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战争前期为什么美国打不过日本?

草莓味屠夫


这个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还没准备好!

众所周知,美国有着二战时期最强大的军事力量,无论是军队规模还是武器装备,那都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

据统计,时至战争结束,美国拥有1200万现役军人,一万三千辆主战坦克和自行火炮;数万架战机,上百艘航空母舰,此外,美国还是当时全世界上唯一一个拥有原子弹的国家。

这个规模,堪称恐怖!

但这些都是依靠美国强大的国家实力在战争开始后给爆兵爆出来的,其实在战争开始之初,美国并没有那么强。

一战后,被英法摆了一道,在欧洲并没捞到好处的美国极其厌战,再加上大西洋天然壁垒的保护。回来就随即开始了裁军,百万大军裁去了大半。时至二战爆发前,美军本土(包括夏威夷)常规的作战部队不到三十万,.其中大部分集中在海军。其陆军仅4个步兵师、1个坦克师以及1个预备师,总数不到10万人,其手中只有300多辆坦克纸面实力,不还不如波兰。

更惨的是,而由于二战中和英国走的比较近,而且要保证英苏等国的物资补给和供应,防止德国人的狼群潜艇搞偷袭。其大部分的海军,或者说海陆空三军力量都布置在大西洋沿岸。至于太平洋这边,除了殖民地那群不是太中用的美军,主力就是珍珠港的太平洋舰队了。

当然,太平洋舰队不弱,根据华盛顿海军条约,美国的舰队吨位是世界第一的,与英国并列,都是525000吨;而日本则是第三名,315000吨。

但这里有个问题,那就是在1936年的伦敦会议上,日本退出了这个协定,开始了自己的扩军生涯,联合舰队的实力开始猛涨。

截至1939 年,日本联合舰队拥有10艘大型战列舰,6艘航空母舰,37艘巡洋舰,122艘驱逐舰,62艘潜水艇。

而美国当时拥有17艘战列舰、8艘航空母舰、37艘巡洋舰,165艘驱逐舰、106艘潜艇。

这个已经达到了美海军的70%,而在太平洋上占据绝对优势。

当时的太平洋舰队共有9艘战列舰、3艘航空母舰、21艘巡洋舰,67艘驱逐舰、12艘潜艇。

而且大部分战列舰,属于老旧产品。1当年的军费开支日本达到了19亿美元,而美国仅为9.8亿美元,差不多是日本的一半。

这些都是日本胆敢对美国发动战争的原因,因为当时日军完全有能力击败美军,获得太平洋战场的主动权。

从而能对美国沿海进行威胁,依靠登陆或者远程轰炸,对美国本土实施打击。一旦海岸线失守,美国那就很麻烦的,就像当年鸦片战争,清政府空有数十万军队,但都被漫长的海岸线分散,无法对英国舰队进行有效的抵御,美国也一样。

所以日本完全有可能击败美国,进而逼迫其签订合约,放弃南太平洋。

最惨的是,日军轰炸珍珠港,9艘战列舰,4艘被击沉,3艘受伤,只有两艘可以勉强蹦跶。此外还有差不多三分之一的巡洋舰与驱逐舰受损。

这等于一下就去了半条命。

所以在后续的太平洋战争中,美国就是靠着企业号、列克星顿号、萨拉托加号,还有后来加入的“约克城”号航母,带着一群小虾米去和日军打。那真的是压力很大。

但是,美国人扛住了啊!

而美国这台战争机器开动后,那就是噩梦了,因为美国虽然战争表面实力不如日本。但战争潜力是无敌的。

还是以1939年为例,美国工业产值占到了全世界的38.7%,拥有半数以上的黄金外汇储备。以当时的钢铁产能来讲,美国能够达到3000万吨,而同时的日本已经开起了战争模式,开足马力,其产能不到700万吨。据估计,当时美国的整体工业产能,十个日本也比不上。

不仅仅时日本,当时美国雄厚的国力,足以让全世界仰视,哪怕是英德法这些老牌工业强国。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开启了军事动员,军舰开始下饺子,战机坦克一批一批的出,不仅多,而且好。

到了1943年,美国已经成为了盟军的军火供应商,可以做到飞机年产四万架、坦克两万辆,航母一星期一艘的速度。

这意味着,美国在战场上消耗的速度居然还跟不上后方工厂制造的速度,越打越多。

这就太恐怖了。

对于日军,最直观的差距就是在军舰数量上,整个太平洋期间,

日本共生产航母17艘,而美国是131艘;战列舰2比10,巡洋舰9比48;后面的我都不想列出来了,惨不忍睹。

这是一场完全没法打的战争!


