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語文古詩的最佳方法是什麼?

時光荏苒zyh


現代人們背古詩,想了好多辦法,其實都不得要領。

古詩都是作者吟出來的,不是寫出來的,也不是讀出來的。

背誦古詩最好的方式是用吟誦,中國傳統讀書法。

漢語有聲調,自帶旋律,拖長就是歌。

吟誦是有旋律的,一首詩很快就會背會,而且不容易忘記。

現在全國有幾萬語文老師在用吟誦教學,效果驚人。

想要學習的關注我的抖音,大橘子講古詩文





大橘子古詩文


以前我學習古詩都是在學校裡學的,死記硬背,應付考試,從來沒認真思考過古詩美不美,詩人在什麼歷史背景下寫的,他當時的心情又怎麼樣。

小兒郎六歲的時候,我給他報了王芳老師的網絡課程,我們倆一起聽。聽王老師講唐詩的時候,知道了每首詩背後的故事。不但孩子愛聽,我也愛聽。後來我還購買了王芳老師的書:《最好的方法讀唐詩》。



我們每週不定時讀兩篇故事,背2-3首唐詩。不過,不是孩子背,是我背。我請小兒郎當督學,聽著我背,然後第二天再檢查我背。幾遍之後,他反而背會了,而且比我記得時間長。這個方法不會讓他反感,不知不覺他就會背了。

他上一年級後,發現好多唐詩他都會背,一下子增強了信心,再碰上不會的也背的很快。現在我們還在繼續讀故事背唐詩。


可太太愛瘋


有些家長不贊同讓孩子背古詩,有的則又盲目的讓孩子海量的背誦,其實都是不可取的。古詩是民族文化的精髓,讓孩子從小接受古文化的薰陶是非常有必要的。即使孩子年幼不能體會其含義,但古詩對於孩子的語言表達和韻律的體味是不言而喻的。我的孩子從會連貫說成一句完整的話開始,我就有意識的讓他學習接觸古詩,現在孩子兩歲了,一首四句詩,不用重複太多遍,就能記住個七七八八。我想對於孩子來說,雖然記得快但忘得也快,但是這種對於語言和記憶力的訓練確實真實而有效的。



教導方法很簡單,媽媽們都可以做到。但首先要糾正大家一個誤區,不要認為孩子聽不懂你的話,你只要在講,他就有在聽,雖然他不懂怎麼表達,但是學習的能力和模仿的能力絲毫不遜於大人,所以要多一點耐心和信任。

當孩子會說一些簡單的話語的時候,我就開始教他古詩,一開始的時候他表現的並不感興趣,我自己念,他在一邊玩,後來我們在翻畫冊的時候,看到白天鵝,我指著問他是什麼,他回答是鵝,然後我就又給他念詠鵝,不過我刻意加強了聲調,再配上誇張的表情,逗得他咯咯直笑。後來每次看到畫冊上的鵝,他都會讓我念。



小孩子的注意力很難集中,容易被轉移,後來的時間裡,我只是在每天某個想起的時間教他幾分鐘,並沒有特定的時間限制。直到有一天,他自己一邊玩一邊完整的念出完整的春曉,我在一邊吃驚的聽著,不能言語。後來我又唸了另外兩首詩的第一句,他自己接了後面的,全部正確。我想說,誰說孩子小教不會,只要你有心,他就學的會。



後來我就按這樣的方法,每天只給他念一首詩,不分時間次數,想起來就唸念。他雖然不一定跟你念,但是我知道他在聽,在記。我想這也就是所謂的潛移默化吧!現在寶寶會念的詩更多了,但是我從來沒有讓他在別人面前背誦以示炫耀,我知道他只是記得而已。



純粹只是自己的經驗而已,希望各位寶媽能嘗試一下,寶寶們肯定也會帶給你驚喜的。


樓樓大方人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方法,關鍵是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我們先來看幾位“名人”小時候背古詩的方法,也許可以借鑑。

在《中國詩詞大會》上,16歲選手武亦姝獲得冠軍,她愛讀詩,還喜歡寫詩。“四五歲的時候,媽媽就教我背唐詩宋詞元曲。開始是揹著玩,慢慢的,就有了語感,也寫出了這樣的詩句”。

