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钧老祖的三个弟子老子、元始、通天,究竟谁才是他最钟意的"接班人"?

囿山绿城


鸿钧老祖,《封神演义》(以下简称《封神》)一书中的终极大BOSS,最高神祗,是太上老君、元始天尊、通天教主三大教主的师父,十二金仙的师爷,杨戬、哪吒、震子等高手的师祖。地位至高无上,手段无所不能。

但就是这样一位超级大神,除了在《封神》一书中出现过,在其他任何传说、文献中再未出现,也从未被道教神祗体系所承认,道教一直信奉的最高神祗就是三清,即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太上老君)。那么这位大神到底是谁呢?

看待问题要透过问题看本质,《封神演义》一书,首先是一本神魔小说,由明代许仲琳(一说是道士陆西星)所著。书中主线是借助武王伐纣这段历史,加以充分想象,幻化出以元始天尊、太上老君为首的阐教联合准提道人、接引道人的西方教,对阵通天教主的截教,一时间神魔乱战、仙佛斗法,精彩纷呈、令人眼花缭乱。

书中各个神仙人物基本根据道教、佛教神祗人物演绎而来,但有三个人物仅在《封神》一书中出现过,在其他任何传说、典籍中再未出现过。那就是鸿钧老祖、通天教主、陆压道人,这三位在书中身份地位都极高,都是书中的关键人物,这三位的真实身份也被广大读者解读猜测,众说纷纭。

我们先来看通天教主的身份,比较常见的是排除法,即三大教主对应道教三清,除了太上老君、元始天尊,剩下自然就是灵宝天尊了,即通天教主是灵宝天尊。此法看似合理,实则毫无根据。作者首先肯定是崇道之人甚至本身就是道士,他敢把道教最高神祗描写为反面人物吗?还把道教分裂为阐截两教?那不是失心疯了!?早被道教领袖全国通缉了。

先看成书年代和背景,明代。明太祖朱元璋立国后,制定了以儒教为主,三教并用的宗教政策。但仍然依靠道教证明其君权神授的严肃性,并对正一道尤为推崇。明成祖朱棣继续崇尚道教,致武当香火大盛。道教至明世宗达到鼎盛,甚至出现了“青词宰相”严嵩,对龙虎山上清宫道士邵元节、陶仲文均宠爱有加,大肆封赏,授以真人、礼部尚书、帝师等官职、名号,甚至及其迷信道教各种方术,妄图长生不老、羽化成仙。至穆宗,即隆庆年间,道教由盛转衰,明穆宗开始抑制道教,革去正一真人名号,统治者逐步对道教的崇奉开始降温。

《封神》正是成书于隆庆年间,作者许仲琳(或道士陆西星)目睹自己所信奉的道教由盛转衰,辉煌不再,不仅痛心不已。而道教主要的竞争者儒教则为历代所推崇,至明代更被立为国教,教主孔子被封为至圣先师(明代),孔子、孟子、颜回、曾参奉为四圣,并被编序通天族谱,四姓子嗣历代享受封号、特权,所以孔子又被称为通天圣人,甚至入仕为官、博取功名都要通过学习儒家典籍,撰写八股文来争取,所以儒教一直以来信徒最多、最为鼎盛。

而主宰中国几千年的三大宗教之一佛教此时,也由唐及魏晋南北朝时的兴盛转为明代的不温不火,在儒教与道教夹缝中生存,偏居一隅。基于统治者严苛的宗教统治,文人是不敢乱发声的,他们只好借古喻今、以虚讽实。


缱绻风铃


封神演义中,鸿钧是三界中地位最高的一位大神,虽然他从来都没有施展过自己的法术,但是从他三个弟子的实力就可以看出,鸿钧的实力不可估量。他的三个弟子都各自创立了自己的教派,而且弟子们个个都实力超群,所以鸿钧是一个非常厉害的存在。

那么在他的三个徒弟当中,鸿钧最喜欢的一个徒弟是谁呢?有人可能会说应该是元始天尊,因为他创立的阐教就是正义的代表,徒弟虽然不多但个个都是精英,而且他本人也是三个弟子中影响力最大的一个。但事实上并不是这样,万仙阵结束后,鸿钧把三个弟子召集起来,其中被骂的最惨的就是就是元始天尊。

