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洋軍為何武磊頻頻上場,而董方卓卻枯坐曼聯板凳?小董也有實力?

風中的倩影


儘管已經過去了整整三天,但武磊在西甲聯賽攻破宇宙隊巴塞羅那球門的壯舉依舊還在無數球迷心中縈繞,這位目前中國足壇留洋五大聯賽的“獨苗”幾乎已經成為了當下國足走向世界舞臺的代名詞。不少球迷在觀看武磊在西班牙人的亮眼表現後也紛紛提出疑問:既然武磊能夠在西甲取得一定的成功,那麼我們其他的中國球員能否效仿武磊的留洋方式走出國門、為中國足球走向世界作出貢獻呢?

毫無疑問,既然武磊能夠在西甲聯賽取得一定的成功,那麼我們其他的中國球員也一定有資格走出國門進入世界足壇的頂級舞臺。之所以目前的中國留洋成功案例少之又少,小編認為還是因為我們的球員並沒有對於自己的未來形成一個合理且有效的規劃,所謂的留洋往往只是各方面因素糾合後的一種“強制現象”。因此,如若中國足壇想要形成像日韓那樣大批球員湧入歐洲足壇的現象,就必須要根據目前球員們的個人技術特點以及當今歐洲主流聯賽對於亞洲球員的要求進行更深層次的探討。本篇文章小編就將以目前中國留洋最為成功的案例武磊為引,為各位球迷詳細探討分析中國球員留洋之可行度。

01

結合武磊在歐洲諸粒進球進行分析

一、肋部穿插能力

亞洲球員應充分發揮自身優點

對於一名亞洲球員來講,和身材壯碩的歐洲後衛進行直接的身體對抗並不理智,我們應該充分發揮亞洲球員跑動靈活、瞬間加速能力強的優點,把握住對手在瞬息之間暴露的肋部空檔進行巧妙的無球跑動。在無球跑動這一方面,目前效力於西甲聯賽的中國球員武磊便可謂是在亞洲範圍內最為頂尖的存在,他在加盟西甲聯賽後所取得的首粒進球便來自於利用自身肋部穿插能力所獲得的單刀機會。

在2018~2019賽季西甲第26輪的比賽中,西班牙人坐鎮自己的主場迎來了升班馬巴拉多利德的挑戰。時至今日,此場比賽依舊被無數球迷以及媒體認為是武磊生涯的起勢點,那一場比賽中國國腳幫助西班牙人打入了全場比賽的第三粒進球。

武磊利用肋部穿插進球

我們來看武磊此粒進球的全過程,如上圖所示,當西班牙人10號達德爾在中路和對方上搶球員進行對於二點球的爭搶時,處於中路的24號武磊並沒有試圖回撤幫助達德爾進行對於球權的拼搶,反而充分利用對方雙中衛將所有注意力放置在達德爾等人在中場的爭奪所暴露的肋部空檔完成悄然前插。最終達德爾在稍作擺脫之後利用一腳出其不意的直塞球成功穿透巴拉多利德兩名中後衛之間的肋部防線與武磊形成傳跑配合,後者就此獲得了直面對方門將的單刀機會,武磊也憑藉著自己機敏的肋部空檔穿插打入了個人留洋生涯首粒正式比賽進球。

有的朋友們可能會說:本場比賽武磊所面對的對手畢竟是紙面實力位於西甲墊底位置的升班馬巴拉多利德,他們的後衛往往會因為其他位置所發生的拼搶就出現嚴重的漏人失誤。武磊在面對實力更強的聯賽對手時難道還能夠輕易的展示出自身擅長的肋部空檔穿插特點嗎?事實證明,武磊不僅在加盟球隊不久後就利用自己出色的肋部穿插能力取得留洋首球,更是在接下來的賽季中將個人這一技術特點進一步發揚光大,甚至在面對西甲巨無霸巴塞羅那時都能夠取得進球。