大才女董卿從識字起,就每天抄成語、抄古詩。

著名的中國古典文學研究專家葉嘉瑩先生曾說過:“小孩子實際上不需要多講,應該利用他們記憶力強的優勢,讓他們多背誦好的作品,對文學素養進行薰陶,等到將來理解力提高以後,這些早年記憶的內容就會被調動出來,如同智慧庫,為孩子一生提供不盡的資源”。

我把自己最常用的方法總結下來,供參考:

1、對於年齡很小的孩子,可以把古詩編成故事,講給孩子聽,同時背誦;還可以在遊戲中背古詩,或者把背古詩當成每天睡覺前儀式,久而久之,養成孩子對古詩的興趣和背誦積累。

2、如葉嘉瑩先生所說,幼兒階段是強記憶階段,也可以讓孩子強記硬背。

3、限時背誦。這是在學校中經常採用的方法,也是非常有效的。在規定的某個時間段內完成對某些內容的快速記憶,如果是自己背誦,則可以在限定時間之後,自已默寫進行檢查。

4、情景想象。就是發揮想象力,來想象下詩詞中描述的景色或人物的原貌,這樣幫助記憶。

背古詩的方法千萬條,適合自己的才是第一條,大家多分享交流。


家有學霸女兒,專注於家庭教育,是多家平臺家庭教育專欄自由撰稿人,歡迎關注交流!教育如同栽培植物,讓我們靜待花開。

都市一隅靜待花開A


背語文古詩沒有最佳方法,適合自己的方式都是最佳方法!

古詩詞長短不一,五言絕句,七言律詩種類繁多,背誦的基礎是熟讀!短小精悍的詩詞並不難識記背誦,針對中長篇詩詞,介紹兩種簡單實用的方法:(都是本人親歷,不喜勿噴,如有瑕疵,請多指正。)

一.句首單字串聯記憶:

通篇熟讀的基礎上,把背不出來的詩詞段落抄寫數遍,默寫數遍,然後把句首第一個字抄下來,試著只看一字背一句,最後把上下文內容串通,完成背誦!我想,寒窗十年,語文教材中出現的最長的詩詞,非《琵琶行》莫屬!當年我的高中語文老師,為了能讓我們把《琵琶行》背下來,簡直“不惜血本”:誰能背下來,肯德基隨便吃!那個時候網上還沒音樂版《琵琶行》,我就是用這種方法背下來的,現在回想起來,簡直不可思議!

二.歌詞韻律記憶:

自古詩歌不分家,一首古詩被賦予歌曲的韻律和節奏之後,你會發現,學會一首歌比背會一首古詩更簡單。《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是我先識曲再識詩的一首古詩,這首詩的韻律和節奏給我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只要哼出第一句,後面的詩詞就會自然而然地蹦出來,背誦整首詩也就輕而易舉了!

需要說明的是:任何的背誦方法,都應該建立在熟讀課文、理解內容的基礎上,否則,毫無意義!


小數啟蒙


相信背過古詩文的都知道,挺難背的,這裡小編分享幾種記憶方法:

第一種:情景想象法

發揮想象力,想象詩詞中所描述的景色或者人物原貌,這樣以幫助記憶。

第二種:韻腳記憶法

古詩詞都有嚴格的韻律,在背古詩詞的過程中,可以多讀韻腳,以幫助記憶。

第三種:誦讀記憶法

這種方法簡單地說就是有感情的朗讀,適當放慢速度,盡情的體會詩中的意向,從而加深記憶。

第四種:分析記憶法

通過分析可以加深我們的記憶,平滑獨立的事物很難給我們留下深刻持久的印象,適當的將需要背誦的詩詞與我們過去的記憶建立起某種聯繫,這樣對記憶古詩詞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

第五種:對仗記憶法

在古詩詞中,尤其韻律都是講究對仗的,這是古詩詞的一個規律,因為在記憶時可以兩句詩詞對比著記憶,以客服單句記憶的困難。








艾諧寫


一、做任何事都要集中注意力,背誦更為注重。

二、熟讀內容,在讀的過程中讀音正確,在一開始就要讀正確,讀錯的話後期容易改不過來。可以定個短時間,如3或5分鐘,在這個時間能讀幾遍,這樣可以更快速的讀熟。讀熟後,更容易找到感覺。

