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黑天鵝事件,餐飲有沒有轉折點,下半場拼什麼?

2020年的疫情黑天鵝事件有目共睹,行業的危與機在電商等互聯網行業被萬眾矚目,可是,傳統的餐飲業卻成為重災區,它會不會也有個轉折點呢?

傳統餐飲在10多年來,紅利爆發人人皆知,只要招個廚師或自己有手藝,擺上幾張桌子,口味無可挑剔,實現盈利賺錢難度不高。

疫情黑天鵝事件,餐飲有沒有轉折點,下半場拼什麼?

如今呢?根據《中國餐飲報告2018》顯示,餐飲行業的閉店率高達70%,餐廳平均壽命只有508天。

也就是說,餐飲盈利紅利時代一去不復返,悄悄來到了互聯網時代,甚至是5G時代,加上新冠狀病毒疫情的洗牌,傳統餐飲是不是要進入下半場的競爭了呢?

回想過去幾年,餐飲業講好故事就能活得千萬融資、進入購物中心就能火爆、上線外賣就能發財、包裝出差異化的產品噱頭就能加盟上百家圈錢、人人都喊著要開上萬家店等,這種粗放型發展模式的泡沫已經慢慢被擠掉。

賺錢紅利慢慢在消失,餐飲業越來越難做,餐飲下半場,不得不讓我們進入冷靜思考的階段,到底下半場靠什麼去拼市場?

一、餐飲上半場

2012年,國八條發佈後,餐飲業迎來一次新的轉折,進入一個全新的時代,我們暫且把2013年到2019年當做餐飲的上半場。

疫情黑天鵝事件,餐飲有沒有轉折點,下半場拼什麼?

2020年疫情黑天鵝事件來臨,餐飲業進一步洗牌,迎來新的轉折點,註定將會是餐飲上半場與下半場的分界點。

我們一起來看看,餐飲的上半場到底比拼的是什麼?

1、拼渠道:掘金地的“換場”

餐飲也是要拼渠道的,也就是說在哪裡賣貨更賺錢,這就是渠道價值。

從最早的街邊店開始,後面逐漸進入“購物中心”與“外賣”市場的搶奪。

早期,如果能夠快速跟上兩大渠道去開店,都可以趁機賺一把。只是,如今時不同往日,購物中心和外賣卻成了很多人餐飲夢破滅的“罪魁禍首”。

A、購物中心餐飲越類越自身難保

疫情黑天鵝事件,餐飲有沒有轉折點,下半場拼什麼?

2013年,購物中心餐飲的紅利浩浩蕩蕩,西貝、海底撈、外婆家等頭部餐企,都藉助商場紅利功成名就,賺得盆滿缽滿。

在這些頭部餐飲品牌的帶動下,的確有不少小而美的餐飲企業,順勢跟進,在商場的紅海市場中啃下一席之地。

如今商場要麼被併購,要麼被改造,許多商場面臨關門或虧損的處境,自身難保,但是餐飲品牌入駐的租金卻是一直水漲船高,流量越來越貴,甚至讓很多餐飲開始打價格戰,越打越進入虧損狀態。

B、外賣紅利不再是個“香餑餑”

疫情黑天鵝事件,餐飲有沒有轉折點,下半場拼什麼?

2016年前後,餐飲外賣可謂是紅遍大江南北,全國很多餐飲商家紛紛扎堆進入,打個折就能創造“9000+”的月單量銷售神話比比皆是。關鍵是不愁沒利潤,因為平臺的鉅額補貼就是白花花的利潤。

更重要的是,外賣市場還誕生了諸多零實體店,純靠外賣的品牌,如今平臺開始轉入盈利探索期,最高26%的抽點讓許多餐飲商家叫苦連天,甚至紛紛推出外賣。

2、拼噱頭:“博C位”鋪天蓋地

前幾年,跨界幹餐飲簡直就是一股潮流,比如賣豬肉的跨界開餐飲店,知名互聯網公司高管轉行搞餐飲......當越來越多的跨界搞餐飲,讓餐飲的競爭越來越激烈。

在這種餐飲品牌如雨後春筍般誕生的環境下,幹餐飲想要“被關注”,只能想明星博C位那樣開始策劃各種各樣的噱頭。

比如品牌名稱,有個餐廳命“叫了個雞”,我就命“叫了個鴨”;菜品名稱,前菜叫前戲,魚子醬蒸蛋叫“一起玩蛋蛋”;裝修風格上,有的餐廳主題是江湖客棧,有的直接就是便便餐廳;營銷上,“斯巴達勇士”在大街上游走、飯店聘請比基尼美女當服務員……

疫情黑天鵝事件,餐飲有沒有轉折點,下半場拼什麼?

