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崗位同守一份責任,防疫一線有這樣一群堅毅的“逆行者”


不同的崗位同守一份責任,防疫一線有這樣一群堅毅的“逆行者”


<strong>核心提示:

抗擊疫情需要無私的奉獻精神,需要舍小家為大家。

在默默守護著大家健康的基層防疫一線戰場上,有這樣一群堅毅的“逆行者”,他們是父母、是妻子、是丈夫、是兒女,但在疫情面前他們就是身穿白衣戰袍的“勇士”,更是千家萬戶的守護者。

貴陽市觀山湖世紀城衛生服務中心的護士長羅蓓蕾、全科醫生裴曾松有好幾個身份,即是基層抗疫醫護工作者,丈夫都同樣奮戰在抗疫一線,更是黨員。

在這場突如其來的戰“疫”中,她們舍小家、顧大家,用盡忠職守續寫著感人的基層防疫故事。


不同的崗位同守一份責任,防疫一線有這樣一群堅毅的“逆行者”

社區醫生在基層一線


觀山湖區世紀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聯防聯控”默默守護百姓健康

在貴陽市觀山湖區世紀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轄區總人口數為130000人,自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開展以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世紀城社區工作人員、居委會一起聯防聯控,擔任起了的基層一線的防疫工作。

“從1月19日至今,社區每個醫務人員放棄休假連續作戰。我們和派出所,居委會合作,進行入戶排查,並對社區,居委會提供的疫區返黔人員名單進行分類管理,同時中心按苑劃分管理區域,每個區域配備2到3名醫護人員,有條不紊的開展社區防控工作。”社區主任肖德衛統一部署,帶頭堅守防疫第一線。

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護士長羅蓓蕾則嚴把院內感染質量關,加強防護操作,不漏每一個細節。

每日提供“上門”服務

他們為隔離居民監測體溫、送醫送藥

“每天社區公共衛生科接到居委會的名單後,迅速進行初步的篩選,確定需要進行醫學觀察的人員。”肖德衛說,公共衛生科組長楊曉芳立即根據名單,統籌調配,安排工作人員上門進行訪視及體溫監測。

在14天內上門為隔離的居民測量三次體溫,每天大約上門監測體溫約360人次,電話隨訪約2000人次,對於體溫異常,有呼吸道症狀的可疑人員立刻上報,並有專病醫生做解答,做到排查不漏一人。

此外,對於居家隔離的居民,還分苑分組加微信,兒科醫生王晨、全科醫生王婷、羅生琴,楊清仙等隨時在微信群裡對居民提出的健康問題進行答疑,並對隔離期間無法外出買藥的居民送藥上門。

基層防疫一線的堅毅“逆行者”

奔赴定點隔離酒店提供醫療保障

肖德衛介紹,軍閱酒店是觀山湖區的定點隔離地點,需要世紀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派醫務人員進駐酒店為隔離人員進行健康觀察和評估。

接到任務後,中醫科的周祺醫生主動請纓,到酒店做醫療保障。

在酒店,周祺每天要對200多隔離人員進行體溫監測兩次,密切注意出現症狀的人員,發現疑似病人及時上報。

工作之餘,她還主動為隔離人員講解中醫中藥在抗新冠肺炎方面的健康知識。

社區是防控的前沿陣地,截止2月19日止中心已排查疫區返黔人員3122,居家觀察人數1866人,解除醫學觀察1256 人,電話隨訪10000多人次,對軍閱酒店集中收納300多人進行管理。

肖德衛說:“我們的醫護人員們常說,再辛苦也沒有援鄂的醫護人員辛苦,我們再危險,也沒有疫區的醫護人員危險,我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就是要守土有責、守土擔責、守土盡責,堅決打贏這場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


<strong>抗疫“夫妻檔”

<strong>不同的崗位同守一份責任


你守護“大家”,我守護“小家”


不同的崗位同守一份責任,防疫一線有這樣一群堅毅的“逆行者”

裴增松

共產黨員裴增松一直在一線默默的奮戰,沒有休息日,以社區為家,兩個年幼的女兒交給父母看管,而她的愛人——貴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急症外科副主任醫師夏飛也在2月8日出徵武漢。

在抗疫的戰場上,夏飛所在的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貴州),接管的是新建的武漢東湖風景區方艙醫院,此刻奮戰在湖北守護著“大家”的健康。他說:“此刻上前線治病人,也是在保護我的家人。只有徹底戰勝疫情,我的家人們才能健康生活。”


