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中要不要摘抄好句子,摘抄完要不要把句子背过?有什么好建议?

Cc_Rock柴超_柴伟


常言道:“读书有三单到,心到、口到、眼到。”我认为读书有四到:心到、口到、眼到、手到。我认为一个热爱读书的人,一定会去做批注、做摘抄、写随笔、写读后感,并且将一些美文金句能够背诵下来,用的时候可以信手拈来,或者进行化用的人。个人以为这并非抄袭,而是文化的传承和思想的碰撞。读书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触,当读到作者的某些文字或者观点时,不竟会发觉怎么和自己某个瞬间头脑里闪过的想法不谋而合,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情感的碰撞,灵魂的共鸣。“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这句话是有一定道理的,也就是说我们作为一个初学者,在任何领域刚开始学习中都应该是从读书和学习开始的,通过学习别人的间接经验,并且对间接经验进行分析和整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把间接经验内化成自己的东西,为自己所用,才能去进行自己的创作,这样可以避免我们走太多的弯路。这也是人类区别与动物的一个标志,就是人类会学习,而动物只有本能。

言归正转,我们一起来谈谈读书中的摘抄问题。在读书过程中有很多人是有做摘抄和批注的,但是摘抄的质量不高,或者说在后期没有进行进一步的加工和处理,导致做了摘抄后,一眼都不看,做了等于没做。下面我谈谈如何做摘抄,如何进行背诵,如何高级地引用于我们的写作之中:

1.摘抄:首先应该准备一个纸质较好,看起来比较精美的笔记本。(有些人可能会说,别做面子工程,我要的是“葫芦”)这个很重要的,因为毕竟我们是一个平凡人,我们都喜欢看起来相对顺眼、干净、整洁的东西。在读书过程中可以用〔〕号将自己喜欢的内容标记出来,等到阅读结束之后再进行摘抄,而不是边读边抄,这样很显然会打断阅读者的思路,有点为了摘抄而摘抄。就有喧宾夺主,主次不分了。并且在自己比较有感触的地方坐下批注,可以是一段文字的感触,也可以是寥寥数语的点评。

2.背诵:这里我们说的背诵,当然不是死记硬背,生搬硬套。背诵必须是对文字深度理解的前提下,将优美的文字内化成自己的情感吐露。当然对于一些大文豪的名言、警句、美文,我主张原文背诵,用于引用。

3.写作:读书、摘抄、背诵这些都是一种思想的输入,输入之后如果没有我们人脑得加工和处理,那就和枯燥而冰冷的电脑代码没有任何区别。毕竟“人是一棵会思考的芦苇。”写作是一个人对世界的反馈,是一个人阅历的外化,只有多读、多背、多记、多想、多练、才能多写,才能写好。








雕文琢字


Hi,我是云起,这使我想起了学习中被现代文文言文背诵支配的恐惧。先说一个我的感想和体会吧:我从小学到大学16年的学习生涯中也不断在思考这个问题。初高中时候我特别反感死记硬背,语数英史地政物化生,九门课程门门都要背诵都要按套路模板大题,真得很痛苦和头大。尤其是语文的现代文学,对,确实是鲁迅巴金朱自清等大家写的,但要一字不差的背诵下来,少一个的多一个了都不行,真的很崩溃!!!

我不喜欢死记硬背,也不喜欢老师逼着按套路大题。我觉得,一个问题只要答出了它的核心和真正本义就可以了,去伪存真,透过现象看本质,那些浮夸的和表面的东西都是毫无意义的累赘,不管是文科题还是理科题,精简提炼过的语言才是精髓,去掉套路和繁琐的步骤才是实用的。我认为我们真正该在学校学习的,是如何正确又灵活的思考每一个问题,而不是如何把一个问题和它的答案死记硬背下来才能考一个好成绩。

以上是我对自己学习过程的一个思考,这也同样适用于"阅读是是否要摘抄和背诵好词好句?"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应该如何内化阅读中的精华为自己所掌握。任何行动所预期的结果是建立在动机的基础上的,阅读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提高文学修养,谈吐时可以旁征博引?亦或是学习行文思路、创作技巧?这肯定不是单单背诵书中的好词佳句就能实现的。

