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側記:稀有血型群體的“不稀有”獻血

近日,一則關於血漿捐獻的救助信息在社交網絡上傳播。

據瞭解,奮戰在一線的武漢中心醫院副院長王萍罹患新冠肺炎,目前正在金銀潭重症監護室進行搶救治療。求援信息稱急需“救命血漿,RH陰性O型,必須這個血型”。幸運的是,該求助者後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確認,已找到合適血漿。

而在該則求助信息背後,“稀有血型”群體再一次被推至大眾焦點下,疫情焦灼之下,此類求助更顯急迫,愈顯得能站出來的志願者們難能可貴。

幾位稀有血型“志願者”向21新健康講述了他們的獻血故事。“稀有血型”者看來,疫情打亂了生活節奏,卻並未打亂“獻血”的常規。獻血對於他們來說,是一件“稀鬆平常”的事。

01“我希望兒子也成為熱心助人的人”

Nana,RH陰性A型血;36歲,陝西人,在武漢生活多年;19日至武漢血液中心獻血(全血非血漿)。

我經常去獻血,一年至少有1~2次獻全血的記錄,有很多年了。

我從小到大基本上沒做過手術,沒有涉及到要用血這方面。最早知道自己是稀有血型是在西安上大學的時候,比較繁華的地方都有無償獻血車。當時比較好奇,就想去試一下。獻血的時候才知道自己是稀有血型。後來血站工作人員給我打電話說,建議以後接到通知再去獻血,不要自己去獻。

然後就有組織了。在西安的時候網絡也不發達,當時血液中心每年會組織一次聚餐或是一日遊之類的活動,每次至少有兩三百人參加。

從那時候開始,我只要身體健康,基本上每年至少會獻一次血。說句實話,我只是覺得既然有這樣的組織存在,一定希望有我們這樣的人去支持。

再後來我結婚成家了,來到武漢。懷孕生孩子那兩年沒有參與活動,等我兒子出生了,我還是找到這邊的血液中心。血液中心有稀有血型的QQ群、微信群,也會定期組織活動,我也積極參與。在武漢活動比較多,大家聯絡也很方便,一有什麼消息都會積極響應。我們(稀有血型)群裡就百把個人,而且都是像我一樣的獻血者。

疫情之前我剛好留意了一下,獻血時間差不多在過年前後,但沒想到還沒過年,疫情就發生了。我也問過血液中心的沈醫生,他說即便是封城了,也能獻,有獻血車在外面。前兩天我收到了消息,說是稀有血型告急,如果有能捐的就及時跟沈醫生聯繫,他們會派車來接送。

疫情侧记:稀有血型群体的“不稀有”献血

我收到這個消息後,馬上就跟沈醫生聯繫了,說可以獻全血,最近身體健康可以參與。血液中心的工作人員就跟我聯繫了。因為現在武漢小區已經不能自由出入,工作人員給我開了獻血證明,司機今天(19日)早上九點在小區門口等我,接我們去血液中心。

疫情侧记:稀有血型群体的“不稀有”献血

獻的是全血,不是血漿。我獻血不是因為看了王萍院長那個求助信息,她需要的是痊癒者的血漿。

從封城到現在,我這才算出了一次門。已經在家待了20多天了,平常買菜都是我先生每隔幾天出去採購一次,買些比較耐放的菜。

說實話,即便沒有疫情,臨床上也會有用血需求。我們沒有生病都很健康,看到疫情比較嚴峻,就想盡自己的一點點力量做點什麼事。

我孩子6歲多,也是稀有血型。其實我來找組織,也是提前給他示範。我想讓他看到,希望他將來也做一個熱心幫助別人的人;或許可能有意外的時候,他也會得到別人的幫助。

02“我在幫助別人,同時也在幫助自己”

潘虹,RH陰性B型血;武漢人,武漢大學第二附屬小學政教主任;19日至武漢血液中心獻血(全血非血漿)。

我是武漢大學第二附屬小學的一名行政工作人員,政教主任。我是在12年前知道自己是稀有血型的。

當時因為生孩子,住院時要做全面檢查。因為要剖腹產,需要備血,那個時候我才知道自己是稀有血型。當時醫院還沒有我這個血型的血,聯繫了血液中心,把剖腹產延遲到了下午,但整個過程還算順利。

不過我當時還很懵懵懂懂,對稀有血型的實際影響還不瞭解。我為了再次確定自己是稀有血型,2012年時第一次去獻了血。當時我在《楚天都市報》上面看到了宣傳,有6月14日獻血日活動,正好我的生日是6月15日,所以我就選擇了在6月14日獻血。

之後我就加入了稀有血型的獻血者群體。我們每年一般可以獻兩次全血,我就一定每年都獻兩次血。但說實話這哪有什麼義務呢?其實就是我自己的宗旨。當我知道自己是稀有血型後,腦海裡就一直有一個聲音告訴自己:我在幫助別人同時也是在幫助自己,因為我也不知道我以後會怎麼樣(是否會有用血的需求)。

