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家上市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股東中,沒有一家機構也沒有一家基金,這意味著什麼?

小便大便給你吃


對投資者來說,選股是最開始的首要步驟,在浩浩蕩蕩的A股上市公司中,為了甄選出一支成長股,分析基本面技術面,看行情看熱點,是不是一家好公司,具不具備成長性尤為關鍵,因此會關注前十大流通股東情況,因為相對透明,也更能看出一些端倪。

那麼,如果在前十大流通股東中,沒有機構也沒有基金,比如下面這支股,你看了有什麼感受?

很顯然這不是一支具備競爭力的股票,甚至還可能是空殼公司或是問題公司。長期在股市中觀察你會發現,一些中長線主力明顯更偏愛十大股東持股比例高、籌碼相對集中的股票,因為上市公司只有保證長期穩定健康的發展,有不斷增長的業績保證,大股東才願意長期持有,有了實力強大的大股東,公司的發展也更能有保障。

同樣道理,前十大流通股東中有機構或者基金,可以側面說明該公司基本面相對較好,此外,通過計算流通股東持股數佔總流通盤的比例,推算出籌碼的集中程度,籌碼集中度高,那麼也具備了未來股價拉昇的可能性。

除了十大流通股東有沒有機構之外,還可以關注什麼?

也要關注是否有大資金流入情況,尤其社保、中央匯金這種國家梯隊,基金、保險,以及QFII外資持股也值得關注,如果某個時段行業板塊出現利好,這些資金也會跟著參與;其次要看股東戶數,如果股東戶數在某一階段迅速減少,很明顯散戶出貨了,意味著將有大資金進場,反過來想,如果股東戶數大幅度增加,那就說明機構離場散戶接盤了,就是這個道理。

當然任何事情都不是絕對的,如果一支股十大六中股東中基金佔較高,我們也應該引起重視,小心基金砸盤。判定一支股值不值得投資,僅憑前十大流通股東情況是不遠遠不夠的,更要結合大盤走勢、業績增長等情況多方考慮哦。

以上是愛K線財經直播的觀點,如果喜歡我的回答可以給個關注或者給個贊,如果有不贊同的觀點,,也可以給我留言,望大家不吝指教!

我們會一一幫你解答問題,謝謝


愛K線財經直播


對於這個問題,我建議散戶都需要認真學習,將對散戶選股有很大的幫助。


一,十大流通股東的價值。


每家上市公司,在每年都要公佈四次公司的報表,包括年報、一季報、半年報、年報,這四次的報表之中,就會公佈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東的名單。流通股東是,隨時可以賣出的股票,流通股的股東就是持有這些股票的持有人或持有機構。


十大流通股股東的價值,就是如果這些股東都是著名的機構投資者,就說明主力和大資金看好非常看好上市公司,有利於這家公司的股票,在今後能夠持續的上漲。也說明這家上市公司的業績很好,機構投資者才會願意大量買入,從而進入前十大流通股的股東名單。


其實,現在回頭看很多大牛股,也就是持續上漲幅度很大的股票,它們的前十流通股股東,都是著名的機構投資者,要麼是公募基金,要麼是私募基金。

二,如果十大流通股的股東,沒有一家機構或基金。


如果上市公司的股票,十大流通股的股東,確實是這樣的情況,就說明這隻股票,不是好股票,也說明這隻股票的基本面一般,因此投資者不要關注這類股票。因為,只要是好股票和好公司,必然會引起機構的關注和買入,買的數量多,就會進入前十大流通股的股東。反之,就說明不是好股票,大家要注意風險。


三,股東與人生。


股票的股東,非常重要,決定股票的未來上漲空間。人生之中,也有股東,就是我們畢業的大學和專業,如果是名校畢業,那麼,就更有可能擁有美好的未來,股東決定未來。


遇見是緣,喜歡我的回答,請馬上點贊和轉發,謝謝您的支持!


關注抖音號:雄風投資,每天與您分享,專業的投資資訊。



雄風投資


補充一些吧,看了很多人的回答,大多數回答可能出於對市場細節的不瞭解,很多人可能並不清楚這裡面有什麼問題,事實上這種情況的個股,問題非常大!

