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祥:疫情期間,疫苗接種的三個原則

【編者按】在疫情這一特殊時期,人們出門、就診不便,如何接種常規疫苗成為人們一大關注點。在這一特殊溼氣,如何對待疫苗接種問題呢?本期《疫線觀察》,解放軍總醫院第三醫學中心原急診科主任、博士研究生導師王立祥教授提出即時、按時、緩時進行疫苗接種的三大原則。

疫苗接種是將疫苗製劑接種到人或動物體內的技術,使接受方獲得抵抗某一特定或與疫苗相似病原的免疫力,藉由免疫系統對外來物的辨認,進行抗體的篩選和製造,以產生對抗該病原或相似病原的抗體,進而使受注射者對該疾病具有較強的抵抗能力。怎樣即時、按時、緩時進行疫苗接種呢?

1、即時疫苗接種

何謂即時疫苗接種?是指由於時限、疾患等原因需要即刻進行接種的疫苗。國家免疫規劃程序有特殊接種時限要求的疫苗,比如乙肝表面抗原陽性、不詳母親所生新生兒、早產兒和低體重兒的乙肝疫苗、疫情防控需要應急免疫的疫苗,均應即時接種。考慮到狂犬病、破傷風的嚴重致死性,狂犬病或破傷風類毒素暴露後一定要即時疫苗接種。

2、按時疫苗接種

何謂按時疫苗接種?是指在規定時限內需要完成接種的疫苗。北京市疾控中心發佈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流行期間兒童預防接種防控指引(第一版)》建議,當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流行期間,以下情況免疫規劃疫苗可在規定時限內按時接種。

卡介苗:4週歲之前的任何時間完成接種均有效;

乙肝疫苗:建議12月齡之前完成三劑次接種,每劑次間隔至少28天,超過12月齡接種同樣有效;

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建議最好按照免疫規劃程序完成三劑次基礎免疫,但12月齡之前任何時間完成三劑次均有效,每劑次間隔至少28天;

A群流腦多糖疫苗:建議最好按照免疫規劃程序完成,但12月齡之前任何時間完成兩劑次接種均有效,每劑次間隔3個月;麻風疫苗、麻腮風疫苗:建議最好按照免疫規劃程序完成,但12月齡之前任何時間完成一劑次接種均有效;

乙腦疫苗、甲肝疫苗:建議最好按照免疫規劃程序完成,但24月齡之前任何時間完成一劑次接種均有效。上述疫苗有嚴格的月齡和年齡限制,應堅持按時疫苗接種原則下,酌情根據具體情況找到相對延遲的時間點為宜。

3、緩時疫苗接種

何謂緩時疫苗接種?是指無明確最晚時限或疾患因素暫緩接種的疫苗。我國習慣將疫苗禁忌分為一般禁忌和絕對禁忌,國外書刊稱禁忌證和慎用證,一般禁忌指在某種情況下,如發熱、咳嗽、嚴重溼疹、腹瀉等急性疾病或慢性疾病活動期,可根據國家相關疫苗接種規定緩時接種。在實施緩時疫苗接種過程中,尤應注意絕對禁忌證不得接種,絕對禁忌證是指接種疫苗後有可能造成發生接種不良反應的概率增加和不良反應加重或免疫損傷。

大部分疫苗接種具有相對時間限制性,尤其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疫這一特殊時期,踐行“錯時、錯峰、錯位”靈活機動的戰術,做好因時、因地、因人、因情疫苗接種工作,即時疫苗接種、按時疫苗接種、緩時疫苗接種,助力增強防禦防護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