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为德国电气产品最大出口国

中国成为德国电气产品最大出口国

记者21日从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获悉,据德国电子电气行业协会(ZVEI)最新消息,尽管德国经济增长减缓,但该国2019年电气行业出口同比仍实现2.7%的增长,达2165亿欧元,这是德国该行业连续六年出口再创新高。

中国成为德国电气产品最大出口国


据该协会提供的统计数据,去年中国领先美国,跃居德国电气行业第一大出口目的国,同比增长4.3%,达219亿欧元。与此同时,德国去年对美出口同比增长7.7%,达192亿欧元。

2019年,德国0电气产品进口额同比增加2.5%,达1969亿欧元。出口顺差在2019年增加了8亿欧元,达196亿欧元。

具体到2019年12月,德国电气产品出口与2018年同比增长2.8%,达162亿欧元。进口额在12月同比增长3.4%,达151亿欧元。

从国家看,中国和美国为德国出口电气产品最多的国家,出口量远远大于其他国家。其他排名前十的主要是欧元区的国家。法国名列第三(增长3%,达132亿欧元),荷兰第四,波兰第五。前十名的第二梯队为捷克,意大利,英国,奥地利和瑞士。

“德国与中国之间的紧密关系将继续增强。中国去年成为了德国第一大电气产品出口国。未来在传感器或者电动汽车的电池技术领域,中国还将在德国进行大量的投资,双方将有进一步深化贸易关系的机会。”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专家Max Milbredt表示。

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是德国联邦政府对外贸易和对内引资的机构。该机构为进入德国市场的外国公司提供咨询和支持,并协助在德成立的企业进入外国市场。(信息来源:chinanews.com)

德国对中国出口的产品分析

对比德国对全球出口产品格局和德国对中国出口的产品格局来看,出口格局基本保持一致,仅光学/钟表/医疗设备产品在国内的需求超过化工产品,位列第三。

机电产品一直是德国对中国出口的第一大类产品,2018年出口额为421.1亿美元,增长14.7%,占德对中国出口总额的38.1%。运输设备是德对中国出口的第二大类商品,出口额346.7亿美元,增长12.2%,占德对中国出口总额的31.3%。光学、钟表、医疗设备是德国对中国出口的第三大类商品,出口额93.5亿美元,增长13.9%,占德对中国出口总额的8.5%;前三大类产品占德国对中国出口额比重的80%。

中国成为德国电气产品最大出口国


从2018年德国对中国出口的产品占该产品出口总额比重来看,运输设备、机电产品、光学/钟表/医疗设备的比重几乎占十分之一,分别为11.43%、10.47%和9.56%。运输设备主要是汽车,德国是世界汽车制造强国,德国是继中国、美国、日本后世界第四大汽车生产国,德国汽车行业的生存很大程度依赖海外市场。就机械设备制造工业来看,德国是仅次于中国、美国的世界第三大机械设备制造国,同时也是世界第一大机械设备出口国,一般来说,德国近75%的机械设备产品都销往国外。

中国成为德国电气产品最大出口国


中德双边贸易发展趋势

中欧班列“苏满欧”(苏州-满洲里-欧洲)出口货源主要来自江苏、华东及部分华南地区,出口货物以电子产品为主,主要销往德国、波兰、捷克等国。进口货物则以设备及零配件和汽车零配件为主,大多数来自德国。“苏满欧”出口货源主要来自江苏、华东及部分华南地区,出口货物以电子产品为主,出口地区以德国、波兰、捷克等中欧地区为主,占出口总量的一半以上。进口货物则以设备及零配件和汽车零配件为主,进口地区主要是德国。

杜伊斯堡曾经是一个以煤矿和钢铁闻名的工业城市,但随着上个世纪80-90年代重工业逐渐走向衰弱,杜伊斯堡的人口最多时流失了20%,失业率也突破了10%,远远高于德国平均水平。但在2011年3月,从中国直通欧洲的首条中欧班列“渝新欧”(重庆-新疆-欧洲)开通后,一切都发生了改变,而“渝新欧”的终点站正是选在了杜伊斯堡。此后8年,中国有50多个城市都先后开通了自己的中欧班列,并且每年都成倍增长。截至2018年底,中国各大城市已向欧洲发出了近1.3万列装满集装箱的货运火车,根据杜伊斯堡港统计,其中80%的终点站都是杜伊斯堡。

中国成为德国电气产品最大出口国


从苏州至德国汉堡、杜伊斯堡的全程运输时间为19天。到达波兰华沙站后可分拨至捷克、匈牙利、斯洛伐克,奥地利,拉脱维亚,爱沙尼亚等中东欧国家;到达汉堡、杜伊斯堡可分拨至德国全境,丹麦,荷兰,比利时,法国意大利等西欧国家。

尽管2018年全球贸易环境并不景气,但位于德国北威州的杜伊斯堡港的吞吐量却创下了历史新高。根据杜伊斯堡港发布的2018年年度报告,该港口去年的吞吐量达到了410万个标准集装箱(TEU)。杜伊斯堡港是中欧班列在欧洲最重要的货物转发站,有关德国媒体方面表示,杜伊斯堡港口能有今天的成绩,很大程度上要感谢德中密切的贸易往来,以及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信息来源:欧盟统计局 前瞻产业研究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