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现在培养一个飞行员这么难,而二战时期却有那么多飞机?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其实二战飞行员的培训,也是非常困难的。

很多人不知道,即便德国和日本到了最后崩溃的地步,他们并不缺少飞机。

以德国为例,他们还有最先进的Me262喷气式飞机,数量众多。

不过,德国却没有足够的飞行员。

在1944年5月德国也致力于扩大飞行员规模,组建了高达210个滑翔机训练营,飞行员人员储备达到10000人。

然而,这些人最多只有5%的人可以成为合格的飞行员,也就是500人。

为了补充前线巨大的人力消耗问题,德国空军只能降低飞行员的挑选标准,比如将训练时间压缩35%。

他们的总训练时间只有160个小时,不到盟军飞行员训练时间的一半,通常这样的飞行员第一次空战就会成为敌军飞行员的活靶子。

1944年6月6日诺曼底登陆,同盟国为此投入1.5万架飞机,而西线德国空军可以作战的,只有480架飞机。随后从德国赶来支援的德国空军,在诺曼底战役前两周,就被打掉了600架飞机。

大家看看,虽然说压缩,但因为当年是螺旋桨飞机,学习是比较简单的。

所以,训练时间160个小时就可以参加空战。

放在今天的喷气式战斗机,160个小时绝对是不行的。

拿我国的歼11战机为例,飞行员从新人到合格,需要5年时间的训练。飞行员每年的训练时间必须在200小时以上。


飞行员在最开始需要进行500个小时的飞行模拟器训练,然后才正式接触战斗机,开始长达100小时的初级和中级甄选,通过甄选的人还需要50-100小时的教练机陪飞,最后才允许驾驶战斗机单独飞行。

如果想成为飞行技术高超的飞行员,训练时间就必须足够1000个小时。

看看,这就是区别。

原则上,二战的飞机,除了战斗机以外,运输机、轰炸机、侦察机之类的学习的难度还是有限的。

如果有过民用飞机驾驶经验,很容易就可以胜任。


萨沙


先来说说数量,二战时仅美军就拥有各类飞机30万架,其中战斗机就有10万架。苏联16万架,中国不足600架。德军11万架,日本也逾上万架。这么庞大的的飞机数量,试问飞行员培养是如何解决的,答案是重在战时训练。

发达的工业国家,临阵在开足马力造飞机的同时,也会应急培训飞行员,当时的飞机技术不像现在,那时有几十个飞行小时也就够了,而现在至少需要500个飞行小时的培养。技术差疑很大,简单的飞机使飞行也变得相对简单。再说复杂的飞行战术,可以通过实战得到锤练,诞生出众多王牌飞行员。

以战促训,正是更高级的训练方式。只要初步掌握一定飞行技术的飞行员,经过实战磨砺,才能迅速成长起来。因此可以说,民族存亡面前,正是促进飞行员成长的摇篮。

我们还是拿朝鲜战争举例来说吧,当时我军飞行员飞行时间最少者不过44个小时,最多的也不多73小时,他们上得阵去的表现,除了忠勇,还表现出高超的飞行技术和战术,以致于被西方惊呼,成长壮大几乎在一夜之间。我军飞机不多,战斗出动却高达2.6万架次,21人被授予英雄称号,68人立了一等功。年轻的雏鹰练翅,拿当时的话来说就是,边打边建,打出了志愿军空军的威风,击落击伤敌机382架。

仅王汉一人,击落6架击伤8架,有几多二战王牌飞行员纷纷落马,直教我空军英雄英名长存。


魂舞大漠


为什么在现在培养一个飞行员如此之艰难,几万人中也就那么几个人能够上天,但是在二战时,飞行员却跟腊肠一样,一抓一大把呢?

首先是硬性需求,现代战机飞行速度更快,机动能力更强,过载更大,也就是说对人的要求更高,所以能够满足喷气式飞行员体质要求的人口更少。


但是实际原因是战争期间,飞行员死亡率居高不下,为了弥补战损,考核标准放宽,只要能把飞机开起来,就允许上天。

以日本为例。在间战期间(第1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第2次世界大战开始之前的空档),日本对于飞行员要求十分严苛。

日本王牌飞行员坂井三郎所在的那一届1500选出70人,而且70人中又仅有25人能够毕业,这个毕业率......

所以说随着时间的延长,日本的精英政策已经无力为继,并且由于日本经济远不如欧美,所以日本民间的滑翔俱乐部远或者说民用飞机等行业远不如欧美发达,导致的日本到后期,飞行员数量质量下滑严重,而美国因为更有钱,所以民间的飞行氛围更浓厚,储备飞行员更多,因此出现了出现马里亚纳猎火鸡的一边倒的战争。

但是没办法,毕竟采取精英政策,飞行员毕业的数量很少,而且采取精英政策也是迫不得已的,毕竟在和平年代,每年服役的战斗机也就那么三五十架,如果国家比较穷的话,三五架那都能高兴的笑出声来,所以说战机就这么几个,飞行员培养多了有啥用?自然而然的就是优中选优,只要最好差一点的根本不要。

当然了这些精英政策出来的飞行员那都是飞行技术相当熟练,只要能熬过战争初期基本上那都能在战场上有所斩获。

然后问题就是一旦战争爆发战争机器全力开动战斗机,坦克军舰。飞速建造,直接导致,装备的服役速度已经超过了人员的补充速度,这也是为什么会出现我们在新的大黄蜂号上再见的原因。

因为在战争期间,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就算你装备再多,没有人能操纵,又有何意义?