我們來看一看不久前武磊在聯賽中絕平巴薩的那一粒進球過程,如上圖所示,當西班牙的兩中後場球員21號羅卡與16號哈維·洛佩斯在中場區域進行來回的橫向傳導時,武磊並沒有進行第一時間的前插要球,而是適時從前鋒線回撤到中場區域。武磊這一位置上的移動有效逼迫對方負責對其貼身盯防的15號朗格萊將身位從禁區內進行了一定程度的上壓,巴塞羅那的身後空檔就此完全暴露出來。當22號巴爾加斯拿球時,處於中場區域的7號武磊便突然加速沿3號皮克以及15號朗格萊之間暴露的肋部空檔插去,可以看到,即便強如比利時現役國腳朗格萊也沒有辦法在絕對速度方面面對武磊佔據上風,最終他也只能目送武磊接球后從容打球門遠角得手。

武磊多粒進球都是依靠肋部穿插取得

從武磊的這兩粒進球可以看到,即便是歐洲頂尖中後衛在絕對速度方面也沒有辦法與武磊媲美,這樣的結果證明中國球員要想在五大聯賽立足就必須具有一大要素:敏銳的肋部空檔把握能力。據數據統計,截止到目前武磊在歐洲留洋期間有多達4粒進球來自於他直接對於對方肋部空檔的利用(上賽季西甲第26輪、本賽季歐聯杯資格賽第三輪、本賽季歐聯杯小組賽第二輪、本賽季西班牙國王杯),這樣的成績也證明肋部空檔的利用絕對是武磊這種靈巧型球員在五大聯賽安身立命的最大法寶。

二、具有一定優勢的啟動速度

有的朋友們看了我們的第一點論證後可能會認為肋部空檔的成功利用是中國球員留洋的唯一要素,其實這種想法是完全錯誤的,想要在五大聯賽立足甚至貢獻出不錯的發揮還離不開具有一定優勢的啟動速度。眾所周知,絕大部分亞洲球員在和歐洲南美洲球員對抗時都沒有絕對的身體優勢,故此我們要想在進攻線上拿到更多的球權就必須減少和對方的身體直接對抗,更多利用無球狀態下的速度優勢搶先一步拉開和對方防守球員的距離。

武磊留洋西甲第二球

我們來看武磊在上個賽季西甲第34輪主場面對塞爾塔的比賽中所打入的那一粒進球,如上圖所示,當西班牙人中場21號羅卡尚未完成傳球時,武磊身位還落後於對方的2號馬洛;但當羅卡完成過頂長傳後,武磊在瞬息之間利用自身明顯佔據優勢的瞬間起速能力超越在起身旁的2號馬洛進入對方的身後空檔,並且最終也成功利用自身不錯的身體協調能力完成凌空斬破門。

無獨有偶,武磊在上個賽季最後一輪西甲聯賽所取得的那一粒單刀進球也完全來自於他個人速度的體現。如上圖所示,武磊在己方中場得球后迅速利用自身速度甩開原本對其貼身限制的皇家社會右邊後衛15號埃盧斯通多,最終他也成功和隊友的過頂長傳形成完美傳跑連線,並且在面對對方門將魯利的情況下從容推射球門右下角得手。也正是憑藉武磊的此粒進球,西班牙人在自己的主場早早鎖定勝局,並且最終時隔多年重新回到歐戰區。



A淺夏詩韻


武磊和董方卓是兩個時代的球員,都是成名與青少年,但董方卓不管是從身體條件還是自身球技,無疑在各方面都力壓武磊。

董方卓19歲就被世界著名足球俱樂部曼聯相中,當時350萬英鎊的轉會費,就現在也是高於武磊的。由於董方卓那時只有19歲,直接進曼聯一線還顯稚嫩,所以老爵爺弗格森將其租借到比利時的安特衛普,希望他能在那裡得到更好的鍛鍊。的確董方卓也不負眾望,第一年就以主力身份參加比賽,並且以18球獲得了比乙聯賽的最佳射手。

之後由於在比賽中受傷,又帶傷回國參加奧運會的比賽,而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間 。雖然過後通過手術醫好了傷,但傷後的後遺症,再也無法讓他找回當年的神勇,甚是可惜!