三,理解背誦,理解要背的內客,理解是記憶的前提。理解後,不論是背還是寫,還原成詩詞的語言,不僅不會記錯和混淆,而且記憶時間長。

四、化整為零,有些詩句很長,分成小段小段背誦。

有一些小方法可以參考:(1)現在有很多古詩詞編成歌曲,可以聽歌輔助一下,既娛樂又學習。

(2)合作背誦,如同接力賽一樣,你背一句,他背一句,強調參與,有利於學生與學生,親子之間的關係。

(3)要抄寫和默寫。“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背會後一定要複習,複習,複習。根據艾賓浩斯遺忘曲線規律,第二天的複習也很重要。

希望上面的方法可以幫到你。


三門二水


古詩是中國的傳統文化,多讀古詩有助於增強孩子的文化底蘊,但是如何背古詩是大人和孩子都很頭疼的,,我簡單說說我的一些建議

1、對歷史有一定的瞭解利於背古詩

很多詩都和當時的歷史背景掛鉤,譬如杜甫的“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岳飛的滿江紅,都是對當時的歷史有一定的感悟的,所以建議要讓孩子對歷史有一定的瞭解。這樣助於孩子對詩詞的理解

2、對作者的瞭解

李白是誰,生活在什麼年代,杜甫是誰,生活在什麼年代。瞭解這些有助於理解作者的寫作風格,我認為背詩不僅僅是簡單的背詩。每一首詩我們都要搞清它的背景和來龍去脈。這也是大語文的魅力所在。它把文學,歷史,地理融匯到一起。讓孩子弄懂也會提高孩子的學古詩的興趣

3、用思維導圖法學古詩

可以嘗試用思維導圖的方式畫出古詩,圖文結合 也利於加快孩子的記憶

4、多聽音頻

在喜馬拉雅上有一些唱古詩的音頻,非常好,音樂和古詩融合的恰到好處。我也很推薦,孩子玩的時候可以把音樂打開讓孩子邊聽邊玩。潛移默化的加深孩子的印象


神奇麻麻木小暖


背誦古詩的最佳方法,我個人以為從理解意境上下功夫。

因為,古詩詞最講究意境,從首句到末句,每句都有明確的意境描寫。所以,要背誦古詩詞,首先從理解詩意開始。每句的意境串聯起來,就是整首詩的意境了。

所以,學習是講究技巧的。背誦古詩不能死記硬背,得理解詩的意境,用形象思維去記憶,背誦。



皛舒


速強經驗:通過“畫面感”來學習古詩文,理解並背誦,輕鬆快速到你自己的都不相信。花5分鐘看完下面的原理和步驟,跟著“做”一遍,你就體驗到學古詩文也可享受“絲一般的順滑”!

一、原理

人類在發明文字前,是通過觀察實物、圖像等形象來學習思考的。嘗試將文字還原出“畫面感”,很符合人的本性,激活了與生俱來的形象化學習潛能,當然就輕鬆愉快學會了。

例如:第一次到朋友家,觀察其客廳內佈置,在腦裡形成畫面。幾天以後,閉上眼睛,據原來成像的畫面,就可輕鬆的描述其客廳裡沙發在那,左邊放什麼,右邊擺什麼,什麼形狀什麼顏色……。

二、“畫面感”學背古詩《山中》

山中/王維

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

情節很簡單:繁華都市裡的王孫翻山越嶺,來到鄉下找王維。

1、一大早,王維就出發了送朋友王孫回家,一直送到山上。路太遠,沒飛機沒動車,必須早點走啊![山中相送罷]





2、從山上步行到家,已太陽下山,獨自回來的路真的好漫長。背身“掩”上柴門,若有所失,裡空蕩蕩的。[日暮掩柴扉]

聯想:

A、我們日常生活中,有些客人送出門口就“拜拜”,有些客人到到一樓電梯,一些送到小區門口,有些送到車站機場還依依不捨…?

B、細心觀察家庭成員回家關門的動作表情,猜其當時的情緒心情。

3、“明年春天,這裡的草也綠了,鳥語花香…”[春草明年綠]4、“王孫你…還會再來嗎?”[王孫歸不歸?]

三、建議

嘗試看圖閉上眼,腦裡浮現清晰的圖像,再據圖像將古語默背一次。過幾天再默圖,將圖轉化成文字背古詩。比較一下和平時死記硬背有什麼區別?

據孩子形象思維特點,編著出版了《古語成語識字閱讀》,滿滿的畫面感,歡迎關注圍觀和測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