背诵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手段。以初高中要求背诵的文章为例,那些课文我觉得重要的是学习一篇文章应该怎么架构,怎么逻辑严密,怎么松弛有道、详略得当,怎么清楚、完整、有理有据又流畅自如地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而不是大篇大篇地死记硬背下来。读书过程中我们想要领略的是思想的力量和文字的美,用别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来激发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不是单独死板的去复制别人。背诵不是目的,不是终点,只是一种手段和方式,它带来的效果仁者见人。我认为这些是我们阅读过程中应该注意的。我并不是说摘抄和背诵好词好句不好,只是我们阅读应不仅仅只是这样。

这是我的想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于水穷处云起


您好,我想说一说我的看法。读书中要不要摘抄好句子呢?我觉得是应该的。 然而,除了摘抄,我觉得对于很多书来说,做读书笔记是一个更好的方法。

小时候看到美文美句都用笔记本单纯的写下来,但是十几年过去,好多东西都因为搬迁等而慢慢丢失了。所以现在我都是用印象笔记来做摘抄的,这方面的工具很多,您有兴趣可以找一找。

在印象笔记里,我分了2类,一个是单纯摘抄,就是把句子和其出处写下来(有了出处将来万一用到,会更方便。)。这样的单纯摘抄我分了中文和英文,之后又分成了单纯的美好的句子和带有内容的句子。带有内容的就是里面含有一些知识的,像是历史之类的。我觉得这样做很便于我的阅读和查找。

而另一类就是我前面提到的读书笔记。对于一些我觉得很经典的书,除了摘抄外,我还会记录下自己的感悟,而在其他地方看到/听到别人的点评时,比如梁文道先生的一千零一夜,我会把他的观点也记录下来。这就是我的读书笔记。

虽然这样看似繁琐,可是只要坚持,就积累下来一个很好的读书系统。而至于背诵与否,于我,除了特别喜爱的,我一般是不会背诵的。我认为现在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怎样梳理自己的所得比单纯的记忆更有用。


Shuo说世界


很高兴看到这个问题,也很愿意帮您解答,更多的算是交流分享吧。

首先,我也曾抄写过喜欢的诗句,而且还曾剪报,这都是很久之前的事了,当时也是乐此不疲。

但我脑子不好使,上学让背《蜀道难》我都背不下来,更别提再额外背诵文章了。

下面我来谈谈我的看法:

1、您的目的是什么

您想抄句子,并且背下来,目的是什么。是纯粹爱好喜欢,陶冶情操;还是如果您是学生,考试需要;或是您喜欢写作;更或是您为了谈资;亦或是为了沉淀自己。

2、您的身份

您是学生?打工者?老板?等等

3、按需求及能力

根据以上两点,您可以对号入座,然后再想想要不要背,或是您有没有能力背下来,背下来有没有用。

我是笨,想背也背不下来。

4、正所谓活到老学到老,能有这个想法真的很好,最主要还是根据实际情况出发,量力而为就好。

现如今实在是太方便吗,原来只能抄写或是剪报,现在的方式太多了,自己录的视频或是音频存储都是可以实现的,或者喜欢写字,摘抄下来也是一种享受。


语留人


我从小学的时候起就喜欢摘抄,看到这个问题很有感触,结合自己的实际体会来回答一下。

首先,读书中摘抄好句子非常必要。

“摘抄”的过程就是我们从一整篇文章中摘取精华和珠玉的过程,它很考验一个人的语言把握能力和鉴赏能力,不仅对于培养自己的语感和写作能力很有帮助,而且可以加深读书的印象,留下阅读和成长的“印记”。

几个月甚至几年后再翻自己的摘抄本,可以看到自己的阅读历程,是一件很能提升幸福感的事情。

其次,关于摘抄的语句要不要背下来,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定。

一些简短的名言警句、精辟的观点、自己非常喜欢的、或是觉得可能用得上的句子就可以背,主要还是根据自己的需求来决定,不需要全部背下来(这样会加重自己的负担)。

我从小学到高中记过好多本摘抄本,作文一直是班上的范文,个人觉得是受益于读书和摘抄的这个过程。有空的时候可以多翻一翻,翻阅的过程中既可以加深对好句子的印象,又可以产生新的体会!