而武磊從少年時期,就是眾人關注的對象。雖然身材矮小,但其合理的跑位和瞬間的衝刺,常常讓對方防不勝防而屢屢得分。特別是在中超聯賽中,他的特點更是發揮的淋漓盡致,一直霸居中超的本土射手王。

2019年以200萬歐元的轉會費,加入西班牙的西班牙人隊。在第一賽季的後半段,他稱不上是隊內的主力,但也打進了3球,幫助球隊擺脫降級並進入歐聯賽。在第二個賽季,由於球隊幾次的主教練更換,武磊在隊內也是時常不得志,入不了主教練的法眼,但也在各項賽制中攻入了10個進球。

綜上所述,董方卓是由於傷病原因,回曼聯後一直無法找回原來的狀態和水準,而枯坐冷板凳的。而武磊在西班牙人隊,並不是作為主力球員頻頻上場比賽的。








趙國俊5


初到曼聯時,董方卓看著訓練場上的C羅,還心想:“這哥們兒誰啊,吊吊甩甩的。”

在一次訓練對抗的時候,董方卓連著兩次,把C羅連人帶球給剷倒。C羅被氣得不踢了,自己提著鞋下了場。

“我說哎,還能有這操作呢?”

當時的曼聯,人才鼎盛,前鋒線上有範尼、C羅、魯尼、拉爾森,就連阿蘭-史密斯,堂堂國家隊前鋒,也從鋒線改打後腰。

二十出頭,是球員提高能力最關鍵的階段。梯隊比賽和正式比賽水平不在一個層級,想要接近英超水平,身體素質、技術水平、心理意志,都需要磨練。獲得出場機會,能夠提高比賽解讀能力,與頂級球員同場競技,能夠認清個人實力。

因為勞工證問題,董方卓從曼聯租借加盟比利時皇家安特衛普。每年,曼聯外派到衛星球隊的球員眾多,而回到曼聯,名額極少。

弗格森執掌曼聯17年時,共租借出球員59名、102人次,只有8人在回到曼聯後打上聯賽,真正成為主力的只有貝克漢姆和奧謝。

回到曼聯,是董方卓唯一的定向目標。

同樣是來自亞洲的朴智星,成了董方卓努力的一個榜樣,兩人之間,在訓練和對抗上,也有互相較量。在後來的採訪中,朴智星也談到過董方卓:“我認識他,他比我更早加入到曼聯,我們也曾經一起踢過比賽,他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他的速度和力量兼具,這在亞洲球員中非常難得。”

訓練中的董方卓和朴智星

為了回到英國,董方卓不斷加練,對前鋒而言,體能尤其重要,想進一線隊,體脂必須控制在9%以下。雖然競爭極為殘酷,但對當時的董方卓來說,這是不可錯失的唯一機會。“那時的精神壓力非常大,只想先通過努力,在比利時站穩腳跟,得到球迷認可。”

董方卓在安特衛普

那個賽季,董方卓在安特衛普共出場2030分鐘,以18球的戰績位居比乙聯賽射手榜首位,平均112分鐘攻入一球,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績單,拿下了聯賽金靴,爵爺提出申請,讓董方卓提前歸隊。

那時的董方卓,以驚人的速度飛快長大。人一生動人的階段不多,如今回憶起,這依然是最閃耀的那一個。

在一個平凡的訓練日,曼聯的青訓教練為他帶來了歸隊的消息,董方卓聽到時,只覺得不可思議,“就跟做夢一樣。”

安特衛普希望董方卓留下,共同衝擊比甲,一些德甲俱樂部也和他有過接洽。董方卓有過猶豫,考慮再三,他還是選擇了歸隊,“當時的心情比較複雜,但曼聯是每個球員的夢想,是一個聖殿。”

2007年12月12日,董方卓代表曼聯在歐冠比賽中出場

誰都無法肯定,自己百分百能夠回到曼聯。董方卓對自己的水平有著清晰認知,即便是歸隊後,若能繼續外租,獲得更多的出場機會,也不失為一個選擇。

曼聯培育出的孩子,對於俱樂部,更有榮譽感和歸屬感。“就算是在曼聯成績不好的時候,大家還會愛它,想要儘自己最大的努力,為這個家完成自己的付出。”