題主的問題提的非常好,在今天的跌停上翻一翻,就會發現有這種類型的個股,沒有基金沒有機構,全是信託和個人。

這種情況是怎麼發生的?很簡單,有人坐莊。肯定有人會問,這些人都不是高管,怎麼會有這麼多牛散?這些不是牛散,這個得從現在個股的用錢坐莊模式談起。


以前坐莊買身份證,現在買不到了怎麼辦?簡單,配資。我有5個億,想坐莊,必須要將籌碼分散,買不到那麼多的身份證,那就想法子配。找張三配1比3,我出1000萬,他出3000萬,於是張三就上了股東名單。張三在操作嗎?顯然不是,是我在操作!

所以這些其實屬於同一個團隊,包括信託,信託通道的錢不是來自個人的,是來自銀行等機構。這些團隊往往和大股東有點關係,稱之為市值管理。

看看最近的閃崩股,你會找到很多類似的痕跡,當然現在換了名字不叫坐莊了,但是本質沒有什麼變化!


瞌睡蟲的窩


股市裡,凡是公開的,人人都能看到的信息,基本都被股價反映,已經被價值發現了。

一隻股票對散戶而言有沒有價值,不在於十大股東榜裡有沒有機構,有多少機構,而是取決於這隻股票有沒有莊家,莊家是在建倉,還是已經完成拉高,準備或者正在出貨。

十大股東榜裡有機構,不代表某隻股票裡面就有莊家。

因為有的機構投資者持有的是原始股,或者定增股及債券轉股、質押股權,這類機構屬於一級市場或者一級半(定增、可轉債、可交換債、融資融券)市場的投資者,來二級市場是準備套現或者借出資金獲得股權質押的,不是坐莊的。

例如,一些上市公司IPO之前引入的戰略投資者股東,或者提前入股的PE風投、或者為了補充社會統籌基金而無償劃撥給社保基金專戶等等機構持有的原始股。

還有,例如一些參與IPO網下配售機構獲取的低價新股;一些參與定增配售的機構獲取的定增股票;以及參與可轉債、可交換債轉股而持股的機構股東;外延式併購吸收換股合併產生的外部新增股東;兩融業務資金借出方暫時代持的質押股權等等機構。

參與上述一級和一級半市場獲得股票的機構,除了原始股東和外部新增股東,主要有各類股票基金、財務公司、PE風投、企業年金、保險公司、社保基金轉持專戶、社保股票基金組合、各類固收類信託基金、私募債券基金、銀行理財基金,券商自營等等。

這些機構投資者中,很多不是二級市場典型意義上的莊家,例如PE風投、社保基金轉持專戶、企業年金、各類固收類信託基金、銀行理財基金、財務公司等等。看到十大股東榜裡面有這些機構投資者,散戶不用太激動,反而應當查閱相關資料,瞭解他們持有股票的相關解禁期和解鎖約束條件,以及融資融券質押股份質押比例及平倉警戒線,臨近解禁期或者滿足解鎖條件即將上市流通,或者觸及質押平倉警戒線的時候,要結合其初始成本及質押成本,對股價後期走勢做好多空研判,不要盲目跟進。

之所以要區分一級和一級半市場機構與二級市場的專業莊家,一是有的機構通過一級和一級半市場獲取的股票成本,通常要比二級市場流通股價格低很多,其“賬面利潤”已經相當豐厚,坐收漁利即可,拉高動機不足;二是非專業坐莊的一級和一級半市場機構,沒有長期二級市場坐莊經驗,也沒有專業團隊,對市場研判和把控能力不足,單一機構資金實力有限,互相之間又不具備關聯關係,很難聯合與協調一致,而坐莊又是需要高度保密的商業機密,沒有長期的關聯合作關係,很難達成攻守同盟與形成資金的規模聚集;三是有些一級和一級半市場獲取股票的機構盈利目標不高,通常30%以內有利潤就跑;四是近年流行的可交換企業債和以大股東股權質押擔保融資的員工持股計劃,基本上可以視同大股東“變相減持”,不要拿這種“戲法”當利好。

最近,有些一級半市場“戲法”有了新玩法。例如上市公司發行可轉換債券,募集資金用途居然是回購流通股用於償還可轉債轉股。本來可轉債的邏輯就是債券持有人到期之前可以自由選擇轉股還是到期收回現金,如果人家想轉股,自己就可以轉股,何勞你上市公司多此一舉?實際上此種“戲法”無非是上市公司暫時回購“凍結”一部分流通股,以“穩住”市值,此種股票債券持有人大多沒有信心轉股,都會到期拿回現金,那麼至少在債券到期日之前,回購的這部分股票被暫時“凍結”,減少了二級市場拋壓。至於債券到期上市公司有沒有能力還債,那是另一回事了。