白话历史君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主要是美国全面备战,开始的太晚。

根据华盛顿海军条约。美国的主力舰总吨位各不得超过52.5万吨和15艘主力舰。

而日本不得超过31.5万吨和9艘主力舰。

表面上日本要少的多,但美国海军有很多过时的军舰,比如珍珠港事变中被击毁的8艘战列舰,总吨位就有20多万吨。

然而这些老式战列舰,其实没有什么作用,只能用于对岸攻击和传统的战列舰决战,后者几乎是不可能了。

如果出去这些军舰,日美的军舰吨位其实差不多。

而当时日本海军的作战经验,还有武器装备其实都比美军要厉害。

从1937年抗战打响的时候,日本海军就开始参战,包括航母出动战机作战。

由于战争的需要,日本海军的武器装备更新很快。1937年的海军96式舰载机,其实已经算是世界一流战机,除了防御力和火力稍弱以外,其他性能都很强。

到了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日本海军已经大量装备零式战斗机。

而零式战斗机也参加过中国的空战,大获全胜。

当时美军没有海军战机能够对付零式战斗机,也没有日本海军飞行员那种经验。

所以,太平洋战争初期,双方军舰实力相差无几,日军又有装备和经验上的优势,当然就厉害了。

而美军二战主力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直到1941年战争爆发前,才陆续开始制造。

这太迟了,因为大型航母制造需要2年的时间,即便是美国这种工业强国。

而航母制造完毕以后,还需要训练和调试,最快还需要半年时间。

所以,1943年上半叶,首舰埃塞克斯号、约克城号、列克星敦号及邦克山号先后服役,参与1943年下半叶战斗。

所以,美国海军最快也要在1943年才能占据战场的优势。

美国人如果聪明一些,早在1939年德国入侵波兰的时候,就应该开始扩军备战。


萨沙


简单说就是准备不足、仓促上阵、孤军奋战。

太平洋战争前期,美国打不过日本,这个原因还是比较简单的。这个重点应该就是菲律宾战役,美军在菲律宾是一败涂地,美菲联军投降,麦克阿瑟逃往澳大利亚,又丢下一句著名的台词,差不多就是

“我一定会回来的"。<strong>

我们可以看下日军的战略,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的步骤其实是先把东南亚美军的后援断掉,这个后援就是美军的太平洋舰队。日军发动珍珠港事件,目的就是重创太平洋舰队,使东南亚美军孤立无援,太平洋舰队无法出动。不得不说,这点,日本得逞了。

而我们再看下菲律宾战役的兵力对比,日军出动13万人,美军这边有15万人。而兵员素质上,可是天差地别,美菲联军总兵力15万,其中美军有3万左右,剩下都是菲律宾人,而美军这三万多人里面,还有一万菲律宾人,编制上是美军的。菲律宾的军队都是仓促组建的,而战斗力基本为零,美军其实也没好哪去,一堆殖民军而已。

我们再从大方向看下,美国对于这场战争的准备还是非常不足的。二战已经爆发的1939年,美国陆军也就不到20万人,这个规模比葡萄牙当时都小,葡萄牙才多大,美国多大。在1939年9月, 马歇尔上台担任陆军参谋长,才着手给美国陆军进行扩军,进行现代化建设。从这里可以看出,美军对于太平洋上的战争,基本没什么准备。而这个时候的日军,久经战阵,兵多将广。

美国人开始做准备,从扩军,到军舰下水,这一连串的工作,要多长时间呢?没个一两年,根本就搞不定。太平洋战争初期,太平洋舰队被打残了之后,美国海军也销声匿迹一段时间才补充好去和日军决战。