7月,國際冠軍盃曼聯在虹口足球場迎戰熱刺,這是老東家的比賽,董方卓出現在了看臺上。

而年少歲月中,曼聯也像一個家庭,弗格森是這個家庭的大家長,會鼓勵並幫助年輕球員,爭取更多的利益。

適應異鄉,是每個留洋球員要面對的第一個難題。董方卓初到曼聯時,時逢聖誕,俱樂部為他安排了寄宿家庭。

“畢竟作為中國人,在國外沒什麼太多朋友,這種善意的表達,對我來說非常重要。”這樣的溫情,是曼聯文化的一部分。俱樂部對球員的關懷和保護,並不只對大牌球員,而是一視同仁。董方卓只需把精力放在球場上,生活瑣碎的各種問題,無需費心。

而作為教練,在競技層面上,弗格森也嚴厲,也暴躁。不服輸是曼聯的底色,這是曼聯教會董方卓的東西,“在不被看好的情況下,我能逆轉,去獲得勝利。”

傷病:不後悔參加奧運

在實況足球8裡,董方卓是為數不多的中國妖人,有著87點最快速度、87點加速度、83點彈跳,當中鋒非常好用。有傳聞說,他的30米啟動,不輸C羅魯尼。我們向董方卓求證了這一傳言,他並未否認。

當時曼聯隊內,身體素質排第一的球員是薩哈,那種原始的強大,打破了董方卓的認知:“訓練的時候,他身後是費迪南德和維迪奇,門將是范德薩,一個直塞球,他左手按著一個人,右手按著一個人,能夠拿球轉身,一腳射門得分。”

即便是如此優秀的前鋒,後來也因為傷病困擾,發展受阻。董方卓認為,薩哈是曼聯隊內,最令人惋惜的一位球員。

董方卓的職業生涯,也從半月板及十字韌帶傷勢開始,急速下滑。他與曼聯的故事,還沒等到天亮,在他被擔架抬下場時,美夢就碎了。

傷病折損人才,無可避免,更無可奈何。它如同丹麥王赫格尼的詛咒之劍,不奪命不歸鞘,無數足球天才葬送於此。面對傷病,薩哈沒有辦法,鄧卓翔沒有辦法,董方卓也沒有辦法,“會失望,覺得自己可能再也回不到那個高度了。”

為了備戰2008年奧運會,董方卓沒有對這次傷勢進行手術。如今回想,只覺得命運弄人。每一個抉擇,都如蝴蝶振翅般,暗中書寫了未來的人生。

如果時間倒流,劇本或許能夠改寫。如果董方卓在受傷後進行手術,在全面康復後做些調整,節奏慢一些,而不是急於參加比賽,或許如今一切都會不同。“那時候還是不夠成熟,也沒有一個比較專業的團隊來幫助我解決這些問題。”

2008年8月7日,北京奧運會男足小組賽,中國國奧1-1新西蘭。比賽第87分鐘,替補登場的董方卓頭球破門,幫助中國隊扳平比分。這一球也是中國男足在奧運會歷史上的首個進球,實現了“零的突破”。

董方卓打入奧運首球

中國有句俗話:用得著你,你就是孫猴子,用不著你,你就是猴孫子。

如果這顆被載入史冊的奧運首球,要用後面全部的職業生涯來換,董方卓會感到後悔和遺憾嗎?

“是不遺憾了,在那個特定時間,代表中國隊參加奧運會還是很自豪的,為國家隊效力、進球,也是從小到大的夢想。”

人們只關心英雄的名字,而無人關心英雄內心深處的痛苦蛻變。不是蝴蝶飛不過滄海,而是滄海的那邊,從來沒有過等待。

2008年,董方卓離開他心中的聖殿——曼聯,短暫迴歸大連實德後,遠走東歐,開啟了他的第二程留洋歲月。

獲得上場機會,是留洋球員最迫切的需求,董方卓認為,球員若想獲得長久發展,無論是在國內國外,最重要的就是能夠踢上比賽,“短暫的履歷意義不大,對未來發展沒有太多幫助。”

