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不發朋友圈,不就相當於白跑了嗎?

陳澤琴


不是的。跑步發朋友圈,能夠激勵自己跑下去。但是不發朋友圈,也是能夠證明自己正在努力的跑步。

筆者跑完步,很少有把跑步軌跡發到朋友圈中。覺得跑步不是為了發朋友圈的,主要是為了身體健康,為了提高自己的跑步成績。每當自己在跑步中的成績有所提高並達成跑步目標時,會發下朋友圈。

養成跑完步發朋友圈的習慣,能夠讓自己堅持跑步。

筆者在自己的朋友圈中,就有幾位跑步曬跑步數據和跑步中的美景。他(她)們給自己一個跑步目標,減肥多少kg。然後每天跑完步,都會曬圈。目前已經堅持了15天左右,每一次的跑量在3~5公里。雖然說跑量不大,但是這樣堅持跑步下去,達到減肥目標非常有可能。

曬圈能夠激勵自己,當自己沒有曬圈了,親朋好友就會以為你減肥成功或者半途而廢。所以很多人都想作為一名成功者,只能為自己的目標買單。

當自己完成跑步目標或者參加跑步比賽,可以發朋友圈。

筆者不屬於每次跑完步都發朋友圈的跑者,但是喜歡完成跑步目標和參加馬拉松完賽後,就會進行發朋友圈。

筆者認為過程無需讓他人知道,只需把成功分享出去。


魂遊體壇


跑步不發朋友圈就等於白跑了,當我看到這個問題時,我感覺有點意思。

說實在的,從2015年開始跑步,一直到今年2019年這4年期間,每次跑完步後,我幾乎都會發一張截圖到朋友圈。我之所以這樣做,是有原因的。

第一,告訴朋友,我今天干嘛了

跑步後發截圖到朋友圈,我是想告訴朋友們我在今天跑步了。

第二,良好的互動。

每次跑完步發朋友圈後後,我會收到很多朋友的評論。很多鼓勵,這讓我非常開心,這也是我能堅持跑下去的原因吧。

而且還有一個意想不到的原因就是。當你跑步成為一種習慣後,很多朋友見面就說跑步的事情,他們的這種問候,幾乎成了鞭策我繼續跑下去的一種源動力。

要是很久不發朋友圈,好多朋友也會很奇怪的,在見面會詢問你,最近怎麼沒有跑步了?

第三,作為自己的運動記錄。

幾年下來後翻看自己的朋友圈時,看到以前的記錄,讓人感到很開心,因為自己的每次跑步都在那裡記錄著。看到自己能堅持這麼多年來,真的是一件很自豪的事情。



強哥追劇


跑步不否認有些只為朋友圈顯耀下,但也有N多隻是為了自律,或跑友之間互勵的!我是個佛系跑渣,但我的運動圈只有跑友能見!

當一個真正的跑者,並不會因為朋友圈點贊多少影響他的步伐與心情!

跑步有時侯並不是需要有多少過人的成就,而是一種只有跑者才能領悟,感受的快樂!

跑步並不是生活,但生活中有跑步你會感覺更允實,更快樂!





用戶12274788000


美國人 Jim Fixx(簡稱佔母)在 70 年代發明了跑步,也寫了一部“跑步全書”,認為跑步是很好 的運動。這個運動風靡全球,許多人也有樣學樣,瘋狂的跑起來。但是佔母卻沒有想到在他寫 書後的七年,即 1984 年,在一次歷常的跑步時,突然猝死。後來驗屍報告說他死於心臟病。

之後我們也經常在新聞裡看到一些跑步猝死的人。但是還是不能引起很大的關注。尤其是在運

動品牌的渲染之下,跑步成了一種時髦的運動。

跑步不是把心臟訓練得很好的嗎?怎麼會心臟病發作?又怎麼會猝死呢?

西醫把這個罪歸納於心髒病,但是又不能解釋為什麼很多年輕人或中年人在跑步的時候猝死。

明明他們是非常健康的,就突然說沒了就沒了?而且跑步的時候是不是心臟也在運動呀?就算

血管堵塞了,心臟在運動應該可以把堵塞的血管給通一通吧?

可惜,很多人都不明白傳統的中醫學經絡的運行方式。我研究了很久,發覺最合理的解釋是王 唯工博士的解釋。介紹一下王唯工,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生物物理學博士。1969 年因為對 中醫感到興趣,放棄了斯坦福大學和耶魯大學,而選擇了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生物物理系。他 最擅長的是經絡和氣的研究,而且頗有心得。在 2016 年他寫了一部 “看懂經氣脈絡”,非常的 深度分析了氣和經絡的研究。有一段我覺得非常有意思,所以我應該用王博士的原文寫出來:

現在很多西方運動專家建議讓心跳在平常的 1.5 倍,說是對身體好,其實這對身體是很傷的。 因為當心跳變成原來的 1.5 倍時,並非人體自然的共振整倍數,心臟對身體所有的經絡都減少 供血,所以心臟必須加倍工作,才能供應各經絡之所需。雖然可因此而燒去許多脂肪,達到減 肥的功效,但這種激烈的運動對身體其實是有害的。奧運金牌選手大多短命可能與此有關。而 我們東方古老的運動如太極拳反而能讓練習者長壽。