大股東們越來越會玩,滿滿的都是“套路”啊。

當然,有些機構,即是一級和一級半市場的參與者,也是二級市場的莊家。

例如上述中的各類股票基金、私募基金、財務公司、保險公司、社保股票基金組合等等,這些機構長期駐紮在二級市場,經驗豐富,互相之間存在潛在的“攻守同盟”。那麼這些機構持股,就要查閱相關資料,區別對待其所持股票來源是一級和一級半市場,還是從二級市場購入的流通股。然後根據其一級和一級半市場獲取的股票數量、佔總股本比例、成本與二級市場股票價格的套利空間、股價所處的歷史階段等等細節,來具體分析其是否可能在參與一級和一級半市場獲取股票的基礎上,在二級市場繼續加倉,控盤然後坐莊,搖身一變成為二級市場的莊家。

還有一個“特例”,就是所謂的“國家隊”救市基金,主要是證金和匯金兩大機構,證金匯金持股的股票也曾經被市場戲稱為“王的女人”。迄今為止,至少在盤面分析上,沒有發現證金匯金操縱股價的跡象,所以散戶朋友看到證金匯金持股出現在十大股東榜裡面,不要自作多情,它是為了穩定市場,不是莊家,跟這樣的“莊家”,沒有太大實際意義。

另外,最近幾年開始形成氣候的滬港通“北上資金”,也經常出現在很多股票十大股東榜裡,名曰“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是也。目前很多媒體專家把這個機構持股算作“外資”,“外資”這裡面肯定有,但是到底有多大比例,這是一個需要“考究”的問題。這讓我想起一個歷史典故,改革開放初期,有些內地商人為了爭取政策優惠,跑到香港去註冊一個公司,然後搖身一變就成了“中港合資”企業,自己也成了“外商”。

十大股東榜裡面沒有機構投資者,也不代表某隻股票裡面沒有莊家。

因為莊家為了不引起市場過度關注,可以通過代持賬戶把籌碼隱藏起來,尤其是中小盤股的莊家,在低位建倉時期,這是常用手法,也是莊家的“基本功”。

還有就是要結合股票不同的歷史階段去考察十大股東榜。

股價在長期歷史低位的時候,通常十大股東榜裡面基金和機構投資者相對比較少,尤其是中小盤股。一方面可能是原有的莊家在高位及下跌反彈的過程中已經成功出貨,套現離場。

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原有的莊家被套,為了低位不引起市場關注,故意把籌碼分散持有,隱藏在十大股東榜之外。遇到這種情況的股票,要在中長線上予以“特殊關照”,歷史上絕大多數“超級大牛股”都屬於此類,為什麼那麼牛?就是莊家籌碼高度集中又長期被套,“火力”憋的太久太充足了。當然,發掘這種股票,通常需要高超的看盤技術,不是一般“肉眼凡胎”的人隨隨便便就能捕捉到的。

股價在拉高中繼的途中,震盪洗盤的時候,莊家會利用季報公佈和兩個季報之間的真空期,對十大股東榜進行“調控”,需要打壓的時候,會讓自己從股東榜裡面“縮水”或者“消失”,打壓完畢,繼續拉高需要跟風盤追漲的時候,會讓自己重新“回到”股東榜裡,或者在股東榜上顯示“增持加倉”。

股價達到莊家目標位,準備或者正在出貨的時候,莊家會把自己的籌碼全部“推送”到十大股東榜上,就是為了讓你看到而讓你看到,直至莊家全部出貨,清倉離場。

有的散戶朋友會問,為什麼很多績優白馬股的十大股東榜從頭至尾都是基金和機構重倉?不是說績優白馬股莊家就可以超越坐莊行為的一般規律,而是績優白馬股莊家行為是坐莊行為一般規律的特殊表現形式。