军武文斋


一,日本已经转入战争体系。

举国一切为了战争。

为了战争的一切。

军事实力已发展到极限。

美国还在吹佛和平之风。

老美大部分人还崇尚孤独主义。

和平享受是北美大陆的主流。

危机意识淡漠。

战争准备不足。

二,不按常理出牌。

日军采取不宣而战的卑劣手法。

偷袭珍珠港。

美太平洋舰队主力战舰损失巨大。

战机损失巨大。

海军人员损失巨大。

三,英国Z舰队被日军摧毁。

缺少空中力量的Z舰队。

在日机狂轰滥炸下,被彻底粉碎。

日军夺得西大平洋的海空权。

四,日军全线出击。

失去海空权的美军与英军。

在日军的紧追猛打下,

被日军虐的不要不要的。

五,开战后,北美大陆的复仇怒火被点燃了。

美国转入战时状态,战争热情迸发。

一个强大的巨人被唤醒了。

日本开了一个所谓的好局。

却惊醒了战争之魔。

故,日本自取灭亡。

#凌远长著#


爱之育之


美国人练兵是看打子弹基数的,最短时间内送出去子弹最多的,就是好士兵,美国在二战的物资消耗是日本单个士兵的200多倍。所以美国打的是工业。在战斗前期,美国太平洋舰队稀松,因为几乎太平洋没打过仗,大西洋倒是和德国有些剑拔弩张,因为他们正在运输物资去援助英国。

所以珍珠港被袭击之后,美国人根本没有几艘航空母舰,大量的航空母舰,通过修复和改装,就是在珍珠港事件之后。但是美国工业发达,实际上到中途岛海战,虽然航母群数量一般,但是飞机数量已经大幅度增长,接下来就可观了,二战之后美国制造航母140多艘,而日本真正成功的不到10艘。

美国和苏联的工业有其相似性,在战争时期,苏联的T34就是靠产量战胜了德国虎豹。精度高但是数量少的德国坦克不适合大规模对抗性作战。而日本完全输给了美国工业,一方面日本资源少,钢铁和石油本来就是要美国进口,一打仗,没资源,而挑起太平洋战争日本就是为了资源。


纸老虎观点


前期美国吃亏是因为那时的美国没有进入战争状态,毫无准备,而日本进入战争状态已经好几年了,以有准备之兵去打无准备之敌自然会捞点便宜。


日本本身是个不大的国家,国土面积狭小,资源匮乏,而军事是一个非常以来资源的领域,日本的人口虽多,但是它四周都是人口过亿的国家,这边是中俄,隔着大洋另一边是美国,如果是从关岛和夏威夷算那就更近了,所以日本在这一圈还是算个小国。但是日本却和这些大国都打过仗,日本也清楚硬碰硬早晚得输,所以养成了偷袭的习惯,对我们偷袭过,对俄国及后来的苏联也偷袭过,对美国也偷袭过,偷袭这种方式以有准备之兵去打无准备之敌,所以日本每次战争初期还是能捞点便宜的。


太平洋战争初期为什么日本很顺,后期却越来越吃力就很好解释了,就先拿之前在蒙古境内的诺门坎战役说吧,日本对强大的苏联发动的是局部突袭,并非全面进攻,日本人的小算盘就是总体打不过你,就争取局部胜利,如果顺利再扩大战果。但是对于一个相当庞大的国家来说,其国力和动员能力完全超乎你一个小国的想象,你所谓的巨大战果对于对方来说根本不能伤筋动骨,所以只要苏联反应过来准备反扑了,那你就输定了。

太平洋战争也是这样,美国是个幅员辽阔人力充足的国家,战争动员起来那时候七十多天就能造一艘航空母舰,如果是用民船改装,那可能就是几天的是,大国毕竟是大国,只要开始动员,不管战争中损失多么惨重,武器损失一个就能再造一个,兵力损失多少就能补多少,千万大军从战争开始到战争结束始终能保持这个规模,所以日本也就是头几个月沾了点便宜,战场形势逆转就是从对方开战开始。


