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像《湖心亭看雪》、《岳阳楼记》一样的古文醉倒了你?

西行降魔


《出师表》(前出师表)

诸葛亮的出师表,真的很感人。简单点说就是一个兄弟兼大boss家富二代没把家业打理好,兄弟临终时交代给自己照看。我作为兄弟的铁磁,我得劝劝他,回头是岸啊。

正经说就是:白帝城受刘备托孤。辅佐后主刘禅,刘禅就是那个乐不思蜀的大草包。诸葛亮,卧龙之才,既要顾念刘备的知遇之恩,又要守护打下的江山。期间亦师亦父。把自己对他的希望写的言辞恳切,令人动容。关键是刘禅还不信任他。宠信小人宦官。诸葛亮还要给足面子,旁敲侧击地提醒,建议。可惜终究敌不过命数已尽的结局。每次读到临表涕零,都很感动。原文如下。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这一段其实是说,皇帝陛下大侄子,我是受你老爹的知遇之恩,你老爹撒手去了,我得把你当亲儿子来辅佐啊!你这个熊孩子,让老叔叔可操心了,你这不务正业的,不去结交三观正的正能量小助手,光和不良青年鬼混。你爹的祖业快丢光了。所以,大侄子你得醒醒了。

PS:下面这段一定要反复读。精华就在里面。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讲先帝对我太够意思了,顺便夸一下自己的功绩,阿斗啊,你看你叔叔这才华,你可得好好干呀。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阿斗忌惮诸葛亮能力,一直不愿给他权利,所以诸葛亮请求出征啊。分析出征的情况,刚刚合适,不能再继续黄下去了。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最后是下军令状,我要打不赢,任你处置。

其实感情真的很丰沛。既要顾虑他是皇帝,还要说的能让他听进去。可谓用心良苦。杜甫曾称赞他”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是对诸葛亮一生最完美的概括和赞美。

可以阿斗始终辜负了他。扶不起的阿斗。替孔明老先生哀哭一二。

临危受命,鞠躬尽瘁,自古忠臣典范。令人佩服。


太阳下的小月亮


醉倒在《归去来兮》的松菊里

——归来吧,你误入了尘网;归来吧,你误入了官场。曾迷途的羔羊,莫再彷徨,这里才是芳草鲜美、桃花盛开的地方……

归来吧,“桃花源”里的生活已经实现,“东篱下”的菊花笑得那么灿烂。让我们把酒换盏,共醉在松菊间,一醉千年……

多少人喜欢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而我被他的《归去来兮》醉倒。醉倒在他的松林中,醉倒在他的菊花丛里。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江西人,东晋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被誉为“隐逸诗人宗师”、“田园诗派鼻祖”。 美文有《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等,传世诗125首,共收在《陶渊明集》。

《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的一篇很具有代表性的辞赋类文章。诗的语言,诗的凝练,读起来毫不晦涩,朗朗上口;描写细腻,抒情自然,情景交融,意境优美。生动形象,节奏明快。像春风吹过花丛,向小溪叮咚流淌。这是一篇不可多得的精品文章。

正文的前面有一段序,向我们介绍了他之所以要“归去来”的前因后果。因家贫及邻人劝说,经推荐而得到一个彭泽县令的官职。

但本性洒脱,一向追求自由,又不会逢场作戏的陶渊明,很快就意识到,这是一个错误的选择。当官对他并不适合,因为在这里失去了他的本心,因为在这里他需要奴顺逢迎。最终,因不愿去长亭外迎接领导,而弃官归田,“不为五斗米折腰”,结束了80多天的官场生涯。

都说痴心爱菊的陶渊明不该如此隐逸,都说不想当官的陶渊明不该始终逃避。其实这并不是陶渊明的消极:

他热爱劳动、向往自由、崇尚菊的高洁,追求桃花源式公平、和谐的理想社会。

可是在那样的社会,他的理想破灭了,他的追求失败了。

于是,他梦想着桃花源;他歌唱着归去来——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这是一曲多么美妙的乐章,《归去来辞》勾画的是“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的自然之趣,抒发的是“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的愉悦之情……

归来吧,“桃花源”里的生活已经实现,“东篱下”的菊花笑得那么灿烂。让我们把酒换盏,共醉在松菊间,一醉千年……

作者 敬请老师们批评指导。谢谢了!

插图/来源网络


竹林幽听雨


苏轼的散文,就醉倒了我,尤其是其中的这句经典: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出自北宋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林莎Guo


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可与《湖心亭看雪》相媲美。有人说,以上二篇堪称千百年来挂在读书人内心深处永远无法取下来的人文山水卷轴画,这个比喻真的太恰当了。“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因“乌台诗案”贬官黄州,内心失落但又有许多不甘,与张岱在大明亡国之后,不仕清朝,虽有满腹经纶却报国无门,内心愤闷却无法排解的心境有异曲同工之妙。


小园微吟


像李白的《将进酒》《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都不错,大气磅礴,道尽人生体悟。


用户8395769151521


与《岳阳楼记》等同样醉倒我的,还有《醉翁亭记》等。“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欧公这种醉心山水、与民同乐与范公等先贤不谋而合。


W高山流水


古文醉倒我的太多了,中华瑰宝数不胜数,比如《兰亭序》、《醉翁亭记》、《桃花源记》、《滕王阁序》、《过秦论》、《陈情表》、《梦游天姥吟留别》、《琵琶行》、《长恨歌》、《定风波》、《陋室铭》、《爱莲说》等等....


结绿


王勃之(腃王阁序)



用户名雷神


《兰亭集序》,它不但是中国古代书法的千古绝唱,更是一篇令人如醉如痴的美文。群贤毕至、老少咸集,展示了当时文风的繁荣昌盛;茂林修竹、清流激湍,让人如临其境,留连忘返;夫人之相与,阐释了当时社会的进步与开放……,至今读来,都有一种令人神往的其乐融融和心旷神怡,真是: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石纪德


飞琼伴侣,偶别珠宫,未返神仙行缀。取次梳妆,寻常言语,有得几多姝丽。拟把名花比。恐旁人笑我,谈何容易。细思算,奇葩艳卉,惟是深红浅白而已。争如这多情,占得人间,千娇百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