績優白馬股由於市場形象良好,散戶持股相對穩定,莊家很難在相對低位把所有散戶清洗乾淨,而且也不能在相對低位過度停留打壓,業績推著股價走,時間不等人。所以,績優白馬股莊家建倉,通常都是高舉高打,不在乎蠅頭小利,圖謀長遠。基本上在歷史低位都會快速充分滿足散戶短線浮籌的“盈利目標”,爆拉到相當高度(一般低點漲四五倍左右)再跳水洗盤,暴烈震倉(調整幅度大都在40%—50%之間,震幅巨大,一般人受不了),然後長期高位橫盤整理(一般都在一到兩年左右,甚至更長的高位盤整,一般人耐不住),二次增持,直至高度控盤(一般控盤度都在流通盤80%以上)然後才會開啟長期主升浪,往往漲幅巨大,超乎一般人想象力。

雖然績優白馬股莊家從底部到頭部,全程現身十大股東榜,幾乎就是“明莊”,但是細心的朋友會發現,無論是底部建倉,中部洗盤,頭部出貨之前,績優白馬股莊家在十大股東榜裡的持股總量佔總流通盤(剔除大股東和一致性動人股東持有的原始流通股)的比例,一般不會超過30%,而績優白馬股莊家實際持有流通股通常都在80%以上。那麼剩餘的50%的莊家籌碼,外人在十大股東榜上永遠看不到,莊家是否“偷偷”出貨,沒人能知道,公開資料只能看到前十名股東,十名之外的持股永遠不公開,即便莊家在頭部把十大股東榜之外持有的那50%的倉位全部賣光,只要榜單上公開的30%一直不動,就可以“瞞天過海”,讓局外人覺著好像績優白馬股漲到“天上”,莊家機構依舊“滿倉”,依舊“看好後市”。等莊家把榜單外的50%賣光了,早就賺翻了,剩下榜單上公開的30%,相當於“白撿”,任何價位賣出都是賺,跌到0元,他們也是賺的盆滿缽滿,肥的流油,根本不在乎了。

所以,再好的績優白馬股,當股價在“足夠長”的歷史週期內連續累計漲幅過大,股價嚴重透支未來業績的時候,無論十大股東榜裡面有多少機構,散戶都要“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不要被所謂的“價值投資”理念過度洗腦。

還有一些例外情形,比如定增和戰略配售等有鎖定期限的機構投資者,從高位跌到谷底,沒見他出貨套現,但是一直在十大股東榜,這往往是因為股價下跌的時候,這些機構投資者的股份尚未解禁,或者解禁之後市場環境趨冷,無法套現,只能等待,而這些一級市場或者一級半市場的機構投資者又不是專業的莊家,通常不善於“坐莊”,所以只會被動的“躺”在十大股東榜裡面。此類情形,與莊家坐莊失敗被套,完全是兩個概念。

另外,上市公司高價定增的時候,通常會對網下配售的機構“打折”,這已經是業內公開的秘密,某上市公司大股東曾經抱怨:機構出價低的簡直令人髮指!所以,對於高價定增的股票,散戶投資者應當秒懂,這裡面“名義增發價格”與“實際增發價格”中間的差額,有時候大到超乎你的想象。所以對於高價定增股票而言,不要輕易判斷機構是否被套。

由於現在定增對機構投資者關聯關係審核較嚴格,獲得定增配售的機構基本都不存在關聯關係,而坐莊又是一個高度保密的資本運作行為,因此,高價大比例定增的股票,無論機構再多,也很難聯合坐莊,通常都是股價高於“實際增發價格”30%左右,就爭相賣出。因此,此類個股不要期望值過高,更不要指望此類股票的十大股東能夠製造出“超級大牛股”。

大量經驗事實表明,股市裡的專業莊家,遇到上市公司大比例高價定增股份解禁流通的時候,通常都會提前清倉離場,或者被迫打壓股價,震倉洗盤。

真正的高手,是不會過度關注十大股東榜的,最多隻是作為一種參考。因為高手從來不會把莊家想象成一個固定的、具體的、公開的機構投資者,而是把它當做一種“有規律的現象”,既底部建倉——籌碼鎖定——高度控盤,底部出現這種“有規律的現象”,既可認定為莊家行為,正所謂“大鱷無形”。

當高手通過盤面分析某隻股票有莊家建倉或者莊家被套的時候,無論十大股東榜裡面有沒有莊家機構,他都會堅定持股;相反,當高手通過盤面分析發現莊家大規模賣出的時候,無論十大股東榜裡面有再多的莊家機構,他都會堅決賣出。這叫做高手的自我信仰,也叫作高手過招,無招勝有招。

寫了這麼多,同意觀點的親們,看在沒功勞有苦勞的份上,點個贊吧,謝謝!