2010年2月25日,董方卓與華沙萊吉亞正式簽約

然而,傷病纏身極大地限制了董方卓的能力發揮,身體條件的衰退像藤蔓一樣悄悄蔓延,一天一天,不易察覺。人會適應變化,直到某天發現,再也回不到原初了。

輾轉多年後,他從歐洲回國,加盟了湖南湘濤。當時,也有中超球隊聯繫董方卓,他的選擇,是想要幫助湖南湘濤衝超,這也是他在安特衛普未完成的一個願望。“現在來看,去湘濤並不是一個最好的選擇,我也經常被朋友開玩笑說,沒見過這麼傻的人。”

這是董方卓的一把豪賭,在27歲球員生涯的黃金年齡,最後以失敗告終。

輿論:往事不可追,來者猶可鑑

從董方卓到“董卓”,再到現在能夠笑著自嘲“董圓圓”,對於媒體,董方卓已經釋懷。

在那個年代,他身上揹負了過多的注目,他是中國足球的寄託,以及一個時代的希望。人們一方面承認董方卓的天賦,另一方面又毫不吝惜對他的痛斥與嘲弄。而世界,往往是愈黑白分明的事情,愈要出錯。“就像恨鐵不成鋼,我沒有達到媒體的期望,他們感到失望,去做報道引起討論,是可以理解的。”

從上文不難分析出,當時的董方卓去個英超中下游的球隊,憑藉其出色的身體素質和其敬業精神,沒有大的傷病,也很難水掉,其二,國內的輿論壓力堪稱恐怖,對這個還沒有兌現天賦的天才要求太高,也是最後一點,傷病,傷病對這種偏身體的球員就是毀滅者的打擊,由於這種藥物對身體負荷太大,身體素質迅速下降,有一段時間球迷戲稱為董卓,就是這個道理




足球顯微鏡


在武磊之前,中國還有一名天賦異稟的留洋球員,那就是董方卓。十幾歲就在國內打出名堂,出色的身體素質、一流的門前嗅覺、不遜黑人球員的速度,讓郝海東對其喜愛不已。轉戰歐洲聯賽,當賽季在比利時乙級聯賽打進18球,獲得射手王,弗格森也願意花費350萬鎊將其招致曼聯,但來到曼聯之後,董方卓的表現也難以讓人滿意,坐了18個月板凳之後就灰溜溜的回到國內。

性格、傷病

董方卓的天賦不言而喻,現在還有很多球迷都認為他的天賦不輸於C羅,本可以成為巨星,卻因為自律和性格的原因毀掉自己。因為語言不通,加上內向的性格,董方卓在場下與隊友之間的聯繫比較少,本來亞洲球員在歐洲就不受待見,如果不積極融入集體的話,那在競爭激烈的豪門球隊,那你只會被排擠,在場下與隊友關係好,你在場上獲得傳球的機會就更多,這點,踢過球的都知道。

傷病也是毀掉董方卓的原因之一。在曼聯獲得幾次出場機會後,董方卓本可以為了職業生涯選擇手術治療傷病,可為了備戰奧運會,選擇保守治療,這才有了後面的大傷。回到俱樂部之後,他一直在療傷,也就在這個階段,他開始不自律了,經常往返家裡和理療室,有時間有窩在家裡打遊戲,跟隊內的交流幾乎沒有,曼聯看不到他任何希望,也就放棄了他。

快遞員侃球:

當然,董方卓在曼聯一直坐板凳最重要的原因還是自己的實力不濟。當時曼聯又索爾斯克亞和吉格斯壓陣,還有C羅、納尼、魯尼競爭位置,他的實力與這些球員對比還是有一定差距。

場上實力不濟,場下缺乏與隊友和高層溝通,董方卓的在曼聯的經歷註定失敗,這是大家能預見的,只不過大家不願意承認這點罷了。

傷仲永的故事永遠比掃地出門容易讓人接受!

各位,意下如何?

