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是老师,教学成绩突出,年年乡里统考都是第一,但是自己孩子成绩却不好,为什么?

伯廷


老师的孩子,要别人来教育



在很多亲戚朋友看来,孩子的父母双方是老师或者一方是老师。对孩子的教育可能比别人更有方法,让人非常羡慕。但是在我周围很多同行可能桃李满天下,教的学生考进了名牌大学,但是自己的孩子可能成绩平平。有的更甚者,无法管教整天惹是生非,让家长非常头疼的事情。

一件事情改变了我对教师教不好自己孩子的一些看法。当我的孩子在跟我在同一所小学,他上一年级的时候,课间跟同学玩耍。同学可能说他的爸爸是当老板的。我孩子直接说出我爸爸是学校的老师,你敢欺负我吗?事后他的班主任告诉我,这样的情况之后,引起了我的反思。经过与爱人商量。第二学期我将孩子转到了另外一所小学



很多同事对我这样的做法表示不理解,孩子待在自己的身边自己照顾不是很好吗?孩子可能会得到更多的关爱。但是我深深地觉得自己的孩子应该由别人来教育。

我身边太多的例子证明,如果父母一方或双方是老师,最好不要跟孩子在同一所学校。可能对孩子来讲十分优越。因为如果放到同事的班上,稍微有点儿情商的同事,可能让孩子当班长年年会评为三好学生,而且对一些缺点错误可能顾及到同事关系,有时候只点到为止,有时候甚至都不太说。

这样一点一点的放纵与溺爱,甚至会获得不少的自我满足感比较骄傲。认为我是老师的孩子,班上没有人跟我更好的,让孩子可能少了一些受挫性。到了中学这样的优越性,头上的光环完全没有了。孩子可能成绩一落千丈,心理压力巨大。那时候我们可能后悔还。已经晚了。



还有的同事干脆直接向领导去申请要带自己孩子的班。目的是更多的去关注自己孩子的成长。家长跟老师的双重身份合一,让孩子可能在心理上有一个错位,更多的是我们的同行会对孩子严格要求,经常把孩子跟一些同学比较,长此以往下去,让孩子觉得很压抑很痛苦。而且如果孩子成绩或者各方面表现不如其他的同学,可能更多的回家要被数落一顿。很多同行认为我体罚别人孩子是违规,我体罚自己,打骂自己孩子可能没有人来管,所以让孩子更加心里压力负担比较大。

在日常的工作中,我更多的会观察到。如果父母跟孩子在同一所学校。我们的同行更多的是不管班级的大小活动,都要让孩子去参与,不管孩子在这方面是否有特长,都必须为孩子提供这样的机会,而且关爱有加。小到课间的叮嘱去喝水,大道学校各类活动大包大揽。芝麻西瓜一起抓,弄得孩子可能极不情愿。嘴上说不出,心里非常郁闷。



结束语:同行们,我们面对自己的责任田,需要多一点耐性,不能大包大揽,该放手时就放手。与孩子多沟通。合理采取一些有效的教育方式方法,多途径寻求孩子进步与发展!


汇智坊


看到这个题目,我想到我的小学同学,当时他的妈妈是小学五年级数学老师,当时我俩都在他妈妈这个班,记得当时他妈妈把他调到自己班的原因就是因为他的数学成绩太差,他妈想自己教这样能让他的成绩好点,但事与愿违,数学成绩依然不理想,但是小学只用上五年,直到小学毕业他的数学成绩依然不好。

后来我们长大工作了,有一年回去看望这位数学老师,说到他家孩子就是我同学的数学成绩不好,她说:提起他的这个数学成绩当时可没让我少丢人,当时最怕的就是数学考试,后来都有点怀疑他是不是傻了。当时我们聊了很多,这句话我觉得才是主要原因:我本来认为他应该会的,但是他真的不会,然后我就开始发火。总觉得自己连那么多学生都能教会,为什么就自己的孩子学不会。

其实想想这和我们作为家长的情况是一样的,刚上学的孩子父母为什么在辅导孩子时鸡飞狗跳,还不是因为自己会,认为这么简单的题孩子不应该不会,没想到有时孩子是真的不会。

所以,我认为老师可以教好别的孩子,但是自己的孩子教不好,主要原因还是教孩子的方法不对,或者说孩子不能接受父母的教育方式,再者就是在教育别的孩子时不会发火,但是在教育自己孩子时可以随时发火,导致孩子不喜欢听父母讲。


教育的事儿


这种现象很正常啊!因为我自家孩子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前几天家里人聚会时,我老哥还笑话我:教英语,就是教不好自己孩子。没还嘴,确实是这样。想想几十年来,我的教学实绩还算不错,学校里市里也拿得出手,但教自己家孩子就是不行。

