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现在很多孩子都是奶奶或者外婆带着,为什么同样是祖母带出来的明兰却如此优秀?

姒莞萱


《知否》是一部能给当下生活带来很多智慧启示的剧,关于子女的教育问题,剧中有很多可以借鉴的范例,有些和平日的想法一致,又有些跟大众的认知相左。祖母照顾孙子孙女的做法,在当今时代总是被质疑,母亲们担心老人教育的孩子今后在社会竞争中落了下风。可反观剧中的明兰,一手由奶奶带大,却出落得优秀异常,让观剧者反思我们的想法是不是有什么偏激的错误。

其实我们现在不放心奶奶带孩子的想法没有错,明兰的优秀是难以在当下复制的个例。

《知否》的时代背景,使明兰有了能在盛老太太身上学到更多东西的可能。

本剧定位于北宋时期,那时的经济富庶,思想开放,生活节奏却慢的很,车马来回两地就要数月之久,编纂一本书籍几乎要耗费半生之力。没有太快的信息更迭,得到知识的途径主要还是经史子集之类的经典书籍与日复一日的生活经验。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除了家长里短的鸡毛蒜皮,能启迪智慧的东西非常有限,而想要掌握更多的有用东西,就要有读书的机会和世事的历练。

碰巧的是,这两样盛老太太都有。成长于侯府的盛老太太,少时便读书习字,大家闺秀该会的东西一样都不少。在京城的贵族交际圈中耳濡目染了人情世故,又在皇宫中看遍了权利更迭,洞穿了人心善恶。出嫁后先丧子,后丧夫,独自撑起了盛家一门,世态炎凉中锤炼出了豁达又坚韧的个性,具备了一位优秀的当家主母该有的一切本事。生活的慢节奏,让老太太的本事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都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明兰在老太太的悉心教导下,学会了祖母通身的精华,日后用这些不变的法门自然能展露头角。

可现在的老人们所掌握的东西,放到几十年前还好用,如今则是没有半点用途,即便教给了孙子孙女也是落后的东西,怎么还能指望教育出的孩子如何优秀?

祖母爱护明兰,但从不溺爱明兰,适当的受挫,合理的惩罚让明兰更趋成熟。

隔代人对孩子的教育之所以总是失败,更多的原因出于对孩子无底线的溺爱和纵容。与大多数奶奶不同,盛老太太对明兰则是很少溺爱。她关心明兰的成长,嘘寒问暖照顾有加,却在明兰犯错时,没有一次不让她接受惩罚。

孔嬷嬷来教规矩,盛老太太明知明兰就是被连累的,没有大错处,也没有发作,让明兰跟着也吃了板子。明兰为了给闺蜜出头,在马球场上强出头,老太太也没有念她辛苦,照样罚她。明兰和齐衡的感情牵扯不休,祖母一边心疼孙女,一边狠下心来让明兰自己处理一切,没有像剧中其他长辈那样凡事都为子女代劳。

张弛有度的教育,让明兰抗压能力远强于同龄人,独立生活之后,就看出了曾经磨难的好处。

明兰的超正三观和凡事不强出头的处事之道,不止来源于祖母,更多的是受了母亲的影响。

明兰母亲虽只是盛家买来的妾,出身卑微,但在剧中是个有大智慧的人物。盛家人情复杂,大娘子尊贵,林小娘恃宠而骄,不得宠的明兰母亲,知道强出头争宠不仅对自己没有好处,可能还会连累子女,索性就采取了不争不抢,明哲保身的方式,在盛府安稳度日数年。日子清苦,但膝下有女,也算其乐融融。

平日里她就教导明兰,不能强出头,要遮蔽锋芒才能平安长大。弥留之际更是留下遗言让明兰时刻不忘。明兰最初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正是卫小娘为女儿构建的。如此才在后来的宅斗中,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结果,熬到了后来的安稳出嫁。

有见识不过时的祖母,又有赏罚分明的教育形式,外加母亲的处事哲学,明兰想要不优秀都很难。


萌萌小笑笑


明兰不是因为被盛家老太太带着长大才这么优秀的,而是因为她本身就很优秀,这个的对比参照物,是华兰。

同样都是老太太教导长大的,而华兰明显没有明兰优秀,这跟老太太的教育有关,但跟她们自身的资质和来自于父母亲的教导有关,甚至,跟她们自身的经历也有关系。

明兰和华兰的处境完全不同

明兰是小小庶女,生母卫小娘仅仅是盛家主母买来的小妾。按照卫小娘自己说的, 她们没有大娘子的尊贵,也没有林小娘的体面。虽然很多网友说,明兰的逆境,其实多少是卫小娘造成的,是卫小娘不争不抢,隐忍过度,最终才葬送了自己和肚子里孩子的性命,也让明兰几乎成了一个孤儿,爹爹不疼,嫡母不爱,哥哥姐姐忽视,庶母难缠,庶姐刁难,唯一保全她的人,却是一个跟盛紘没有血缘关系,跟一屋子盛家人都没有血缘关系的盛老太太。