可能各位不太贊同他三十年以來的研究,但是事實擺在眼前,當心髒的頻率不協調的時候,心

髒必須加倍工作,就好比一輛車沒有經過維修,駕起來車很吃力也很吃油的道理一樣。車透支

過多最多也只是拋錨而已,人卻不一樣,透支過度就引發心臟病,導致猝死。

再者,看看提倡跑步運動的人是誰?很大部分是有商業利益的公司,比如想賣你最新款的跑步 鞋或運動服裝,這些商業利益集團經常僱傭運動員推銷他們的產品。不要輕易相信廣告的效果 和廣告散佈的信息。用二戰納粹黨宣傳部部長,保羅.約瑟夫.戈培爾的話結語:謊話重複一千 遍就成了真理。


上虛道長


我今年48,我也熱愛跑步,關於跑步不發朋友圈就等於白跑了這話題,來說說個人感想吧,首先你要明白跑步目的是什麼?為了追求健康快樂,樂於展現跑步後個人的魅力,把跑步當成生活中的一部分,經常發朋友圈也是可以理解啊!我也經常跑完步後發朋友圈,有很多人跑步上癮了,一天不跑會感覺少了什麼,跑完後發朋友圈打打卡,記錄自己跑步的點點滴滴,不過也許天天跑步後發朋友圈也容易令人反感,讓人覺得你有炫耀的意思,當然你可以把朋友圈的朋友分組,讓同樣愛好跑步的跑友分享你的快樂!所以跑完步不發朋友圈等於白跑是個偽命題,跑步追求的是健康快樂,跟不發朋友圈就等於白跑沒有必然的關係。哈哈!


行雲天者


跑步不發朋友圈,怎麼會等於白跑呢?題主這樣的問題,等於是本末倒置,如果真的是為了發朋友圈而去跑步,那樣的投入和產出完全不成正比。

要是為了收穫朋友圈的幾個點贊,累得氣喘吁吁、滿頭大汗,這樣值得嗎?跑步的最終目的還是鍛鍊身體,提高機體的免疫力,塑造更好的身材,培養意志品質,這些好處遠遠是虛無縹緲的朋友圈所不能代替的。

我本人就愛好跑步,晚飯後休息上一個多小時,如果天氣允許,就去加附近的公園跑步。已經養成了習慣。開始確實很累,循序漸進,慢慢加碼,現在已經能跑上5公里了。雖然和長跑愛好者還有很大的差距,但是出於鍛鍊身體的目的,完全夠了。

另外,如果光是為了發朋友圈炫耀,我倒是有個更便捷的方法。真事,我的一個朋友不喜歡運動,但為了跟上潮流發朋友圈曬散步步數,就在家裡坐在電腦旁玩遊戲時,翹著二郎腿,把褲腳挽結實一點,再把手機插進褲腳,腿有節奏的抖動,手機也能計步。就這樣足不出戶,也在朋友圈裡把自己裝扮成運動達人,性價比挺高的。


足壇超短波


提問者是不是感覺如果跑步不發朋友圈,如同錦衣夜行?

這是很正常的心理,但是不是每一個人都這麼想。就像每天的微信或QQ步數,有的人每天三四萬,甚至五六萬步,而我一位長年跑步的老大哥,每次跑步至少10公里,而他的每天的微信步數也就兩萬步左右,也很少發朋友圈。每個人想法不一樣,有的人想引起別人注意,受到關注,有的人則不想。想發朋友圈,就儘管發,我現在已經很少看微信朋友圈了。不知道像我這樣很少看微信朋友圈的人多不多。

我也只是在感覺比較好的時候才偶爾發朋友圈,跑步不是我現在的主要鍛鍊方式,現在主要想增肌,但是增肌太難了,也沒有階段性成果,發不了朋友圈。如果哪天去跑半馬,或者學會了游泳,挑戰了鐵三,應該會發朋友圈。但是現在我把頭條當成朋友圈了,嘿嘿。讓更多的人看到,記錄自己的生活。感覺蠻好的。


行遠健身


我2009年因為腰痛開始跑步,那時候還沒有朋友圈呢,難道都白跑了?

2013年我才註冊的微信,也不是每次跑步都發朋友圈。

平時隨便跑個步而已,沒什麼值得紀念和得瑟的。

當然了,在特別的活動,或者比賽時,或者碰到老友......等各種值得紀念的時候,還是需要發盆友圈的。某種意義上,是個記錄。留給自己回憶用的。


所以我更喜歡,微博上的一個功能,僅自己可見。後來微信也有這個功能了。



跑步是種生活態度,朋友圈也是生活的一部分,


每個人追求不同,生活方式不同,只要自己開心,不違法亂紀,愛咋怎咋怎。


JUST DO IT


跑者阿飛


跑步是為了鍛鍊身體,而不是拿著給別人嘚瑟和炫耀的!

那些喜歡炫耀和嘚瑟的人,在跑步上都是堅持不了多久的貨……

鍛鍊是自我的一種自律,運動是一種養成的習慣,跟吃飯一樣,天天吃飯還要天天曬……不是傻X就是腦殘了……


貝爺遛鳥


跑步是跑給別人看的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