最后,关于摘抄的几点建议。

1.最好多准备几个本子,分类摘抄。

读散文、小说、诗歌、传记等的时候摘抄的美句和名言可以放在一个本子上,主要用于欣赏或是背诵;但读学术著作等具有深度的书籍时最好另备一个专门的本子摘抄,因为这时的读书会更注重于观点的整理和分析,摘抄过程中要注意留白,这样便于在旁边写上自己阅读时的心得体会。

分好大类别即可,以后找起来就会方便很多。切记不要分得太细,因为本子太多不便于携带!

2.摘抄时可以记下出版社、书名、篇名和页码等关键信息,以备将来查找之需。

由于摘抄本只记关键段落,有时候看到摘抄不太理解,还想重新找全文来看,这些信息能够帮助我们尽快找到自己需要的资料。尤其是阅读思想性、学术类的书,反复回顾的情况会比较多。

3.将摘抄和思考、归纳整理相结合,提升阅读的深度

光抄写而不思考,摘抄的作用不能发挥到最大。摘抄的时候可以在旁边做备注、点评、或是写下自己的思考和灵感,对于书中的观点还可以进行总结。

比如我读《论语》第四章“里仁篇”的时候,就把这章的26条内容分类进行了整理归纳,这一章主要讲了“仁”、“道”和“君子”这三个问题,我把每部分相关的关键语句放在这个问题的下面,这样看上去非常清晰,也能够帮助自己更快地记住和理解这章的中心思想。

就谈这么多啦,希望能帮到你!


张锦云Jude


不建议摘抄和背诵,因为读书是创造性的而不是简单复制。

读书要做到“若即若离”,即,一方面要抽离自我,尽量以旁观者清的态度去理解作者的感情和意图;另一方面,再结合自身阅历和学识进行自我反思,从而获得领悟。

自从我开始微信阅读后,因为可以读到很多其他读者的笔记,很遗憾地发现,许多读者在“若即若离”上表现的很弱。要不被作者牵着鼻子走,完全丧失质疑和批判的能力;要不就是固执地用自我阅历和三观歪曲理解作者,而没有实现有效地与作者沟通交流的目的。

我高中的政治老师第一堂课就明确告诉我们:我不会给你们划重点,也不会要求你们背书,甚至你们可以不带书上我的课。因为该记的就几个定义,只要你们听懂我的课,不用背,那几个定义自然会记住。后来事实证明,他所言不虚,但遗憾的是,我是极个别的一两个不带书,不划重点,不背书的学生,还是这些极少数里唯一的能拿高分的学生。

懂了,理解了,这些句子就成了自己的,不仅能记住,还能发展出新的句子;不懂,就算背下来,也还是别人的。读书和恋爱一样,不在皮囊,在灵魂的深处心有灵犀,这才能历久弥新。

《哲学的故事》里有句——“科学给予我们知识,但唯有哲学赋予我们智慧”,其实读文学作品,我们的目标也是获得“智慧”,所以不能靠被动的“海绵式”思维方式,而必须用主动的“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


风雪夜归人-在路上


何为读书?

读书指获取他人已预备好的符号并加以辨认、理解、分析的过程,有时还伴随着朗读、鉴赏、记忆等行为。

所以,不要以背句子为目的读书。读书应该以增加知识储备和提高文学素养为目的,上过学的都知道,语文作文总是苦恼的一件事,那么解决作文就可以靠读书实现,不要因为考试而读书,要读就要认真读。

读书摘抄句子是非常好的习惯,但是我认为摘抄的句子不是拿来背的,是用来重复阅读理解里面的内涵甚至它在全文的含义,这会是正确的做法,如果机械性地背诵,那就和背课文一样,只是为了应付考试。等考试一过忘得一干二净。

所以正确利用摘抄的句子非常重要,在你无聊时,你可以重复阅读你摘抄的句子,理解句子的构成和含义,句子里面的含义才是宝贵的财富。

读书要静,戒除急躁,拥有平静的心,才能领会书中的财富。


千人醉


说到读书,对于现在刷视频,看图文的我们,越来越少花时间在书上了。能坚持看书的人,为什么能坚持下去呢?因为他们热爱读书。

为什么我们却很难做到呢?如何培养对读书的兴趣,怎样才能坚持读书呢?耗费那么多时间,读的书有用吗?