如果说是因为工作忙,没时间管自己孩子的话,有点不实事求是,普通教师一枚,没忙到那地步。现在想想可能是自己的一些想法害了孩子,如我学生时期从来不补课!书包暑假开始放哪里结束还在那里!等等之类的。所以,从小到大任何时候他都拒绝补课,对作业尤其是抄写类作业非常抵触。可惜小学初中大多数此类作业。

另外,自己教的高中学生毕竟已经删选掉一批进了职高和中专。适合高中学生的方法不一定适合他。我的方法用到了他身上,完全没用不说,还导致孩子对自己老师产生了抵触。这点我深有体会,因为我自家侄子初三升高一我帮着引导一下先适应一下高中,后果就是他非常排斥他自己英语老师。

也有同事家孩子成绩出色的,但询问之下也不是自己管出来的,就是自己爱学习。管自己孩子方面我很不合格,或者我家小子天生不爱学习?😊😊


Scarett


我就曾见过一个小男孩,父母全是高中老师,而且全是带主课带班主任,带的班年年都是优秀班级,成绩 非常好,高考成绩 都很优秀,学生都以进他们的班为荣,可就是孩子,从小成绩 就特别差。

我仔细分析过这个小男孩成绩 差的原因。

很简单的一点就是:父母工作太忙,基本的时间全给了学生,自己的孩子几乎没有时间教育。

他们的工作时间就是早晨六点四十就到校了,因为当班主任,晚上十点多才能回家 。

这整个过程中,自己的孩子是被忽略的。

再就是,他们自己教学效果特别好,是针对于学生,而面对着自己的孩子,从小学开始,他们一直感觉“这题这么简单,你怎么就不会!”这种心理,都耐不下心来管理自己的孩子。

这个小男孩的智力不差,差就差在没有一个系统管理他的父母上,那父母,真就是标准的“种了人家的地,荒了自己的田”。

他们俩后来争取到了一个人不当班主任的机会,可以好好地管理自己的孩子了,可是,孩子的基础太差,他们常常是管着管着,就感觉到崩溃。

想想也是可怜加可悲!


Longsuixinyuan


在很多人看来,老师子女有得天独厚的学习条件,应该是个顶个的学霸才对,从实际情况看,也的确如此,大多数老师子女成绩还是不错的,但是也有特例,比如我。我妈妈就是小学老师,虽说只是个民办教师,但是教出的学生成绩都是顶呱呱,几乎年年在全镇名列前茅。我小学从二年级到五年级都在我妈班上,成绩却只能勉强在中游徘徊,这是为什么呢?相信这也是很多小伙伴心中的疑问,我想,无非是以下几种原因:

01:老师把大多数的时间精力都用在班级管理,学生整体成绩提升上,无暇顾及自己子女。

虽然是母子关系,但在学校,我妈是不允许我叫她妈妈的,只能叫老师。就是告诉我,在学校,在班里,我并不是特殊的存在,只是一个普通的学生,跟她的其他的学生并没有不同。妈妈重点关注的也是成绩优秀或者很差的学生,像我这种不上不下的成绩,在班级里存在感很低。妈妈并不会因为我是他儿子就特别关照,提问,作业批改都是一视同仁。在她看来,班级整体成绩的提升比我个人成绩的提高更重要,她的时间精力都花在班级管理,班级整体提高上,我的成绩自然也不可能有什么突飞猛进!


02:老师对自己子女不能像对其他学生那样狠下心来严格要求,造成孩子学习上比较松懈。

我们乡下有句老话:“别人家的庄稼好,自家的儿子好”,意思是看别人家什么东西都好,但是看自家的孩子却什么都比别人家孩子好。老师也是一样,对自己的孩子感情比较深,没办法狠下心来,像要求其他孩子那样严格要求自家的孩子,使得孩子没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成绩自然不太理想。

和我小时候在一起玩的小伙伴就是这样,他爸爸也是老师,对他很是宠爱,没做完作业别的学生要罚跪,抄写。他有时候没做完作业,只是象征性惩罚一下就过去了。因为没有严格的要求,所以他的成绩也比较一般。

结束语:自己的孩子让别人教。


现在我也是老师,但是我坚决不把自己的孩子放在自己班上,怕自己不能客观公正地对待他,影响到他和班上其他的孩子。毕竟自家孩子骨肉连心,在教育过程中难免惨杂个人情感。身边很多同事也是这样,哪怕自己就教同一年级,也不让自己孩子在自己的班上,自己的孩子让别人教。我们可以教好别人家的孩子,但实在没把握把自家孩子教好。