淪為之後


其實什麼都不能說明!


有個規律,盤子越大的基本上基金就比較多;為什麼呢?因為基金資金量大,他們要買,不可能就買一點點,如果股票盤子小,必然會導致“不夠買”的情況,這和個股的基本面沒有必然的聯繫;


問題是,盤子大的公司,未來就一定能漲嗎?兩者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繫。大家看看上證50裡面個股的F10,基本上都是機構,難道上證50就真的很好?再看看長生生物爆雷前,基本上都是機構在裡面,說明啥,說明在內幕交易,財務造假,消息失真面前,大家水平都差不多,機構選擇的也未必就一定是好的;


那些小盤股,沒有機構持倉,並不能說明就沒有前途;很多優質的大白馬,都是從小盤股發展起來的,成長性強的一定是小盤股,比如現在的科技股;現在已經是獨角獸的,說明已經過了成長期,所以2018迴歸的獨角獸都是跌跌跌。


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趨勢是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如果你認為有道理,歡迎點贊留言!


螞蟻聊股市


如果是上市公司中前十大流通股股東中沒有機構也沒有基金只能證明這家公司也好不哪裡,但也不能斷定這票沒有價值投資;正常的優質企業會吸引很多機構、基金、保險、外資等各路專業大資金的炒作;

先來看看各路資金持有扎堆的都是有哪些公司:中國平安為首,持有基金家數690家,持有市值420.27億元,其次就是貴州茅臺、招商銀行、伊利股份、格力電器、工商銀行、美的集團、農業銀行、保利地產、五糧液等基金排名前10的公司;

再來看看基本沒有各路基金持股的哪些公司:這些公司截止目前是有一些小機構資金在裡面的華森製藥、精研科技、德生科技、潤都股份、新疆火炬、上海雅仕、科華控股、正川股份、宇環數控、海特生物、中國出版等個股基金持有一家,但是持有市值不足1千萬,也就是持有流通盤只有幾百萬的市值,相當於沒有持股,等於基本算自然人持股而已,這些小的資金對於股票起不到拉昇的作用;

從以上兩種機構基金扎堆持股的與基本沒有機構基金持股的個股做出鮮明的對比,機構扎堆的都是優質企業,處於行業龍頭地位,而連機構基金都瞧不上的上市公司自然有道理,證明這家公司存在各方面的問題,畢竟機構基金他們是專業化投資,陽光獨特,所以股民們對於機構基金持股的個股可以做個選股標準;

那些沒有機構基金持股的意味著:

連一家機構、基金身影都沒有出現的票意味著這家公司的是達不到機構基金的資金配置條件,但不併代表沒有機構基金身影的公司就沒有價值投資的公司;只是機構基金資金是比較專業,講究的是穩中求進的投資,所以他們考慮的是兩大因素:

其一:就是機構基金的本金安全問題;

其二:就是機構基金的也要考慮市場因素問題,市場行情太差他們配置的個股相對比較少,哪些暫時不符合機構基金配置的公司是見不到他們身影的。

那些沒有機構基金持股的意味著暫時公司各方面還不具備價值投資,這些資金考慮的因素太多比如公司業績情況,公司資金週轉情況,公司發展前景,公司有沒有潛在重大題材等來評估上市公司,能被他們看好的機構基金會進場低吸;

總之一句話不管有沒有機構基金的身影也不能代表公司的好壞,但可以確認一點就是機構基金扎堆的公司肯定各方面不錯,是一隻不錯的股票,至於那些暫時沒有基金機構只能謹慎對待,但也不能代表是一隻垃圾股。


老金財經


很正常,我們在上市公司的財報,或平日在軟件上翻股票資料,F10中的股東研究欄目裡都發展過不少前十大流通股東中沒有一家機構,也沒有一家基金情況。

一般這種股票主要集中在兩類股票中:

第一,是剛上市的次新股。基金、機構作為受到法人機構在證監會備案在冊,受到的監管較多,要講究合規,而資金量比較大,建倉需要時間,分批買入,直到一段時間後持股量能達到該股票的前十大流通股東名單中,不能像快進快出的江湖遊資那麼任性,一口吃成胖子,拉高就跑,不管市場影響。同時也有籌碼未吃夠前,季度性避開上市公司的定期財務報告,在時間點前先放緩吃貨,以免被曝光披露後影響後續操作。

