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階段應掌握的病句類型

初中階段應掌握的病句類型

一、 分缺(句子的結構不完整)

成分殘缺

(一)舉例:
1、我有一個女孩,同許多年輕的媽媽一樣,願意把孩子打扮得漂亮一些。
病因:缺主語。造成了歧義。應該在“同”的前面加上主語“我”。
2、中國人民正在努力為建設一個現代化的社會主義強國。
病因:缺謂語。因為句中有一個介詞“為”,這就使“為建設……強國”成了一個狀語,狀語是來修飾或限制謂語的,後面卻缺少了這個作謂語的成分“而奮鬥”或“而工作”。
3、邊維蘭曾在1983年出席了區的五好家庭先進個人。
病因:缺賓語。先進個人只是個定語,缺少了被它修飾的賓語中心語“代表大會”。
4、它使人們增強改造舊世界的信念,為打碎舊世界而鬥爭的決心。
病因:缺謂語。在後一部分中,“為打碎……而鬥爭”是賓語“決心”的定語,但是賓語“決心”沒有謂語,應當在“為”的前面加上動詞“堅定”做謂語。
5、楊排長滿懷悲憤,情不自禁,雙手打在懸掛著的煤油燈上,擺動著,顫動著。
病因:缺主語。應在“擺動著”前面加上“煤油燈”。


(二)練習試試看:
1、從小王明確了參軍目的以後,就主動地苦練殺敵本領。
2、看了電影《陳毅市長》,使我受到深刻教育。
3、老師耐心細緻地給我們進行輔導,有不明白的問題就問,學習成績進步可快了。
4、眼看著敵人的暴行,仇恨的怒火在我們的胸中閃爍
5、我的家鄉雖然不是南昌,但是很熟悉。
6、他的普通話很標準。
7、他的一生是艱苦奮鬥,這實現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崇高理想。
8、人們經常參加體育鍛煉,能提高疾病的抵抗能力,達到增強體質,提高健康水平
9、直到19世紀的下半葉,才被人發現珊瑚是專門生活在海里的吃肉動物。

二、搭配不當。


三、語序不合理。

語序不當

(一)舉例:
1、全廠職工討論和聽取了廠長關於改善經營管理的報告。


病因:“聽取”和“討論”有一定的先後次序,應該是先“聽取”,然後才“討論”,把它們倒過來不合事理。
2、1956年,北京故宮博物院展出了2900年前新出土的文物。
病因:這個句子的賓語中心語前的兩個定語排列次序不當,會使人誤解為“文物”是2900年前出土的。應該改為“新出土的2900年前的文物。”
3、每一個志氣的青年將來都希望自己成為一個對四化建設有貢獻的人。
病因:這個句子中的“將來”本應用在“成為”前頭作狀語,卻用在“希望”的前頭,表達不合事理。
(二)練習試試看:
1、這次大會對工作問題交換了廣泛的意見。
2、我們普遍的學習成績提高了。
3、我校兩個初中二年級的籃球隊正在進行友誼比賽。
4、大慶石油蘊藏量是我國最豐富的地區之一。
5、我們必須認真克服並隨時發現工作中的缺點。
6、對於各科的習題我試題,為了學習方便,進行了系統的分類,並做出了答案和提示。
7、那位美國老人在去機場途中才發現遺失在飯店房間三個鑽石戒指。

8、我們必須認真克服、隨時發現運輸工作中的缺點。
9、正在印度訪問的中國文化代表團同印度文化界人士在非正式的、親切的氣氛中交流了經驗。
10、他多次碰到,年輕力壯的農民,向他伸出血淋淋求援的殘手。

四、句式雜糅。(有時想用這種句式,又想用那種句式,結果把兩種句式雜糅在一起,使意思表達不清。)

