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小麥寧願種遲也不能種早,哪怕種稀疏也不能稠密?

跑腿小輝哥


小麥是主要糧食作物,但是能把小麥種好的人不多,原因在於各地氣候條件不同,小麥的品種不同,種好小麥,具體的種植經驗具體的種植經驗是種好小麥的關鍵因素;這也是許多農技人員種植小麥的產量,沒有一些有經驗的老農小麥產量高的原因。


這些具體經驗包括,種植小麥的時候,寧願種遲,也不能種早,寧願讓麥苗稀疏,也不讓麥苗稠密;那麼,為什麼會這麼說,有什麼道理?

小麥適宜的播種溫度在16攝氏度,這時候播種小麥出苗率高,並且生長快速;但是,這個溫度下種植的小麥,在具體生產中常會出現麥苗旺長,瘋長的問題,看起來麥田裡綠油油一片,煞是喜人,但是到了寒冷的冬季,這樣的麥苗常會被凍傷,甚至會被凍死,對小麥的產量造成很大的影響。

而在日平均氣溫10攝氏度,甚至8.9攝氏度時播種小麥,小麥雖然出苗很慢,但是麥苗很壯,並且分櫱數量多,抗寒能力很強,在冬季,即便出現低溫氣候,也不容易造成凍害;這樣的麥苗,年前看起來很小,但是到了第二年春天,氣溫回升的時候,就會快速生長。

所以,有經驗的農民種植小麥,情願推遲播種,也不會在氣溫高的時候下種。

在小麥播種的時候,有些農民的播種量是驚人的,每畝地會播種70斤左右,這樣的播種量長出的小麥麥苗密度很大,在生產中會發現,這樣的麥苗幾乎不分孽,並且成穗以後,麥穗很小,產量並不高,如果氣候惡劣,這樣的小麥由於秸稈纖細,容易倒伏,給產量造成一定的影響。

有的人把播種量控制在25斤左右,出苗以後,麥苗顯得稀稀拉拉,但過了一段時間,麥田裡的基本苗就能達到要求,原因是麥苗之間有適度的空隙,能夠滿足分櫱的要求,每株麥苗會分櫱出3-5幼苗;這樣的麥苗不但能達到豐產的要求,並且秸稈粗壯,康道富能力很強,不至於因為出現惡劣氣候而倒伏。

所以,那些經驗豐富的農民,在播種小麥的時候,寧願減少播種量,讓麥苗稀疏,也不會加大播種量,讓麥苗稠密。

種植小麥,需要掌握一定的理論知識,但更要重視經驗;經過不斷實踐,掌握了實際經驗,才能把小麥種好。

同意我的觀點,請點個贊;對您有所幫助,請多關注。謝謝!


老農說鄉村


適當的晚播小麥確實能高產。晚播小麥也有利於小麥的安全越冬。晚播小麥冬季積溫低,莖葉少,分櫱少。因此,冬季營養素的消耗較少。春天氣溫升高時,分櫱會快得多。因此,適當的小麥晚播不僅可以防止小麥病蟲害的發生,而且可以減輕小麥的凍害,更有利於春季的返青和分櫱。

俗話說“金九銀十”,每年9月和10月是小麥播種的高峰期,但不同小麥產區的具體播種時間不同。

農民最適宜在10月初至霜凍期,即10月1日至10月23日播種秋小麥。做好播種質量。目前,小麥一般由播種機播種。機背挺直均勻,播種均勻,播種深度一致,有利於麥苗均勻、完整、結實。最好的辦法是推廣15-16cm等間距種植,這樣可以增加地面覆蓋率,減少地面蒸發,具有節水增產的效果。

為便於麥田管理,宜在每種播種寬度與3-4釐米深之間留20釐米寬的行,使小麥安全越冬,實行“保土”,不需播種時鎮壓。播種1-2天后,有0.5-1kg的乾土層再次壓制,有利於保墒。同時,最好每畝種植5公斤左右的氮磷複合肥。畝播種量10-15公斤。早播容易減少。晚播可適當增加播種量。每延遲一天,增加0.5斤播種量,保證整株苗連續成壟。

小麥最佳播種期為早播,冬前易造成凍害,不利於優質高產;晚播不利於增產。冬小麥適時晚播有利於冬前穩定生長和安全越冬。俗話說:“麥無兩旺”,“麥怕‘大耳朵’”。這就是原因。近年來,冬季氣溫普遍偏高,晚播也會延緩蜘蛛、蚜蟲和雜草的發生。小麥播期對小麥黃花葉病毒的發生有直接影響,晚播麥田的發病率遠低於早播麥田。