第二,是業績較差的題材股。基金和機構也不是什麼股票都能投資或敢投資的,要考慮投資安全性的問題,對客戶負責,業績較差的題材股成熟的投資者和機構、基金都明白不過是一場且漲且珍惜的炒作,炒作完就要及時出貨,短期就可以完成買賣,不必等到季度末上榜上市公司的十大流通股東名單。有些基金甚至在運行條款中聲明不能買st、*st類企業、還有帶有退市風險的企業股票。

源自風生焱起的個人分析,歡迎關注本賬號以便獲取更多財經知識。


風生焱起


沒有一家機構、基金進入前十大流通股股東行列中並不能意味著什麼。因為部分股票的前十大股東均為高層管理人員。可能很多投資者會在意這些內容,成為選股、擇股的基礎之一。只能說一家上市公司的基金、機構股東越多越證明這家上市公司的價值。分享一下2018年3月份公佈的基金持股前30家上市公司的情況(見下圖):

從圖中就能夠看出這都是近幾年的大牛股、價值股、藍籌股,之所以基金青睞因為什麼?還是因為有價值。現在股市中不管什麼上市公司,最低也是1家基金或機構持股,像題主說提到的問題也是存在,部分上市公司中的前十大流通股中有存在沒有基金、機構持股的情況,但不存在沒有機構持股,上市公司中至少也會有一家基金或機構持股。

當然,選股、擇股可以按照參股基金、機構的數量來選擇,就像上圖的前30家上市公司,不僅僅今年如此,前三年也是多數排名前30名之列。

所以,不能說前十大流通股有無基金、機構來評判一家上市公司的價值,要看的話就需要看待機構、基金的參股數量更為準確。

我是:炒股哥說,歡迎關注!不做模凌兩可的分析,給你最直接的觀點!以上為個人觀點,不構成任何推薦!

點個贊,金錢滿貫!關個注,大事不誤,最新觀點全抓住!分個享,轉個發,留言與作者討個論!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厚金說


我是老錢,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前十大流通股股東,沒有一家機構和基金,其實十分正常,前十大之外不排除有他們,這種情況可能是該股流通盤太小,可能是該股的商業價值短期還沒有凸顯出來,並沒有引起機構和基金的注意,或者短期波動太大了,和機構穩健的風格可能不符,沒有機構和基金都沒有重倉這些股。

要知道機構和基金選股風格往往偏向於長期,短期波動太劇烈,或者炒作跡象太明顯的話,會被主機機構規避掉,而且考慮到他們的倉位和資金比較大,對於個股流通性往往也比較在意,所以一般一支個股如果流通盤太小了,一般不太符合主力的動機。 

 

而如果個股的前十大流通股股東中含有大量的機構和基金,說明該股更具價值,被大的主力機構所看好,所以重倉了,因而排在了前十大流通股股東行列。

當然作為散戶投資者我們在選擇個股的時候,儘量要去選擇前十大流通股股東,機構和基金佔比較多的,畢竟機構和基金在選擇參與某隻個股的時候,對於該股的基本面還是做了足夠的研究,相對踏雷的概率會小一些。

尤其最近閃崩股越來越多,而其中以流通盤偏小的居多,而機構和主力看上的個股相對散戶而言,閃崩的概率還是要小一些。


在今天的跌停上翻一翻,就會發現有這種類型的個股,沒有基金沒有機構,全是信託和個人。


這種情況是怎麼發生的?很簡單,有人坐莊。肯定有人會問,這些人都不是高管,怎麼會有這麼多牛散?這些不是牛散,這個得從現在個股的用錢坐莊模式談起。


以前坐莊買身份證,現在買不到了怎麼辦?簡單,配資。我有5個億,想坐莊,必須要將籌碼分散,買不到那麼多的身份證,那就想法子配。找張三配1比3,我出1000萬,他出3000萬,於是張三就上了股東名單。張三在操作嗎?顯然不是,是我在操作!


所以這些其實屬於同一個團隊,包括信託,信託通道的錢不是來自個人的,是來自銀行等機構。這些團隊往往和大股東有點關係,稱之為市值管理。


看看最近的閃崩股,你會找到很多類似的痕跡,當然現在換了名字不叫坐莊了,但是本質沒有什麼變化!