謝謝閱讀,祝您心明眼亮~


體育快遞員


首先,第一個原因是曼聯這個隊的屬性不一樣。曼聯與現在的西班牙人不是一個級別,曼聯的陣容實在太強了,而西班牙人卻在苦苦保級。董方卓想要在曼聯和C羅,魯尼競爭實在是太難了,打不上比賽很正常。武磊在西班牙人的表現我們也看到了,目前也還沒到那種場場首發,也沒成為球隊離不開的關鍵人物,也只是憑藉靈敏的跑位和門前嗅覺佔得一個主力輪換的位置。

其次,第二個原因就是當時的董方卓沒有獲得英國勞工證,沒有勞工證就無法代表曼聯征戰英超。所以球隊把他下放到比利時安特衛普,曼聯的衛星隊去鍛鍊。我們也看到了,董方卓在安特衛普大殺四方,表現搶眼。

總之,主要還是因為曼聯對內競爭太強,如果當時的董方卓放到今天的西班牙人,可能也會在替補席佔得一席之位!





客觀體壇


弗格森眼裡容不得沙子!武磊只所以能夠頻繁上場,就因為武磊一定態度是認真和誠懇的,從訓練中主帥能感覺到。至於董方卓為什麼在曼聯坐板凳那就完全賴他自己,他要有朴智星那樣的毅力,他也不至於被死按板凳上,中國球員都賴,有天賦不努力一切都是空談。據說董方卓和C羅當時一起拿到曼聯的獎金,C羅用這筆獎金去辦了一張健身卡,而董方卓用這筆獎金去買了一輛車!這個行為讓曼聯所有人都看在眼裡,包括弗格森,董方卓態度就不對,所以被放在板凳上不怨!


即刻猜球


“從當下來看,董方卓的故事就像是一面鏡子,清晰明白地照出了那個時代的中國足球所有的浮躁與荒謬。”

董方卓的故事最近又回到了人們的視線中。2016年退役後,他因為身材、因為整容節目,先後成為了人們關注的焦點。而如今,董方卓紮根在了他長期療傷的廈門,做起了基層青訓的工作。

最近,外媒一篇對董方卓的專題報道,讓他重新回到了國內外球迷的視線中。這個曾被稱為“國王董”的中國足球希望之星,他的隕落之謎似乎在國人眼裡一目瞭然:不自律、不勤奮、不謙遜。然而,事實真的如此嗎?

先從國內媒體說起。“國王董”這一稱號在國內媒體間廣泛傳開,來自於2006年曼聯的季前賽,董方卓在於南非凱撒酋長隊的比賽中攻入了一粒還算漂亮的進球。適逢電影《金剛》(King Kong)大熱,而對手的酋長之名則讓天空體育記者信手拈來一個雙關:King Dong Silences Kaizers。國王董讓凱撒酋長瞠目結舌。

很多人也許不記得這粒進球,但在國外視頻網站上依舊能找到當時英國解說的片段。這位解說是這麼說的:“一次、兩次、三次、四次,這位中國國家隊球員在禁區內拿球后短時間內四次觸球,自信地幫助曼聯在比賽還有7分鐘時打入第一粒進球,這也是他連續兩年在季前賽中破門,他的自信與沉穩能有機會在新賽季一線隊立足。”

董方卓在禁區內接球后,左腳停球調整至右腳,隨後一撥晃倒了對方後衛,一腳爆射貼著橫樑下沿入網。是一個好機會,也並沒有多大的難度,然而卻是中國球員中少見的禁區內自信而又細膩的控球。

董方卓沒有為曼聯在正式比賽中進過球。但是,董方卓在曼聯的季前賽中還有過一粒進球。細細品來,倒是有異曲同工之處——禁區裡小範圍連續觸球,假動作晃開後爆射。這樣的進球,還能說不是國內頂級的水平嗎?

不少健忘的球迷可能忘記了董方卓在歐洲的這些高光時刻,甚至忘記了董方卓在北京奧運會上為國奧隊打入的那粒唯一進球。留在大家記憶中的,可能只有那句其實早已被證偽的爵爺評語“脖子以下世界級”。

如今的中國足球媒體們,早就知道如何分辨英國媒體的報道真實性。可惜,董方卓的那個時代,中國媒體一如中國足球的浮躁:“國王董”喊得有多勤,拿著英國小報的新聞落井下石就有多兇。