不同的崗位同守一份責任,防疫一線有這樣一群堅毅的“逆行者”

夏飛

裴曾松說,2月8號,這一天她配合區疾控中心專業人員對轄區來自省外重點疫區的200多名人員進行鼻咽拭子採樣核酸檢查。也是那一天,累了一天的她,晚上剛進家門,丈夫告訴她,接到通知明天就奔赴武漢馳援前方,得知丈夫要到最前方的消息,她一直默默流淚,但沒有多說什麼,而拿起家中的剪子幫丈夫理了頭髮,整理好行裝,再三叮囑丈夫注意防護。

“平安歸來,全家等你!”

她說:“既然穿上了這身白大衣,我們就要不負韶華,不辱使命,一定打贏這場疫情的攻堅戰!”

在基層防疫的戰場上,裴曾松也堅守著每一個“小家”的平安。

裴曾松主動放棄春節休假,全力以赴投入到這場戰役中。哪裡有困難哪裡就有她的身影,開展防疫宣傳、掌握人員動向、做好排查登記,為轄區內武漢滯留貴陽的疫情排查對象認真診療、答疑解惑,並送去關心、關愛。

排查工作中她認真做好分類登記和湖北籍人員的體溫監測,並準確及時上報每天的排查及體溫監測情況及時,確保武漢等省外重點疫區返城人員“街道不漏居、居不漏小區、小區不漏棟、棟不漏單元、單元不漏樓,樓不漏戶、戶不漏人”,切實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

裴曾松說,大女兒9歲,小女兒4歲多,與孩子外公外婆一起居住,雙老今年都64歲了。面對疫情,她和丈夫之所以能夠主動請纓,除了都是黨員和醫務工作者的職責、使命和擔當外,更主要的是背後有家人做堅強後盾,她內心深處最想表達的就是:謝謝家人!

抗疫一線,夫妻“攜手”奮戰

“防護罩做好護目鏡帶好沒有?我看看,頭髮不要露出來,衣服要穿好手套帶好了嗎?我看看體溫表是不是都消毒好了……”

貴陽市觀山湖世紀城衛生服務中心的護士長羅蓓蕾,負責整個中心的院感工作,醫護人員通常親切地稱呼她為“安全守護者”。從1月19號開始,羅蓓蕾就一直在火線戰“疫”。在貴陽市觀山湖區世紀城衛生服務中心,總能聽見她的“大嗓門”。

“每天早上來就看看保護的措施有沒有做好物品,是不是都消毒好了,擺放規不規範,才能夠接待病人,在做的過程當中我也要過來監督他們,有的時候病人多了,中途我就要看看醫生護士忙的時候細節會不會有忽略,如果是因為忽略了細節被感染就不好了。”

羅蓓蕾負責社區衛生中心的院感控制工作,全院只有她一人負責這個崗位。每天,她都要在院內不停巡查,門崗、抽血室、化驗室、治療室……不到中午,就能把手機微信上的運動步數刷到一萬以上,一邊巡查,一邊還要“嘮叨”。

在基層抗疫的一線,她已經連軸轉了34天,沒有一天休息,沒有一次早退。

和她同樣奮戰在戰“疫”一線的還有她的愛人王彥德,9天前,王彥德被抽調到了貴州省將軍山醫院--貴州省新冠肺炎患者定點救治醫院。


不同的崗位同守一份責任,防疫一線有這樣一群堅毅的“逆行者”

“我當時也是有點擔心的,因為那邊比這邊肯定是更危險,但是我也在想我們都是醫務人員,你穿上了這身白大褂,那你就要承擔這個責任。”羅蓓蕾說,相比之下,我們還是比湖北的醫務人員安全多了,再辛苦也沒有他們辛苦。

夫妻倆共同奮戰在抗疫一線,內心也有難以割捨的牽掛。

羅蓓蕾的女兒已經讀大三了,可以自己照顧自己,但是她的父母卻都已八十歲高齡,母親還患有哮喘,前段時間突然發病,她只能電話指導母親用藥,儘快就近就醫。

雖然身在不同崗位,擔負的責任不同,但是他們在關鍵時刻敢於衝鋒、無怨無悔的精神卻沒有不同,令人感動、敬佩。

他們是這場疫情防控戰的最美逆行者,是人民群眾健康的忠實守護神。


都市新聞記者 羅歡

校對 羅鎮武

編審 羅瑋 周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