還記得,2019年中旬,喜茶與杜蕾斯合作一個軟色情文案“第一口最珍貴”、“今夜一滴都不許剩”等,終究要引起網友的反感與吐槽。

還有,曾靠一杯可以占卜的茶火爆起來的答案茶,雖然只有3個月幾乎就成為反面案例,但曾經也靠此開出了幾百家加盟店。

為了博取C位,諸多餐飲商家為了吸引眼球或獲得生存的資源,多少用點噱頭來搞營銷實屬常事。但隨著有關部門政策出臺以及餐飲的迴歸,拼噱頭只會一文不值。

3、拼規模:盲目擴張,“大”而不強

對於高速發展的餐飲市場而言,都會經歷資本原始積累的過程,在“跑馬圈地”階段,誰膽子大,誰的地盤就多。

當各種新概念以及新商業模式被引入餐飲業,資本也開始把眼光投向這個傳統行業。根據據番茄資本統計2018年每月近10億資本進入餐飲業,在這種資金充足的大環境下,很多餐飲企業都開始拼規模,因為只有門店體量上去了,品牌勢能才能上來。

疫情黑天鵝事件,餐飲有沒有轉折點,下半場拼什麼?

拼規模,拼數量,動輒上百家的門店,其實很多是大而不強,簡稱就是一種“虛胖”。

比如連咖啡共計獲得了2億融資後,線下品名拓店,開了400多家咖啡店,然而短短几個月資金鍊斷裂,不得不通過關店30%-40%的“瘦身”活下來。

每個餐飲品牌都有自身的產品優勢與侷限,並不是都可以全國擴張的,如果盲目擴張,“矇眼”奔跑,守不住的話就成了累贅。

4、拼講故事 :一個好故事=上千萬”融資

一名創業者在初期往往都是一無所有的,沒有資源,沒有經驗,如果你會講故事,就有可能收穫大量的資金與資源。

前幾年,有一篇朋友圈瘋轉的文章《我為什麼要辭職去賣肉夾饃》,這篇文章讓西少爺肉夾饃為大眾所熟知,收穫了融資。如今5-6年過去了,西少爺肉夾饃開了幾十家直營店,也算是餐飲行業知名度高的品牌。

疫情黑天鵝事件,餐飲有沒有轉折點,下半場拼什麼?

還有,講“港科大碩士賣小面,唯有夢想和小面不可辜負”的逆襲故事“遇見小面”品牌,以及講“北大碩士畢業賣米粉,被董明珠怒斥”的霸蠻牛肉粉的故事,都是因為具備講故事的能力並趕上了互聯網式傳播紅利,都走出了一條獨特的創業之路!

如今,再這樣講故事,已無法擁有那個時代的輝煌,一是傳播紅利已不再,二是資本對講故事已經免疫了,講得不好還會引起反感。

二、餐飲下半場

這種拼法的上半場意味著進入尾聲,餐飲業開始要進入“深耕”時代,向內求力量,向外求共生,才是餐飲下半場的關鍵點。

那麼,餐飲下半場該從這幾個維度進行比拼呢?小編提供一下的思考:

1、深耕區域能力:佔領區域制高點,打響品牌第一槍

我們看到近5年,多數的餐飲品牌都在捨命狂奔,試圖快速讓自己成為像麥當勞肯德基那樣能夠笑傲群雄,霸佔全國市場。

但是,只為拼數量,別說是耗費精力,大而不強就變成是一種危機。

當然,我們也看到一些深耕區域10多的餐飲企業,正在悄悄崛起的案例,並開始走上擴張的快車道。

疫情黑天鵝事件,餐飲有沒有轉折點,下半場拼什麼?

比如,紮根安徽16年的老鄉雞,開出了800家直營店;深耕重慶20年的鄉村基,憑一口川味快餐也開出600家店;盤踞上海攤25年的小楊生煎,用240家直營店佔據了長三角市場;堅守山東濟南26年的超意興,堅持做“人均12元的百姓食堂”,開出了400家直營店。

餐飲品牌擴展一定要有根基,你要能夠佔領了區域制高點,不管是人力財力或物力都能夠“兵強馬壯”,才能真正走出去,才能談擴張,談規模效應。

2、組織力建設:人與組織的匹配,是連鎖餐飲的核心

餐飲連鎖謀求長久持續的發展,就需要有運營的穩定性,而餐飲的運營就是“人力戰”,組織建設不容忽視。

我們看到餐飲上半場,各種紅利不斷,只要模式好,搭上互聯網思維,就能快速開店。如今呢?很多餐飲人開始慢下角度,懂得了只有靠腳踏實地賺錢,才能生存的更持久。

而這一切的核心,就是探尋人與組織的匹配,就是是一個服務型餐飲連鎖發展壯大的核心!

疫情黑天鵝事件,餐飲有沒有轉折點,下半場拼什麼?