可能一系列的问题,在我们脑海中盘旋着,其实这些问题,都能在书中找到答案。

一百本书,就有一百种人生,阅览群书,就能在我们有限的生命里,见识更多的人生可能性。

开阔视野,感悟人性的真善美,以及影响我们自己生活中的苦与乐,扫除无时无刻不在的迷茫。

那么,读书中要不要摘抄好句子,摘抄完要不要把句子背过?有什么好建议?

7岁开始写书,2008年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天才作家蒋方舟, 看她是如何做的。

她的观点让人耳目一新,首先,就不要把读书当成一种神圣的事情,它其实就是生活中的一部分。

包括读书会、还有一些读书日、读书月,搞得太有仪式感了,但除了这些日子,大部分时间都在平常,所以,这一点就从心态上有了转变,让读书化成你生活的一部分,这样才能养成读书的习惯。

她读书特别喜欢摘录,以前就经常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写的本子可以堆起高高的一摞。天才写作者如蒋方舟,也用这种最耗时最笨的方法去阅读。

所以,我们读书,摘抄是很重要的,但也不会大段大段的去摘抄,而把书中最打动你的句子,摘下来,几年之后,你可能都不记得书中的内容,但有了摘录,回忆起来,就变得容易多了。

除此之外,也可以写一些自己的感想,从中学到了什么,领悟到了什么,对你的生活有哪些影响。

关于是否需要背诵,可视情况而定,如果你有特别喜欢的句子,就可以背下来呀。如果你是一个写作者,背下来就更好了,它会在你日后的日子里,张口就来,对写作也有很大裨益。

不过,最重要的是,理解性记忆,触动人心的句子,记起来也更容易。

有些句子,一直触动着我的心,虽然它篇幅有点长,但它还是会时刻飘入我的脑海,这些就是值得我去摘录和背诵的,甚至,它的经典不需要刻意去背诵,看多了在不知不觉间就记住了。

就像《简爱》里的一句经典台词,深刻描写了一个地位低下,长得不够漂亮的女孩,在爱情面前,那种不卑不亢,内心坚定的样子,打动了无数平凡普通的我们。

你以为,因为我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了么?你想错了!

我的灵魂和你一样,我的心也完全跟你一样!要是上帝赋予我一点美和一点财富,我就要让你感到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

我现在跟你说话,并不是通过习俗、惯例,甚至不是通过凡人的肉体--而是我的精神同你的精神说话;就像两个都经过了坟墓,我们站在上帝脚跟前,是平等的--因为我们是平等的。——选自《简爱》

我是@花音澈语,一个有温度的情感主,关注我可以持续获得更多成长的精彩内容。


花音澈语


吼,这个小伙伴一口气问了三个问题,服气。作为一个爱读书的妹子,我觉得这三个问题还是可以解答的,那么现在我就来一个一个解答。

先回答第一个问题,读书要不要摘抄好句子?

我认为摘抄好句子。至于为什么要抄,抄什么样的句子,我觉得这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而在我看来摘抄句子是有标准的,这些句子首先要是人生哲理的文段,如果是无病呻吟的句子,我认为没有抄写的必要,这些无病呻吟的文字只会带给你情绪上的波动,并不能够给你的思想带来什么好的好处。这样的文字特别容易影响一些文艺青年的情绪,甚至让容易让给这些文艺之人养成一种伤春悲秋矫揉造作的气质,我个人认为,这种伪文艺是不值得提倡的。

除了摘抄人生哲理的文段,关于一些实操笔记也是可以摘抄的,比如说一些经济学应用或是一些比较重要的技能的相关重点内容和干货,不抄下来的话不太能记得住,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就是这个道理。记下来有利于你复习,并且掌握相关知识。

这里,我想要再啰嗦一句,既然要摘抄句子,那么如何抄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就我个人经验而言,摘抄笔记有三点:

第一,只抄短的,不抄长的。太长的语段,就如同懒婆娘的裹脚布,又长又臭。这种文段未必是真正的干货,不过是把一些名家的经典言论扩充了,进行反复的认证罢了。这就是俗话说的“有理不在话多”。