周老师的工作室



我是一名工龄20多年的语文老师,妈妈是老师,孩子成绩不好,这在我身边不多见,我见到爸爸是老师,孩子成绩不太好的情况。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1、老师爸爸妈妈平常的工作太忙,时间和精力都花在了学生身上。

作为老师,在外行人看来工作很轻松,但是实际上是不是轻松呢?就拿我自己来说,班主任、教研组长、一个班的语文还加其他科目,一周接近20节课,早晚自习,最多的时候上过一周28节课,还当班主任。

早上5:50起床洗漱,6:50上早自习,早餐后检查寝室、教室、公区,中午陪学生午睡,晚上9:00下晚自习,回到家晚上10点了。

幸好我孩子已经上大学了,不然我还真没时间管他。

我儿子上一年级时,正遇上我当班主任,所以那时没有晚自习,正好可以辅导孩子。

2.耐心用在了学生身上,对自己孩子反而没耐心了。

我是我儿子的启蒙老师,曾经有一段时间,我看孩子怎么都不顺眼,也没耐心辅导孩子。总觉得孩子怎么这么笨,这么简单的题目都不会。

后来忽然发现这样做太对不起孩子了,于是又调整状态,让自己尽量心平气和地辅导孩子学习,陪孩子做游戏。

像题主说的这位老师因为工作太敬业了,导致对自己孩子更没耐心。

3.孩子本身对老师妈妈也不感冒。

老师妈妈看孩子不顺眼,而孩子也不一定服妈妈管教。因为孩子具有很强的向师性,老师说的也许是圣旨,而妈妈说的却不一定,因为妈妈只是别人的老师,不是自己的老师。所以孩子不一定会听妈妈的教导。

4.亲子关系不佳。

如果妈妈一心扑在工作上,势必没有时间和精力陪孩子,与孩子没有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孩子不愿与妈妈多交流,导致亲子关系不好;而冷淡的亲子关系又导致双方的交流障碍。如此恶性循环,让妈妈最后没时间管孩子,孩子也不听妈妈的教导。

老师爸爸就不说了,除了工作忙,有的改忙应酬,孩子更没时间管,而爸爸们普遍认为管孩子是妈妈的事,所以很多男老师家的孩子成绩一般。

虽然我经常说学生没有哪个孩子是我的,你学不学与我没什么关系,但真正遇见不爱学习的孩子,又急又气。

同行们,想想我们自己的孩子,还是不要光顾着管别人家的孩子,自己的孩子也重要,把对学生的爱与耐心分些给自己的孩子吧!

我是语文教育杨柳依依,关注语文教育,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


语文教育杨柳依依


这个问题和我曾经的困惑有点像。我和老公成绩都挺好,但是我家孩子成绩真的糟糕,完全不像我俩。我想应该有下面几点原因……

1.遗传问题,孩子可能遗传了你们并不优秀的一方面,或者你教学成绩突出但是学习成绩并不突出,所以你家孩子遗传了你们的学习方面。不管是否承认,基本上当老师的都不是学习成绩好的,甚至学习成绩差的才去当老师,这个应该是社会的一个现象,并没有针对您的意思,但是这就是我亲身经历的,我周围同学们也基本就是这个思路。

2.孩子,尤其是男女在学习问题上是不同步的,尤其男孩子开窍晚,更何况调皮的男孩子定性也晚,所以得用发展的要观看问题,基本男孩子发力在初中甚至高中,有的甚至在大学,不能以现在的评价来给孩子定性。

3.你是老师,但是不一定有很多时候陪伴孩子,所以孩子所受的影响小,或者也许您教的那一门课程可以,但是并不是所有课程都好呀,综合起来成绩可能就差了点……

4.您是老师,但是在孩子眼里就是家长,有的孩子叛逆心理比较重,就是不听家长的,这个真是头疼……


喜洋洋的小秘密


这样的事情很真不少呢,也是很多老师比较烦恼的事情。

自己代表成绩突出,按理说孩子应该能够学好才对,可是为什么用在学生上面那一套,对自己的孩子却无效呢?