鍋盖頭司令


以不虞待有虞,自然是打不过。在珍珠港事件之前,美国没想过日本吃了熊心豹子胆,敢长途奔袭数千公里,到夏威夷对自己动手。美国的国力是远远强于日本,但美国深受“孤立主义”影响,迟迟不敢放手扩充军备。直到1940年德军闪击西欧以及日军入侵法属印度支那后,罗斯福才有了较好的借口,逐渐突破“孤立主义”,对日本展开制裁,对英国大规模援助。

到1941年,美国对日本的制裁越来越严厉。与此同时,美军的军备也开始走上扩充的快车道。这一年,美国陆军人数达到了168.5万人,是1939年时的近17倍;美国海军在役军舰343艘,而在建军舰多达344艘,仅在建的航母就有11艘;飞机生产量从1939年的2000架猛猛增至2万架,是日本1941年飞机产量的4倍。
但是美国的备战才处于起步阶段,绝大部分官兵都是菜鸟,装备除海军舰艇外,其余的陆军装备和飞机也不是很先进。而日本陆海军不仅规模大,而且已经打了多年仗,素质不是美军的菜鸟能比的。再说美国没有料到日本敢这么快出兵打它,所以整个国家都没有转入战时体制,思想上仍然比较麻痹,被日军的突然进攻打了一个措手不及。(S)


联合防务


武器装备水平一般甚至落后,训练严重不到位,战争准备不足,这些原因导致了美军在战争初期损失惨重,几乎丧失了西南太平洋的所有要地。

太平洋战争初期美军的武器装备其实比较一般,就拿步兵装备而言,美军用的还是M1903步枪、M1917式头盔等老式装备,和日军相比并没有技术优势,坦克方面更是只有M2这种轻型坦克,像M4谢尔曼等坦克要到战争中期才能出现。而在战机方面,美军落后于日军,日军的零式战斗机、一式战斗机等战机在机动性、爬升性等方面都要强于美军同期战机,得以赢得制空权,至于P51等战机,此时甚至还在绘图板上。 当时美国并没有预见到战争即将到来,因此战争准备严重不足,部队的训练情况也很差。由于美海军受到严重打击,已经难以有力支援,驻守在西南太平洋地区的美军陷入孤立的境地。而训练不足的美军同作战经验丰富的日军交战也较为吃亏,损失较大,最终陷入困局的美菲联军于1942年4月向日军投降。
但是随着美国这台强大的战争机器开始启动,美军也开始了反攻。1942年夏季开始的瓜岛战役就开始展现出美军强大的综合作战能力,而战役后期的日军甚至无力保障岛上官兵的饮食等问题。最终综合力量严重不如美国的日本开始了节节败退,再也无力扭转战局。


战争之王


太平洋战争前,日本虽然国力相对美国要弱很多,但是日本为了战争做了精心准备,举国体制早已经进入了战争经济,国内的生产主要是为战争生产武器,弹药,而美国在太平洋战争前,因为远离二战的亚洲和欧洲主要战场,所以国内一片和平景象,美国并没有为即将到来的战争做任何准备;另外日本为了先发制人的偷袭美国珍珠港,做了大量的情报搜集和模拟攻击训练,这样为太平洋战争之初的攻击胜利奠定了基础,袭击珍珠港成功后,日军在东南亚的菲律宾也用优势兵力打败了岛上毫无斗志的美军,还差点抓住美军的麦克阿瑟将军


长海252143016


日本偷袭珍珠港,重创太平洋美海军。美太平洋海军,损失了大量飞机和大批军舰。美没作好战前准备,准备不足。美国仓促应战,美军士兵没有经过战火洗礼,考验,检验,没有经过严格训练就直接上战场。这时,美军是菜鸟,不懂得军事训练和带兵打仗。这时,日军成了凶恶的豺狼虎豹,美军成了温顺的小绵羊。日军是经过战火洗的老兵,美军是一次没上战场的新兵。美军战争之初,新兵如羊,怎么也打不过,打不赢日军久经沙场的老兵。日军战争优势随着战争走向,发展在一点又一点被美军消耗和丧失。所以,日本在战争中,先胜后败,最后走向彻彻底底的大失败。美军先败后胜,最后走向伟大胜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