19號去獻血也跟(王萍院長)求助信息沒有關係。我們是在16號收到了血站的信息,聽說現在臨床一線的病人增多,有些醫務人員感染上了這個(新冠肺炎)病毒,急需這些陰性血輸注。

跟發血漿求助是沒有關係的,她需要的是新冠肺炎康復者血漿。

稀有血型的獻血流程跟普通人獻血一模一樣。這次去獻血說實話很激動。我們去的時候,還有兩位普通血型的在獻血。進去獻血就給我們消毒,接我們的司機有穿防護服。

說實話我沒想到大家對(王萍院長)這個事情這麼關注,因為之前就有其他稀有血型的醫護人員也出現過這種情況,我收到很多求助信息。

對於我自己來說,很榮幸能是稀有血型中的一名成員。稀有血型有不同的群,我在的“社會群”裡差不多有900個人,還有大學生群、孕婦群等等。平常我們會有一些學雷鋒集體獻血、徒步這樣的團建活動,能把大家凝聚在一起。

這次疫情開始之後,我自己就有親戚確診了,他們一家人都在隔離中。我們群裡有一位群友患了新冠肺炎還沒有痊癒,還在隔離中,他也說自己很想幫忙,但目前愛莫能助。我們稀有血型群體是很團結的,我覺得疫情發生與否沒有兩樣,只要有需要幫助的時候,我們大家都會去幫助別人。希望我們大家都一起團結起來,戰勝疫情。加油湖北,加油武漢。

03“我很心疼志願者”

沈冰杉,稀有血型;深圳市社會公益基金會·熊貓俠公益基金秘書長。

我自己是稀有血型,父親也是,家裡有三個人是稀有血型。2014年我父親生病,需要用血,才查出來我們是稀有血型。

我最開始成立專項基金的時候,是為了保障志願者的安全和利益。因為我知道獻血志願者在獻血過程中會有很多不確定的風險。我當時會給他們籌集路費和保險,後來也開始做女性關愛和科普。

從做第1個項目到第2個項目,都是因為我有切身之痛。

稀有血型的臨床用血,一是大型手術,二是孕婦大出血,但是在孕婦大出血的時候再去找血是來不及的,並不是抽完血就可以直接給孕婦回輸,還得有檢測過程,一般在三天左右。

我以前做第一個項目的時候在武漢,血液中心的專職醫生會從專業角度告訴我們,正確認識稀有血型。很多人告訴我們稀有血型是一種病的時候,他會說這是錯的。曾經有稀有血型的女性生完孩子以後,夫家不讓她母乳餵養孩子。他們家認為稀有血型是一種病,孩子出生以後驗出來是陽性血,就禁止給孩子母乳,說母親有病,不能把這個病傳染給孩子,後來兩人離婚了。

我要做女性志願者的關愛和科普,就是這個原因。我們志願者只要能獻血,都是很積極和主動的,哪怕在疫情肆虐的情況下。

但現在有一些發出來的求助信息存在問題。在這種熱點關注時期,求助信息一定要直接明瞭,信息明確。如果是需要新冠肺炎痊癒者捐獻血漿,是不分陰性陽性血的。血漿屬於成分血,剝離出來的抗體不分陰性陽性。只要獻血者符合要求,有了痊癒者的抗體,一樣有用。

很多去獻血的志願者都是健康人群,如果是在血站缺血的情況下,這些志願者會自己主動去獻血。如果不是因為意外手術需要臨床用血,註明需要稀有血型的呼籲會誤導志願者。我很心疼志願者,不希望他們被道德綁架。

04答疑:稀有血型是否需要特定的稀有血型痊癒者血漿?

專家怎麼說?

2月13日,武漢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在新聞發佈會上呼籲痊癒患者捐獻血漿。2月14日10點25分,武漢新冠肺炎康復者血漿捐獻點迎來首位獻血者。下午兩點半,金銀潭醫院迎來首位獻血者。

14日晚間,《新聞1+1》主播白巖松對話張定宇時,後者表示,“在我們醫院已經有4名患者接受過恢復期康復病人血漿治療,目前我們看到短期內有向好的跡象,病人生命體徵穩定、精神狀況改善,血氧得到穩定,這是積極的變化。”

張定宇:任何治療都有一定風險,因為輸入的是別人的血漿,可能會存在過敏和一些不確定的因素。但是對重症病人來說,救治是一個必要的選擇,風險遠小於獲益。

主要用於哪些患者?

張定宇:目前主要用於重症患者。危重患者或者極其危重的患者,目前效果不敢肯定。希望恢復性血漿能夠幫助重症的患者,能夠幫助到人民,還是需要大家持續的堅持捐獻血漿,無論從醫學研究還是臨床救治,都是一個利國利民的好事。

對捐獻者是否有潛在風險?

張定宇:捐獻血漿是一個平常的行為,對於剛剛從疾病中恢復的病人來說,如果是輕症或者普通型的患者,沒有太大影響,和普通人捐獻血漿是一樣的。

康復後多久可以捐獻?