(一) 舉例:
1、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的《生存》,作者是一位蟄居海外二十多年的加拿大籍華裔作者之手。
病因:這句話是由一個主謂句和一個動詞謂語句雜糅而成的,可以改用下邊兩種句式中的一種來表達。
(1)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的《生存》,作者是一位蟄居海外二十多年的加拿大籍華裔。
(2)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的《生存》,出自一位蟄居海外二十多年的加拿大籍華裔之手。
2、我們的部隊一隊一隊一批一批扛著槍支火藥都運在濟南城外了。
病因:一個意思應該分成兩句話來說,卻並在一句話裡說,思想跳躍得太快,語言表達跟不上,造成句式雜糅。這個句子可以改為“我們的部隊一隊隊都扛著槍支彈藥,這些武器都運在濟南城外了。”


3、正如江姐在敵人面前表現得堅強勇敢的形象真的使我感動啊!
病因:應當用兩句話說的,放在一起,使句式雜糅了。這個句子可以改為“江姐在敵人面前表現得堅強勇敢,她的英雄形象真使我感動啊!”
(二)練習試試看:
1、這張報紙比任何特效藥都好,把夜班後的疲勞,瞌睡,都被趕到九霄雲外去了。
2、止咳祛痰片,它裡邊的主要成分是遠志、桔梗、貝母、氯化銨等配製而成的。
3、我們學校本著節約為原則,自己動手修理課桌椅。
4、他們這種崇高的精神,給我留下了以深刻的印象。
5、學習究竟為了什麼?這是值得每個同學都應該深思的問題。
6、我們對實現四個現代化充滿著信心百倍的希望。
7、在舊社會,剝削階級利用開當鋪進行殘酷的高利貸剝削人民。


初中階段應掌握的病句類型


五、不合事理。(有的句子從語法結構上看並沒有什麼問題,但在意義的表達上不合理,前後矛盾,或者前後不一致,這就是不合事理。

(一) 舉例:
1、這一期雜誌還刊登了臺灣當代著名作家陳映真的短篇小說《山路》、《搭錯車》和根據後一部小說改編的同名影片的主題曲——《酒幹淌賣無》。
病因:這句話前頭說的是兩篇“短篇小說”,後邊卻說“這部影片”,前後不一致。這個句子可以改為:這一期雜誌還刊登了臺灣當代著名作家陳映真的短篇小說《山路》、《搭錯車》和根據後一部小說改編的同名影片的主題曲——《酒幹淌賣無》。
2、過了一會,汽車忽然漸漸地放慢了速度。
病因:“漸漸”表示程度或數量隨時間緩慢地增減,“忽然”表示事情發生得急促而且出人意外,同時用這兩個詞來作“放慢”的狀語,是自相矛盾的,要根據實際情況,刪去一個。
3、魯迅曾經說過:“時間就是生命。無端地空耗時間,其實無異於謀財害命。”這句說得儘管嚴厲了一些,但我認為是恰如其分的。


病因:評價魯迅的話,前面說“儘管嚴厲了一些”,後面再用“恰如其分”,語意就不大一致了。可以改為“這話有人聽了可能覺得過分了,但我認為是恰如其分的。”
4、通過上述事實,我懂得了課上與課下的關係——時間要安排得適當,課上充分思考,課下充分學習,這就叫科學地利用時間。世界上偉人珍惜時間的例子不是很多嗎?
病因:前一句講的是課上和課下時間的合理安排,後一句卻說到“世界上偉人珍惜時間的例子”,意思不連貫。後一句的意思也沒有再發揮。應當刪掉後一句。
(二)練習試試看:
1、重建黃鶴樓的工程已經開始二十個月了。
2、兩天兩夜沒停的牛毛細雨又下起來了。
3、我國有世界上沒有的萬里長城。
4、船槳忽上忽下地拍打著水面,發出紊亂的節奏聲。
5、他噤若寒蟬地告訴記者:……

六:重複贅餘。(在一個句子裡,用不同的詞語來重複表達同一個意思,或用了一些可有可無的詞語,顯得很羅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