而华兰的处境,简直比她好了不止千百倍。华兰是盛家的嫡长女,爹爹疼,母亲宠,哥哥妹妹护着,老太太呵护着。虽然早年也跟着父母亲外放吃了些苦,但之后却一直过得非常顺遂,就算林小娘要算计什么,她都不敢把主意放到这个嫡长女身上,及笄出嫁,盛紘也是费尽心思给她找一个能够琴瑟和鸣的丈夫,以便保全她的一生富贵和顺。光是婚姻上面的对比,就已经十分明显,盛紘为华兰选婿,考虑周全,为墨兰选婿,也是看人品才华和未来前程,到了明兰这儿,他根本就不当一回事,甚至一次次的试图牺牲明兰去为那些犯错的姐妹们填坑。

是这种逆境,让明兰和其他的兄弟姐妹都不同,心理年龄上,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和对事物的追求以及看法上,都超然于其他的兄弟姐妹们。

明兰的母亲不仅仅是文化人,在对明兰的教育上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说别的,卫小娘对明兰的教导,一直是隐忍不张扬的,她教明兰上层人士的闲暇娱乐,例如打马球,也教明兰性格要低调,别拔尖别找事,还有最重要的是,明兰的母亲本身就是胸有大志,向往女权的女人,她的屋子里,一直都有着“李娘子镇守娘子关”的挂画,而这幅画,在她临终前,她也是将这幅画作为遗物给了明兰。

甚至,她声声叮嘱明兰“活着最大”,这样的观念,在卫小娘死后,根深蒂固的长在了明兰的脑子里,让她对于男女平等,对于女子也能做一番大事业,又或者说,女子也能堂堂正正的做自己这样的观念深信不疑。

卫小娘的教育远见,明兰从小就体验到的人情冷暖以及张扬个性引发的后果都有概念,她的优秀,是受这些思想潜移默化熏陶出来的。

她和盛老太太相互取暖,老太太倾囊相授

和别人不同,明兰跟盛老太太在盛家仿佛是格格不入的两个人,以至于最后她们反而成了彼此的依靠,两个人一直抱团取暖。也因此,明兰把盛老太太当做唯一最亲近的亲人,盛老太太也把她当做自己的心理安慰。对于明兰,盛老太太的宠爱是包括了自己的所有见识和财富的,她对明兰几乎是倾囊相授,可对于其他的孙子孙女,盛老太太却没有做到这一点。一直以来,盛老太太的英明和睿智是为人津津乐道的,正因此,她能够在盛紘潜意识里带着反抗的情况下,把盛紘培养长大,科举入仕,并一路升迁,盛家家宅一直保持着表面上的祥和。大概也是因为这样,她年纪越大就越看开了,对于盛紘的不够真心的孝顺,对于儿媳妇的不服气,以及华兰兄弟姐妹的不够诚意的孝顺,她一直是保持着比较合适的祖母角色的。所以,对于其他的孙子孙女来说,她花费的心力是最少的,只有明兰,得到了她全副身心的教养和引导。

大家想想看,盛老太太是什么人啊,她甚至在皇宫里住过,从小接受的教育和见识,都不是普通人家可以比拟的,她能把资质一般,潜意识还不服这个嫡母的盛紘教的这么好,再要全副身心去教养好明兰,可不是什么难事儿。明兰也懂她,祖孙两见识一致,追求一致,步调一致,自然能够共同学习进步了。

明兰能这么优秀,就很正常了。


兮言小姐


如果只讲小说的话原著讲的明兰是二十几岁的法院书记员穿越,当然比古人多些心眼,如果讲奶奶带的孩子话,那是应为老太太作为侯府嫡女无论见识、人脉都远胜于王大娘子,看看大娘子姐姐、老娘、哥哥就知道这王家着实不咋滴。不分谁带,谁见识高谁就带的好,这个时代主要是老一辈的人受苦受难,还赶上文革,大部分的人都没什么文化,年轻人赶上新时代文化水平高所以觉得自己比老人强,殊不知现在年轻人也有从小学习不好,不听话混社会的小痞子、小太妹,现在新闻常报道的爹妈虐待小孩的不就是这些人吗?我认识的一个就是奶奶带,奶奶是小学老师退休,孩子行走坐卧,言谈举止都很有规矩,成绩也很好,奶奶对什么时候上什么样的补习班也有很好的安排,反而爹妈啥也不管,打牌、美容、旅游过得像单身一样自由,所以教育孩子只分人水平的高低和是谁关系不大。


晶晶2120


最近热播的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看得我也是如痴如醉,关于这部电视剧很多人讨论的重点也是其中反映出的育儿问题,父母之爱子则为之深远,剧中的妈妈、奶奶们为了孩子都在从深远上为孩子考虑,如果把这种同为祖母带大的孩子,比如明兰的祖母和现在的老人带的孩子相比,有什么差距,我想应该有 以下几点:

同时隔代教育,教育的主动权却不同

剧中明兰是因为母亲去世,卫姨妈到盛府要接走明兰,盛父既怕颜面上过不去,也怕卫姨妈究其卫小娘去世的真正原因,祖母这时挺身而出,既是心疼明兰,也是为了保护盛家。明兰到祖母处后,所有事情皆有祖母做主,盛父和嫡母都是没有太大的发言权的。


