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自贡冯氏族谱序

参天大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谱者也,详生没,纪葬处,分支脉,载古述今,法今传后,岂不重哉!族是家之延续,族之有谱,犹国之有史也。谱修则昭显祖宗,统绪子孙。我族为炎皇子孙,龙的传人,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族历经磨难而又自强不息。先祖对我辈有哺育之恩,我们的血管里流着先祖的血液,我们的身躯也是先祖一代一代传承的结晶。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我们应当感激历代先祖养育之恩泽,不应忘记吾族祖宗。以此培植爱家、爱乡土、爱祖国的情结以及吾族(家)血浓于水的凝聚力,研究冯氏文化就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也是加强交流、促进族(家)人团结合作的重要纽带,更是对后代的教育和启迪,以共建我冯氏精神家园,迎接中华民族复兴的锦绣前程。


吾族为周文王之后。据《元和姓篡》、《后汉书》和冯氏族谱等所载,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后裔春秋时有封地在冯邑,以邑为氏得冯姓,冯简子为古籍记载第一人。毕公高后裔毕万,西周时在晋为大夫,为晋攻灭许多小国,战绩卓著,毕万的一支孙魏长卿食采冯城,其后以邑为氏,故姓冯。历经春秋战国至秦汉,汉代司马迁因“李陵”案而受宫刑,其长子司马临与次子司马观为避株连即改名换姓,隐居乡里。兄弟俩各取“司马”中的一个字,其兄在“司”字左边加一竖改姓“同”其弟在“马”字左边加两点改姓“冯”,故冯氏族中添新枝。至隋唐宋元明清代,皆有达人,或以书画、文学著称,或以文晦武略显赫,莫不垂诸史册。如战国齐人冯谖为孟赏君门下食客,奏三无弹铗之歌,君悉从之,后奉使收债于薛,矫命焚券,为君市义。及齐王信馋,使君就囹于薜,薜民老幼欢迎即市义之报。谖又为君游说于秦,秦惠王厚礼聘君,齐王闻之,惧遣使谢罪,仍请返国。自此为相数十年,高枕无忧,皆谖之计也。再如东汉父城人冯异,平赤眉,击匈奴,历领比地、安定、天水太守事,再攻隗纯于冀,卒于军。光武帝时拜偏将军封阳夏侯。异性谦让,军中号为大树将军。故我冯氏祖祠书有一幅对联,昭然可据。曰:“大树将军功垂竹帛;长钾高士义溥云天。”我自贡冯氏一支可以排除不是司马冯外,倘无确切证据是冯简子之后,还是魏长卿之后代。


我冯氏家族经各朝历代,宗派繁多,分支不一,遍布全国城乡各地及海外。几经战乱,谱谍失落,续前已非易事。元朝后期,朱元璋攻打湖北黄州府时,我族正在该府麻城县孝感乡筑室兴家的族人,会同全县军民奋勇抵抗,重创明军。至明朝洪武二年,为避朱元璋血洗麻城,故入川始祖乾良公自湖北黄州府麻城县孝感乡(紫龙山小湾子?),同罗、易二公由楚来川。乾良公身背竹箧一个,内有财神金身一座(已损毁),香炉一个(据说此纪念物保存在老鸦滩冯德成家)。乾良公入蜀报垦承粮于四川省江阳县(后更名富顺县)富邑乡上北路和上西路,纵横三十余华里为插占地。上北路包括石岩凼、熊湾、千金塝、滥田冲、八角坟、堰上;上西路有沙坪坝、枯桑岩、桥墩坝、庙基子、上坝、中坝、三块石等。即在冯家坝立祠(已损毁)开基,艰苦创业。始迁祖带来了先进的农耕技术,由于辛勤耕作,造梯田、开荒种植农作物,原来的不毛之地焕然一新,获取了丰厚的回报,乾良公在川三十余载,颇建鸿基数院。