村裡種小麥一般都種的很稠,最好是能見一見苗兒。種小麥上的底肥又非常多,尤其是氮肥。這個我們就要費點兒勁了,就要鋤地了,並且要鋤的深一些,最好能把小麥苗的根鋤斷一些,讓小麥苗不能好好生長,讓它長得慢一些,但是也有很大的害處。因為鋤斷的根就會傷口,很多的細菌會感染這些傷口,讓小麥感染疾病,無形中增加了小麥感染病蟲害的機會。

還可以儘快的噴施控旺藥來控制冬小麥的生長。但是這些方法,效果都不是很理想。我們還是要按照正常的時間來種冬小麥,不要種早了。真的種早了,補救措施費時費力,效果卻不理想。











農村巧姐


過去老人常說,種小麥不能太稠,也不要太稀,稀能發苗,稠能墊根,這句話就是麥子分孽的能力很強,如果種的種子多了,又浪費種子,還不會高產,因為太稠了麥子容易不透風,太陽曬不到根部,麥杆就會發黴發病所以不能太稠了。小種小麥都是要掌握好節氣的,節氣到了氣溫就沒那麼高了,如果提前種上,氣溫很高,小麥會生長的很快,有的在打春前就開始拔結,到春節前後氣溫一下降反而會把麥子凍壞的,所以不讓種太早了,遲種幾天麥子長出來的葉子不太高,所以不怕凍,而且還能高產!所以說小麥寧願種遲不種早,寧願種稀不種稠!



農村老崔


您好,我是青楓亭記,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一、先回答為什麼小麥寧願種遲也不能種早:

1.這種小麥是冬小麥,需要了解冬小麥的生長特點,如果種的太早,小麥前期長勢會過旺,會影響小麥的越冬期,嚴重小麥會在越冬期死亡。

2.如果您在種植冬小麥時,底肥充足的話,在越冬前,只需澆壓凍水就行,種晚的麥苗也沒有關係。

3.冬小麥的生長期,主要是年後,返青期、拔節期是關鍵。所以說,年後再追肥,年的弱苗的營養也能跟上,不用擔心種的晚。


4.年後春天,容易受到寒流的侵襲,出現倒春寒的跡象,長勢太旺也會被凍死。

二、種稀疏比種稠密好?

1.種的稠密影響苗木紮根,影響群體結構。

2.群體結構過密,小麥秸稈軟,影響分櫱。

3.後期影響麥穗的長勢,粒小,不飽滿。

4.不抗倒伏。

具體小麥情況,得因地制宜,一地一情況,根據您自己家的地情況來進行管理。

以上是我的回答,希望能夠幫助到您,祝您今年有個好收成。


青楓亭記


大家好,這裡是地鍋的味道,對於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一是再先談談以前是怎樣種小麥的。前些年種小麥由於機械化程度低,種麥需要的時間長,種著種著就到節氣啦,那時小麥沒有種早的。種的晚點,這樣小麥年前不會旺長,不僅能安全越冬還能保存自身的能量。等來年有個好長勢。

二是以前麥子的品種和現在不一樣,以前麥種的分叉很強,一畝地七、八斤就可以。稀種有利麥子的分叉和抗倒伏能力,俗話說稀麥稠豆,有一定的道理。

現在種麥子就因情況而定啦,近幾年由於農業機械化的提高和麥種的改良。麥子的種植也發生了一些改變,只要有機械現在種麥的時間沒有以前要求的那樣啦,早點湊有車都種上啦。還有現在的麥種都進行了改良,一畝地得二、三十斤麥種。

這是我們這面的情況,你們那邊怎麼樣


地鍋的味道


首先要說,任何農作物的播種時間,都受到季節的嚴格制約。播種季節過早或者過晚,都會影響小麥的產量。同樣,播種密度也需要在一個科學合理的區間。種植密度過高或者過低,不僅會影響小麥的產量,甚至影響小麥品質。

以我所在的安徽為例,正常年份的小麥播種時間,淮北中北部地區偏冬性品種在10月15日之前,半冬性品種為10月10-20日。沿淮兩岸地區,這兩種類型的小麥播種時間,要比淮北地區推遲5天左右。而我本人所處的江淮地區,半冬性品種適宜播種期為10月20-30日,春性品種為10月25-11月10日。

播種小麥的時間,需根據季節和品種做出安排。總體上以稍微滯後為好。所以農諺有:小麥播種早,其實並不好,小麥播種晚;還能奪高產的說法。小麥提早播種容易過早拔節分櫱,不僅冬季會受凍害,春季倒春寒,對於提前拔節分櫱的小麥,更是有致命性傷害。但也不是播種的越晚越好,如我們江淮地區,半冬性品種的小麥,11月5號以後就不適合播種了。過晚播種,不僅影響產量,還會影響下一季農作物的播種安排。

