”×

“接下來我該怎麼做呢?”√

Make a plan, and check your progress along the way. Resolve to give it your best, but also not to punish yourself if an answer doesn’t come right away. If you can approach it with your best intentions and efforts and make a serious attempt to face it head-on, you will be less likely to lose patience and fall into all-or-nothing thinking, even if the problem does not get solved right away.

制定一個方案、邊執行邊審視進展。盡力去做,但如果答案並未立即出現,也不要懲罰自己。如果你能抱著最大的誠意、竭盡全力、努力迎頭直面問題,那即使問題並未立即解決,你也較不易於失去耐心、陷入“這下搞不定就全完蛋了”的想法。


Psychology心理探尋


很簡單呀,學會在要發脾氣的時候,忍住轉移注意力,再換位思考一下,如果對方出現的問題是你自己,內心會怎麼做,你會發現結果會不一樣;忍耐力就是要練深呼吸;再深呼吸,一次,二次,三次,就可以啦!



阿拉招財貓


正視:首先要正視自己,正確看待自身的鋒芒,脾氣暴躁,不是缺點也不是什麼錯,只是脾氣秉性而已。每個人都有其自身的特點。 瞭解 :就是說對自我的認識,人最難是瞭解自己,認識自己,所謂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旁觀者清。 修心:儒家講:修身養性。道家講:得道。佛家講:成佛。做什麼都是修自己,就在一個字修。修身養性。 自控:就是慢慢學會掌控自己的情緒,學會控制自己,才能控制別人。在於慢慢的調整,慢慢修正。 歡樂:笑一笑,十年少。活好自己,最重要。快樂生活,簡單看待其他。



人情世故ccc


你因為什麼生氣,把原因找到。生氣時想讓別人更加關注你,還是別人沒有理解你的意思,或是你的要求別人沒有達到。種種原因。。。生氣原因綜合下來:1,自卑(也許你不這樣認為,但的確如此。)2.缺乏安全感,怕失去控制,也就是想控制別人。3.想證明自己的存在,找優越感。發完火,覺得有種勝利的感覺。你好好體會一下自己的內心,問問自己就行了。還有火大傷身。要發火之前儘量控制自己。可以試著去點點頭,點頭。。。。而且你這問,說明發火,脾氣暴躁對你的生活已經產生了不良影響,你想改變了。


哎呀都試完了


推薦兩個動作

一,金雞獨立,儘量閉眼,可換腳

二,跪坐,雙腳儘量併攏,重心後移

堅持15分鐘以上,心情會豁然開朗

很多時候,心理是身體出現問題的反射,心理反過來又會影響身體。

同理,合理利用身體也可以舒緩心情。

試試吧,一靜生百慧。


辵首玄中


我也曾經經歷過暴躁易怒的狀態,而且還是對著親孃,現在回頭想想,其實是因為我們有太多的閒空了,簡單就是無能。有時間發火發怒,為什麼沒有時間去充電學習提高自我技能然後多賺錢呢?美好的生活是建立在平衡中的,你發火了就說明失去了平衡。改進的方法有很多,而且還很難堅持,所以我建議還是花錢報名去學一門技術,你感興趣什麼就學什麼,一定要學有所成,沒有時間就擠出時間學。沒有錢那就拼命先賺到學費,從工作中找到平衡點


Bex貝斯


1,脾氣暴躁易怒,是有關於自己的身體與情緒。身體有身體調節的方法,對於情緒。只需要從覺察的層面去看。首先身為人。就有情緒。不同只是多少而已。對於自己有情緒易怒。問問自己。是否可以接受自己有情緒?

2,情緒底下是有感覺的。通常我們對我們的旁邊的人會有情緒。比如說我們的父母,我們的伴侶,小孩。而情緒是來自於我們對對方的行為語言的刺激之後的反應。一定是對方說了什麼做什麼,或者是沒有說什麼,沒有做什麼。也許是一句話,一個動作,一個眼神。不管如何。都是我們的反應。也不管這個反應是來自於意識或者是無意識,還是習慣模式。

3,可以去看看。這個情緒底下的感受是什麼?以及在那個當下我們相信了什麼?

4,這個感受與我們相信的信念。是否有一種古老的熟悉的感覺。是否在我們認識這個人之前就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