鸿钧最喜欢的弟子另有其人,这个人就是通天教主,可是他不是个大反派吗?鸿钧怎么可能喜欢他呢?通天虽然坏,但再怎么说也是鸿钧的徒弟,而且还是最小的一个,就像家里的兄弟姐妹,父母往往最喜欢的就是最小的一个,所以鸿钧其实也是一样的。

当然这只是其中的一个原因,通天虽是最小的一个,但他的实力却是三个人当中最强的。在诛仙阵的时候,元始天尊一个人根本不敢破阵,一直等到老君赶过来之后两人才一起联手将阵破掉。万仙阵中也是因为元始请了众多帮手,加上长耳定光仙的临阵倒戈,才导致通天战败。如果元始没有外援,截教内没有内奸,光凭老君和元始的实力根本打不赢通天。

通天的领导能力也是很强的,他合理的收徒原则更是得到了鸿钧的欣赏,截教弟子成千上万,但所有弟子的实力都很高。弟子们也都很团结,虽然有不少是妖,但他们的综合素质都很高,能把这么多徒弟都教育得这么优秀,可见通天的能力非同一般。

万仙阵战败后,通天很不甘心,他还想重开天地,这时候鸿钧出现了,把三个徒弟统统骂了一顿,但是对通天却是语重心长的态度。经过万仙阵一战,通天损失了众多徒弟,如果放任他重开天地的话,一定会落得个万劫不复的下场,所以鸿钧不得不出手阻止。

这也是鸿钧在封神演义中唯一的一次出场,表面上是在惩罚徒弟,但他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拯救通天,不希望他再这么错下去。

由此认为通天是鸿钧最得意的接班人!








爱历史的小阿瓜


关于鸿钧老祖这一形象,在中国神话典籍和民间传说中,仅《封神演义》一书中有出现,而且也是惊鸿一瞥。万仙阵大战后,截教一败涂地,通天教主欲毁天灭地重立风火世界,鸿钧老祖及时赶来收拾残局,他三言两语、恩威并施就摆平了三教纷争,从此仙神归隐,通天教主也被他带回了紫霄宫。


那么,作为"玄门都领袖"的道祖,鸿钧老祖有没有考虑选择一位弟子作为自己接班人呢?

答案是肯定的。鸿钧门下阐教、截教、人道教三教的徒子徒孙何止万千?如此大的道门教派,道祖的接班问题必定是核心问题,也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其实封神大战的内在动机也与此有关,通天教主为何要以一圣敌四圣?原因就在他与大师兄老子说的那句话:"难道我不如你?"

小师弟竟然认为自己的实力不会输给大师兄,那么问题就麻烦了。按照接班的一般规矩,那都是立长不立幼的,从资格上来讲,老子是大师兄,最有条件接鸿钧老祖的班,这样的安排大抵能服众,有利于安定团结。但如果连最小的师弟都不服大师兄,说明了老子的权威还不够,需要证明给大家看。

于是,封神大战成了绝佳的表现机会。通天教主与老子单挑,二圣人战在诛仙阵内,不分上下,至半个时辰,老子自思:“他只知仗他道术,不知守己修身,我也显一显玄都紫府手段与他的门人看看!”



作为大师兄,老子与通天教主打了半个时辰也没赢,其实他有些慌了,于是搞出了个"一气化三清",原文旁白:不过是元气而已,虽然有形有色,裹住了通天教主,也不能伤他。此是老子气化分身之妙,迷惑通天教主。

所以这一战,老子胜之不武。而高高在上的鸿钧老祖,自然也是看到的。

另一位弟子元始天尊,他介于老子与通天之间,是三友中的老二。封神大战中,他没有与通天教主单挑,两次较量都选择了群殴,在其他三位圣人老子、接引、准提一起打通天时,他执三宝玉如意"乱打",原文:通天教主正出神,不妨元始天尊又一如意,打中通天教主肩窝,几乎落下奎牛。