第二,只抄有道理的,不抄华丽的。我并不是一个文艺女青年,所以我对于一些华丽的文段并不太感冒。年纪越大,我越来越注重文字的实用性,重视它能够给我带来什么切实的收获,这是我判断一个句子好不好的标准。所以,一个作者文笔再好,写的文字再华丽,我也不过是看看,然后惊叹他的文笔,偶尔模仿着写写,但是我不太可能会把他的文字抄下来,更不可能进行背诵。我认为真正有力量的文字并不是靠华丽来支撑的,而是真实的贴近读者的生活和内心,并且能给读者的生活带来帮助和思考的文字,这才是真正有力量的文字。

第三,只抄理性的,不抄感性的。太感性的文字会显得伤春悲秋,有很多不必要的情感,也是我认为不需要接受的负面情愫,所以我不太喜欢这种文字,也更不可能摘抄。我喜欢理性的文学,能够辩证地分析一些问题。当然了,如果是小说的话,我更喜欢现实一点的小说。我认为那些言情小说或是励志鸡汤,阅读它们是浪费时间。当然啦,这只是我一家之言,如果你有什么觉得不妥的也可以发表你的意见,在下面留言告诉我,我们讨论讨论。

好了,现在来回答第二个问题,摘抄之后要不要把句子背过?

要不要背句子,取决于你摘抄的东西到底有没有意义,对于一些经典的亘古流传的至理名言,我认为可以进行背诵。当然光背诵是没有什么意义,背诵之后去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并且能够体会这句话在生活之中的应用,能够给你的精神进行指导,能够给你带来一些前进的力量,这才是重点。

中国古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是针对于文学的领域。但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而言,背诗并不是人人都必备的,当然我这里并不是说那些对诗词极感兴趣的朋友,请不要对号入座。我这里说的是那些并没有非常热爱诗歌,但是对阅读还是有很大兴趣的小伙伴。我们可以把它摘抄下来的句子,喜欢的背诵下来,不一定要全部都要背诵,有时候可以去翻一翻,有印象即可。

背诵好句的好处有非常多,对于写作者而言,引经据典,能够加深文章的说服力,而对于普通人而言,背诵的经典名句能够提升你的日常说话的素养,用通俗点的话说就是,显得你像个文化人,会让人对你刮目相看。此外你背诵下来的这些句子,如果印象深刻的话,当你在生活中遇到一些不顺的时候,这些句子能够在心底给你一些力量。

来,第三个问题,有什么好的建议?

摘抄之后,除了背还有一个动作非常重要,那就是思考,摘抄前思考这些句子到底值不得抄,就是我前面说的应该如何抄的相关内容,可以翻到前面去再复习一下哦。

摘抄之后,我们要思考一下摘抄的句子的深层含义,它到底能够给你带来什么,当然我们并不是在功利性地去读书,而是把文字化为你的知识,你的储备,让它为你的思想添砖加瓦,从而在你的大脑里建立起属于你的坚实堡垒。

我是欧阳欣,一个热爱阅读的妹子,欢迎关注我,一起阅读,一起收获,一起成长。


欧阳欣


读书中要不要摘录好句子,摘抄完要不要背过?

答:要滴!要滴!

摘抄,是自己储备的百宝箱。我们在读书的时候,好词好句会不期而至,碰到可遇不可求的好词好句,我们一定要把它们摘抄下来。

摘抄,要注意分类,方便查找。不要局限自己的范围,只要认为是好的东西,值得摘记的东西都可以去摘抄。

建立专用的摘抄本,这个抄录本就是自己的素材库,需要经常翻阅,经常补充。

摘抄下来的东西一定要背下来,背下来才是属于自己的东西,背下来才能够在合适的场合随机的应用。

读书学习摘抄,目的都是为了把知识变为自己的。而知识不是装在脑袋里的,一定是要拿出来应用的。

读书可以功利一些,读过的书、摘抄过的知识都要变成自己的,学会了要善于应用。

现在很多学习的老师让学生制定一个读书笔记,摘录好词好句好段落,在以后写作文的时候,随时翻阅自己的摘抄本,在里面找到写作的素材。成人读的书更广更深,也应该建立自己的读书笔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