張定宇:目前還是由血液方面的專家確定康復後捐獻的時間,建議是康復兩週以後,保證身體恢復和病毒得到清除。遵照無償獻血的年齡要求,捐獻血漿的年齡也是18到55歲,視康復者身體狀況可適當放寬到60歲。

官方怎麼說?

在2月19日國家衛健委發佈的第六版新冠肺炎的診療方案中,加入了“重型、危重型病例的治療。增加康復者血漿治療,建議適用於病情進展較快、重型和危重型患者。用法用量參考《新冠肺炎康復者恢復期血漿臨床治療方案(試行第一版)》。”

血漿治療的療效得到了肯定,但張定宇和官方都未提及血型這一要素。

一線怎麼說?

20日,21新健康記者諮詢國藥集團中國生物在武漢和山東設置的新冠肺炎康復者血漿捐獻點,兩處的工作人員均表示:

稀有血型患者不需要對口血型的血漿捐獻者,只要痊癒的、符合捐獻條件的志願者均可捐獻血漿。

武漢新冠肺炎康復者血漿捐獻點工作人員:“血型方面,搶救重症患者的血漿,作為抗體沒有太多要求。不管什麼血型的康復者,他的血漿都可以發揮作用,抗體從血漿裡面提出來,是不含有血型物質的,不需要一定要找稀有血型的人匹配。”

山東新冠肺炎康復者血漿捐獻點工作人員:“血漿不分血型,只要是痊癒了的新冠肺炎患者都可以捐獻血漿。一個RH陰性的重症患者並不需要同血型的痊癒的患者去捐獻血漿。血漿經過當地的血液中心病毒滅活、核酸檢測等可以用於臨床治療。這些檢測著急的話一天就能做完。用上血漿的患者效果還是很明顯的,只要患者的臟器沒衰竭。”

企業怎麼說?

作為此次採集工作的國藥中國生物,此前發佈公告稱,已完成對部分康復者血漿的採集工作,開展新冠病毒特免血漿製品和特免球蛋白的製備。經過嚴格的血液生物安全性檢測,病毒滅活,抗病毒活性檢測等,已成功製備出用於臨床治療的特免血漿,在中國生物武漢生物製品研究所、國藥集團武漢血液製品有限公司、武漢市江夏區第一人民醫院、武漢血液中心、中科院武漢病毒研究所、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的緊密合作下,投入臨床救治重症患者。

從1月20日開始,中國生物組建了專門團隊,調集了相關裝備設備及原材料,在武漢地區實施了新冠肺炎康復者血漿採集。

根據國藥集團中國生物2月15日舉辦的新冠肺炎防控媒體通氣會,中國生物董事長楊曉明回答了一些關鍵問題:

楊曉明:本次新冠康復者血漿危重患者的治療,第一要遵循我國獻血法;第二個要符合血液製品原料血漿採集的標準和要求;第三對於獻漿的康復者要符合新冠肺炎診療方案中康復患者出院的標準;第四我們增加了呼吸系統22種病原的檢測,消化系統5種病原的檢測,以及血源相關的HIV、甲肝、丙肝、乙肝、梅毒等30多種病原的檢測;第五康復者血漿採集後,還會通過病毒滅活工藝做最後“把關”。五項措施確保康復者血漿在使用過程中的安全性。

血漿從採集到應用於臨床需要多長時間?

楊曉明:康復者血漿製品的製備有一套嚴謹的工藝要求,從採集到能夠提供給臨床醫生使用的時間是7天。

康復者捐獻血漿一般一次採集多少?

楊曉明:經過健康評估,一般正常人每次可捐獻血漿580ml。從保護康復者角度出發,新冠肺炎康復者捐獻血漿我們一般推薦是400ml左右。不能為了救治危重患者而損害了康復者得來不易的健康,這是最基本的原則。

目前,新冠特免血漿製品能供給多少患者使用?一名康復者捐獻的血漿可用於多少患者的救治?

楊曉明:雖然目前全國已有超過8000名的康復者,但康復者血漿採集工作剛剛開始,我們目前所能製備的新冠特免血漿製品還十分有限,可以供給70-80人份。目前,一名康復者捐獻的血漿可用於2-3名患者的救治。

附血漿捐獻點地址及電話:

武漢新冠肺炎康復者血漿捐獻點地點:

1. 湖北省人民醫院愛心獻血屋(武漢市武昌區解放路234號)

2. 金銀潭醫院門診二樓血漿捐獻點(上樓左轉原眼科辦公室)(武漢市東西湖區銀潭路1號)

愛心捐獻聯繫電話:

027-86636073、027-86636072、027-86636082、13871360262、17771457302、13886033659。

山東新冠肺炎康復者血漿捐獻點地點:

山東省省立醫院東院省血液中心定點採血房艙(山東省濟南市歷下區經十東路9677號)

愛心捐獻聯繫電話:

13386357866、13306359466、13863510697、15806357227、13563577977、18864850966。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