所以只能放宽飞行员选拔标准,放松飞行员毕业要求,在近短时间内培养出尽可能多的飞行员。

至于飞行员普遍素质降低了会导致什么后果,那自然就是死亡率大大上升。

但是大浪淘沙经过残酷的淘汰之后,会涌现出来一批优秀的飞行员。

比较一下,好像也就那样,甚至于战争时间的成本要更低。

最后总结一下,为什么二战时期的飞机那么多,原因战争期间,战争机器全力开动。在和平年代,战争机器低速运行。

为什么二战时期飞行员那么多,降低飞行标准,降低飞行考核要求。

把答案都告诉你了,你抄还不会吗?


啸鹰评


具说一个飞行员培养费用差不多飞行员体重等量黄金的价值。二战时,活塞式螺旋桨飞机操作简单,重量轻,一架轰炸机,机组成员七人以上,驾驶员,领航员,投弹手,尾炮塔还有两人操纵机关炮,一切靠仪表,目测。还要很多次的训练投弹,如B29轰炸机,核弹炸广岛的那架,几个月前挂五吨重的水泥混凝土,不断训练向地面石灰划成的圆圈投掷!现代的卫星导航,GPs精确定位,超视距发射导弹,误差很小,电子化时代,屏幕显示,雷达收索,空中预警机指挥,犹如小孩打游戏!大量的无人机,利用卫星远程遥控,指哪炸哪!美国那架重量比等量黄金还值钱的隐形轰炸机,飞越全球任意一地,只有两人,中途可轮换上厕所,睡觉,煮便当。二战时,大量的日本飞行精英,王牌飞行员葬身海底,在末期,以不成熟的青少年驾驶零式飞机,樱花自杀!美国民间飞行员众多,一旦战事,迅速补充!当然,现代和平年代,战斗飞机驾驶员就不会那么需求大了!科技在进步,如前几十年的电视机,很重,很复杂,现代的电视机很轻,很薄,并且质量,像素很好!以前的大哥大如砖头,现代的手机薄,轻巧,功能多,可聊天,视频,可购物,可转账,发红包,拍摄视频,照片,上网,看电视,打字!越来越科技化,解放了人力!一个道理!


丫AkE


用和平年代去跟战争年代进行比较,这样的评比是不公平的!用飞机数量去跟飞行员培养去比较,更是不在一个逻辑上。

二战时期的确有数目庞大的飞机,甚至在1944年光是苏联和德国的飞机产量就已经达到了年产40000架,但这是战争状态下一切优先于军事的结果,现在是和平年代,弄那么多飞机干什么?说白了,现在如果各飞机军工单位全力生产,达到这个产能也不是没可能,但问题是没必要!造出这么多飞机,但短时间却培养不出那么多的飞行员和维护团队,更没有足够的资金去维护,难道还要效仿阿尔巴尼亚,再把飞机埋进防空洞?



更重要的一点,也就是问题所在,二战时期主要大国的飞机产量确实惊人,可在同一时期,他们还拿得出如此多数量的飞行员来匹配吗?至少德国的事实可以告诉我们,飞机咱可以造,但飞行员我们可变不出来呀!至少在当时的东线战场,不管是苏联还是德国,大家都遇到了这个尴尬的问题,飞机有的是,但飞行员可凑不上数。

要知道不管是飞行员还是地面陆军的大头兵,只要是职业军人,就必须接收充足的军事训练,技术要求最高的飞行员更是如此,即便在操作简单的螺旋桨飞机时代,培养一个能开动飞机上天的飞行员至少需要几个月,培养一个熟练的成手更需要2-4年的时间,在抗战时期我们的空军尽管底子薄弱,但飞行航校的教育周期一般也要在2年左后,而最后的成品,也仅仅是一个没经历战争没经历复杂飞行的菜鸟飞行员而已。



所以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培养飞行员尤其是老手飞行员,都是一件格外困难的工作,战争状态下会产生高耗费,但飞机可以流水线生产,飞行员却无法做到批量培养,因为前者只是设备,而后者是人!不是现在培养有多难,这本来就是一个必须要经历的过程。在二战后期由于急需兵员,在紧急情况下德军的飞行员甚至在只能保证飞机起降的情况下就匆忙上了战场,如果把这套模式拿到现在也一样可以大批量的造出飞行员,但他们上了战场只会带来两个字:找死!