现在的奶奶或外婆带着的孩子,是和孩子父母在一起,虽然看着照顾孩子的是老人,但对孩子教育抚育有发言权的是孩子的父母,老人更多的执行者,而老人也有自己的思想意志,既想自己做主又要尊重孩子的意见,很多时候教育孩子时就会有“夹生”的时候。

教养孩子的人三观要正

剧中的盛家老太太和王家老太太教育的孩子,盛老太太教育孩子明事理,何时隐忍,何时爆发,总归追求的是公正。而王家老太太自私自利,只为自己着想,娇惯孩子,孩子闯祸不知批评教育,还是一味的掩盖包庇,才会造成康姨妈闯出滔天大祸,最后全家陪葬。

现在的老人教育还的问题虽然很多,但这些问题之所以呈现在大家面前是很多年轻父母有发泄道出场所,比如网络就是很好的传播,而很多老人可能也有一肚子的委屈,他们却没有那么可以与众人倾诉的途径。之前看过一篇文章是一位当了姥姥的人写的:为了女儿,离开家乡,把老伴独自留在家里,帮助女儿照顾孩子,因为一是不想女儿辛苦,二是女儿可以上班自己赚钱,不会被婆家瞧不起。可是现代育儿的方式和过去大大的不同,生活条件好了,孩子照顾的更精细,女儿经常对她挑三拣四,她因为老伴生病不得不回老家时,也得不到女儿的理解,就像有人总结的在儿女家的状况时:是主人,却没有话语权,只能听儿女的;是客人,却要什么活都得干;是保姆,却只干活没工资。

所以,我觉得不能说盛老太太教育孩子教育的好,而现在的老人和她的差距就很大,而是和人的三观、阅历、远见等等相关。也有很多老人把孩子抚养的很多。


综上所述,我觉得大家纠结不是老人间的差距,而是育儿的差距,父母之爱子则为之深远,作为父母,我们是否为孩子做了深远的打算,这种深远我觉得不是多做了几页题,孩子多打了几分,而是对孩子的人格、情操、思想、心灵的培养,这是一份深重的功课,每一个父母都不应缺席。


鑫喜阅


哎呦,此奶奶和彼奶奶能一样么??我们80后的父母普遍初中文化水平,这还是城市的,你要是个农村老太太,还能指望么?你要是个大学教授,那能一样么???明兰奶奶在当时是个侯府独女,还顶门立户呢?那智慧能一样么?问的是废话!


夏天summer807


之所以很多人说老人带孩子会不利于孩子健康发展,是因为老人容易溺爱孩子,而且老人的育儿观念比较老旧,跟不上时势,所以会有这样的说法。

但是在知否中,祖母带出来的明兰之所以优秀,不仅有祖母的原因,也有明兰个人的原因。

明兰从小母亲就教育她要懂得收敛锋芒,自立自强不靠任何人,即使在母亲死后,明兰也是时刻记着母亲的教诲。

明兰的祖母并没有溺爱她,而是该学的一样不落,给了她最好的教育,不仅言传身教,教她处变不惊,也教她在面对不同的事情时如何处理。明兰的祖母是勇毅候的独女,身上有将帅之气,她的气度见识超过任何一个男人,在她教育明兰的时候,懂得让明兰去实践,在合适的时机知道让明兰自己独立去面对,该放手时就放手。


金豆麻麻加加油


其实孩子谁带不是重点,父母带孩子,因为年轻,接触新事物多,教育孩子的方式和方法可能比较前卫,老人带孩子,因为很多老人文化程度低,用自己过去的方式带孩子,接触新事物和新观念少,所以两代人带孩子的区别在此,倘若老人有文化,乐于接受新事物,带出来的孙子应该不会差,老人有很多优良的传统,比如对待亲情友情等都很珍视,勤俭持家,尊重长辈,等等!明兰的祖母,家世好,有见识,有担当,是一家的主心骨,待人接物都有章有法,明兰在她的教导下,自然潜移默化学到了很多,所以成就了睿智,理性,勇敢的明兰!


与玉为缘


明兰小时候因为身份原因本来就很懂事,也不是熊孩子的那类人,到后来跟了祖母,祖母从小就把明兰带在身边,从小开始教导,不一味溺爱,对就是对错就是错,教明兰为人处世的道理,还善于引导明兰,让明兰不断成长,不断强大。


从墨716


首先老夫人本身就是侯门世家嫡女出生,自己接受的教育就是高规格的,不是普通人家的奶奶。第二,小说里华兰虽然生活在祖母身边,但是没两年大太太就闹着要回了女儿,华兰如兰在太太身边长大,只能说不太坏,但是也没学到老太太什么。只有明兰没娘管,从小老太太养大到嫁人,自然而然受到的教育不一样。第三,实际上小说里明兰已经是成年人,从现代到古代接受再教育,又有自身现代的教育见识相结合。


土豆kk1983


这个相关因素太多了吧,不能单纯的说是奶奶外婆带不好孩子。首先明兰的祖母是世家大户子女,本身就是优秀出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