乾良公在川娶熊孺人,生三子,长子遇尧、次子遇舜、三子遇贵。因思乡心切,便将产业家政留经熊孺人操持。乾良公返楚后未归,故有讳无墓。遇舜公只身前往泸州发展,落户石船子经商,颇称成族,富甲一乡。遇舜公的碑墓在石船子,现不详。其后裔均在泸州定居。家中遇尧公、遇贵公,介于田宽地广,耕种不便,经熊孺人同意,将家产划析分居。遇尧公以上西路为界,据中坝为老宅,遇尧公殁葬中坝宅后石堡山(现仙市镇付家坝六社青冈山冯家墓地)。随着自贡盐业的兴起,遇尧公后裔所居地为水路运盐的起始码头,族人主要从事盐业运输和农耕。清乾隆年间,在族首志瑄公的倡导下,又兴建了庙基子冯氏大祠(解放后已被拆除),初修族谱,排定新字派。并为族人提供四年的免费教育,以提高族人素质。其后裔主要分布于自贡城区、仙市、卫坪、瓦市、富顺永年、兜山等市镇。遇贵公以上北路为界,据熊湾为老宅,堰上建祠堂,遇贵公与熊孺人住居熊湾,今石柱湾、堰上、沿滩等皆为其后人。熊孺人及遇贵公殁后葬于堰上,熊孺人墓已毁。族内有传云:遇贵公被野兽拖去,后在丛林中寻得左脚一只,子孙即以此脚葬之。据富顺县地方志记载“冯姓人多势大”。


我自贡冯氏一族尚无统一族谱,以建此谱为目标,修谱人员为此作出了不懈努力。遇尧公一支初修之族谱在解放后因族人保管不善而自然毁灭,给修谱带来了极大的难题。在余贵公、友贵公和国尊公所修的家谱之上以及收集一些零星记载,以友贵公为主,按严谨、入谱自愿原则,多年以来,历尽艰辛,沤心历血,为修谱克服了重重困难,修之谱已经具备一定规模。在修谱中,得到了我族人的积极响应、大力支持和协助,在此致谢!友贵公利用现代科技为我族人服务,将此谱搬上互联网,族人可以随时查阅,也请我族人及时申报补充更新,才能不断完善。我族人员按将能上溯至全字辈的,均纳入正卷记载,不能上溯到全字辈的或不明辈份的,编入副卷备查。也请族人倍加珍惜这一来之不易的成果。此次修谱,只将原件存于自贡市档案馆,以方便族人查阅,为族人减轻经济负担计,不另印制族谱。


乾良公自楚入蜀,所传字派以“乾、遇、子、林、奇、之、应、绍、单、志”等十字为序。明末,我族人为避战乱流散他乡。延至清初,战乱平息后,族人才陆续返乡。由于流离在外,所生子女随意命名,出现字派紊乱。为拨乱反正,故于清乾隆年间,遇尧公之后新编二十八字派,传为世守。新字派列序是:“仁义礼智全富贵,孝弟忠信正达伦,纲常世德崇尧舜,爵禄荣华万载兴。”遇尧公后裔应忠一分支又将此字派作了部份修改:“仁义礼智全富贵,廉让忠信正五伦,纲常道德光先泽,孝有和平裕后新。”仅为应忠后裔之用,人数较少,为避免造成混乱,明令修改后的字派不再执行,恢复到前清统一排定的字派。遇舜公后裔的字辈,现尚未与之取得联系,不详。 遇贵公后裔并未按字派取名,延至解放前在沿滩清明会上才排定的字派序是:“世德发祥,福禄永长,仁义礼智,忠孝传家。”


在自贡冯氏族谱之上,我们希望族(家)人们能用浓墨精彩的一笔,谱写你的辉煌人生,传予后人!祖先会为你们自豪和骄傲!寄望后来贤者每五十年重修族谱一次,不能中断。让我们奋力拼搏,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谱写出壮丽诗篇,家人们,我们共同努力吧!以此为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