辽宁资深球迷


主要是因为现在的飞机太贵了。所以培训飞行员要求非常高。根本不需要那么多飞行员。所以把条件要求非常高。当然也和现在的飞机性能比当年强的多,对人的要求也高了有关。需要1万个飞行员的要求,需要100个飞行员连招工要求都不一样。现在要求也确实得比中间高一点儿,从前的飞机飞得低速度也慢,对身体要求也低一点。现在都是超音速飞机,对人的抗菏能力要求高得多。对于大多数玩儿个过山车的都吓得尖叫那种,当飞行员肯定是不合适的。二战时飞机速度太慢。比现在的高铁也快不到哪儿去。所以能达到高铁司机的身体要求,也就能开飞机了。二战时飞机多损失大。对人要求就不高了。不列颠之战中,专门演过战斗机的飞行员,有了8个小时的训练时间,就要上天打仗了。素颜更干脆,生产的飞机,性能都不能维持20个小时。搞的就是人海战术。对飞行员要求自然也低。开不好你就跳伞,把飞机扔掉就算了。二战时,空军起码得有几百架飞机。飞机不值钱,飞行员自然也不值钱。那时王牌飞行员,标准非常高。打下10架飞机都不见得能封上王牌称号。现在的飞机上基本上也相当于陆军士兵都开着劳斯莱斯上战场。人肯定多不了。


海中岩haha


二战时期培养一个好的飞行员也非常的困难,一个好的飞行员需要足够的飞行时长,需要足够的实战磨合。然而在激烈的空战中,很多优秀的飞行员都战死沙场,后续的飞行员根本得不到补充。二战中后期空战的规模越来越大,对于飞行员的数量需求越来越多。为了弥补飞行员不足的问题,二战时期很多国家都开办了飞行学校,只要经过简单的培训,飞行员就能够参加实战。

虽然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飞行员作战能力相对较弱,但是在日益紧张的战争局势下,这种方法也是无奈之举。美国在二战爆发前就培养了很多预备役飞行员,太平洋战争前期日本航母舰载机曾经占据过一段时间的优势,然而随着战争时间的增长,美军逐渐掌握了海上的制空权。美国能够夺回制空权,一方面是因为美国采用了新的战术和飞机,另一方面就是因为美国的老飞行员更多。

实际上二战时期的王牌飞行员,飞行技术丝毫不亚于现在的一流飞行员,二战时期飞机没有太多的辅助设备,飞行员能否战胜敌人,完全靠自己的操作。德国的王牌飞行员哈特曼,在经过一年多的飞行培训后便参加了实战,仅仅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就击落了300架以上的敌机,是迄今为止击落战机最多的飞行员。

现代飞行员的数量比较少,主要是因为现代战机的数量比较少。二战时期一个国家动辄拥有上千架战斗机,而现代普通地区强国充其量只有数百架战斗机,英国的战机数量只有一百多架,仍然是世界排名前十的空军强国。因为战机的数量比较少,空军挑选飞行员的要求也就比较高,飞行员的各方面能力都相对全面,培养的成本也比较高。


军武小咖


虽然美国1941年12月才因为珍珠港事件参战,但美国1939年9月就已经开始准备战争了,在这期间美国陆军和空军都招募了大量的预备役飞行员,美军不收他们的学费,还给他们大量补贴和奖金,所以数以万计热爱飞行的年轻人参加了预备级,战争一爆发这些年轻人就成了正式飞行员。

此外美国还为战争准备了各种飞行训练计划,比较有名的如CPTP/ WTS,战争期间为美国培育了43万飞行员,进入美军服役的就有6万。

关于训练难度,题主忽略了一点就是二战期间的飞机复杂程度根本没法和现在比,二战美国一年生产数万架飞机,但现在一年生产几架F35都难,所以二战时培养飞行员的时间要比现在容易多了。当然美国作为当时世界第一大工业国,各类资源都不缺也是一大主因。


歷历时空


二战的战机与今天有极大的不同。首先就是复杂性,二战主要以活塞发动机为主,复杂一些的就是水冷发动机,现在主要的是喷气发动机,单单是发动机叶片的单晶生产,就不是一般国家能生产的。其二,飞机的控制系统,过去的液压等传动、控制系统,现在全是电控,仅仅是控制芯片,就需要绝对的无尘空间。其三就是材料,二战战机有不少是用木头做的,日本人就嘲笑苏联的飞机“是用斧头砍出来的”,而现在,飞机超音速飞行所需耐高温的材料都是特种合金或其它特种材料,更何况还有隐身的要求。更不用说机载电子系统和武器了,——总之一句话,一个字:贵。那是用“亿”这个“美刀”来衡量的。

所以,不会有铺天盖地“万”这个产量的,既然“器”是如此之精,那么,做为主要载体——人,也必然优中选优,数量自然也不会那么多了。

最重要的是,现在一架作战飞机的效应是过去的N倍!

这也是一个原因吧。


大卫思想


战争从来都是一切科技和与科技有关的所有东西的催化剂,每一次战争都带来一次发展和飞跃。当年我们不也是不到一百小时,不到二十岁的飞行玩儿命死拼美帝的王牌吗?拼得美帝在朝鲜战争结束后那个心慌慌呀,有经验的飞行员没剩下多少了。这才有的红旗军演。飞行员是打出来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