那麼,董方卓當時在曼聯,包括在租借生涯中的真實水平究竟如何?我們可以通過當時一些與他共事過的教練、球員的口中略知一二。

董方卓在歐洲的高光時刻也許就是在比利時效力安特衛普了。安特衛普是曼聯外租球員合作俱樂部,不少曼聯球迷耳熟能詳的名字都曾在安特衛普效力:約翰·奧謝、強尼·埃文斯、湯姆·希頓、瑞恩·肖克羅斯、達倫·吉布森、弗雷澤·坎貝爾。其中有些球員在曼聯效力過不短的時間,還有一些則是在其他英超球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由於曼聯與安特衛普有球員流動上的長期合作,因此曼聯也有教練負責前往安特衛普,專門負責外租球員的相關事宜。而當時,在安特衛普與董方卓合作的曼聯教練安迪·威爾什是這樣評價董方卓的:“董方卓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他是一個可塑之才。他的雙腳均衡,技術不錯,有不錯的力量,也在場上有著非常棒的態度。”

威爾什給董方卓了四句描述,其中一句就提到了他的比賽態度,這至少說明了一點:董方卓絕不是一個在場上懶散之人。

而當時安特衛普的秘書長保羅·比斯蒂陶則是這樣評價董方卓的:“他是個好人:謙遜,工作態度好,訓練努力。他很強壯,很職業,有一腳好射門。”這也印證了威爾什的說法:董方卓在球場上、訓練場上,所有人都能看到他的努力。

然而,比斯蒂陶的另一段評價亦說明了董方卓在歐洲無法獲得真正成功的原因之一:他不會說英語。內向、沉默,成為了董方卓在場外難以適應的一大原因。威爾什是這麼說的:“董方卓對那裡的文化和生活方式難以適應。他對於效力曼聯的壓力也感到了掙扎。”

不過,在比利時的日子裡,場外難以融入的董方卓,在場內用一粒粒精彩而令人印象深刻的進球開始讓安特衛普對他印象深刻,甚至拿下了中國球員迄今為止在歐洲足壇的唯一一座金靴。

速度快,腳頭硬,平衡好,技術出色。縱然這只是比利時第二級別聯賽,但這種在身體對抗中保持平衡和技術穩定的能力,似乎在中國球員身上已經是相當稀有的特點了。然而,在04-06年間的董方卓,依靠著速度、身體與技術,在比利時拼出了一席之地。61場比賽,34粒進球,一個相當不錯的進球率幫助他在國家隊找到了位置,也拼出了回到曼聯的機會。

當然,正如大部分人所料,他的特點在球員都身體素質爆表的英超,尤其是在曼聯當年那條聚集著C羅和魯尼的鋒線上,實在難以找到機會。然而,從他效力曼聯時一線隊的隊友們給他的評價可以看出,董方卓在曼聯,或者說,至少在英格蘭聯賽應該有一席之地。

同為亞洲人的朴智星這樣說:“我認識董方卓,他比我更早加入到曼聯,我們也曾經一起踢過比賽,他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他的速度和力量兼具,這在亞洲球員中非常難得。”

而從曼聯預備隊走上一隊的達倫·弗萊徹更是明言:“在那個時期的曼聯,競爭相當激烈。董方卓還在學習,但他並沒有距離一線隊水平太遠。他也許很難在曼聯成功,但我認為他沒有理由不能在其他地方取得成功。”

“我知道他回到了亞洲,但從此我就沒見過他,也沒聽聞過他的消息了。”

是的,我們也認為以董方卓的能力與特點,他沒有理由不能在別的地方成功。然而,我想我們終於知道為什麼他在離開曼聯後的職業生涯一落千丈了。

從當下來看,董方卓的故事就像是一面鏡子,清晰明白地照出了那個時代的中國足球所有的浮躁與荒謬。

2008年2月,董方卓在與布萊克本預備隊的比賽中十字韌帶撕裂。這不是一個小傷,但對於23歲的他來說,如果及時治療還有的是時間恢復和尋找狀態。然而,為了參加奧運會,董方卓選擇了保守治療。正是這個決策,讓董方卓的曼聯生涯戛然而止。

十字韌帶的傷病不是肌肉傷勢,甚至不比骨折,是沒有自己康復的可能性的。這原本就是隻有通過重建手術,才能康復的一種傷病,董方卓卻選擇了為參加奧運會而放棄第一時間治療。這一傷勢讓他失去了立身之本:速度與節奏。

