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書出現於哪一個時代?

不二齋


一些人認為行書出現於魏晉,其實不然,在魏晉以以前早就有人寫。按目前所掌握的史料來看,行書開始於東漢(也稱後漢),是一個叫劉德昇的人最早所作,後世稱其為“行書鼻祖”。

唐張懷瑾《書斷》記載:

“案行書者,後漢潁川劉德昇所作也。即正書之小偽,務從簡易,相間流行,故謂之行書。”

唐張懷瑾《書斷》又記載:

“劉德昇,字君嗣,潁川人。桓、靈之時以造行書擅名。雖以草創,亦豐妍美,風流婉約,獨步當時。”


從以上文獻看,行書是後漢桓帝、靈帝之時潁川人劉德昇所草創,這在其他的一些文獻中也有記錄,如清人宋曹所著《書法約言》中也說:

“蓋行書作於後漢劉德昇,魏鍾繇亦善作行書。”


以上是唐人、清人的記載,難免時間久遠,有人可能會覺得不可信,那麼再看南朝宋羊欣《採古來能書人名》中的記載吧:

“劉德昇,善為行書,不詳何許人。潁川鍾繇,魏大尉。同郡胡昭,公車徵。二子俱學於德異,而胡書肥,鍾書瘦。”

在這段文字中,雖然說劉德昇不知何許人,但是說到鍾繇等人向其學行書,可見至少是魏晉以前的事。


從以上幾宗文獻綜合起來看,行書當是後漢潁川劉德昇所作也!遺憾的是現在已經看不到劉德昇的行書真跡了,不知什麼面目。


更多書法技巧文章,歡迎關注【麓風軒】書法公益課堂,每日書法資源分享


麓風軒


從嚴格意義上講,行書不是一種字體,它只能是一種書體,所以只能從書法藝術的角度來看待它。從廣義上講,除了草書而外,篆書,隸書和楷書都能用行書的方法寫出。

行書相傳是東漢桓帝,靈帝時期(公元147-公元189年)的劉德升所創。西晉衛恆《四體書勢》中說:“魏初,有鍾,胡二家為行書法,但學之於劉德升,而鍾氏小異,然亦各有其巧,今盛行於世”唐代張懷馞更認為:“行書者,後漢潁川劉德升所造也,即正書之小偽。務從簡易,相間流行,故謂之行書。(《書斷》)”這些說法是不全面的。

實際上在中國自有文字起,行書體就已經萌芽。如今有草篆,隸草,草隸的說法,其實這些書體多半屬於行書的範疇。有人認為行書是介於楷書和草書之間的一種字體,這是不準確的。一般都將行書的萌發時期定在兩漢,但從理論上講還可以向前推?《書斷》認為行書是:“務從簡易,相間流行,故謂之行書”行書的“行”有流動之意。在我國民間長期有“真書如立。行書如行,草書如走”的說法“走”古意為“跑”,我贊同這兩種說法。

行書的發展大致可以分為五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從兩漢開始,魏晉盛行至東晉出現了第一次質的飛躍。兩漢有多種帶行意的簡牘和帛書,出現了魏晉的殘紙和東晉的,二王,使行書產生了第一次非凡的影響,延續至今。

第二階段是南北朝至初唐。前半期完全在二王的籠罩之下,後期則有一些變化。羊欣,智永,虞世南,陸柬之的行書是全面繼承,但創造力不足,而歐陽詢,褚遂良,李邕的行書就有自己的個性和風貌,尤其是李邕已脫離二王的行書的,束縛,預示著行書的第二次質的飛躍即將到來。

第三階段是唐朝的中期至兩宋。先是顏真卿在自己創新的楷書基礎上所產生的行書,開了行書的一代新風,完成了行書第二次質的飛躍。接著,柳公權,楊凝式,蘇黃米蔡都受顏的影響,而且有所創新。

元代至明代中期為行書的第四發展階段,此階段與二階段相似。

第五階段是明代晚期至清朝。由於有浪漫傾向的行草書字體的出現,,如徐渭,王鐸,傅山,鄭板橋等,由於清代中後期的出現用北碑筆法寫行書的書家,如金農,張裕釗,康有為等,這樣就產生了行書的第三次質的飛躍……


茗鈺心


行書及行書體,亦名行押書,行書的“行”字,有流動和行走的意思,因而有“行書如行”的解釋。行書是介於草書和楷書之間的一種書體,也是日常最常用的一種書體,因此又可以說它是楷書的草化或草書的楷化。行書也正是為了補救草書難於辨認和楷書書寫太慢而產生的。東漢末年,草書和楷書盛行,行書一方面受草書的影響,一方面又受楷書的影響,同時又糾正草書的漫無標準,避免楷書的書寫費力,於是才出現了這種介於兩者之間的行書,行書比楷書簡便,比草書易學易認,為一般公文及書信所用字體,直至今日在日常生活中仍被廣泛使用。行書的特點:行筆加快了流速,將直線變為弧線,方角也多變成了圓角。兼具楷書的規矩與草書的流動,結構上常常楷、草互用,伸縮性大,同一個字往往有多種寫法,起伏變化多,節奏感強,把楷書的平易性和草書的流線美集於一身。


民俗與文化


漢初,見出土樓蘭書《李柏文書》。


智慧書法


行書是介於楷書與草書之間的一種書體,大約出現在西漢晚期和東漢初期。

行書歷經魏晉的黃金期、唐代的發展期後,在宋代達到了新的高峰,於各種書體中逐漸佔居主流地位。

行書的名稱始見於西晉衛恆《四體書勢》一文。

唐代張懷瓘《書斷》記載:“行書者,劉德升所作也。即正書之小偽,務從簡易,相間流行,故謂之行書。”


馮兄化吉fwz


行書大約是在東漢末年產生的。據《書斷》行書序論中說是劉德升所創作,又據同書書家評傳,雲:“劉德升字君嗣,潁水人。桓靈之時,以造行書擅名,雖以草創,亦豐妍美,風流婉約,獨步當時。胡昭、鍾繇,並師其法,世謂鍾繇行押(狎)書,是也。”行書是介於楷書、草書之間的一種字體


存寶齋建盞


行書是由隸書轉變而來的,於西漢後期開始形成,但是幾百年裡並不流行,直到東晉王羲之的出現,才將行書提升為書法上影響最大的一宗。行書將隸書中的橫畫進行縮短,使隸書的扁方變為正方,同時加強了上下筆畫的連貫性,有些筆畫採取連續書寫的方式,進一步提高了書寫的速度。


大羅言酒


行書大約出現在西漢晚期和東漢早期,介於楷書和草書之間。行雲流水,一氣呵成。易學裡測字,草書筆畫多可視為歸於屬水。


疏影微涼


東漢 據張懷 《書斷》說:“行書者,乃東漢潁川劉德升所造,即正書之小訛,務從簡易,故謂之行書。”


瀋陽慶餘生


行書最早於漢末,到魏晉南北朝時期達到成熟,二王的行書創立了中國書法史上的巔峰之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