因此,若论法力,老子自然排第一位,但论谋略,元始天尊这个千年老二当排第一。

鸿钧老祖最后出来调停时,先是将通天教主狠狠教训了一番,让他威风扫地,这样的弟子,自然难堪大任,还得继续修行,所以带回紫霄宫。而鸿钧对老子又是什么态度,竟然非常客气,鸿钧曰:"今日我与你讲明,从此解释。大徒弟,你须让过他罢。"这句话出自鸿钧之口,其实非常微妙,仔细推敲,有恳求的意味,当然也蕴含着不信任。

而鸿钧老祖自始至终没有与元始天尊交流,几乎无视他的存在,只在最后分毒丹的时候递给他那颗丹。这又传递出什么样的信息?

显然,鸿钧对元始天尊在封神大战中的表现极为满意,因为"不理会"才是对一个人最大的信任,结合后来姜子牙封神时大呼"太上无极混元教主元始天尊敕曰",鸿钧老祖将封神这样重要的人事任命交给了元始天尊,说明他已选择了二徒弟为道门的继承人。


囿山绿城




鸿钧老祖的三个弟子太上老君、元始天尊、通天教主分别是人教、阐教、截教三教的教主,各掌管一方势力。谁能当鸿钧老祖的“接班人”?很显然,谁也不能,因为鸿钧老祖不允许出现任何一方独大的局面。

如果说鸿钧老祖比较疼爱哪个弟子,那自然是通天教主,因为分宝岩分宝时,鸿钧老祖把大杀器“诛仙”四剑给予了这个最小的徒弟。但疼爱只是私人感情方面,若关系到天道平衡时,鸿钧老祖还得公事公办。



当初由于通天教主个性耿直,有教无类,截教形成“万仙来朝”的盛况,势力直接碾压人教和阐教。鸿钧老祖见此情况不喜反忧,因为再任由截教发展下去,天道的平衡迟早会被打破。因此,鸿钧老祖和昊天上帝商议开展封神大战,削弱截教势力,让一切重归平衡。

由此看来,鸿钧老祖是不会选择门下的任何一个弟子当接班人,否则岂不是搬石头砸自己的脚?况且鸿钧老祖属于无极混元大罗金仙,不死不灭,也根本不需要接班人。



坚持原创,我是烟斗的传说,欢迎交流关注。


烟斗的传说


对于这个问题,用“接班人”这个词并不合适,因为鸿钧老祖是得道成圣的仙人,手下三个弟子,各自创立的教派,不存在“接班”的问题。那么三个弟子中,鸿钧老祖最喜欢的弟子是谁呢?我认为是通天教主,理由如下:

通天教主分得众多灵宝

鸿钧老祖曾在分宝岩上,给老子、元始和通天分上古法宝。其中大部分的灵宝,鸿钧老祖都分给了通天教主,如诛仙四剑、青萍剑、紫电锤等。并亲自教授他天道第一杀阵——诛仙剑阵,此战主宰天道杀伐法则,危机无穷,在《封神演义》中也只有四圣联手方可破除。由此可以看出鸿钧老祖对通天教主是有多么的宠爱。

通天教主截教势力庞大

在鸿钧老祖的三个徒儿中,太上老君创立了人教;元始天尊创立了阐教;通天教主创立的截教。在三教中,以通天教主的截教门徒最多、势力最为庞大,一直享有“诸佛参拜,万仙来朝”的美誉。

所以在鸿钧老祖看来,通天教主的截教真正做到了对道门的发扬光大,自然也就对通天教主青眼有加。

对截教教义更加赞赏

何谓截教?大道五十衍四十九为定数,一线生机遁去,截教的教义正是截取这一线生机。截教主张有教无类,相对于阐教收徒以根正苗红为原则,截教可谓是广渡世人,以天下众生截取了一片生机。

这种自然、广济的主张,实际上是暗合天道运行法则。鸿钧作为天地间第一圣人,对天道的领悟十分明白透彻,所以对通天教主的思想和行为也就更加的赞同和欣赏。

通天教主是最小的弟子

神仙也是由凡人修炼而来的,所以和凡人一样,最小的那一个总是受到最多的疼爱和照顾。在阐教和截教的斗争中,截教损失惨重,通天教主在诛仙阵和万仙阵中,被四位圣人合力围攻而伤。后来三兄弟被鸿钧老祖叫去之后,鸿钧老祖分赐三人红丸,其实背后的目的就是要帮助通天教主疗伤。