熟悉老錢的股友都非常清楚,本人經歷股市十年,經歷了兩輪牛熊,從一個菜鳥演變成現在,曾在華南、華北等地榮獲炒股冠軍操盤手,新浪、鳳凰財經特約嘉賓,並集結了一批金融大咖和職業操盤手,一起專心研究股票,能提起知曉莊家佈局動向,捕捉在低位起漲的大牛股,幾乎從未失手,這種選股思路,深受廣大股民朋友的喜愛,很多股民朋友學會後,都是讚不絕口,抓住了不少漲停牛股。


感謝的留言,說:錢老師,你利用三部抓漲獨步曲講解的邦訊技術,實在是太牛了,現在已經60多個點的漲幅了,這樣的戰法是如何選取出這樣的牛股來的,能不能教教我?那麼今天老錢繼續來給大家講解此選股方式和選取出來的強勢股

麗鵬股份前期經過幾個月的震盪橫盤調整後本人在下跌趨勢中選出,老錢觀察到金叉即將形成,立即發文講解,可以看選出之後主力資金開始不斷進場,股價也是突破了上方壓力位,一路飆漲,截止目前已經連續拉出了5個漲停板,60個點的利潤輕鬆到手,這也是提前看到了本人選股文章的朋友所能把握到的的一波機會。


講解一隻股票許多粉絲朋友會說可能是運氣還是什麼,那麼我們在來看看,用三步抓漲獨步曲選取的第二隻牛股的走勢如何:

太陽電纜002300是在上週五選出,主力進場拉昇衝擊上方壓力點,突破震盪調整走勢,在當天量能放大,主力資金持續加倉,MACD處於金叉趨勢,第二天迎來漲停,今日也是強勢封板。連續突破上漲,4個週期拉昇37%以上。沒有抓到的朋友只能說你們不用心。在大盤如此慘淡之際,我的三步抓漲獨步曲依舊能捕捉到強勢牛股,所以,大盤哪怕在厲害,依舊有漲停的股票,只是看是否你會靈活的利用好我的戰法!


今天,老錢也是同樣用此法,選出了一隻有望從底部爆發的短線股,之前錯過了的,這次就不要在錯過了,看下圖:

感興趣的朋友關注私信老錢【三步抓漲】即可獲取股票代碼以及選股戰法


老錢看市


  • A股自從經歷了2015年的牛市之後,就開始暴跌。跌下來之後市場資金就變少了。人們操作就更加謹慎了。但是,IPO不斷在發行,個股數量不斷在增加,成交量卻在不斷萎縮。反映出來就是供過於求。這點和港股美股很類似。

  • 在個股供過於求的局面下,手上有現金可以買入個股的主導力量就是機構和基金了。這種現象在2016年還不是很突出。因為那時剛剛經歷了2015年的瘋狂,題材股還是主流思路。到了2017年這種現象就開始變得突出了。結果就是兩極分化非常嚴重。一九分化,二八分化簡直是家常便飯。
  • 時間來到了2018年,這種現象依然沒有很大的改觀。而且量能比之前萎縮得更厲害。一方面,股票多了,機構和基金的眼光就變得非常挑剔了。業績符合預期的基本都不會去關注。業績超預期和大白馬都顧不過,哪裡還顧得上業績符合預期的啊。而業績不符合預期的那就讓它自生自滅吧。存量資金博弈,講究的是確定性,誰也不敢去冒險。

  • 另一方面,現在很多上市公司也做了股權質押。這家公司如果業績跟不上的話,對機構和基金來說,如果介入,很有可能就會被拖累了。這方面在近幾年來有很多的機構和基金已經吃虧了。比如樂視網等。因此,對於股權質押和債券過多的上市公司來說,有可能分分鐘是地雷。基金能迴避就儘量迴避。現在不是追求賺多少的問題,而是一買進去能否出來的流動性問題。


因此,你會看到有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特別是中小創,前十大流通股股東里面沒有一家機構也沒有一家基金。要麼就是股權質押過多,要麼就是業績前景不看好。在量能萎縮的存量資金面前,這些個股註定要被拋棄。最好少碰為妙!有可能它們會步入仙股行列。

最近問答點贊好少啊,雖然行情不好,但還是希望多多幫忙點贊哦,謝謝!看完點贊,腰纏萬貫,感謝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