我的一个亲戚是初中英语老师,带班能力很强。可是孩子就是不愿意让妈妈指导自己,直到高考前2个月,才突然表示希望能够得到妈妈的帮助,最后高考得了135分。上大学之后,他回忆起来时,总是感叹要是早点听妈妈的,考上140完全没有问题。


优秀教师教学能力强,成绩突出,但是在面对自己孩子时却往往会遇到几个困难:

1、工作忙

一般教学好的老师都会在工作上投入很多,留给自己孩子的时间相对较少。即便是每天抽时间来陪伴孩子,也不是很固定。一般都是工作忙完了就急冲冲想辅导一下自己的孩子,结果孩子又不在状态。


2、跟孩子没有建立亲密感

这是主要的原因,优秀教师对学生要求一般都比较高,相对也比较严格。而自己的孩子和父母之间需要一些亲密和信任,如果教师把管理学生那一套用在自己孩子身上,很多孩子会本能地反抗。

3、对孩子期望高,孩子挫败感强

优秀教师对自己的孩子有高期望,这是正常心理。比如一个优秀的数学老师,如果自己的孩子数学都没有学好,那么心理肯定会有种“恨铁不成钢”的怨气。一旦有了情绪,那么孩子会受到严重影响。孩子也会觉得自己不行,觉得自己不是这块料,认为自己学不好。


试想一下,孩子对老师都是有敬畏感的,何况是优秀教师。当作为优秀教师的父母对孩子时刻有不满意情绪的时候,孩子就会在潜意识中接受了。有些孩子会因此失掉学习的自信,有些孩子会选择反抗,比如不和你进行交流。


我们需要认清现实,教师的孩子不一定学习就一定好,尽管教师在教育学生方面经验丰富。如果教师能够放下心中的高期望,那么把孩子培养成才是很大几率的。


孩子内心的压力需要大人的重视,我的一个朋友是北大毕业的。他有个女儿,后来上了中专。多年后孩子回忆,当年学习时压力很大,主要是因为自己有个北大毕业的爸爸。这同样可以是很多教师孩子学不好的原因,因为孩子压力大,当ta感觉自己做不到的时候,ta会选择逃避。


教师子女比较容易出学霸,同时也有很多一部分会厌学。在辅导孩子方面,教师有优势,但是孩子的心理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这对最后的结果影响很大。


翼翔老师的儿童教育


自己教出了很多优秀的孩子,自己孩子却不优秀。

这样的事例,其实有很多。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首先,孩子在学习上的天赋一般。

孔子学生三千,七十二贤。可自己唯一的儿子孔鲤孔伯鱼,资质却一般。孔鲤一生虽无建树,但他尊礼守纪,胸襟豁达,留下了“孔鲤过庭”的典故,“伯鱼”一词也被后世用作对别人儿子的美称。

学习确实需要天赋。

一株小草,无论怎么努力培养,也不可能成为一棵参天大树。一只小蜗牛,无论怎么训练,也不可能如小兔子般跑得飞快。


所以,成人比学识重要得多。不光是教师子女,所有孩子都一样。


其次,老师也是凡人,老师家里也有一本难念的经。

老师对教育孩子有自己的一套想法。可架不住家里有一个皇太后。

我身边好几位教师同事的孩子,学习不成器,都是因为家里老人惯得厉害。这样的老人往往非常强势。

那几个同事,要么跟家里翻脸,离婚出来。要么屈于老人权威,自己毫无发言权。也有跟老人一起,宠着孩子的。

最后,教学成绩年年优秀,说明老师一心扑在教学上。

这样的老师全心全意扑在教学上。在工作中耗尽了全力,回到家已经没有精力管自己孩子了。学生照书养,孩子照猪养。这成了很多老师的真实写照。

我是绿衣黄裳99,一线老师,请关注我,您的点赞是对我的肯定;同时欢迎留言探讨。

绿衣黄裳99


不少家长说老师会教育孩子,他们家的孩子一定很优秀。说来惭愧,我家女儿在学习上也让我头疼。

  • 首先,培养孩子的习惯是一个家庭的合力,不是妈妈一个人在作用。妈妈教学成绩突出,但是在教育孩子上,不是妈妈一个人对孩子产生影响。爸爸,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这些孩子身边的人也在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的合力如果是正,那么对孩子学习有益;反之,就会产生负面效果。
  • 其次,教师往往忽略自己孩子的教育。年年乡里统考第一,说明这位老师是一个事业心很强的女性。他在学校忙于教学,把耐心,爱心给了自己的学生。但是人不是机器,她也需要一个平衡。当她从学校回到家自然很疲劳,这个时候在管孩子学习时,除了给孩子提要求,自己是很少再有耐心了。大多会想到孩子理解自己,但是孩子哪能那么懂事呢?
  • 再者,妈妈是老师,她在教育孩子时容易角色模糊。作为老师,对学生唯有严格要求才会有成绩;而作为母亲,宠爱女儿是一种亲情。这样,爱是母女之爱,不是师生之关爱。做女儿的自然也会有这种角色错位。对该完成的学习任务,她就不明白是妈妈的要求,还是老师的要求。完成的学习任务就缺少一种对老师的敬畏之心。时间一久,它就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心理。

我相信,只要这位妈妈有信心,多点耐心,孩子的成绩会好起来的。人生是一次长跑,贵在坚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