最后,鸿钧老祖命令他们三人不得再次争斗,叫老子和元始各回了自己的道场,而将通天教主带回了自己的紫霄宫,留在了身边。这也从侧面可以看出,鸿钧老祖对通天教主的疼爱。



若木小记


关于鸿钧老祖这一形象,在中国神话典籍和民间传说中,仅《封神演义》一书中有出现,而且也是惊鸿一瞥。万仙阵大战后,截教一败涂地,通天教主欲毁天灭地重立风火世界,鸿钧老祖及时赶来收拾残局,他三言两语、恩威并施就摆平了三教纷争,从此仙神归隐,通天教主也被他带回了紫霄宫。

那么,作为"玄门都领袖"的道祖,鸿钧老祖有没有考虑选择一位弟子作为自己接班人呢?

答案是肯定的。鸿钧门下阐教、截教、人道教三教的徒子徒孙何止万千?如此大的道门教派,道祖的接班问题必定是核心问题,也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其实封神大战的内在动机也与此有关,通天教主为何要以一圣敌四圣?原因就在他与大师兄老子说的那句话:"难道我不如你?"

小师弟竟然认为自己的实力不会输给大师兄,那么问题就麻烦了。按照接班的一般规矩,那都是立长不立幼的,从资格上来讲,老子是大师兄,最有条件接鸿钧老祖的班,这样的安排大抵能服众,有利于安定团结。但如果连最小的师弟都不服大师兄,说明了老子的权威还不够,需要证明给大家看。

于是,封神大战成了绝佳的表现机会。通天教主与老子单挑,二圣人战在诛仙阵内,不分上下,至半个时辰,老子自思:“他只知仗他道术,不知守己修身,我也显一显玄都紫府手段与他的门人看看!”

作为大师兄,老子与通天教主打了半个时辰也没赢,其实他有些慌了,于是搞出了个"一气化三清",原文旁白:不过是元气而已,虽然有形有色,裹住了通天教主,也不能伤他。此是老子气化分身之妙,迷惑通天教主。

所以这一战,老子胜之不武。而高高在上的鸿钧老祖,自然也是看到的。

另一位弟子元始天尊,他介于老子与通天之间,是三友中的老二。封神大战中,他没有与通天教主单挑,两次较量都选择了群殴,在其他三位圣人老子、接引、准提一起打通天时,他执三宝玉如意"乱打",原文:通天教主正出神,不妨元始天尊又一如意,打中通天教主肩窝,几乎落下奎牛。

因此,若论法力,老子自然排第一位,但论谋略,元始天尊这个千年老二当排第一。

鸿钧老祖最后出来调停时,先是将通天教主狠狠教训了一番,让他威风扫地,这样的弟子,自然难堪大任,还得继续修行,所以带回紫霄宫。而鸿钧对老子又是什么态度,竟然非常客气,鸿钧曰:"今日我与你讲明,从此解释。大徒弟,你须让过他罢。"这句话出自鸿钧之口,其实非常微妙,仔细推敲,有恳求的意味,当然也蕴含着不信任。

而鸿钧老祖自始至终没有与元始天尊交流,几乎无视他的存在,只在最后分毒丹的时候递给他那颗丹。这又传递出什么样的信息?

显然,鸿钧对元始天尊在封神大战中的表现极为满意,因为"不理会"才是对一个人最大的信任,结合后来姜子牙封神时大呼"太上无极混元教主元始天尊敕曰",鸿钧老祖将封神这样重要的人事任命交给了元始天尊,说明他已选择了二徒弟为道门的继承人。





f梦飞翔f


是通天教主,他的法器是最多的,门户大,弟子门人多,个人的法力高强。这些和鸿钧老祖的中意是分不开的。


易悟风水


鸿钧老祖是天道化身,就起的名字而言,通天是最有希望的。而且老师喜爱小师弟,不是经常有的剧情么[呲牙]


龙河小李


那有接班人?一气化三清,三位天尊一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