關於小麥播種密度,我們當地就有一個上世紀大躍進年代發生的真實故事。那時農村基層行政單位,是大隊和生產隊。發生這件事的是與我們同一個大隊叫黃泥坎的生產隊。當時農村浮誇風特別嚴重,如人有多大膽,地有多高產,畝產萬斤糧,就是著名的浮誇口號。當時,那個生產隊的隊長突發奇想,在一畝地播下了一千斤麥種。他的想法就是,一粒麥種出一顆苗,一顆苗一個麥穗,一個麥穗即使有十粒麥子,那就是一萬斤的畝產。結果可想而知,第二年除了地的四周有幾棵麥子,中間部位的小麥,在出芽時由於密度過高細如牛毛,很快都枯死了,導致小麥絕收。

小麥的播種密度過低,會降低產量,但不會絕收。小麥播種密度過高,不僅會降低產量,弄不好還會絕收。因此,為了確保小麥的產量,小麥播種密度,必須根據小麥的播種時段、土地的肥力,適當調整播種量。一般來說,在土地肥沃的平原地區,一畝播種15-18斤麥種比較合適。過了10月15號後,隨著溫度的降低,每過一天每畝應增加0.7斤左右的小麥種為好。在土地貧瘠的山地或者丘陵地區,一畝則需要播種25斤左右小麥種,適當密植以保障小麥的收成。這也說明,小麥播種,也不是密度越小越好。播種量根據播種時段和土地的肥力進行合理調整,才是科學的。

我是老牛愛遛彎,是一位莊稼老把式,資深農民工。願用我昨日的乾貨經歷,換取你明天的成功喜悅。


老牛愛遛彎


我就是農民今年種植了小麥,我來回答問題吧。

1. 播種期為早播,冬前易造成凍害,不利於優質高產;晚播不利於增產。冬小麥適時晚播有利於冬前穩定生長和安全越冬。

2. 冬季氣溫普遍偏高,晚播也會延緩蜘蛛、蚜蟲和雜草的發生。小麥播期對小麥黃花葉病毒的發生有直接影響,晚播麥田的發病率遠低於早播麥田。

3. 晚播小麥也有利於小麥的安全越冬。晚播小麥冬季積溫低,莖葉少,分櫱少。因此,冬季營養素的消耗較少。春天氣溫升高時,分櫱會快得多。因此,適當的小麥晚播不僅可以防止小麥病蟲害的發生,而且可以減輕小麥的凍害,更有利於春季的返青和分櫱。

4.麥苗稠密是由麥苗生長過旺、分櫱發生量過多引起的,到夏季抽穗時候,小麥頭沉,一颳風會發生嚴重倒伏,小麥減產嚴重。

希望我的回答幫到你。


家鄉農村


種植小麥一般要結合當地的自然條件來確定當地適宜的種植時間。

1、農諺有云:白露早寒露遲,秋分種麥正當時。這句農諺指的是冬小麥的播種時間。冬小麥一般是在秋分時間種植,但隨著氣候變暖,現在種植時間一般都有所推遲,一般在秋分至寒露這一段時間種植,也就是10月下旬(9月22日或23日秋分後後)至10月上旬(10月8日或9日寒露前後)這段時間裡。

2、春小麥一般在三月下旬四月上旬播種,由於小麥需要經過春化階段才能結實,播種過晚,氣溫較高,不能完成春化,小麥不能結實,所以一般要結合當地氣候和當年度氣溫情況確定種植時間。一般都已地表化凍6釐米深左右時,即可抓住時機播種春小麥。

小麥種稠了,意思是小麥種植過密,我們都知道,一般情況下,小麥每畝播種量大概在25-30斤左右(據有些朋友反應,他們當地能播種40-50斤),在播種過程中,如果出現播種量多大,對於小麥的整個生育期的影響,都是很大的。


戶外陸飛


為什麼小麥寧願種遲,也不能種早,那怕種稀蔬也不能種稠?

答:因為有這麼幾個原因。

第一:近幾年來,全球氣溫總體變高,這是客觀原團。就拿我們陝西關中來說,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這裡每年種麥跟秋分種,人常祝:秋分前十天不早,後十天不遲。那就是說秋分種麥最合適。而現在呢,關中地區跟寒露節氣種麥,節氣向後推遲一個節氣。而南方小麥產區也一樣向後推遲一個節氣,通過這事實說明氣溫比以前確實高了,所以現在農民總結出麥要種遲,不能種早。

第二:人常說:麥不二旺。意思說從種到麥撥節不能有二次旺長。冬前不能旺,如果冬前麥旺,來年春季小麥反青發旺就沒有氣力了,團為之前發旺消毫大量營養,來年無力生長,小麥不能按時反青,撥節等,產量自然下降,不能增產。

第三:如果冬前小麥種稠,遇到高溫以後,肯定發旺。解決這一難題的唯一途徑就是小麥播種量不能稠。如果下籽量合適,哪麥根本不會發旺,但前提條件要種遲,不能過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