海底撈成功上市,半年營收超100億,全世界超600多家直營店。大家都只道它服務好,然而,鮮為人知的是,它持續增長的驅動力是另類阿米巴式的自我複製的強大組織力!

海底撈通過複製——師徒制、考核——A級制度、激勵——分銷制度等一套體系為海底撈源源不斷地輸送人才。

還有,西貝能在全國開300多家店,年入50億,靠的也是組織力,其依靠“賽馬機制”不斷培養人才。

因此,餐飲業拼組織力的時刻到了!與其花費重金去開店試探市場,不如花重金讓團隊學習,培養和孵化更多的“後備軍”,組織力夠強,市場再難都有機會破解,不是嗎?

3、文化挖掘:傳統文化現代化表達,打造地標式餐飲

最近,包括陶陶居、文和友、局氣的走紅,讓我們餐飲人看到了文化與飲食結合的魅力!

比如陶陶居,挑選了廣州最有代表性的老西關元素,讓顧客進門就有種穿越到老西關的感覺,通過老西關文化和廣州地域餐飲的結合,一舉將陶陶居打造成了廣州餐飲的地域特色代表!

疫情黑天鵝事件,餐飲有沒有轉折點,下半場拼什麼?

  • 文和友則是還原老長沙的兒時記憶,從鄉下、舊貨市場淘來各種老長沙的椅子、鍋碗瓢盆、老竹床等等,別提有多破多舊了,但讓人眼前一亮,顧客來吃頓小龍蝦,老長沙的滋味全都體驗到了,所以才有了今年國慶一天排號超2萬桌的文和友老長沙龍蝦館,做成了長沙地域飲食的代表!

而局氣品牌呢?它把北京的衚衕文化還原到了餐館裡,把北京兒時記憶裡的兔爺、蜂窩煤變成餐廳裡的一道道菜,不僅把傳統繼承下來了,而且還讓形式更新穎,一舉打出了差異化,成為了北京地域飲食的代表!

餐飲界盛傳的一句俗話:未來只會賣菜的餐廳都會死掉!

在追求品質與消費升級的時代與趨勢下,做餐飲,在堅守餐飲產品本質的前提下,還要懂得結合地域文化或歷史文化,打造獨一無二的文化,這不僅是一種突圍路徑,更是未來幹餐飲的必然趨勢!

4、自有流量:讓品牌有“私域流量”,爭奪話語權

最近一直在流行的“私域流量”,其實就是屬於自有流量,這是每個品牌打造過程中,我們都要捫心自問的:有知名度就意味著是品牌嗎?答案肯定不是!

餐飲業擁有“私域流量”,顧客走到兒火到哪兒,消費者聽到你餐廳的名字,就想消費,這才是餐飲真正“行走的流量池”,這才是品牌!

疫情黑天鵝事件,餐飲有沒有轉折點,下半場拼什麼?

這種打法在茶飲界已經做的相當不錯。比如喜茶還沒開到北京的時候,就已經有很多消費者了;而去年北京的大興機場剛開,很多餐廳其實都還沒什麼流量時,喜茶的門店前已經開始排起了長隊。

還有火鍋界的海底撈,開到哪排隊就到哪裡,排隊都已經成為一個熱門話題,而巴奴火鍋北京首店很火,上海首店更火,這就是品牌的力量。

每個餐飲品牌都要開始打造自身的獨立流量池,讓消費者來你家消費,不是衝著某個商場,而是憑著你的品牌,那這種品牌力度就算是穩了。

我們都知道,各地城市的商場都會給海底撈、外婆家等餐飲品牌減租,甚至是免租,這都品牌的力量。因為這些品牌本身就擁有強大的流量,引進來還能給商場做引流。

當我們在羨慕這些大牌能得到的成本結構優勢時,卻看不到大牌有而自己沒有的金字招牌力量。每個餐飲品牌都要做自己的第一,只有自強,擁有自己的流量池,才有話語權去更多的層面展開競爭!

寫在最後:餐飲下半場,向內求!

餐飲的下半場,最典型的特徵就是,只有勤奮的好人才能賺到錢!鉅變環境下的挑戰和誘惑是非常多的,越是在這樣的一個動盪的時候,越是要懂得去堅守!

疫情黑天鵝事件,餐飲有沒有轉折點,下半場拼什麼?

  • 上半場,要先通過“模式+技巧”的創新,給餐飲品牌搭好骨架。
  • 下半場,要再通過“產品+內容”的填充,讓餐飲品牌有血有肉。

2020年,這是一個特殊的年份,這也是一個向內求得力量、向外獲得共生的時代,願你我跟上時代的步伐!


<strong>醉井觀商,以小見大,善於思考,樂於分享,更多的商業點評、行業趨勢分析等,歡迎關注,一起探討溝通,共贏共生,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