奧運會在足球領域是一項怎樣的賽事?董方卓參加的這屆北京奧運會,阿根廷拿下了金牌。然而,現在人們在說到梅西時,依然遺憾他沒有能夠拿到國家隊大賽的冠軍。

董方卓為我們留下了中國足球歷史上第一粒世界級別的賽事進球,也是迄今為止唯一一粒。精彩的回頭望月讓人印象深刻。

董方卓還為中國足球留下了無數的遺憾,也從那時起給中國的足球媒體留下了口實:傷仲永的故事講了千千萬萬遍,然而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所有人都把責任推給董方卓。

2008年8月末,曼聯宣佈與董方卓解約。

一個十字韌帶傷勢拖了半年的速度型球員,當然只會有這樣的結局。

董方卓再也沒有找回原來的狀態。他回到大連後,被當時的教練教訓:要忘記你的曼聯經歷。隨後再次旅歐,卻也再次遭到傷病困擾。回到中國後委身次級聯賽,卻再未能找到他在比利時的狀態。

2016年,董方卓黯然退役。

這些年裡,董方卓遭遇了媒體的口誅筆伐:“董卓”、買豪車、訓練不努力、被爵爺怒斥……然而,就是一個這樣“買豪車”又“不努力訓練”的球員,在比利時和曼徹斯特得到的評價中最多的就是“勤勉”和“謙遜”。

當然,董方卓參加奧運而保守治療的選擇是他自己做出的,內向而不愛說話也怨不得別人。但是,在那個荒謬地認為參加一次奧運會就是足球運動員最大成就的時代,在那個浮躁地認為球員不能在歐洲立足一定是因為自己不夠努力浪費天賦的年代,董方卓又能怎樣?

看似是他的選擇,然而他沒有選擇。如果董方卓選擇手術治療而不參加奧運,等待著他的一定是更加猛烈的抨擊。在那樣一個浮躁的時代,董方卓被裹挾在大勢裡沒有選擇的餘地,或許是有自己各種的不完美,卻被抨擊到一無是處。

董方卓踢了這麼些年的球,儘管共事過的人都多少在誇他,但在媒體、在球迷、在輿論這邊,他一無是處。如今,董方卓留在了他養傷的廈門,開始做起了青訓事業。他想把自己的經歷分享給年輕人,給下一代:“通過自己的成長經歷,把一些東西傳授給下一代,讓他們不要走我走過的彎路,而是更容易、更直接地去走應該走的路。”

所以,我們希望的是,在中國足球再次遇見一個希望的時候,我們從管理決策者到球迷媒體們,真正做好了準備。


skip1986


武磊並沒有頻繁上場,而是一直在堅持,爭取主力位置。董方卓當年在比利時乙級聯賽拿過金靴,去曼聯他確實能力不夠,但如果不是重傷,他繼續留在歐洲,重新回比利時踢幾年,他可能還會被歐洲球隊看上,發展可能會更好。

那時候為了踢奧運會,董方卓回國,再加上受傷,他的心氣完全沒了,非常可惜。





數據為王夜先生


董方卓是以200萬英鎊轉會到曼聯,因為有潛力,還有當時中國市場,是曼聯看中他的原因,當弗格森時代的球隊配置那麼高,新人想要上場很難,所以刻苦的訓練才是最重要的,而當時董方卓並沒有表現的那麼好,也沒有把握好僅有的一點上場機會,所有逐漸沉淪,有點傷仲永的感覺,其實在安特衛普時踢的挺好的,還有傷病。還是需要逐步逐級的磨鍊。武磊則不同,已經成熟,也是中超聯賽的射手王,西班牙人也屬於西甲下游球隊,相比較而言,比較合適,但當時轉會,還是有很多外國媒體甚至本俱樂部的人認為是因為中國市場,因為球隊的老闆是中國人,我們不否認,但我們更肯定武磊的實力,他也是證明了自己。


皖人東行


這個問題我認為沒有可比性,這要跟當時的時間,球隊能力,還有背景等等條件決定的。

看過這個視頻你怎麼看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72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fb0f8a6e774c4665b75f7b03c5861f0f\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